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众多马车,有人骑马,有的走路,行军速度缓慢。<br />
路过左藏库的时候,杨国忠骑马来到李隆基的龙辇前,向李隆基说道:“启禀圣人,左藏库中还有不少丝绸和钱财,可以将其烧毁,不能留给李贼和安贼,提其军资士气。”<br />
李隆基看着巍峨的左藏库,又想到往昔岁月。<br />
那时的左藏库中,有蜀地的蜀锦、晋陵的绫绣、丹阳的京口绫罗、会稽的绛绣、江南的各色刺绣等等,琳琅满目,数以万计。<br />
“不得烧毁左藏库,如果叛贼来了没有得到钱财,一定会劫掠长安百姓,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的苦难。”<br />
李隆基叹一口气,悲从心来,缓缓说道。<br />
这次他是真良心发现了,没有因为恨李贼、安贼入骨,就把绢钱粮食烧毁。<br />
杨国忠心中不以为然,但他没有忤逆李隆基。<br />
千乘万骑,继续南行。<br />
只是杨国忠不知道的是,太子李亨的车队,故意停留落后在最后面。<br />
他的马车周围,在不知不觉中,围绕几个王公大臣的车驾。<br />
另外,李亨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也在李亨旁边。<br />
他们的身份是“典亲兵扈从”,可以统领一部分禁军。<br />
这使李亨第一次产生被拥护的感觉,眼间欲望火焰在跳动。<br />
又走一段时间,李隆基的队伍通过一座便桥。<br />
只是李隆基刚过去不久,杨国忠就令人抱着柴火和枯草到便桥上,放火点燃。<br />
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四照。<br />
看到后方火光冲天,李隆基问心腹宦官王洛卿:“后方烟火是怎么回事?”<br />
“右相为防止追兵,令人将桥梁烧断。”<br />
王洛卿询问后汇报导。<br />
“百姓和官吏们都在避难逃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br />
李隆基很不悦:“力士,你带人将桥梁扑灭再离开。”<br />
“沿途不要再烧毁桥梁了。”<br />
逃亡路上,让李隆基梦回四十年前,那时的他崇尚节俭,爱戴百姓,是朝野称赞的有为之君。<br />
“洛卿,你带人骑快马先行一步,吩咐沿途的郡县做好准备,为士卒们准备饭食。”<br />
李隆基又向王洛卿吩咐道。<br />
“遵旨!”<br />
王洛卿带着随从先一步离开。<br />
然王洛卿到达咸阳县后,发现县令已经逃跑。<br />
有人说,几天前,看见天水王的探马出现在扶风。<br />
再加上潼关之失,即将传来,官吏们都很害怕。<br />
王洛卿也非常担忧,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李隆基。<br />
“我军会不会与叛贼前军相遇?他们的骑兵多于我们。”<br />
杨国忠心中焦急,李贼的骑兵太快了,令他始料未及。<br />
上一次听到消息还在陇西郡,现却在扶风听到消息。<br />
“只能尽快入蜀。”<br />
李隆基面色一白,只恨未早点离开长安城。<br />
但不到最后一刻,哪个皇帝敢做出逃离都城的准备呢?<br />
“据说李贼派遣的轻骑也就三五千人,我飞龙禁军都是精锐,能保卫圣人周全。”<br />
杨国忠用此言语安慰李隆基,也是在安慰自己。<br />
……<br />
“殿下,事情不妙啊。李贼派遣的前军很可能到京兆地区。入蜀队伍要经过扶风、陈仓,有概率与叛军相遇。计划从陈仓古道入蜀,现想改道也来不及。”<br />
裴冕登上李亨的马上,向李亨说道。<br />
西南至剑南,本是好选择,但叛军来得太快,如果与叛军遭遇,他们都将成为李贼的阶下囚。<br />
屈辱难以忍受!<br />
“这如何是好?”<br />
李亨向裴冕讨要计策。<br />
他无比郁闷,本计划杀死杨国忠,诛灭杨氏后进行夺权。<br />
裴冕是李隆基在安禄山叛乱后,派给李亨的副手。<br />
“恕我直言,殿下最好与圣人分道逃离。”<br />
裴冕沉吟后,向李亨说出他的意思。<br />
即便李隆基遇到李瑄被俘虏。<br />
身为正统的李亨安全,就有日月重开的机会。<br />
一旦李亨、李隆基父子被李瑄掌控,那大宗迟早会被小宗代替。<br />
士大夫接受不了杂胡安禄山。<br />
但有可能接受太宗后代的李瑄。<br />
“能去哪呢?”<br />
李亨皱眉,剑南他也不想去。现有李贼的兵马出没,让他更不敢跟随李隆基。<br />
“去朔方灵武郡,朔方留后杜鸿渐一定欢迎殿下。而且朔方地区,有即将回师郭子仪、李光弼,殿下占据大义,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br />
裴冕劝李亨果断离开前往灵武。<br />
“我没有太多随从,去灵武郡也有威胁啊!”<br />
李亨犹豫不决。<br />
他既害怕李瑄的兵马,又担心北上的凶险。<br />
既不敢去剑南,又不想受制于李隆基。<br />
“父亲,趁此时机北上灵武才是上策。一旦与李贼相遇,一切都晚了。”<br />
“天下大乱,朝野都期待父亲,必须当机立断。”<br />
裴冕见李亨犹豫不决,就将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叫到马车上,请他们一起劝说。<br />
“好!今夜就离开!”<br />
李亨听儿子劝说,决定前往灵武郡,去搏一搏。<br />
西南之路,多待一刻,就有一刻的危险。<br />
不过李亨还是令李静忠给陈玄礼打个招呼。<br />
陈玄礼已经铁了心铲除杨国忠,只要陈玄礼不派遣骑兵追击他的队伍,他就能顺利离开。<br />
“末将不知道殿下要离开!”<br />
当陈玄礼知道李亨要离开队伍后,装作不知道向李静忠回答道。<br />
他对李隆基忠心耿耿。<br />
杀死杨国忠,铲除杨氏,也是为了李隆基。<br />
李隆基既然无法下手,就由他去做。<br />
西南之路,随时可能遇见李瑄的轻骑。太子离开队伍,保留火种,是他愿意看到的。<br />
于是,陈玄礼故意吩咐李亨周边的龙武军离开。<br />
只有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率领的四百禁军在李亨的队伍附近。<br />
哪怕已经落后许多,也没人提醒李隆基。<br />
从天未亮就开始逃跑,一直到太阳正中,南逃的人,都觉腹中饥饿,包括李隆基。<br />
到达咸阳县的望贤宫时,李隆基又让王洛卿去找吃的东西。<br />
但王洛卿害怕李瑄的骑兵到达,直接脚底抹油逃跑,不再侍奉李隆基。<br />
李隆基只能再派其他宦官,试试能否召一些官吏和百姓迎驾。<br />
但没有人愿意来迎接李隆基。<br />
人走茶凉,皇帝也不为过。<br />
杨国忠没办法,他亲自去一家农户里,钱买了一个胡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将胡饼放在衣袖之中,偷偷献给李隆基。<br />
一点点吃着胡饼,李隆基百感交集。<br />
他将一半分给杨玉环,但杨玉环以不饿婉拒。<br />
一行继续行进,直到黄昏的,整个队伍都非常疲惫。<br />
路过一个乡里的时候,这次终于有百姓知道当今圣人逃难而来,他们哭泣着过来拜见。<br />
“卿家有饭否?不择精粗,但且将来。”<br />
身为皇帝,见到百姓的第一面竟是讨要饭食。<br />
百姓们见皇帝落魄至此,把家中余粮拿出,箪食壶浆,向皇帝和皇子皇孙们献出粗饭。<br />
这些粗饭中还掺杂有麦粒和豆粒,平日里尊贵的皇孙不会多看一眼,但此时他们不顾身份,徒手抓着吃,狼吞虎咽。<br />
把百姓献出的余粮吃光了,他们还嚷嚷着没有吃饱。<br />
无数飞龙禁军和宫人们还饿着肚子。<br />
李隆基看到此情此景,再次流出眼泪。<br />
他如一个普通老者一样,和百姓们说心里话。<br />
乡里百姓赞叹李瑄为相之时,有“恢复开元之风”,还说“如果小相公一直为相,定不会有今日”。<br />
李隆基竟然没有生气。<br />
他也非常后悔,但现追悔莫及。<br />
担心不能及时入剑南。没休息多久,队伍继续出发。<br />
半夜,队伍到达金城县(今兴平县),这里的县令也已逃跑,好金城县粮仓有一些粮食,让禁军勉强吃半饱。<br />
在这天夜晚,李亨与亲信他的官吏、亲人,在四百禁军的掩护下,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北上灵武郡。<br />
沿途遇到许多从长安来的官吏,这些官吏都愿意跟随李亨前往灵武。<br />
到达金城县北面的土坡时,李亨站在星夜之下停车望向李隆基的方向。<br />
十八年太子生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br />
这一刻,他张开双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br />
虽然东狼西虎,局势糜烂,但褪去枷锁的李亨,有天高任鸟飞的志向。<br />
他相信自己能力挽狂澜!<br />
李亨的儿子李俶也在帮助父亲谋划,如何才能打败李贼、安贼,重新建立盛世。<br />
……<br />
南逃队伍中,李隆基和杨贵妃能住进金城县的驿站,王公贵族有马车能休息。<br />
而大多数士卒和宫人只能互相枕着对方的身体和衣而睡,抱团取暖。<br />
刚下过雨,地野潮湿,许多人风寒。<br />
养尊处优的人忍饥挨饿奔跑一天太累了。<br />
没有人在意李亨已经离开。<br />
“你说什么?太子昨夜离开队伍,为何不去阻止?”<br />
一大早,李隆基得到陈玄礼的汇报后,向他责怪道。<br />
即便这个时候,李隆基也对李亨有一种掌控欲。<br />
“太子说要去河朔收拢兵马,夺回长安。到时候会亲自到蜀地迎接圣人回京,臣见昨夜圣人好不容易睡下,不忍打扰。”<br />
陈玄礼向李隆基搪塞道。<br />
在出逃长安前的两个晚上,李隆基几乎没合眼。<br />
颠簸一天,李隆基身体强行休眠,一到驿站,他就倒头睡去。<br />
“罢了,让他离开吧!分开也好,李贼追击将至,想去蜀地并不容易。”<br />
李隆基大臣们默不作声,知道势不可挽回。<br />
他自然能看出陈玄礼在包庇太子。<br />
他不好去说掌握兵权的陈玄礼。<br />
唯一担心的是李亨会做出出格的举动,脱离他的掌控。<br />
吩咐过后,李隆基下令继续行进。<br />
不久后,队伍中又有不少官吏偷偷离开,有的直接北上去寻找李亨。有的不知去向。<br />
李隆基派出去的探马,一去不复回。<br />
禁军都是京兆子弟,让他们蜀地,并不心甘情愿。<br />
以至于李隆基只能按照路线走,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少。<br />
……<br />
长安城,时间回到前一天。<br />
四月初九的时候,李隆基让监礼官传令,初十上朝。<br />
大明宫在长安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虽有夹道连接长安。<br />
但实际上大明宫发生的事情,长安无法得知。<br />
日落以后,长安城门合上,清晨打开。<br />
暮鼓声响,坊门皆闭。<br />
天还未亮,长安城中的文武百官就起早上朝。<br />
兴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br />
仪仗队的羽林郎整整齐齐地站着,等待百官,进行朝礼。<br />
“今日宰相怎么未参加朝礼?”<br />
已经参加完朝礼,到达兴庆殿的时候,房琯皱眉说道。<br />
今日他感觉好不对劲。<br />
不仅仅是杨国忠,陈希烈。还有一些比较得宠的王公大臣也没有来。<br />
“这是怎么回事?”张垍也在大殿中来回踱步,他是李隆基的女婿,竟没听到一点风声,傻傻地跑来参加朝会。<br />
“时辰已到,为什么还不上朝?”<br />
新上任的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崔光远从座位上起身。<br />
李隆基说要准备御驾亲征,给他一个西京留守。<br />
崔光远到现在还是懵逼状态,他有自知之明,他不是宠臣,竟然把留守的位置交给他。<br />
“诸位,再等等吧!”<br />
裴遵庆有一种不祥的预感。<br />
“我听说李瑄的轻骑已经到京兆地区。”<br />
“这我清楚!”<br />
“还有,潼关失守了。”<br />
“当真?”<br />
还有大臣在朝堂上窃窃私语。<br />
越来越多大臣不淡定。<br />
“圣人去哪了?”<br />
又过半个时辰,张均抓住监礼官询问道。<br />
“圣人……昨日去大明宫就没再回来。”<br />
监礼官唯唯诺诺地说道。<br />
一众文武大臣离开兴庆宫,向大明宫而去。<br />
当他们打开大明宫的宫门后,无数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内外宫中,皆乱作一团。<br />
尖叫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br />
“圣人去哪了?”<br />
房琯抓住一名宦官询问道。<br />
“我等不知,我们一觉醒来,上司皆不见了。”<br />
这名宦官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br />
整个大明宫都想知道圣人在何方?<br />
“我知道,据说潼关失守,圣人于拂晓之际,带领皇子公主等前往剑南。”<br />
纸包不住火,终于有宦官得知李隆基的去向。<br />
“天子离京,国家要亡了吗?”<br />
顿时,得知消息的文武百官嚎啕大哭。<br />
更心凉的是圣人跑路不仅没叫上他们,还以朝会为幌子放他们鸽子。<br />
到中午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在传潼关被叛军攻破的军情。<br />
伴随而来的,还有圣人逃出长安的消息。<br />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感觉天都要塌了。<br />
朝廷一直宣传安禄山的军队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几乎每到一城,都屠城劫掠。<br />
潼关被攻破,长安直面叛军兵锋。<br />
人们对李隆基的出逃失望透顶。<br />
认为这已经不是皇帝的作为了。<br />
出逃国都,丢弃大臣和百姓的行径,还配称得上圣人吗?<br />
甚至还有游侠骑马要去西面寻找天水王,请天水王入长安。<br />
哪怕李瑄被宣传成反贼,百姓也觉得李瑄能拯救长安,拯救关中。<br />
李瑄变法失败,本就使人同情。很多人联想李瑄清君侧是因为此。<br />
更多人去相信李瑄的品性!<br />
但也有怕安禄山捷足先登的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四处逃命。<br />
长安周边,人头攒动。<br />
更多的是向西而逃,有向南是想逃到终南山避祸。<br />
更有泼皮无赖、游手好闲之徒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br />
平日里神圣庄严的宫殿中,竟被平民骑驴进入。<br />
一旦失去律法,失去规则,无数人释放心中的野兽,凭借自己的欲望行事。<br />
他们放火焚烧了左藏大库。<br />
京兆尹崔光远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带人赶来救火,他又召募官吏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护。<br />
崔光远又杀了十多个流氓无赖,长安局势才稳定下来。<br />
不过有许多大臣,一路追着李隆基的车子而去,实打实的不离不弃。<br />
其中就有房琯和张均、张垍兄弟。<br />
到达长安城外数十里的山寺时,张均张垍兄弟因为家眷在长安,不肯继续追击李隆基。<br />
只有房琯一个前往。<br />
“堂堂圣人落荒而逃,这是笑话吗?以后谁还记得开元盛世是他创造的?”<br />
长安京兆府,忙活一天一夜没合眼的崔光远刚回到家中就对李隆基出言不逊。<br />
被君主戏耍的感觉,令崔光远很不爽。<br />
他出自博陵崔氏第三房,由于祖父曾当过州刺史,父亲是五品官,得以门荫入仕。<br />
他一向勇敢果断,不拘小节,而且意气用事,和杨国忠有交情。<br />
李隆基将他从一个少尹提拔成大尹,又兼留守,摆明了是恶他。<br />
“大人,如果李瑄和安禄山来长安,我们死守为国捐躯吗?”<br />
崔光远的儿子崔凯弱弱地说道。<br />
现在两贼争锋,就看他们谁能先到长安。<br />
“张介然战死,拖住叛军一天时间。我死在城头有什么意义?我打算向叛军献城!”<br />
崔光远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崔凯。<br />
他认为自己被坑了,不想与长安陪葬。<br />
“东面和西面都是叛军,大人要献城于哪一边?”<br />
崔凯询问道,他尊重父亲的选择。<br />
李隆基已不配为人君。<br />
“二郎觉得哪一面能成大事?”崔光远反问道。<br />
“李七郎虽在拜相的时候死磕豪强大族,但他的神勇和统帅能力无双,怕是没人能战胜他的西域铁骑和河陇劲卒。安禄山不过一杂胡,据说他一路烧杀抢掠,不得人心,天命不在他。”<br />
崔凯回答道。<br />
虽然很多王公大臣讨厌李瑄,但不可否认李瑄的强大。<br />
现李隆基逃跑,失去人心。<br />
李瑄更像是成大事的雄主。<br />
“为父也是这么认为的。二郎西行寻找李瑄,我诚心献长安城,希望他快点派兵而来。”<br />
崔光远派遣儿子崔凯去迎接李瑄入长安。<br />
历史上的崔光远选择安禄山,是因为他别无选择。<br />
“遵大人之命!”<br />
崔凯拱手。<br />
不久后,他携带崔光远的亲笔信,飞马出城。<br />
“长安城现在人心已经散了,乱象依旧,你派人去向百姓宣传,就说天水王即将入主长安城。即便天水王反叛,但仁义依旧在。百姓知道后,就能暂时稳住。”<br />
崔光远又到衙门里向僚属吩咐道。<br />
小相公入城的那一幕,历历在目。<br />
……<br />
东扶风(今扶风县)。<br />
扶风地形起伏,岭谷相间,沟深坡陡。<br />
但作为京畿之地,官道修建异常宽广坚实。<br />
“轰隆隆……”<br />
此时此刻,原野万马齐奔,卷起烟尘,无数草被马蹄践踏。<br />
周围乡里人们避让,不敢声张。<br />
这是朝廷所宣扬的“李贼”叛军。<br />
虽然朝廷说李贼与安贼类,暴戾恣睢。<br />
但李贼叛军只走官道和原野,不踏农田。<br />
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最多在乡县驻扎的时候,购买一些粮食。<br />
小相公的起兵口号是“清君侧,平叛乱”。<br />
清的是杨国忠,平的是安禄山。<br />
鉴于朝廷拉胯,李隆基舍弃长安,让许多百姓将希望寄托于小相公身上。<br />
一路的军纪,使百姓心安。<br />
在京兆地区,得知李瑄派兵到来,除了官吏和豪强,基本上没有百姓因李瑄的到来而逃跑。<br />
他们不仅相信李瑄,还相信李瑄的兵马能战胜安禄山的叛军。<br />
“启禀李帅,抓到一名长安宿卫。”<br />
一片丛林前,探马回来的时候,带着一名飞龙禁军的士卒。<br />
“带他上来!”<br />
李瑄招手,一名未戴兜鍪的禁军士卒被带到李瑄面前。<br />
半个月的突袭,终至扶风。<br />
李瑄的轻骑气势虽大,但没有大张旗鼓。<br />
军中只是普通的战旗,没有李瑄的帅旗。<br />
所过郡县,李瑄皆不出面。让人们以为这五千轻骑是车神塞率领,而非李瑄亲率。<br />
两种意义完全不同。<br />
“圣人现在哪个位置?”<br />
李瑄平静地询问这名飞龙禁军。<br />
早在前天的时候,李瑄的探马就先一步来到扶风。<br />
昨天晚上之时,他从留在长安的密探口中探听到潼关陷落,李隆基逃出长安的消息。<br />
这让李瑄惊喜不已!<br />
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追击李隆基,甚至围攻长安的准备。<br />
所以,李瑄昨夜未休息,带着天策卫一路奔袭至扶风。<br />
李隆基走的是陈仓道,也是入蜀最常走的一条路,这条道路上县、关隘众多,可以一路补给。<br />
如果走其他几条入蜀道路,在没有准备粮草辎重的情况下,不适合大部进发。<br />
李隆基南逃仓促,只顾布置,连一日粮草都未准备。<br />
所以扶风是李隆基必经之路,李隆基想绕道也来不及。<br />
“回天水王……圣人在金城县。”<br />
此飞龙禁军士卒支支吾吾地回答道。<br />
他见过李瑄,震惊“李贼”亲自领兵前来。<br />
看叛军骑士,无一例外,直着腰板立马于原地,马侧挂着弓箭,背负横刀,马上还有缰绳牵引着备用马匹。<br />
漫山遍野皆是。<br />
与飞龙禁军散漫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br />
如果两军相遇,飞龙禁军定不堪一击。<br />
“杨贵妃,杨国忠,五杨,太子等都在吗?”<br />
李瑄又问道。<br />
“是,他们都追随圣人南下。”<br />
此飞龙禁军昨夜就开始远探,还不知太子已经北上,故点头应道。<br />
“集合,清君侧,杀杨国忠,救圣人!”<br />
李瑄下令队伍换乘奔袭。<br />
“呜呜……”<br />
号角声传递军令,一宿没睡,骑士们抖擞精神。<br />
他们听到清君侧即将开始,非常亢奋。<br />
“轰隆隆……”<br />
更多的探马被派到前方探路,五千骑兵在李瑄的率领下,以快步狂奔,尘土飞扬……<br />
……<br />
四月十一,日昳以后,李隆基又一天颠簸,问高力士:“傍晚前能否找个地方歇息,前方有没有驿站?”<br />
“回圣人,前方马嵬驿!”<br />
高力士询问以后,向李隆基回答道:“这是个大驿站,傍晚时分就能到达。”<br />
大唐驿站分为七等,马嵬驿是最高等,建立在交通要道上,有五十匹马,还有驿楼、驿库等。<br />
“吩咐下去,到马嵬驿后停下休息,为禁军士卒寻找食物。”<br />
李隆基看玉环娘子面色苍白,提早停下,今日没必要再到深夜。<br />
“遵旨!”<br />
高力士领命传达前军……<br />
(本章完)</p>
路过左藏库的时候,杨国忠骑马来到李隆基的龙辇前,向李隆基说道:“启禀圣人,左藏库中还有不少丝绸和钱财,可以将其烧毁,不能留给李贼和安贼,提其军资士气。”<br />
李隆基看着巍峨的左藏库,又想到往昔岁月。<br />
那时的左藏库中,有蜀地的蜀锦、晋陵的绫绣、丹阳的京口绫罗、会稽的绛绣、江南的各色刺绣等等,琳琅满目,数以万计。<br />
“不得烧毁左藏库,如果叛贼来了没有得到钱财,一定会劫掠长安百姓,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的苦难。”<br />
李隆基叹一口气,悲从心来,缓缓说道。<br />
这次他是真良心发现了,没有因为恨李贼、安贼入骨,就把绢钱粮食烧毁。<br />
杨国忠心中不以为然,但他没有忤逆李隆基。<br />
千乘万骑,继续南行。<br />
只是杨国忠不知道的是,太子李亨的车队,故意停留落后在最后面。<br />
他的马车周围,在不知不觉中,围绕几个王公大臣的车驾。<br />
另外,李亨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也在李亨旁边。<br />
他们的身份是“典亲兵扈从”,可以统领一部分禁军。<br />
这使李亨第一次产生被拥护的感觉,眼间欲望火焰在跳动。<br />
又走一段时间,李隆基的队伍通过一座便桥。<br />
只是李隆基刚过去不久,杨国忠就令人抱着柴火和枯草到便桥上,放火点燃。<br />
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四照。<br />
看到后方火光冲天,李隆基问心腹宦官王洛卿:“后方烟火是怎么回事?”<br />
“右相为防止追兵,令人将桥梁烧断。”<br />
王洛卿询问后汇报导。<br />
“百姓和官吏们都在避难逃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br />
李隆基很不悦:“力士,你带人将桥梁扑灭再离开。”<br />
“沿途不要再烧毁桥梁了。”<br />
逃亡路上,让李隆基梦回四十年前,那时的他崇尚节俭,爱戴百姓,是朝野称赞的有为之君。<br />
“洛卿,你带人骑快马先行一步,吩咐沿途的郡县做好准备,为士卒们准备饭食。”<br />
李隆基又向王洛卿吩咐道。<br />
“遵旨!”<br />
王洛卿带着随从先一步离开。<br />
然王洛卿到达咸阳县后,发现县令已经逃跑。<br />
有人说,几天前,看见天水王的探马出现在扶风。<br />
再加上潼关之失,即将传来,官吏们都很害怕。<br />
王洛卿也非常担忧,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李隆基。<br />
“我军会不会与叛贼前军相遇?他们的骑兵多于我们。”<br />
杨国忠心中焦急,李贼的骑兵太快了,令他始料未及。<br />
上一次听到消息还在陇西郡,现却在扶风听到消息。<br />
“只能尽快入蜀。”<br />
李隆基面色一白,只恨未早点离开长安城。<br />
但不到最后一刻,哪个皇帝敢做出逃离都城的准备呢?<br />
“据说李贼派遣的轻骑也就三五千人,我飞龙禁军都是精锐,能保卫圣人周全。”<br />
杨国忠用此言语安慰李隆基,也是在安慰自己。<br />
……<br />
“殿下,事情不妙啊。李贼派遣的前军很可能到京兆地区。入蜀队伍要经过扶风、陈仓,有概率与叛军相遇。计划从陈仓古道入蜀,现想改道也来不及。”<br />
裴冕登上李亨的马上,向李亨说道。<br />
西南至剑南,本是好选择,但叛军来得太快,如果与叛军遭遇,他们都将成为李贼的阶下囚。<br />
屈辱难以忍受!<br />
“这如何是好?”<br />
李亨向裴冕讨要计策。<br />
他无比郁闷,本计划杀死杨国忠,诛灭杨氏后进行夺权。<br />
裴冕是李隆基在安禄山叛乱后,派给李亨的副手。<br />
“恕我直言,殿下最好与圣人分道逃离。”<br />
裴冕沉吟后,向李亨说出他的意思。<br />
即便李隆基遇到李瑄被俘虏。<br />
身为正统的李亨安全,就有日月重开的机会。<br />
一旦李亨、李隆基父子被李瑄掌控,那大宗迟早会被小宗代替。<br />
士大夫接受不了杂胡安禄山。<br />
但有可能接受太宗后代的李瑄。<br />
“能去哪呢?”<br />
李亨皱眉,剑南他也不想去。现有李贼的兵马出没,让他更不敢跟随李隆基。<br />
“去朔方灵武郡,朔方留后杜鸿渐一定欢迎殿下。而且朔方地区,有即将回师郭子仪、李光弼,殿下占据大义,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br />
裴冕劝李亨果断离开前往灵武。<br />
“我没有太多随从,去灵武郡也有威胁啊!”<br />
李亨犹豫不决。<br />
他既害怕李瑄的兵马,又担心北上的凶险。<br />
既不敢去剑南,又不想受制于李隆基。<br />
“父亲,趁此时机北上灵武才是上策。一旦与李贼相遇,一切都晚了。”<br />
“天下大乱,朝野都期待父亲,必须当机立断。”<br />
裴冕见李亨犹豫不决,就将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叫到马车上,请他们一起劝说。<br />
“好!今夜就离开!”<br />
李亨听儿子劝说,决定前往灵武郡,去搏一搏。<br />
西南之路,多待一刻,就有一刻的危险。<br />
不过李亨还是令李静忠给陈玄礼打个招呼。<br />
陈玄礼已经铁了心铲除杨国忠,只要陈玄礼不派遣骑兵追击他的队伍,他就能顺利离开。<br />
“末将不知道殿下要离开!”<br />
当陈玄礼知道李亨要离开队伍后,装作不知道向李静忠回答道。<br />
他对李隆基忠心耿耿。<br />
杀死杨国忠,铲除杨氏,也是为了李隆基。<br />
李隆基既然无法下手,就由他去做。<br />
西南之路,随时可能遇见李瑄的轻骑。太子离开队伍,保留火种,是他愿意看到的。<br />
于是,陈玄礼故意吩咐李亨周边的龙武军离开。<br />
只有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率领的四百禁军在李亨的队伍附近。<br />
哪怕已经落后许多,也没人提醒李隆基。<br />
从天未亮就开始逃跑,一直到太阳正中,南逃的人,都觉腹中饥饿,包括李隆基。<br />
到达咸阳县的望贤宫时,李隆基又让王洛卿去找吃的东西。<br />
但王洛卿害怕李瑄的骑兵到达,直接脚底抹油逃跑,不再侍奉李隆基。<br />
李隆基只能再派其他宦官,试试能否召一些官吏和百姓迎驾。<br />
但没有人愿意来迎接李隆基。<br />
人走茶凉,皇帝也不为过。<br />
杨国忠没办法,他亲自去一家农户里,钱买了一个胡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将胡饼放在衣袖之中,偷偷献给李隆基。<br />
一点点吃着胡饼,李隆基百感交集。<br />
他将一半分给杨玉环,但杨玉环以不饿婉拒。<br />
一行继续行进,直到黄昏的,整个队伍都非常疲惫。<br />
路过一个乡里的时候,这次终于有百姓知道当今圣人逃难而来,他们哭泣着过来拜见。<br />
“卿家有饭否?不择精粗,但且将来。”<br />
身为皇帝,见到百姓的第一面竟是讨要饭食。<br />
百姓们见皇帝落魄至此,把家中余粮拿出,箪食壶浆,向皇帝和皇子皇孙们献出粗饭。<br />
这些粗饭中还掺杂有麦粒和豆粒,平日里尊贵的皇孙不会多看一眼,但此时他们不顾身份,徒手抓着吃,狼吞虎咽。<br />
把百姓献出的余粮吃光了,他们还嚷嚷着没有吃饱。<br />
无数飞龙禁军和宫人们还饿着肚子。<br />
李隆基看到此情此景,再次流出眼泪。<br />
他如一个普通老者一样,和百姓们说心里话。<br />
乡里百姓赞叹李瑄为相之时,有“恢复开元之风”,还说“如果小相公一直为相,定不会有今日”。<br />
李隆基竟然没有生气。<br />
他也非常后悔,但现追悔莫及。<br />
担心不能及时入剑南。没休息多久,队伍继续出发。<br />
半夜,队伍到达金城县(今兴平县),这里的县令也已逃跑,好金城县粮仓有一些粮食,让禁军勉强吃半饱。<br />
在这天夜晚,李亨与亲信他的官吏、亲人,在四百禁军的掩护下,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北上灵武郡。<br />
沿途遇到许多从长安来的官吏,这些官吏都愿意跟随李亨前往灵武。<br />
到达金城县北面的土坡时,李亨站在星夜之下停车望向李隆基的方向。<br />
十八年太子生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br />
这一刻,他张开双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br />
虽然东狼西虎,局势糜烂,但褪去枷锁的李亨,有天高任鸟飞的志向。<br />
他相信自己能力挽狂澜!<br />
李亨的儿子李俶也在帮助父亲谋划,如何才能打败李贼、安贼,重新建立盛世。<br />
……<br />
南逃队伍中,李隆基和杨贵妃能住进金城县的驿站,王公贵族有马车能休息。<br />
而大多数士卒和宫人只能互相枕着对方的身体和衣而睡,抱团取暖。<br />
刚下过雨,地野潮湿,许多人风寒。<br />
养尊处优的人忍饥挨饿奔跑一天太累了。<br />
没有人在意李亨已经离开。<br />
“你说什么?太子昨夜离开队伍,为何不去阻止?”<br />
一大早,李隆基得到陈玄礼的汇报后,向他责怪道。<br />
即便这个时候,李隆基也对李亨有一种掌控欲。<br />
“太子说要去河朔收拢兵马,夺回长安。到时候会亲自到蜀地迎接圣人回京,臣见昨夜圣人好不容易睡下,不忍打扰。”<br />
陈玄礼向李隆基搪塞道。<br />
在出逃长安前的两个晚上,李隆基几乎没合眼。<br />
颠簸一天,李隆基身体强行休眠,一到驿站,他就倒头睡去。<br />
“罢了,让他离开吧!分开也好,李贼追击将至,想去蜀地并不容易。”<br />
李隆基大臣们默不作声,知道势不可挽回。<br />
他自然能看出陈玄礼在包庇太子。<br />
他不好去说掌握兵权的陈玄礼。<br />
唯一担心的是李亨会做出出格的举动,脱离他的掌控。<br />
吩咐过后,李隆基下令继续行进。<br />
不久后,队伍中又有不少官吏偷偷离开,有的直接北上去寻找李亨。有的不知去向。<br />
李隆基派出去的探马,一去不复回。<br />
禁军都是京兆子弟,让他们蜀地,并不心甘情愿。<br />
以至于李隆基只能按照路线走,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少。<br />
……<br />
长安城,时间回到前一天。<br />
四月初九的时候,李隆基让监礼官传令,初十上朝。<br />
大明宫在长安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虽有夹道连接长安。<br />
但实际上大明宫发生的事情,长安无法得知。<br />
日落以后,长安城门合上,清晨打开。<br />
暮鼓声响,坊门皆闭。<br />
天还未亮,长安城中的文武百官就起早上朝。<br />
兴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br />
仪仗队的羽林郎整整齐齐地站着,等待百官,进行朝礼。<br />
“今日宰相怎么未参加朝礼?”<br />
已经参加完朝礼,到达兴庆殿的时候,房琯皱眉说道。<br />
今日他感觉好不对劲。<br />
不仅仅是杨国忠,陈希烈。还有一些比较得宠的王公大臣也没有来。<br />
“这是怎么回事?”张垍也在大殿中来回踱步,他是李隆基的女婿,竟没听到一点风声,傻傻地跑来参加朝会。<br />
“时辰已到,为什么还不上朝?”<br />
新上任的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崔光远从座位上起身。<br />
李隆基说要准备御驾亲征,给他一个西京留守。<br />
崔光远到现在还是懵逼状态,他有自知之明,他不是宠臣,竟然把留守的位置交给他。<br />
“诸位,再等等吧!”<br />
裴遵庆有一种不祥的预感。<br />
“我听说李瑄的轻骑已经到京兆地区。”<br />
“这我清楚!”<br />
“还有,潼关失守了。”<br />
“当真?”<br />
还有大臣在朝堂上窃窃私语。<br />
越来越多大臣不淡定。<br />
“圣人去哪了?”<br />
又过半个时辰,张均抓住监礼官询问道。<br />
“圣人……昨日去大明宫就没再回来。”<br />
监礼官唯唯诺诺地说道。<br />
一众文武大臣离开兴庆宫,向大明宫而去。<br />
当他们打开大明宫的宫门后,无数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内外宫中,皆乱作一团。<br />
尖叫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br />
“圣人去哪了?”<br />
房琯抓住一名宦官询问道。<br />
“我等不知,我们一觉醒来,上司皆不见了。”<br />
这名宦官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br />
整个大明宫都想知道圣人在何方?<br />
“我知道,据说潼关失守,圣人于拂晓之际,带领皇子公主等前往剑南。”<br />
纸包不住火,终于有宦官得知李隆基的去向。<br />
“天子离京,国家要亡了吗?”<br />
顿时,得知消息的文武百官嚎啕大哭。<br />
更心凉的是圣人跑路不仅没叫上他们,还以朝会为幌子放他们鸽子。<br />
到中午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在传潼关被叛军攻破的军情。<br />
伴随而来的,还有圣人逃出长安的消息。<br />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感觉天都要塌了。<br />
朝廷一直宣传安禄山的军队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几乎每到一城,都屠城劫掠。<br />
潼关被攻破,长安直面叛军兵锋。<br />
人们对李隆基的出逃失望透顶。<br />
认为这已经不是皇帝的作为了。<br />
出逃国都,丢弃大臣和百姓的行径,还配称得上圣人吗?<br />
甚至还有游侠骑马要去西面寻找天水王,请天水王入长安。<br />
哪怕李瑄被宣传成反贼,百姓也觉得李瑄能拯救长安,拯救关中。<br />
李瑄变法失败,本就使人同情。很多人联想李瑄清君侧是因为此。<br />
更多人去相信李瑄的品性!<br />
但也有怕安禄山捷足先登的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四处逃命。<br />
长安周边,人头攒动。<br />
更多的是向西而逃,有向南是想逃到终南山避祸。<br />
更有泼皮无赖、游手好闲之徒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br />
平日里神圣庄严的宫殿中,竟被平民骑驴进入。<br />
一旦失去律法,失去规则,无数人释放心中的野兽,凭借自己的欲望行事。<br />
他们放火焚烧了左藏大库。<br />
京兆尹崔光远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带人赶来救火,他又召募官吏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护。<br />
崔光远又杀了十多个流氓无赖,长安局势才稳定下来。<br />
不过有许多大臣,一路追着李隆基的车子而去,实打实的不离不弃。<br />
其中就有房琯和张均、张垍兄弟。<br />
到达长安城外数十里的山寺时,张均张垍兄弟因为家眷在长安,不肯继续追击李隆基。<br />
只有房琯一个前往。<br />
“堂堂圣人落荒而逃,这是笑话吗?以后谁还记得开元盛世是他创造的?”<br />
长安京兆府,忙活一天一夜没合眼的崔光远刚回到家中就对李隆基出言不逊。<br />
被君主戏耍的感觉,令崔光远很不爽。<br />
他出自博陵崔氏第三房,由于祖父曾当过州刺史,父亲是五品官,得以门荫入仕。<br />
他一向勇敢果断,不拘小节,而且意气用事,和杨国忠有交情。<br />
李隆基将他从一个少尹提拔成大尹,又兼留守,摆明了是恶他。<br />
“大人,如果李瑄和安禄山来长安,我们死守为国捐躯吗?”<br />
崔光远的儿子崔凯弱弱地说道。<br />
现在两贼争锋,就看他们谁能先到长安。<br />
“张介然战死,拖住叛军一天时间。我死在城头有什么意义?我打算向叛军献城!”<br />
崔光远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崔凯。<br />
他认为自己被坑了,不想与长安陪葬。<br />
“东面和西面都是叛军,大人要献城于哪一边?”<br />
崔凯询问道,他尊重父亲的选择。<br />
李隆基已不配为人君。<br />
“二郎觉得哪一面能成大事?”崔光远反问道。<br />
“李七郎虽在拜相的时候死磕豪强大族,但他的神勇和统帅能力无双,怕是没人能战胜他的西域铁骑和河陇劲卒。安禄山不过一杂胡,据说他一路烧杀抢掠,不得人心,天命不在他。”<br />
崔凯回答道。<br />
虽然很多王公大臣讨厌李瑄,但不可否认李瑄的强大。<br />
现李隆基逃跑,失去人心。<br />
李瑄更像是成大事的雄主。<br />
“为父也是这么认为的。二郎西行寻找李瑄,我诚心献长安城,希望他快点派兵而来。”<br />
崔光远派遣儿子崔凯去迎接李瑄入长安。<br />
历史上的崔光远选择安禄山,是因为他别无选择。<br />
“遵大人之命!”<br />
崔凯拱手。<br />
不久后,他携带崔光远的亲笔信,飞马出城。<br />
“长安城现在人心已经散了,乱象依旧,你派人去向百姓宣传,就说天水王即将入主长安城。即便天水王反叛,但仁义依旧在。百姓知道后,就能暂时稳住。”<br />
崔光远又到衙门里向僚属吩咐道。<br />
小相公入城的那一幕,历历在目。<br />
……<br />
东扶风(今扶风县)。<br />
扶风地形起伏,岭谷相间,沟深坡陡。<br />
但作为京畿之地,官道修建异常宽广坚实。<br />
“轰隆隆……”<br />
此时此刻,原野万马齐奔,卷起烟尘,无数草被马蹄践踏。<br />
周围乡里人们避让,不敢声张。<br />
这是朝廷所宣扬的“李贼”叛军。<br />
虽然朝廷说李贼与安贼类,暴戾恣睢。<br />
但李贼叛军只走官道和原野,不踏农田。<br />
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最多在乡县驻扎的时候,购买一些粮食。<br />
小相公的起兵口号是“清君侧,平叛乱”。<br />
清的是杨国忠,平的是安禄山。<br />
鉴于朝廷拉胯,李隆基舍弃长安,让许多百姓将希望寄托于小相公身上。<br />
一路的军纪,使百姓心安。<br />
在京兆地区,得知李瑄派兵到来,除了官吏和豪强,基本上没有百姓因李瑄的到来而逃跑。<br />
他们不仅相信李瑄,还相信李瑄的兵马能战胜安禄山的叛军。<br />
“启禀李帅,抓到一名长安宿卫。”<br />
一片丛林前,探马回来的时候,带着一名飞龙禁军的士卒。<br />
“带他上来!”<br />
李瑄招手,一名未戴兜鍪的禁军士卒被带到李瑄面前。<br />
半个月的突袭,终至扶风。<br />
李瑄的轻骑气势虽大,但没有大张旗鼓。<br />
军中只是普通的战旗,没有李瑄的帅旗。<br />
所过郡县,李瑄皆不出面。让人们以为这五千轻骑是车神塞率领,而非李瑄亲率。<br />
两种意义完全不同。<br />
“圣人现在哪个位置?”<br />
李瑄平静地询问这名飞龙禁军。<br />
早在前天的时候,李瑄的探马就先一步来到扶风。<br />
昨天晚上之时,他从留在长安的密探口中探听到潼关陷落,李隆基逃出长安的消息。<br />
这让李瑄惊喜不已!<br />
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做好追击李隆基,甚至围攻长安的准备。<br />
所以,李瑄昨夜未休息,带着天策卫一路奔袭至扶风。<br />
李隆基走的是陈仓道,也是入蜀最常走的一条路,这条道路上县、关隘众多,可以一路补给。<br />
如果走其他几条入蜀道路,在没有准备粮草辎重的情况下,不适合大部进发。<br />
李隆基南逃仓促,只顾布置,连一日粮草都未准备。<br />
所以扶风是李隆基必经之路,李隆基想绕道也来不及。<br />
“回天水王……圣人在金城县。”<br />
此飞龙禁军士卒支支吾吾地回答道。<br />
他见过李瑄,震惊“李贼”亲自领兵前来。<br />
看叛军骑士,无一例外,直着腰板立马于原地,马侧挂着弓箭,背负横刀,马上还有缰绳牵引着备用马匹。<br />
漫山遍野皆是。<br />
与飞龙禁军散漫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br />
如果两军相遇,飞龙禁军定不堪一击。<br />
“杨贵妃,杨国忠,五杨,太子等都在吗?”<br />
李瑄又问道。<br />
“是,他们都追随圣人南下。”<br />
此飞龙禁军昨夜就开始远探,还不知太子已经北上,故点头应道。<br />
“集合,清君侧,杀杨国忠,救圣人!”<br />
李瑄下令队伍换乘奔袭。<br />
“呜呜……”<br />
号角声传递军令,一宿没睡,骑士们抖擞精神。<br />
他们听到清君侧即将开始,非常亢奋。<br />
“轰隆隆……”<br />
更多的探马被派到前方探路,五千骑兵在李瑄的率领下,以快步狂奔,尘土飞扬……<br />
……<br />
四月十一,日昳以后,李隆基又一天颠簸,问高力士:“傍晚前能否找个地方歇息,前方有没有驿站?”<br />
“回圣人,前方马嵬驿!”<br />
高力士询问以后,向李隆基回答道:“这是个大驿站,傍晚时分就能到达。”<br />
大唐驿站分为七等,马嵬驿是最高等,建立在交通要道上,有五十匹马,还有驿楼、驿库等。<br />
“吩咐下去,到马嵬驿后停下休息,为禁军士卒寻找食物。”<br />
李隆基看玉环娘子面色苍白,提早停下,今日没必要再到深夜。<br />
“遵旨!”<br />
高力士领命传达前军……<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