<p> 第238章 堵住石峡,吐蕃赞普穷途末路<br />
乌海,乌海城。<br />
数里之外,南霁云率领士卒过石峡到达此地。<br />
吐蕃大举北上大非川的时候,乌海城留守的士兵不到四百人。<br />
他们得知唐军就在大非川古道上奔袭。<br />
但预计最起码明天晚上才能赶到。<br />
乌海城距离大非川古道只有数里,在乌海以东建筑。<br />
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时,首战告捷于河口,然后占领乌海城。<br />
虽然乌海城只是不起眼的小城,但在唐蕃古道上却是一座重镇。<br />
由于乌海城吐蕃士兵太少,根本不可能出城堵住石峡。<br />
从各种沟壑上看,需有上万士兵才能堵住石峡。<br />
所以南霁云也不可能死守石峡,而是出石峡,到乌海一带的平原上,与吐蕃骑兵周旋。<br />
然后掩护主力过石峡,奔向大非川。<br />
南霁云到达乌海城旁的时候,正是风雪交加的深夜。<br />
他令人将战马上的盔甲卸下,披在身上。<br />
将羊皮囊内的擘张弩取出准备好。<br />
登城梯也组装完毕。<br />
将士们把酒囊中最后的酒喝完,全身终于有些温暖,然后步行向乌海城奔袭而去。<br />
由于错判唐军的到来时间,加上雪夜的遮掩,使吐蕃守军未料到唐军如此快突袭。<br />
“什么声音?”<br />
“好像有人?”<br />
唐军离乌海城百步外,城墙的士兵听到风雪之中,有簌簌的声音。<br />
漆黑一片,他们看不真切。<br />
又过片刻,一名吐蕃士兵才发现一道道人影正在乌海城南门狂奔。<br />
“敌袭!”<br />
这名吐蕃士兵大喊一声,让城墙上的士兵警戒。<br />
南城墙上,有数十名吐蕃士兵冒着风雪守卫。<br />
由于得知唐军到达巴颜喀拉山口,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值守。以往的雪夜乌海城是不会有人上城墙的。<br />
“呜呜……”<br />
喊声过后,夜间的号角声响起,叫醒城中的吐蕃士兵。<br />
但他们刚冲出屋子,还来不及登城墙,唐军就将登城梯勾在一丈多高的城墙上。<br />
黑夜之中,吐蕃以为唐军登城,纷纷探头,甚至抄起石块,准备砸人。<br />
“嘣嘣嘣……”<br />
但唐军根本没有登城,而是躲在一边。唐军士兵纷纷取出擘张弩,一起射向城墙上的吐蕃士兵。<br />
“噗嗤!噗嗤!”<br />
距离最多十几步,城墙上的吐蕃士兵,被一轮数百支弩箭,射成刺猬。<br />
趁此时机,唐军甲士开始攀登城墙。<br />
虽然只是十几架登城梯,但剩下的吐蕃士兵根本不敢再探头。<br />
就这样,唐军猱身而上,轻易登上乌海城。<br />
吐蕃士兵用矛刺,皆被唐军铁甲抵挡,唐军甲士反手,几回合就将城墙上的吐蕃士兵砍杀殆尽。<br />
南霁云也随即登上城墙。<br />
此城门不是千斤闸门,唐军下城墙后,很轻易就将城门打开,甲士蜂拥而入。<br />
吐蕃士兵从房屋中奔出,却无能为力。<br />
他们人数太少,又不像唐军人人披着铁甲。<br />
在惊慌失措下,不堪一击。<br />
南霁云步战非常勇猛,他遇到一队吐蕃步兵,持枪突刺,枪出如龙,在漫天飞舞的雪中,一连刺死十几名吐蕃骑兵。<br />
唐军甲士奋勇杀敌,没过多久,就迫使乌海城残余的吐蕃士兵投降。<br />
前后不到一个时辰,唐军将乌海城拿下。<br />
南霁云这才下令士兵将马牵过来,派遣士兵沿着道路向北巡逻。<br />
其余士兵修整一番,吃一顿热的东西驱寒,补足体力,闭目养神。<br />
南霁云驱赶俘虏,将城中的粮食拿出来,用以为喂战马,使战马恢复体力。<br />
如果探马探查到吐蕃援军的动向随时就会率骑出击。<br />
此行的精骑中,有一部分跳荡精骑。<br />
南霁云不可能将这些骑兵放在城中,必须在原野上牵制敌人。<br />
乌海城,南霁云令俘虏们将城墙推倒一面,这样就算吐蕃援兵到来,也无法占据乌海城。<br />
一直持续到天即将亮的时候,探马奔袭回来禀告南霁云,有大量的吐蕃骑兵正连夜南下,他们的前军距离乌海城不足三十里。<br />
南霁云立刻将麾下士卒叫醒,准备战斗。<br />
他们牵着战马和备用马出城,俘虏的一百多吐蕃士兵南霁云没有杀死,而是将他们驱散。<br />
吐蕃的兵器、盔甲,都被唐军带走,在南霁云看来,这一百多名吐蕃士兵翻不起什么风浪。<br />
“将军,虽吐蕃援兵众多,但他们从大非川奔驰而来,一夜未休息。我军人马恢复体力三个多时辰。当趁此进攻吐蕃,击他们立足未稳。”<br />
一名将领向南霁云请命道。<br />
“我们的目的是拖住吐蕃援军,为王将军行军争取时间。即便杀死吐蕃五千人,兄弟们战死一千人,又有什么意义呢?”<br />
“不过你说的不错,吐蕃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我们先冲击吐蕃的前军。到达吐蕃主力前,可以骑射,骚乱吐蕃阵形,但不可冲阵!”<br />
南霁云点头,接纳一半的策略。<br />
他们虽是甲骑,但人数毕竟少。以最终目的执行,才算是战略。<br />
他们要等待王难得到来,占据绝对优势。<br />
还要策应大非川李帅随时准备的行动。<br />
“遵命!”<br />
将领们不敢违抗南霁云的命令。<br />
吐蕃也不是泥捏的,用两千冲击数万,有巨大的风险。<br />
在一侧游射,吸引人困马乏的吐蕃士兵追击,才为上策。<br />
南霁云率精骑冒着呼啸的北风,向恩兰达扎路恭挺近。<br />
此时的恩兰达扎路恭还不知道乌海城被攻破。<br />
他只想快点到达石峡。<br />
因为不久前,他得知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br />
没陵赞率苏毗士兵叛变,唐军突入大非川。现那囊尚杰斯秀亭正在领兵抵挡。<br />
而赞普正在马不停蹄地向石峡而来。<br />
他前脚刚率兵离开不久,吐蕃就已到生死存亡的时刻。<br />
三十多万兵马,仅剩下他手中的三万骑兵。<br />
正是由于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恩兰达扎路恭才连夜向石峡飞奔。<br />
希望早点占领石峡,并完成布置,将深入吐蕃的唐军全歼。<br />
只有将深入的唐军全歼,赞普才能安稳回到逻些城。<br />
“报……”<br />
“启禀将军,突然出现近两千唐军铁骑,偷袭我军前锋。我军两千前锋猝不及防下,几乎全军覆没。”<br />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狼狈不堪地跑到恩兰达扎路恭面前禀告。<br />
“唐军怎么会如此之快?”<br />
恩兰达扎路恭大惊失色,到底是名将,下一瞬,恩兰达扎路恭就明白:“唐军也是冒着大雪日夜兼程,且多马疾驰。派前锋而击。”<br />
“如此的话,乌海城八成已被唐军夺取。”<br />
这一刻,恩兰达扎路恭忍不住心跳加快。<br />
唐军料到他们会封锁石峡,于是派遣前锋来阻截拖延他们。<br />
所有唐军都是铁甲,在这乌海一带的原野上奔驰,很难在短时间内歼灭。<br />
“即便如此,也得占领石峡!”<br />
恩兰达扎路恭下达命令。<br />
他们的时间不多。<br />
如果那囊尚杰斯秀亭连一天时间都拖不到,他们即便占领石峡也没有用。<br />
唐军的主力骑兵若与深入腹地的唐军两面夹击,他们必败无疑。<br />
现在恩兰达扎路恭只能搏一番,希望在唐军骑兵到来之前,为赞普打开一条大道。<br />
“轰隆隆!”<br />
距离石峡还是二十里的时候,南霁云率领精骑,踏着厚厚的积雪,杀到吐蕃主力骑兵前方。<br />
由于唐军精骑要牵备用马,所以更加分散。<br />
往往以一百人为一队,由押官率领。<br />
队与队的间隔都超过百丈,甚至一里以上。<br />
这样唐军可在关键时刻,迅速撤退。<br />
在游射的时候,也更为灵活。<br />
恩兰达扎路恭一眼看出南霁云的目的,他下令左右两翼,各出五千骑兵,去围剿南霁云。<br />
其他骑兵继续向石峡挺近。<br />
吐蕃骑兵独马奔驰,着轻甲追击,虽有速度优势,但人困马乏,一时追不上,不免被唐军的骑射反击。每当唐军奔袭一個时辰,就会更换战马。<br />
一旦吐蕃骑兵慢下来,他们还会主动回射。<br />
甚至直接冲过去短兵相接。<br />
几个时辰下来,吐蕃骑兵疲倦不已,有的战马立于雪地,无法奔跑。<br />
唐军反击,杀伤甚众,吐蕃骑兵不得不向主力位置撤退。<br />
恩兰达扎路恭十分愤怒,他不能放任唐军在他身旁搞风搞雨。因为赞普的队伍马上就要到来。<br />
如果唐军去攻击赞普,他万死难辞其咎。<br />
于是恩兰达扎路恭只能再派五千名修整好的吐蕃骑兵继续追击。<br />
石峡前,吐蕃骑兵的力量再次削弱。<br />
“恩兰将军,赞普距离石峡只有八十里,他正在被李瑄率领的数万骑兵追击,请您赶紧去接应。”<br />
恩兰达扎路恭正布置的时候,尺带珠丹的近卫持金箭,向恩兰达扎路恭下达命令。<br />
“那囊将军不是在抵挡唐军了吗?”<br />
恩兰达扎路恭脑袋一下懵了。<br />
他要留着兵马歼灭深入腹地啊唐军。<br />
如果调走,他们的后路怎么办?<br />
“启禀将军,那囊将军所率步兵已被唐军攻破,那囊将军很可能已战死。而且赞普让五千骑兵拦截李瑄,亦死伤无计。”<br />
近卫传令兵向恩兰达扎路恭回答道。<br />
若非情况紧急,尺带珠丹必不会召回恩兰达扎路恭。<br />
为了截住李瑄的追击,尺带珠丹不得不再次割肉,留下五千骑兵。<br />
可这五千骑一个时辰不到,就被冲散,死伤遍地。<br />
唐军一夜未睡,沿着雪夜追击。<br />
沿途不断有骑兵掉队,使尺带珠丹身边的骑兵只剩下五千,怎能不畏惧?<br />
“唉!召所有大军北上,先护卫赞普的安全!”<br />
恩兰达扎路恭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胸口,下达命令。<br />
现在已经是下午,他知道深入腹地的唐军主力,距离石峡不会太远。<br />
乌海城被唐军毁掉一大段墙壁,也无法守。<br />
届时他们要面对多少唐军骑兵?<br />
恩兰达扎路恭管不了那么多了,得知唐军主力即将突来,他就算死守石峡也没用。<br />
还有唐军的那队铁骑,在想法设法削弱他们,打断他们的阵形。<br />
吐蕃骑兵被连番折腾,士气衰落到极点。<br />
每一个士兵都觉得前途迷茫,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br />
哪怕恩兰达扎路恭许以厚赏也没用。<br />
这一战,吐蕃士兵没有丝毫脾气。<br />
从各方各面,他们都毫无还手之力。<br />
……<br />
在恩兰达扎路恭率领兵马北上的时候,王难得到达石峡二十多里外。<br />
他先派探马入石峡,得知石峡没有埋伏后,一万多士兵浩浩荡荡入石峡。<br />
随着探马的铺开,王难得很快就得知南霁云正在与一部分吐蕃骑兵鏖战。<br />
他当即带领骑兵前去支援。<br />
吐蕃五千骑兵被一万多唐军围住,一番厮杀后,这些吐蕃骑兵胆寒下马投降。<br />
王难得和南霁云从而得知一些情况。<br />
吐蕃主力基本已经溃败,现在是唐军追击的时刻。<br />
“将军,末将建议我军堵截石峡,让吐蕃赞普无有退路。有李帅在,那边的战斗不成问题。我们要防止吐蕃士兵和吐蕃赞普逃跑。”<br />
段秀实向王难得说道。<br />
吐蕃再怎么也还有数万骑,他们突围是有很大可能的。<br />
而他们一万多士兵,加上五百张强弩。一定可以守住石峡。<br />
只要不将尺带珠丹和吐蕃残兵、贵族放跑,他们就是大功一件。<br />
如果他们贪功,前去围堵尺带珠丹,致使石峡空虚,让尺带珠丹逃走。他们则愧对李帅的信任。<br />
吐蕃兵败如山倒,但不是没有一丝力量,国内还有两支禁军,用以震慑贵族。<br />
同时,其他地方也有兵力。<br />
吐蕃放弃天竺、西域、南诏,力量收缩,还是能凑出一些兵马的。<br />
而这些,吐蕃必须要放弃!因为此战他们一败涂地。<br />
“就按段书记所说!”<br />
本来王难得想要率兵北上,与李帅一起围堵尺带珠丹。<br />
但段秀实说得很对,现情况有变,扼住石峡,不让尺带珠丹和吐蕃士兵逃走,才是最关键的。<br />
有计划后,王难得、南霁云押送着俘虏到石峡。<br />
唐军下马布阵。<br />
将强弩列于高地,设立障碍,长枪向外。<br />
雪虽未有停下的迹象,但唐军在阵形中生起火堆,埋锅煮羊肉。<br />
之前从茶卡盐湖到来的羊肉还未吃完,士兵劳累、寒冷,需要一口肉汤补补。<br />
……<br />
深夜之时,恩兰达扎路恭遇到仓惶的尺带珠丹。<br />
他周身的大臣们、诸部王一个个无比狼狈,纵然他们身上没有伤痕,却是无法掩饰的颓势。<br />
本以为能凭借大雪阻碍唐军入雪域高原,但却使他们离开的环境更为恶劣。<br />
身后的骑士,一个个如双打的茄子一样。<br />
从昨夜逃到今夜,身心俱疲。<br />
许多士兵因马匹体力不支而掉队。<br />
唐军掉队,最多是错过军功。<br />
吐蕃士兵掉队,不死就得投降。<br />
“事情未成,现只有两万骑兵回来,臣愧对赞普!”<br />
恩兰达扎路恭向尺带珠丹一拜。<br />
“不怪将军!李瑄距离我们不足二十里,他像疯狗一样,穷追不舍。如果将军不率兵前来,下一次李瑄冲过来,将没人能阻挡!”<br />
尺带珠丹将恩兰达扎路恭扶起来。<br />
他害怕自己坚持不到石峡,所以才让近卫携带金箭将恩兰达扎路恭召来护卫。<br />
“赞普,臣必用性命护卫您回到逻些城。”<br />
恩兰达扎路恭再次一拜。<br />
这一战,他们吐蕃失去太多,他没见到一直对他关爱有加的没庐穷桑倭儿芒,说明没庐穷桑倭儿芒可能已离开人世。<br />
“恩兰将军是忠臣啊!你觉得石峡我们是否还能通过?”<br />
尺带珠丹没有多寒暄,直接问恩兰达扎路恭脱险的方法。<br />
“深入腹地的唐军主力,一定已经到达石峡。就看他们是前来配合李瑄围歼我们,还是布防石峡。”<br />
“如果他们北上,臣一定能拖住他们,护卫赞普突围出去。如果他们布防险要的石峡,我军一时冲不破,李瑄率兵再来,我军就危险了……”<br />
恩兰达扎路恭分析唐军的一切可能。<br />
“赞普,您不能再从大道上突围了。去年李瑄用假的大纛哄骗我军。请您将旗帜留下,带着近卫从乌海北面的道路,翻越山岭,那里能直达柏海。险要的地方虽无法骑马,但可以牵着马通过……”<br />
最终,恩兰达扎路恭向尺带珠丹建议道。<br />
因为他认定李瑄会堵住石峡。自开战以来,唐军步步为营,从未出错。这一次也一定如此。<br />
只有堵住石峡,才能完成对吐蕃的全歼。<br />
恩兰达扎路恭以前是尺带珠丹的近卫,经常往来向诸部传达命令,知道那条道路。<br />
恩兰达扎路恭的话,让大臣们和诸王有些意动。<br />
他们只想逃离!<br />
哪怕是通颊王、吐谷浑小王、党项王的部落都在这多玛以北的地域。<br />
但自唐军出大非川的那一刻,这些部落注定难以保住。<br />
“难道要我丢下将士们逃离吗?”<br />
尺带珠丹非常纠结地说道。<br />
他是要脸的,共计三十三万大军,如果他带着少数人回去,贵族、附属,一定会产生异心。<br />
那些贵族都有私兵、奴隶,可以组成军队。<br />
尺带珠丹经历过多次叛乱,他未亲政的时候,他的祖母没庐氏,大论乞力徐,接连平叛。<br />
在他亲政后,叛乱依然时有发生。<br />
这次全军覆没,或许就是再次叛乱的导火索。<br />
“赞普,我们已经失去胜利的机会。您是吐蕃的希望,您若不离开,将士们的血不就白流了吗?”<br />
恩兰达扎路恭声泪俱下地说道。<br />
他曾经是何等的自信?<br />
想与李瑄掰掰手腕,用自己的行动表示自己要吃“肉”。<br />
李瑄太勇猛、太聪明、太强势。<br />
此时,恩兰达扎路恭不再有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br />
他只希望赞普能回去,用十年时间恢复元气。<br />
“赞普,您是国家一切,必须离开……”<br />
其他的大臣、诸部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向尺带珠丹劝说道……<br />
(本章完)</p>
乌海,乌海城。<br />
数里之外,南霁云率领士卒过石峡到达此地。<br />
吐蕃大举北上大非川的时候,乌海城留守的士兵不到四百人。<br />
他们得知唐军就在大非川古道上奔袭。<br />
但预计最起码明天晚上才能赶到。<br />
乌海城距离大非川古道只有数里,在乌海以东建筑。<br />
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时,首战告捷于河口,然后占领乌海城。<br />
虽然乌海城只是不起眼的小城,但在唐蕃古道上却是一座重镇。<br />
由于乌海城吐蕃士兵太少,根本不可能出城堵住石峡。<br />
从各种沟壑上看,需有上万士兵才能堵住石峡。<br />
所以南霁云也不可能死守石峡,而是出石峡,到乌海一带的平原上,与吐蕃骑兵周旋。<br />
然后掩护主力过石峡,奔向大非川。<br />
南霁云到达乌海城旁的时候,正是风雪交加的深夜。<br />
他令人将战马上的盔甲卸下,披在身上。<br />
将羊皮囊内的擘张弩取出准备好。<br />
登城梯也组装完毕。<br />
将士们把酒囊中最后的酒喝完,全身终于有些温暖,然后步行向乌海城奔袭而去。<br />
由于错判唐军的到来时间,加上雪夜的遮掩,使吐蕃守军未料到唐军如此快突袭。<br />
“什么声音?”<br />
“好像有人?”<br />
唐军离乌海城百步外,城墙的士兵听到风雪之中,有簌簌的声音。<br />
漆黑一片,他们看不真切。<br />
又过片刻,一名吐蕃士兵才发现一道道人影正在乌海城南门狂奔。<br />
“敌袭!”<br />
这名吐蕃士兵大喊一声,让城墙上的士兵警戒。<br />
南城墙上,有数十名吐蕃士兵冒着风雪守卫。<br />
由于得知唐军到达巴颜喀拉山口,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值守。以往的雪夜乌海城是不会有人上城墙的。<br />
“呜呜……”<br />
喊声过后,夜间的号角声响起,叫醒城中的吐蕃士兵。<br />
但他们刚冲出屋子,还来不及登城墙,唐军就将登城梯勾在一丈多高的城墙上。<br />
黑夜之中,吐蕃以为唐军登城,纷纷探头,甚至抄起石块,准备砸人。<br />
“嘣嘣嘣……”<br />
但唐军根本没有登城,而是躲在一边。唐军士兵纷纷取出擘张弩,一起射向城墙上的吐蕃士兵。<br />
“噗嗤!噗嗤!”<br />
距离最多十几步,城墙上的吐蕃士兵,被一轮数百支弩箭,射成刺猬。<br />
趁此时机,唐军甲士开始攀登城墙。<br />
虽然只是十几架登城梯,但剩下的吐蕃士兵根本不敢再探头。<br />
就这样,唐军猱身而上,轻易登上乌海城。<br />
吐蕃士兵用矛刺,皆被唐军铁甲抵挡,唐军甲士反手,几回合就将城墙上的吐蕃士兵砍杀殆尽。<br />
南霁云也随即登上城墙。<br />
此城门不是千斤闸门,唐军下城墙后,很轻易就将城门打开,甲士蜂拥而入。<br />
吐蕃士兵从房屋中奔出,却无能为力。<br />
他们人数太少,又不像唐军人人披着铁甲。<br />
在惊慌失措下,不堪一击。<br />
南霁云步战非常勇猛,他遇到一队吐蕃步兵,持枪突刺,枪出如龙,在漫天飞舞的雪中,一连刺死十几名吐蕃骑兵。<br />
唐军甲士奋勇杀敌,没过多久,就迫使乌海城残余的吐蕃士兵投降。<br />
前后不到一个时辰,唐军将乌海城拿下。<br />
南霁云这才下令士兵将马牵过来,派遣士兵沿着道路向北巡逻。<br />
其余士兵修整一番,吃一顿热的东西驱寒,补足体力,闭目养神。<br />
南霁云驱赶俘虏,将城中的粮食拿出来,用以为喂战马,使战马恢复体力。<br />
如果探马探查到吐蕃援军的动向随时就会率骑出击。<br />
此行的精骑中,有一部分跳荡精骑。<br />
南霁云不可能将这些骑兵放在城中,必须在原野上牵制敌人。<br />
乌海城,南霁云令俘虏们将城墙推倒一面,这样就算吐蕃援兵到来,也无法占据乌海城。<br />
一直持续到天即将亮的时候,探马奔袭回来禀告南霁云,有大量的吐蕃骑兵正连夜南下,他们的前军距离乌海城不足三十里。<br />
南霁云立刻将麾下士卒叫醒,准备战斗。<br />
他们牵着战马和备用马出城,俘虏的一百多吐蕃士兵南霁云没有杀死,而是将他们驱散。<br />
吐蕃的兵器、盔甲,都被唐军带走,在南霁云看来,这一百多名吐蕃士兵翻不起什么风浪。<br />
“将军,虽吐蕃援兵众多,但他们从大非川奔驰而来,一夜未休息。我军人马恢复体力三个多时辰。当趁此进攻吐蕃,击他们立足未稳。”<br />
一名将领向南霁云请命道。<br />
“我们的目的是拖住吐蕃援军,为王将军行军争取时间。即便杀死吐蕃五千人,兄弟们战死一千人,又有什么意义呢?”<br />
“不过你说的不错,吐蕃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我们先冲击吐蕃的前军。到达吐蕃主力前,可以骑射,骚乱吐蕃阵形,但不可冲阵!”<br />
南霁云点头,接纳一半的策略。<br />
他们虽是甲骑,但人数毕竟少。以最终目的执行,才算是战略。<br />
他们要等待王难得到来,占据绝对优势。<br />
还要策应大非川李帅随时准备的行动。<br />
“遵命!”<br />
将领们不敢违抗南霁云的命令。<br />
吐蕃也不是泥捏的,用两千冲击数万,有巨大的风险。<br />
在一侧游射,吸引人困马乏的吐蕃士兵追击,才为上策。<br />
南霁云率精骑冒着呼啸的北风,向恩兰达扎路恭挺近。<br />
此时的恩兰达扎路恭还不知道乌海城被攻破。<br />
他只想快点到达石峡。<br />
因为不久前,他得知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br />
没陵赞率苏毗士兵叛变,唐军突入大非川。现那囊尚杰斯秀亭正在领兵抵挡。<br />
而赞普正在马不停蹄地向石峡而来。<br />
他前脚刚率兵离开不久,吐蕃就已到生死存亡的时刻。<br />
三十多万兵马,仅剩下他手中的三万骑兵。<br />
正是由于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恩兰达扎路恭才连夜向石峡飞奔。<br />
希望早点占领石峡,并完成布置,将深入吐蕃的唐军全歼。<br />
只有将深入的唐军全歼,赞普才能安稳回到逻些城。<br />
“报……”<br />
“启禀将军,突然出现近两千唐军铁骑,偷袭我军前锋。我军两千前锋猝不及防下,几乎全军覆没。”<br />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狼狈不堪地跑到恩兰达扎路恭面前禀告。<br />
“唐军怎么会如此之快?”<br />
恩兰达扎路恭大惊失色,到底是名将,下一瞬,恩兰达扎路恭就明白:“唐军也是冒着大雪日夜兼程,且多马疾驰。派前锋而击。”<br />
“如此的话,乌海城八成已被唐军夺取。”<br />
这一刻,恩兰达扎路恭忍不住心跳加快。<br />
唐军料到他们会封锁石峡,于是派遣前锋来阻截拖延他们。<br />
所有唐军都是铁甲,在这乌海一带的原野上奔驰,很难在短时间内歼灭。<br />
“即便如此,也得占领石峡!”<br />
恩兰达扎路恭下达命令。<br />
他们的时间不多。<br />
如果那囊尚杰斯秀亭连一天时间都拖不到,他们即便占领石峡也没有用。<br />
唐军的主力骑兵若与深入腹地的唐军两面夹击,他们必败无疑。<br />
现在恩兰达扎路恭只能搏一番,希望在唐军骑兵到来之前,为赞普打开一条大道。<br />
“轰隆隆!”<br />
距离石峡还是二十里的时候,南霁云率领精骑,踏着厚厚的积雪,杀到吐蕃主力骑兵前方。<br />
由于唐军精骑要牵备用马,所以更加分散。<br />
往往以一百人为一队,由押官率领。<br />
队与队的间隔都超过百丈,甚至一里以上。<br />
这样唐军可在关键时刻,迅速撤退。<br />
在游射的时候,也更为灵活。<br />
恩兰达扎路恭一眼看出南霁云的目的,他下令左右两翼,各出五千骑兵,去围剿南霁云。<br />
其他骑兵继续向石峡挺近。<br />
吐蕃骑兵独马奔驰,着轻甲追击,虽有速度优势,但人困马乏,一时追不上,不免被唐军的骑射反击。每当唐军奔袭一個时辰,就会更换战马。<br />
一旦吐蕃骑兵慢下来,他们还会主动回射。<br />
甚至直接冲过去短兵相接。<br />
几个时辰下来,吐蕃骑兵疲倦不已,有的战马立于雪地,无法奔跑。<br />
唐军反击,杀伤甚众,吐蕃骑兵不得不向主力位置撤退。<br />
恩兰达扎路恭十分愤怒,他不能放任唐军在他身旁搞风搞雨。因为赞普的队伍马上就要到来。<br />
如果唐军去攻击赞普,他万死难辞其咎。<br />
于是恩兰达扎路恭只能再派五千名修整好的吐蕃骑兵继续追击。<br />
石峡前,吐蕃骑兵的力量再次削弱。<br />
“恩兰将军,赞普距离石峡只有八十里,他正在被李瑄率领的数万骑兵追击,请您赶紧去接应。”<br />
恩兰达扎路恭正布置的时候,尺带珠丹的近卫持金箭,向恩兰达扎路恭下达命令。<br />
“那囊将军不是在抵挡唐军了吗?”<br />
恩兰达扎路恭脑袋一下懵了。<br />
他要留着兵马歼灭深入腹地啊唐军。<br />
如果调走,他们的后路怎么办?<br />
“启禀将军,那囊将军所率步兵已被唐军攻破,那囊将军很可能已战死。而且赞普让五千骑兵拦截李瑄,亦死伤无计。”<br />
近卫传令兵向恩兰达扎路恭回答道。<br />
若非情况紧急,尺带珠丹必不会召回恩兰达扎路恭。<br />
为了截住李瑄的追击,尺带珠丹不得不再次割肉,留下五千骑兵。<br />
可这五千骑一个时辰不到,就被冲散,死伤遍地。<br />
唐军一夜未睡,沿着雪夜追击。<br />
沿途不断有骑兵掉队,使尺带珠丹身边的骑兵只剩下五千,怎能不畏惧?<br />
“唉!召所有大军北上,先护卫赞普的安全!”<br />
恩兰达扎路恭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胸口,下达命令。<br />
现在已经是下午,他知道深入腹地的唐军主力,距离石峡不会太远。<br />
乌海城被唐军毁掉一大段墙壁,也无法守。<br />
届时他们要面对多少唐军骑兵?<br />
恩兰达扎路恭管不了那么多了,得知唐军主力即将突来,他就算死守石峡也没用。<br />
还有唐军的那队铁骑,在想法设法削弱他们,打断他们的阵形。<br />
吐蕃骑兵被连番折腾,士气衰落到极点。<br />
每一个士兵都觉得前途迷茫,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br />
哪怕恩兰达扎路恭许以厚赏也没用。<br />
这一战,吐蕃士兵没有丝毫脾气。<br />
从各方各面,他们都毫无还手之力。<br />
……<br />
在恩兰达扎路恭率领兵马北上的时候,王难得到达石峡二十多里外。<br />
他先派探马入石峡,得知石峡没有埋伏后,一万多士兵浩浩荡荡入石峡。<br />
随着探马的铺开,王难得很快就得知南霁云正在与一部分吐蕃骑兵鏖战。<br />
他当即带领骑兵前去支援。<br />
吐蕃五千骑兵被一万多唐军围住,一番厮杀后,这些吐蕃骑兵胆寒下马投降。<br />
王难得和南霁云从而得知一些情况。<br />
吐蕃主力基本已经溃败,现在是唐军追击的时刻。<br />
“将军,末将建议我军堵截石峡,让吐蕃赞普无有退路。有李帅在,那边的战斗不成问题。我们要防止吐蕃士兵和吐蕃赞普逃跑。”<br />
段秀实向王难得说道。<br />
吐蕃再怎么也还有数万骑,他们突围是有很大可能的。<br />
而他们一万多士兵,加上五百张强弩。一定可以守住石峡。<br />
只要不将尺带珠丹和吐蕃残兵、贵族放跑,他们就是大功一件。<br />
如果他们贪功,前去围堵尺带珠丹,致使石峡空虚,让尺带珠丹逃走。他们则愧对李帅的信任。<br />
吐蕃兵败如山倒,但不是没有一丝力量,国内还有两支禁军,用以震慑贵族。<br />
同时,其他地方也有兵力。<br />
吐蕃放弃天竺、西域、南诏,力量收缩,还是能凑出一些兵马的。<br />
而这些,吐蕃必须要放弃!因为此战他们一败涂地。<br />
“就按段书记所说!”<br />
本来王难得想要率兵北上,与李帅一起围堵尺带珠丹。<br />
但段秀实说得很对,现情况有变,扼住石峡,不让尺带珠丹和吐蕃士兵逃走,才是最关键的。<br />
有计划后,王难得、南霁云押送着俘虏到石峡。<br />
唐军下马布阵。<br />
将强弩列于高地,设立障碍,长枪向外。<br />
雪虽未有停下的迹象,但唐军在阵形中生起火堆,埋锅煮羊肉。<br />
之前从茶卡盐湖到来的羊肉还未吃完,士兵劳累、寒冷,需要一口肉汤补补。<br />
……<br />
深夜之时,恩兰达扎路恭遇到仓惶的尺带珠丹。<br />
他周身的大臣们、诸部王一个个无比狼狈,纵然他们身上没有伤痕,却是无法掩饰的颓势。<br />
本以为能凭借大雪阻碍唐军入雪域高原,但却使他们离开的环境更为恶劣。<br />
身后的骑士,一个个如双打的茄子一样。<br />
从昨夜逃到今夜,身心俱疲。<br />
许多士兵因马匹体力不支而掉队。<br />
唐军掉队,最多是错过军功。<br />
吐蕃士兵掉队,不死就得投降。<br />
“事情未成,现只有两万骑兵回来,臣愧对赞普!”<br />
恩兰达扎路恭向尺带珠丹一拜。<br />
“不怪将军!李瑄距离我们不足二十里,他像疯狗一样,穷追不舍。如果将军不率兵前来,下一次李瑄冲过来,将没人能阻挡!”<br />
尺带珠丹将恩兰达扎路恭扶起来。<br />
他害怕自己坚持不到石峡,所以才让近卫携带金箭将恩兰达扎路恭召来护卫。<br />
“赞普,臣必用性命护卫您回到逻些城。”<br />
恩兰达扎路恭再次一拜。<br />
这一战,他们吐蕃失去太多,他没见到一直对他关爱有加的没庐穷桑倭儿芒,说明没庐穷桑倭儿芒可能已离开人世。<br />
“恩兰将军是忠臣啊!你觉得石峡我们是否还能通过?”<br />
尺带珠丹没有多寒暄,直接问恩兰达扎路恭脱险的方法。<br />
“深入腹地的唐军主力,一定已经到达石峡。就看他们是前来配合李瑄围歼我们,还是布防石峡。”<br />
“如果他们北上,臣一定能拖住他们,护卫赞普突围出去。如果他们布防险要的石峡,我军一时冲不破,李瑄率兵再来,我军就危险了……”<br />
恩兰达扎路恭分析唐军的一切可能。<br />
“赞普,您不能再从大道上突围了。去年李瑄用假的大纛哄骗我军。请您将旗帜留下,带着近卫从乌海北面的道路,翻越山岭,那里能直达柏海。险要的地方虽无法骑马,但可以牵着马通过……”<br />
最终,恩兰达扎路恭向尺带珠丹建议道。<br />
因为他认定李瑄会堵住石峡。自开战以来,唐军步步为营,从未出错。这一次也一定如此。<br />
只有堵住石峡,才能完成对吐蕃的全歼。<br />
恩兰达扎路恭以前是尺带珠丹的近卫,经常往来向诸部传达命令,知道那条道路。<br />
恩兰达扎路恭的话,让大臣们和诸王有些意动。<br />
他们只想逃离!<br />
哪怕是通颊王、吐谷浑小王、党项王的部落都在这多玛以北的地域。<br />
但自唐军出大非川的那一刻,这些部落注定难以保住。<br />
“难道要我丢下将士们逃离吗?”<br />
尺带珠丹非常纠结地说道。<br />
他是要脸的,共计三十三万大军,如果他带着少数人回去,贵族、附属,一定会产生异心。<br />
那些贵族都有私兵、奴隶,可以组成军队。<br />
尺带珠丹经历过多次叛乱,他未亲政的时候,他的祖母没庐氏,大论乞力徐,接连平叛。<br />
在他亲政后,叛乱依然时有发生。<br />
这次全军覆没,或许就是再次叛乱的导火索。<br />
“赞普,我们已经失去胜利的机会。您是吐蕃的希望,您若不离开,将士们的血不就白流了吗?”<br />
恩兰达扎路恭声泪俱下地说道。<br />
他曾经是何等的自信?<br />
想与李瑄掰掰手腕,用自己的行动表示自己要吃“肉”。<br />
李瑄太勇猛、太聪明、太强势。<br />
此时,恩兰达扎路恭不再有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br />
他只希望赞普能回去,用十年时间恢复元气。<br />
“赞普,您是国家一切,必须离开……”<br />
其他的大臣、诸部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向尺带珠丹劝说道……<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