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301章 天宝九载,重要的抉择<br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r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br />
    在这朝季节,杨玉环想曲江开,李隆基决定提前返回长安城。<br />
    对于华清宫的温暖,李隆基一再回首。<br />
    那一夜的火不忘,此是他享乐的天堂。<br />
    他觉得自己的后半生,都将会如此,他与他的玉环娘子一起,春在长安,冬在华清。<br />
    唯一的遗憾,就是岁做不饶人。<br />
    在有限的岁月中,李隆基只想享乐。<br />
    他在华清宫的时候,平均七日一朝。<br />
    那时的文武百官认为是天寒地冻,圣人年纪大,不能伤害身体。<br />
    平民百姓也能理解。<br />
    六十多岁了,甲之年。<br />
    太宗皇帝活了五十二岁,高宗皇帝活了五十六岁,中宗皇帝活了五十四岁,睿宗皇帝活了五十五岁。<br />
    百姓和大臣,都认为李隆基年纪大,颐养天年是常理。<br />
    但回到长安,哪怕是春意洋洋的季节,李隆基也经常数日不朝。<br />
    他可以起早,和杨玉环一起到太液池、曲江赏。<br />
    然绝对不会去参加早朝。<br />
    此时朝堂不伦不类,首席宰相李林甫没有决策权,李瑄只是第三宰相。<br />
    李隆基认为李林甫老了,但他不想罢去李林甫的右相之位。<br />
    哪怕高力士暗示这样会使矛盾越来越大,李隆基依旧无动于衷。<br />
    如果李隆基勤于朝政还好,但他偏偏只过问一些军政大事。<br />
    他掌控权力,却无心去理枝末。<br />
    这种怠政现象,使两派力量倾斜。<br />
    在明争暗斗中,时间迈入天宝九载三月。<br />
    李隆基并没有兑现他的承诺,今日过年连续下雪,李隆基依旧在华清宫享乐。<br />
    只是再次表演的火,让他走出华清宫中。<br />
    天宝九载的三月下旬,李隆基从华清宫回到长安城,比以往更晚。<br />
    弹指一晃的天宝八载发生许多大事。<br />
    对李瑄意义最重大的,要当属裴灵溪为李瑄诞生长子。<br />
    去年八月,在李瑄彻夜难眠的等待中,母子平安。<br />
    李瑄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br />
    一脸数日,都沉浸在喜悦中。<br />
    李隆基按照承诺,在满月的时候,赐李瑄襁褓中的长子为太中大夫。<br />
    这是一个标榜身份的从四品散官,代表着身份尊贵。<br />
    李瑄为长子起名李奕,有着积累、光明的含意,李瑄希望儿子将来能博学多才,光明正大。<br />
    另外让李瑄高兴的是,去年六月,姜月瑶怀有身孕,十月霜儿也有喜。<br />
    李瑄希望她们能在今年顺利诞生子女。<br />
    天宝八载,长安最有资历的大臣,有唐以来可以与李延寿、刘知几齐名的史学家,秘书监吴兢逝世,享年七十九岁。<br />
    李瑄亲自为他题墓志铭,赞叹吴兢是“董狐、太史公”那样的史家。<br />
    曾经张说为宰相的时候,请求吴兢更改几个字,哪怕跪地,依旧被吴兢义正言辞地拒绝:“如果顺从您的请求,那么这部史书的笔法就不能算是正直的了,这怎么能让后世相信呢?”<br />
    所以李瑄才会用董狐直笔赞美吴兢。<br />
    吴兢死后,李瑄用一个月时间,整理史料,发现近几年的史料从战争到民生,以及地方事迹,都有一定隐喻。<br />
    李瑄没有告诉李隆基,而是下令将史料封存,入国史馆典藏。<br />
    同时,八月的时候,永嘉郡太守王忠嗣因病去世。<br />
    年轻时王忠嗣赛高原苦寒,骁勇绝伦,难免留下伤病。<br />
    再加上离开军旅,郁郁寡欢,一病不起。<br />
    这位年仅四十五岁的盛世名将,退出历史的舞台。<br />
    没有人不为他惋惜。<br />
    李隆基得到此消息后,并没有对王忠嗣进行追封。<br />
    本来李瑄想将太公尚父庙,改为武庙,增加武庙六十四将,把王忠嗣位列其中。<br />
    但看到李隆基对王忠嗣的淡漠后,李瑄决定等以后再说。<br />
    历史上的王忠嗣生前是悲剧,死后也是悲剧。<br />
    在唐代宗的时候,增设武庙六十四将,连张齐丘都能进入,但王忠嗣被排除在外。<br />
    作为王忠嗣的老部下,这或许就是李瑄今后要做的事之一。<br />
    李瑄可以想象,王忠嗣去世以后,东北的胡儿弹冠相庆。<br />
    因为王忠嗣是安禄山的大威胁。<br />
    等国家有难的时候,就算李隆基看王忠嗣再不爽,也会重新征用他。<br />
    现王忠嗣一死,军事上只剩下李瑄这一个大敌。<br />
    在天宝九载二月,李瑄的好友王维的母亲去世。<br />
    王维从小丧父,是他的母亲一手将他抚养长大。<br />
    由于王维的母亲信奉佛道,以佛教菩萨维摩诘为名称,起名“维”,字“摩诘”。<br />
    因此,王维辞去所有官职,为母亲守孝三年。<br />
    处理完母亲葬礼后,王维向李瑄告别,表示暂时不能支持李瑄的新法推行。<br />
    李瑄理解王维的丧母之痛,没有布置酒宴,只是出长安为王维送行……<br />
    去年五月,李瑄彻底解决府兵制之事。<br />
    府兵虽然制崩坏,但遗留的问题非常多。<br />
    全国依旧有许多折冲府,尸位素餐的人比比皆是,连累地方和国家财政。<br />
    自西魏起,至北周、隋唐,府兵制闪耀一时。<br />
    这种战时为兵,停战为农,兵农合一的制度,在一百多年间,叱咤风云。<br />
    但是从高宗皇帝、武则天以来,战事不断,兵役繁重,百姓避役,兵士逃亡,使府兵有逐渐有瓦解的趋势。<br />
    到李隆基治下的开元前期,尤为明显。<br />
    那时边军虽众多,但良莠不齐,折冲府兵员开始逃亡,开元十年的时候,张说上奏李隆基修改条令,减少劳役招募壮士,是以“募兵制”形成。<br />
    府兵制的崩坏主要还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征发的对象本是均田制下的百姓,均田制破坏,府兵制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r />
    因为无地可分,折冲府必无兵可交。<br />
    先前,折冲府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发时,便下敕书与木契、铜鱼,都督与郡府参验合符时,然后才发兵。<br />
    在折冲府无兵可交的情况下,应充府兵者皆逃匿。<br />
    留下折冲府,必然会影响朝廷的行政。所以李瑄在摸清楚各地的折冲府后,和历史上的李林甫一样,开始整治。<br />
    他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标志着府兵制彻底破坏。<br />
    他比李林甫更狠,把诸折冲府兵士、马匹、武器等都上缴长安。<br />
    但是保留各级“折冲都尉”的职事官,作为对边将身份标榜。<br />
    实际上,诸郡已经彻底消亡折冲府,其管理的属吏皆取消,等着考核,选择优良。<br />
    节省朝廷一大笔开支。<br />
    那些被裁掉的官吏,平时翘着腿就能吃空饷,现在却对李瑄产生憎恨。<br />
    因为李瑄太绝,把他们饭碗断了。<br />
    募兵制实行,其最大的劣势,就是让财政负担加重。<br />
    但李隆基将此变为节度使,由节度使收地方赋税养兵,看似减少朝廷财政负担。<br />
    但掌军政财为一身的节度使,终将尾大不掉。<br />
    曾经,张说从六十万府兵中选择十三万精兵,充实京师的禁军,甚至还组成彍骑卫队。<br />
    使得长安兵强马壮。<br />
    但再精的兵,三十年后,安逸享乐,又有几分战斗力呢?<br />
    李隆基认为最优良的马匹,最精制的铠甲在长安,再加上他得意的“监军制度”,足以让他掌控天下。<br />
    他以为的“强干弱枝”,早已扭转为“弱干强枝”。<br />
    他认为忠心耿耿的边将,正在守卫着他的江山。<br />
    他在杨玉环的羞之容下,醉生梦死。<br />
    或许去年刚开通的荔枝道上,剥下鲜嫩的荔枝皮,美人一笑,比什么都值。<br />
    去年七月的时候,在以吐蕃怀恩赞普、回纥英武可汗、南诏云南王为首,还有西域等数十个国家、部落,联名上书尊李隆基为天可汗。<br />
    享受和李世民一样的荣誉。<br />
    这让李隆基更加膨胀。<br />
    ……<br />
    去年八月十四日,西域小国护密国王罗真檀入朝,他看到长安的繁华,不想回去,请留宿卫,李隆基许之,拜为左武卫将军。<br />
    护密国是李隆基在开元八年册封的小国,当时大食诱护密部,其心向唐庭,守节不从,所以李隆基封其为王。<br />
    罗真檀到长安享福以后,其在长安为质的儿子,回护密继承王位。<br />
    也是这个月,吐火罗叶护请发兵击朅师国。因为朅师国似乎与大食眉来眼去。<br />
    以前朅师有前科,一直以吐蕃马首是瞻,李瑄降伏吐蕃后,朅师才投靠大唐。<br />
    但大唐终未有兵马在朅师。<br />
    李瑄对此沉默,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西域要发生一系列大事。<br />
    李隆基现在是独尊天下的“天可汗”,对不朝拜的大食肯定是不顺眼的。<br />
    他同意吐火罗叶护攻击朅师国。<br />
    同时,膨胀的李隆基诏令黑衣大食的领袖艾布阿拔斯,让他纳供于大唐,并退出昭武故地,恢复大唐旧封。<br />
    艾布阿拔斯本来不是哈希姆家族的领袖,他在天宝八载,继承哥哥的族长之位,并得到黑衣大食“伊玛目”的职位。<br />
    伊玛目是率领者,表率的意思,表明艾玛阿拔斯成为哈希姆家族的领袖。<br />
    李隆基问李瑄大食局势的时候,李瑄分析艾玛阿拔斯必将推翻倭马亚王朝,成为阿拉伯帝国新的掌控者。<br />
    历史上的阿拔斯王朝存在五百年,在蒙古西征的时候,与阿拉伯帝国一起轰然倒塌,朝代与国家,同时埋入历史的尘埃中。<br />
    从此,阿拉伯不再是一个国家。<br />
    李隆基认为艾玛阿拔斯一个起义军的新继任者,会畏惧大唐的天威,任由他拿捏。<br />
    殊不知在诏书到达大食的时候,艾玛阿拔斯率军攻占大马士革,推翻伍麦叶王朝统治。以艾布·阿拔斯为首的哈希姆家族利用人民起义的成果,被拥立为哈里发。<br />
    开国君主没一个简单的,艾玛阿拔斯可是自称“萨法赫”,此为屠夫之意。<br />
    意思是要铁血统治大食,李隆基的诏书,不仅不会让新锐的艾玛阿拔斯俯首称臣,还会让他愤怒。<br />
    黑衣大食出使大唐,从来都是平等的礼节。<br />
    大唐凭什么统治大食?<br />
    他们认为自己高贵不可侵犯,李隆基这种无疑是对他们的亵渎。<br />
    哪怕战胜吐蕃也不能,因为他们心中有至高无上的神祗。<br />
    ……<br />
    天宝八载的科举,李瑄录取进士足足六十八人。<br />
    震惊朝野!<br />
    因为科举录取的进士,往往是二三十人。<br />
    同时,吏部铨选官吏全部完成。<br />
    因为赵奉章考核掉的官吏,有数百人。<br />
    李瑄优先将诸科及第者、进士,安排到地方为官,然后才是门荫入仕者。平民百姓科举通往仕途的道路更宽。<br />
    许多本无法及第者,都能踏上仕途。<br />
    他们的质量,远远超过门荫入仕和举荐入仕的官吏。<br />
    科举入仕,包括明经等在大唐的官员比例不到百分之十五。<br />
    这种比例太低,李瑄将来一定大幅度增加。<br />
    从明经到进士,及第数量扩大是必然的。<br />
    如此情况下,更多的文人士子发奋读书,因为他们心中的希望在变大。<br />
    当然,李瑄也在天宝八载的科举上,向文人士子提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能理念。<br />
    进士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人,甚至刚刚及冠。<br />
    他们天资聪颖,可能本就不适合做官,一辈子皓首穷经,对镜白发,是国家的损失。<br />
    他希望这些满腹才华的落第者,不必过多拘泥于科举,也可以保命济生堂,学习医术。<br />
    十年之内,若成为良医,依旧前途无量。<br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也表达了天下文人如果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那么就希望在医学领域做出贡献,以拯救天下苍生。<br />
    李瑄身为宰相,把相与医匹配在一起。<br />
    就是希望大唐有朝一日,不缺少医生。<br />
    甚至在大唐医道上,继往开来,无限升华。<br />
    李瑄能地位和所作所为,使他的话语非常有信服力。<br />
    有数百名年轻文人,转身进入济生堂,投身于医道之中。<br />
    李瑄通过中书门下堂,将长安东的官家田地,再划十顷为药田。<br />
    ……<br />
    常平新法,又经过一年多的布置,已经传遍天下郡县。<br />
    由于常平新法在常平粮仓的基础上实施,每一郡,每一县。<br />
    都有常平粮仓。<br />
    使得常平新兵到位,法令至。就可以进行实施。<br />
    李瑄在一年内,处死三名郡守,十七名阻挠新法县令,将他们的头颅传递诸道郡县。<br />
    使得地方官吏知道李瑄要大开杀戒。<br />
    但贪官污吏数不胜数,李瑄根本杀之不尽。<br />
    他只能凭借常平新兵的告密。<br />
    郡县在得知常平新兵是李瑄的密探以后,做什么事情,都防着常平新兵。<br />
    而常平新军表面上只是收账的,没有更大的权力,无法干涉郡县政务。<br />
    当一只大手遮蔽的时候,常平新兵也没有办法探索更多消息。<br />
    通过百姓的打听,罪证又不足。<br />
    李瑄杀人不是平白无故,也是讲证据的。<br />
    但由于律法的严厉,官吏们还能老老实实,豪强大族忍痛。<br />
    常平新法的成果竟然有上升的趋势。<br />
    这让李瑄十分矛盾。<br />
    百姓能不被豪强兼并,李瑄是开心的。<br />
    但他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与他的理念,背道而驰。<br />
    “相公,今年的梨树,好像有一枝枯萎了……”<br />
    姜月瑶挺着大肚子,来到后园,向在梨树下看书的李瑄说道。<br />
    听到姜月瑶的话,李瑄才抬头。<br />
    他之前没注意,确实有一枝梨未开,还挺大的一枝。<br />
    “梨树太老了,既然枯死一枝,就该将它剪去。”<br />
    李瑄幽幽地说道,又长出一口气。<br />
    不能再等下去了。<br />
    终究要走那一步。如果不下定决心,他现在的光鲜,将犹如泡沫一般。<br />
    看到姜月瑶抚摸着肚子,李瑄放下书籍,扶着姜月瑶到亭子下坐下。<br />
    “差不多十天半月,我的孩子就要出世了。”<br />
    李瑄半跪在地上,俯首听姜月瑶肚子中的动静。<br />
    长安最好的稳婆,已经住在天水王府。<br />
    随时准备接生。<br />
    裴灵溪生子的时候,也是那稳婆接生的,卫生、技能,都是新法指导,李瑄放心。<br />
    “不知相公希望是男是女?”<br />
    姜月瑶突然问李瑄这个问题。<br />
    “男女都可,我会视如珍宝,好好教育。”<br />
    李瑄笑着说道。<br />
    “我希望是男孩,和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大将军。”<br />
    贵族之中,没有女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儿是男儿。<br />
    以李瑄的身份,不继承爵位也不要紧,将来必定可以门荫入仕,前途无量。<br />
    反倒是女子,可能要联姻。<br />
    “男女是天命,如果是女孩,我一定不会约束她的自由,将来会无忧无虑长大。”<br />
    李瑄知道她们是怎么想的。<br />
    但他没有这种偏见。<br />
    “玉莹还未婚,阿翁很是着急。”<br />
    姜月瑶又想起李玉莹,和她一样的年龄,早该成家了。<br />
    李适之一扬言为李玉莹择亲,她就跑到天水王府。<br />
    李瑄还袒护她。<br />
    “让玉莹自己物色吧,如果成了,由我做主。”李瑄对此觉得无所谓。<br />
    “这样可能会让阿翁不满意。”因为李适之的地位,万万不会允许李玉莹嫁的人,非门当户对。<br />
    “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只要品德好,没有什么不行的。”<br />
    李瑄认为他可以劝说李适之。<br />
    姜月瑶也抚摸着李瑄的头,非常温柔,她也希望李玉莹有好的归宿。<br />
    一年来,李瑄对她们和对裴灵溪没区别。<br />
    也从来不会将不好加在她们身上,有夫如此,妇复何求?<br />
    李瑄和姜月瑶温存一会,就回到书房,准备开始写一份让地方贪官走投无路的策令。<br />
    一切都要以此拉开序幕。<br />
    “拜见李相,明日清晨,圣人邀请您到曲江赏。”<br />
    下午的时候,有官宦入天水王府通知李瑄。<br />
    看来明日圣人亦不早朝。<br />
    翌日,李瑄早起后,来到前院的演武堂。<br />
    “砰砰!”<br />
    此时,浑瑊和车光倩拿着木制枪头的长枪互刺,两人年轻气盛,谁也不让着谁。<br />
    车光倩已经十八岁,浑瑊才十五岁。<br />
    十几个回合后,到底是车光倩年纪大,力长一筹。木枪刺中浑瑊的肩膀。<br />
    而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叹一口气。<br />
    他们并没有注意李瑄已经到来。<br />
    “好武艺!是否思念战场了?”<br />
    李瑄鼓掌后,开口向浑瑊和车光倩询问道。<br />
    两人拱手向李瑄一礼,车光倩倒是没说什么,他没有上过战场,只是期待而已。<br />
    但浑瑊上过战场,还射死过敌人,他想和大非川之战的勇士一样,披坚执锐,冲锋陷阵。<br />
    “回相公,我想上战场,但不知去何方?”<br />
    浑瑊是铁勒胡人血统,骨子里好战。<br />
    跟着李瑄,虽能学习武艺,李瑄抽空的时候,也会传授兵法战阵,但浑瑊误以为李瑄要当一辈子宰相。<br />
    他不想这样!<br />
    “陇右河西已经没有战争了。据说河陇有些将领不老实,想挑衅回纥吐蕃,但两部望见唐骑就撤退。我觉得西域会有战事!”<br />
    李瑄认真地向浑瑊回答道。<br />
    “相公允许我去西域吗?”<br />
    浑瑊突然眼睛一亮,他身为铁勒人,对西域再熟悉不过。<br />
    旁边的车光倩握紧长枪,表明他也想去立功。<br />
    他的父亲车神塞是临洮军的主将,但他不想去那里。<br />
    现如今,临洮军被称为“天下第一军”,哪怕是和平时代,李瑄都会不断地补充临洮军的战马损耗。<br />
    临洮军只有两万人,战马却一直在五万匹。<br />
    只要李瑄还兼任陇右群牧大使,临洮军就一直如此。<br />
    “一年内,你和光倩一起前往西域,我会提拔你们为郎将。”<br />
    李瑄平静地向车光倩和浑瑊说道。<br />
    薛错和罗兴,都已经成家。<br />
    他们娶的是李瑄府中的歌女,这些女子曾经在教坊,被李隆基赏赐给李瑄。<br />
    李瑄平时不看歌舞,也不能让她们在天水王府老去。<br />
    所以就将她们转为良家,让她们挑选亲卫们为自己的丈夫。<br />
    这些女子面容清秀,百里挑一,虽然地位低,包括廖峥嵘等,能娶到这样的女子,也算幸运的。<br />
    取得美丽的妻子,亲卫们对李瑄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br />
    他们将来都可以帮助李瑄做大事。<br />
    “多谢相公!”<br />
    车光倩和浑瑊面容惊喜,他们皆迫不及待。<br />
    “来,让我看看你们的技艺是否有涨进……”<br />
    李瑄拿槊,准备与他们比试一番。<br />
    他今年已经二十三岁,时常训练,力量还在增长。<br />
    李瑄体魄强壮,没有受过伤,也没有大病过,正常情况下,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耐力、力量将到达巅峰。<br />
    与车光倩、浑瑊练习的时候,李瑄基本不主动攻击。<br />
    二人联手,一起突刺,李瑄执槊拨挡。<br />
    这样即能提升浑瑊和车光倩的攻击技巧,又可增强李瑄的反应力。<br />
    李瑄希望他们将来能和历史上一样,成为名将。<br />
    他们的资质天下难得,但他们没有李瑄一击杀敌的天赋。<br />
    所以除了武力以外,排兵布阵更重要。<br />
    与车光倩和浑瑊练了大半个时辰后,李瑄让罗兴准备马车。<br />
    他陪妻子们就食完毕,前往曲江,同时带上昨日刚写下的文书……<br />
    (本章完)</p>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