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285章 新科举的题目<br />
    翌日下朝。<br />
    “岳父大人且慢。”<br />
    李林甫准备去中书门下堂的时候,李瑄叫住太常少卿姜度。<br />
    不论是文武百官,还是李林甫,都发现此情况。<br />
    李瑄纳姜度的女儿为妾。<br />
    然姜度与李林甫的关系,几乎是穿一条裤子。<br />
    姜氏皆以李林甫马首是瞻。<br />
    李林甫还在推动姜皎最小的儿子姜庆初娶公主的事情。<br />
    当初姜皎得宠的时候,小儿子姜庆初生下来没多久,李隆基就说将来要让他娶公主。<br />
    可是后来姜皎“泄密禁中”,被赶出长安,姜庆初沦落十几年,李隆基早把自己当年的承诺忘到九霄云外去了。<br />
    李林甫多次在李隆基面前提起这事,但李隆基一直推脱说没有合适的公主。显然想要反悔。<br />
    李林甫是何等聪明,他自然也意识到这一点。<br />
    不过李林甫还在为姜度的弟弟努力前途。<br />
    他在等哪个公主守寡,这样李隆基一定松口,将守寡的公主嫁给姜庆初。<br />
    可见他对姜氏的仁至义尽。<br />
    将姜月瑶嫁给李瑄,不论他输赢,姜氏保全是一定的。<br />
    在李林甫的心里,对李瑄又爱又恨,但有的时候,又不得不佩服李瑄。<br />
    因为李瑄重情义,从几年前灵翠楼救婢女就能看出,为李瑄之妾或许并不会很差。<br />
    “李相……”<br />
    身居朝堂末尾,好几年没在朝堂说话的姜度见到李瑄呼唤后,赶紧向李瑄一拜。<br />
    李瑄纳她女儿为妾,其实他并不算李瑄的“岳父”。<br />
    作为随便送人、抛弃,不受法律保护的妾室的父亲,哪有“岳父”的待遇啊!<br />
    所以李瑄突然这么称呼他,让姜度心中奇怪。<br />
    姜月瑶嫁给李瑄,并非姜度的本心。毕竟姜氏也是士族,女儿被纳妾,哪怕是天水郡王、宰相的李瑄,也觉得脸面无光。<br />
    姜度自然无法领悟李林甫的意思。李林甫这么要求,姜度不敢去拒绝。<br />
    他已经决定沉心静气,面对李瑄时一如往常,不把李瑄当成自己女儿的男人。<br />
    姜度感激李林甫能在姜皎出事的时候,帮助姜家东山再起。<br />
    无论如何,也不会背叛李林甫。<br />
    “岳父大人,下朝以后,就不要称呼职务了。叫我七郎即可,我们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br />
    李瑄拉住姜度的手,似乎姜度真是李瑄的岳父一样。<br />
    “李相,下官怎敢呢?您要有什么吩咐,只管说,下官一定全心全力去完成!”<br />
    姜度佯装不知这层关系,依旧将李瑄当宰相。<br />
    由于表兄李林甫被李瑄整得失去权势,他心里一直敌视李瑄。<br />
    只是可怜她的宝贝女儿,沦为妾室。昨晚过得如何呢?<br />
    他又没法去问。<br />
    “岳父大人见外了。过几日将岳母一起叫到天水王府,我一家人举行小宴。”<br />
    李瑄拉着姜度,向兴庆宫外而去。<br />
    姜度想挣脱,又无法挣脱。只能和李瑄一样的步伐。<br />
    不过他特意回头看一眼老表李林甫,露出无辜的眼神。<br />
    仿佛在告诉李林甫:迫不的已,心在表兄!<br />
    “怎么敢去相公府上叨扰呢?”<br />
    口头上,姜度依旧在拒绝。<br />
    “安兴坊距离道政坊又不远,过几天休假的时候,我派车去接岳父和岳母。”<br />
    李瑄用不容拒绝的语气说道。<br />
    话到这个份上,姜度想拒绝都难了。<br />
    他在心里怀疑李瑄的意图。<br />
    难道李瑄想要拉拢他?<br />
    他不过是一个太常少卿,凭借父辈萌荫,靠着李林甫的关系,在朝堂上是“击笏”的透明人,就像杨铦和杨锜一样。<br />
    在官职上,他还远远不如杨锜和杨铦。<br />
    地位上更是天差地别,杨锜和杨铦能入兴庆宫,与圣人一起宴乐。<br />
    他只有等到大宴的时候,才有幸望一眼龙池。<br />
    “岳父大人,据说太常寺的太医众多,且不少精通古药典籍。现在济生堂正在建设,陈祭酒已经开始着手招收医童,并联系其他名医,但前期的人手还差许多。我希望太医们能在济生堂兼任老师,岳父觉得如何呢?”<br />
    李瑄向姜度说道。<br />
    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br />
    事实上,大唐不止太医署。<br />
    还有尚药局,药藏局这样的医疗部门。<br />
    太医署是类似于济生堂这种培养医者的学院。<br />
    只是太医署输送人才的对象是尚药局,也就是真正为皇帝服务的“御医”。<br />
    太医署明确设立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四科,每科都由博士来教学,而太医署内的主药、药童则负责药材方面事宜。<br />
    太医署有太医署令两人,从七品下,太医丞两人,医监四人,同为从八品下,医正八人,从九品下。其他的医师有五十多人,各种学生数百人。<br />
    长安附近还建立了药园,种植药草,培养奇珍,同时药园师可以在药园中,给药园生传授药草知识。<br />
    李瑄会向李隆基申请几名尚药局的御医去济生堂执教。<br />
    至于药藏局,是专门服务太子的。李瑄会直接从药藏局调一些侍医。<br />
    相比于民间医生,李瑄更倾向于宫廷。<br />
    经过了解,李瑄知道宫廷医者水平极高,规整且系统。诸司对制药有明确的规定,合药时要按照一君三臣九佐的不同分量入药,制成汤、丸、膏、散之用。<br />
    太常寺会经常检查药材,如果有变质腐烂的,就不能再用。<br />
    朝廷对御医的管理制度也很苛刻,《唐律》中明确规定,制作御药如果跟处方不相符,包括药量不符、合成方法不对、服药说明书写错误等,依律可处以绞刑。如果分拣药物时出错,也要受到一年徒刑的惩罚。<br />
    在这种制度下出现的学生,才更容易守规矩。<br />
    济生堂是走向民间,以医德为先,为医要宅心仁厚。<br />
    患者以性命相托,自当要竭尽全力,不能有丝毫马虎。<br />
    李瑄也制定关于济生堂的制度,防止医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念想,以教导徒弟的水平,来决定对御医的晋升。<br />
    医生可以穿紫袍,李瑄相信会让许多御医心动。<br />
    “回相公,只要中书门下堂同意,太常寺定当遵从。”<br />
    姜度向李瑄回答道。他表示自己全凭宰相们定夺。<br />
    也暗示要由首席宰相李林甫签订。<br />
    “那就没问题了,右相一定会用执政事笔签上自己的名字。”<br />
    李瑄笑着点头道。<br />
    也表明政事堂他说得算,李林甫必须签字,也不可能因这点小事闹。<br />
    姜度只是干笑一声,暗骂李瑄玩弄权术。<br />
    “岳父大人,女婿和表兄哪个更亲近一些?”<br />
    李瑄见姜度不说话,突然问姜度这個问题。<br />
    姜度依旧沉默,难以回答。<br />
    照道理是女婿亲近的,但是李瑄算他的女婿吗?<br />
    “月底的时候,我会去接岳父和岳母到天水王府赴宴。”<br />
    李瑄不再追问,而是又重复一遍之前所说:“岳父大人记得给我选一批优秀的太医。”<br />
    “下官遵命!”<br />
    如释重负的姜度向李瑄领命。<br />
    不一会儿,两人就走出兴庆门,李瑄竟然亲自将姜度送在马车上。<br />
    这让姜度摸不着头脑,他终于明白,李瑄还要去中书门下堂,这是专门送他出来。<br />
    就因为太医这样的小事吗?<br />
    以李瑄的身份和权势,完全可以直接吩咐,没必要亲自过问。<br />
    带着忐忑,姜度乘坐马车离开。<br />
    李瑄在兴庆宫门口与几名臣子聊一会后,面色一正,回兴庆宫,前往中书门下堂。<br />
    李隆基难得来一趟中书门下堂。<br />
    “七郎,今年能科举准备得如何?”<br />
    李隆基问李瑄。<br />
    今年的戊子科定在九月一日,距离科举也只剩下一个月时间。<br />
    每年科举是李隆基少有关心的事情。<br />
    “回圣人,臣已经想好考题。誊录文吏也全部准备好。”<br />
    以往的科举以礼部侍郎为考官,今年则以宰相李瑄为主考官,并重立科举糊名制度,增誊录制度。<br />
    李瑄让亲信上官青负责誊录文吏的招收、培训。<br />
    旨在科举的时候派上用场。<br />
    “今年科举的题目为何?”<br />
    李隆基饶有兴致地问。<br />
    “臣《观书有感》,作一诗。请万千学子作感。”<br />
    “此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r />
    “其二,请出关于新法的策论。”<br />
    “其三,将在《九章算术》选三题,由学子解答。”<br />
    戊子科李瑄出三大题。<br />
    第一《观书有感》。<br />
    用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br />
    同时,告诫考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成熟稳重,为民做事。<br />
    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br />
    而池水又如明镜一样,提示考生为官之道,一定要清廉,不要误入歧途。<br />
    考生可以作《赋》,可以作《诗》,可以作《文》,看考生的水平。<br />
    以考生的感悟,确立其是否可以为“士”。<br />
    其二是新法的策略,这是李瑄早就确立的。<br />
    能对新法有独到的看法,服从新法,才可为士。<br />
    其三算术,李瑄觉得基本的算数对官吏还是挺关键的。<br />
    这个时代大部分文人士子都会算术。<br />
    考一些难度不高的算术,是防止一些“死读书”的书呆子。<br />
    同时,告诉士人算术是必修课。<br />
    在高宗时代,国子监就设有算术馆,以李淳风整理的《算经十书》为教材。<br />
    并设有算科。<br />
    但李瑄要的是,将算带入进士科。<br />
    (本章完)</p>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