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洛阳。<br />
崔乾佑率领十万燕军主力刚回洛阳,就传来唐军从西沃古渡渡河的消息。<br />
这意味着什么,崔乾佑心里再清楚不过。<br />
安守忠危矣!<br />
一旦唐军攻破灵宝狭道,挺入新安县,大燕这就要玩洛阳保卫战了。<br />
毫无疑问,洛阳是坚城。<br />
而守城的意义,在于大局战略,求反败为胜之机。<br />
就像是历史上的雎阳保卫战一样,张巡、许远长达一年多的坚守,挫败了叛军席卷江淮,快速占领华夏的意图。<br />
安禄山失去范阳,失去中原。没有任何援军。<br />
死守洛阳败亡只是迟早的事。<br />
“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你们这么多人是酒囊饭袋吗?打不过李瑄小儿就罢了,连阻止一时都这么困难,朕要你们何用?”<br />
紫薇城,明堂,大燕文臣武将齐聚一堂,看着安禄山在殿台上大发雷霆。<br />
百官内心充满忧虑,范阳起兵,如风卷残云,至洛阳建都建国。<br />
那时,文武百官人人喜悦,他们想抢夺功劳、出谋画策,封侯拜将。<br />
特别是潼关大胜,南阳大胜的时候,连洛阳士绅都认为安禄山该拥有天下,纷纷献出珍宝。<br />
时运变化无常,短短半年时间,大燕失去战略主动。<br />
明明兵强马壮的样子,却像是空中楼阁一样。<br />
“怎么都闭嘴了?平时七嘴八舌哪去了?快给朕献计策?”<br />
“啪!”<br />
怒气之下,安禄山将玉案上的果盘、酒杯推倒。<br />
那清脆的声音,使所有文武大臣的脖颈一缩。<br />
安禄山又怒瞪严庄、高尚这两位谋士,是他们激起自己的野心,将他带到不归路。<br />
皇帝之梦,并不舒坦。<br />
他不再奢望去得到玉环娘子,饱暖思淫欲,此时的安禄山并不“饱暖”,而是想全身而退,保住自己的富贵。<br />
他不再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只想偏安一隅,安心享乐。<br />
“回陛下,儿臣愿率领兵马至洛阳城西,拼死与李瑄一战,以护卫陛下离开洛阳。”<br />
这时,义子安忠臣站出来,向安禄山请缨道。<br />
留在洛阳迟早是死。<br />
不如先击败郭子仪、李广琛、张巡的兵马,再渡黄河回范阳。<br />
从而依靠范阳坚城,割据东北。<br />
“疾风知劲草,关键时刻,还要靠吾儿。”<br />
安禄山见安忠臣愿意为他排忧解难,心中多些宽慰。<br />
还是他的义子靠得住。<br />
就像现在的安守忠一样,冒生命之危守卫灵宝。<br />
“陛下,留在洛阳将是孤城悬守,应尽快离开洛阳,以图东山再起。”<br />
严庄出面说道。<br />
现在保住小命要紧。<br />
“崔将军,你觉得灵宝大概能抵抗多久,唐军又需要多久能到达洛阳。”<br />
安禄山没有搭理严庄,他对严庄的话置若罔闻,主动询问崔乾佑。<br />
他肯定是要离开洛阳的。<br />
现崔乾佑的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城外。<br />
另外,洛阳还有杂七杂八的兵马五万。<br />
其余兵马在固守陈留、荥阳,以及洛阳南面的伊阙、大谷、轘辕等关,防卫王难得麾下的兵马。<br />
“回陛下,以安将军的骁勇,哪怕被唐军夹击,也应该可守十天左右。唐军想到洛阳,最起码得十五天时间。”<br />
崔乾佑大胆猜测后,向安禄山回道。<br />
是他和张通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安守忠自愿留在灵宝。<br />
现在看来,是他害了安守忠。<br />
他的猜测相对乐观,李瑄凶如猛虎。<br />
凡李瑄用兵,颇有一种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感觉。<br />
不动则已,动则如排山倒海,势若雷霆,不给他们撤离的时间。<br />
“三日后,启程前往陈留,大军前往荥阳,先将东面唐军击败,再渡黄河。”<br />
安禄山下达命令。<br />
从洛阳也可以渡黄河,但渡过去是太行陉,现太行陉、汲郡都是唐军把守。<br />
安禄山还不知道上党高地有多少唐军。<br />
而且太行山一带,山路艰难,不适合大规模行军。<br />
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从荥阳过黄河,直接攻击汲郡。<br />
荥阳相对平坦,且荥阳上的黄河古渡是大渡。<br />
安禄山为自己留退路的时候,在荥阳古渡布置众多船只,并派遣士卒把守。<br />
争夺渡口后,派遣先锋,击破河北诸郡的唐军,使大军返回范阳。<br />
“遵命!”<br />
崔乾佑等将领命。<br />
而严庄、高尚这些成为透明人,彻底失宠。<br />
安禄山将败逃的责任归咎于严庄、高尚,认为是他们的无能,才导致自己误入歧途。<br />
现安禄山更倚重麾下的将领。<br />
此时严庄、高尚冷汗直流,大气都不敢喘一声。<br />
那些被迫臣服于大燕的伪官,内心惴惴不安。<br />
如果安禄山胁迫他们离开,至范阳后,亦是地狱。<br />
若安禄山被打败,朝廷还会接纳事贼的他们吗?<br />
“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你们迅速征调粮草,将朕的宝库都准备妥善……”<br />
安禄山又向亲信的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吩咐。<br />
平时这样的任务,该归严庄、高尚。<br />
“遵命!”<br />
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领命。<br />
严庄更加寒心。<br />
他认为回纥、吐蕃,已经向河西走廊、陇右发动攻势。<br />
但战术上的败退,使他们没有时间。<br />
这一走,生死未卜,更不可能再回来。<br />
……<br />
在安禄山决定离开洛阳,仅仅一日后,他再次召文武百官到万象神宫,并下令立刻离开洛阳。<br />
此时安禄山面色苍白,像是刚大病一场。<br />
因为陈留被唐军攻破,伪陈留太守被杀死,陈留诸县望风而逃,现在唐军正向荥阳进军。<br />
更可怕的是史定方带回消息,唐军陌刀军在渑池大破两万燕军,安守忠背后完全暴露,灵宝失守在即。<br />
唐军骑兵如果速度快的话,不需要五天,就能到达洛阳。<br />
昨天崔乾佑说唐军十五天能到,转日就被安禄山骂了个狗血淋头。<br />
还要依仗崔乾佑统兵,所以安禄山没有杀他。<br />
事已至此,安禄山一刻也不敢耽搁,他们注定会与郭子仪、李广琛一战。<br />
毕竟唐军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兵马渡过黄河。<br />
到达这种地步,一定要有人阻挡唐军前进。<br />
安禄山将这件事情交给安忠臣、张忠志这两位义子,并许诺只要挡住五天时间,他们可以弃军而逃,回范阳后封他们为亲王。<br />
安忠臣是真心为安禄山争取时间,但张忠志虽是安禄山义子,心中很是不痛快。<br />
但他不敢抗命,否则安禄山一定会杀死他。<br />
安禄山给安忠臣、张忠志一万范阳精兵,以及三万五千新兵,让他到函谷关,务必抵挡唐军五日以上。<br />
那些新兵对安禄山来说是拖累,索性全部留下阻挡唐军。<br />
安禄山所言的函谷关,为汉函谷关,在新安县的东面,离洛阳城只有数十里路。<br />
汉函谷关的关城和阙台虽已被破坏,但还是一处险要的地方。也是最合适阻拦唐军进入洛阳的位置。<br />
安禄山又向李归仁、孙孝哲下达死命令,让他们率领曳落河,同罗、靺鞨等精骑作为先锋,务必在短时间内击溃荥阳方向的唐军。<br />
绝不能阻碍大军渡河至河北。<br />
在安禄山看来,东面的唐军,远远没有西面的唐军精锐。<br />
他的精兵击溃郭子仪应不在话下。<br />
一切都安排好后,安禄山舍弃洛阳诸多粮草,只是让禁军随意收拾一下仓库中的金银珠宝,携少量粮食,乘战车仓皇出洛阳城。<br />
平日里爱惜的宝物,多来不及收拾被舍弃。<br />
宫中的美女、皇妃,也多被禁军带走。<br />
“我安禄山起于卑微,多次险象环生。经历大起大落。现只是暂时的低谷,我一定会再回来!”<br />
出紫薇宫的时候,安禄山又看一眼高耸入云的明堂,他终究没有将明堂烧毁,幻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卷土重来,再登到明堂上看轻歌曼舞。<br />
不过安禄山临走前纵容士兵抢夺洛阳城。<br />
哪怕是向安禄山贡献的富商、豪强都不免丧于燕军之手。<br />
被抢走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br />
平民百姓也被殃及。<br />
之前安禄山定都洛阳,为维护自己的形象,强令士卒不准在洛阳胡作非为。<br />
但现在要逃命,富庶的洛阳城,就成了燕军发泄兽欲的地方。<br />
只是唐军步步紧逼,留给燕军的时间太短。<br />
天黑之前,大军必须出城,否则不再管。<br />
掉队的燕军,会被愤怒的洛阳百姓撕成碎片。<br />
使得燕军专门瞅准贵族、富强居住的区域劫掠,大部分百姓免受灾难。<br />
即便如此,洛阳城也有数百人丧命,还有数以千计贵族女眷、皇妃、奴婢、宫女被随军带走。<br />
燕军经过一系列的劫掠后,个个都富得流油,每个士卒的盔甲内都藏着鼓鼓的金银珠宝。<br />
那些丝绸、钱币,都属于卑微之物,因体积、重量太大,被燕军丢弃。<br />
安禄山对人心的把控,也不到位。<br />
他将三万五千多名非嫡系的新兵留给张忠志和安忠臣,但他们逃跑的消息人尽皆知。<br />
大厦将倾,一些投机的混混无赖,怎可能用命为他们断后路?<br />
而且这些混混无赖也趁机抢了不少金银珠宝,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也可以富贵。<br />
在张忠志、安忠臣率领兵马到汉函谷关驻守的时候,新兵成群结队地逃亡。<br />
如果是三五逃亡,张忠志还能杀鸡儆猴,但现在根本顶不住。<br />
脾气暴躁的安忠臣杀了数十人,也难以阻挡新兵逃窜。<br />
最终新兵像是商议好似的,三万多新兵一哄而散,向四面八方跑。<br />
树倒猢狲散,没有人相信安禄山还会胜利。<br />
范阳士卒视而不见,凭借张忠志和安忠臣可抓不住几个人。<br />
张忠志只能叹一口气,随他们去吧!<br />
这种情况,新兵反而会拖累范阳兵战斗。<br />
此时范阳士卒士气低迷到极点,军中一片颓废。<br />
他们队伍散漫,有的士卒将长矛拖在地上走。而且行军速度极慢,步履维艰。<br />
跟随着安禄山范阳起兵,冒着杀头的风险。<br />
现在安禄山跑了,把他们留下,凭什么?<br />
他们抢来大量金银珠宝,又有什么用?<br />
就像是张通儒说过那句话一样,北邙山葬的是王侯将相,而非他们这些人。<br />
他们死后,免不了曝尸荒野。<br />
更可悲的是,无法与家人诀别。<br />
这种暴戾的情绪,每走一里,就酝酿一分。<br />
像是马嵬驿兵变的飞龙禁军一样,武夫的戾气极大,当自己的利益无法被采纳后,久而久之,积累怨气,武夫们就会诉诸于武力去行一件事情。<br />
这就是唐末“牙兵”的起源,他们没有一点纪律,一点不顺心,就用武力达成自己的心愿。现在前往汉函谷关的范阳士卒就是如此。<br />
顺着谷水,即将到达谷城的时候,范阳兵卒产生哗变。<br />
上万士卒的意志,集中于一点。<br />
他们不再听从张忠志和安忠臣的命令,要求大军返回,跟随大军主力一起回河北。<br />
他们不想像新兵一样逃跑,因为他们的家在河北、范阳、渔阳等地。<br />
任凭安忠臣大骂,大军立于谷水不发。<br />
“想要造反吗?”<br />
行军司马何元辿呵止这些范阳士卒。<br />
他拿出自己大将的威势,准备威服他们。<br />
但范阳士卒不为所动,他们不尊军令,格外团结。<br />
“谁不听令,便杀死谁,以儆效尤!”<br />
何元辿再次大喝一声。<br />
“先杀死你!”<br />
暴兵愤怒再次被点燃,数以百计的士卒群起,持矛攻向何元辿。<br />
“噗嗤!”<br />
何元辿还未反应过来,便被数十支长矛洞穿。<br />
又有一些暴兵冲向平时对士卒非打则骂的安忠臣。<br />
安忠臣还在骂范阳士卒的时候,数百范阳士卒已经将他围住。<br />
“放肆!你们不想活命了吗?”<br />
安忠臣指着暴兵说道。<br />
“杀了贼人,我们才能存活?”<br />
暴兵齐喝,将安忠臣视为阻碍他们回家的贼人。<br />
他们不待安忠臣回应,挺矛而来,安忠臣的数十名亲卫瞬间就被杀死。<br />
“混账!”<br />
安忠臣恐慌大骂,他虽骁勇,但寡不敌众,长枪还未抡几下,就被已方士卒挑开盔甲,刺破后心。<br />
他眼睛瞪大,死不瞑目,无比憋屈。<br />
现在所有范阳士卒的矛头,全部指向奚族出身的张忠志。<br />
作为后世河朔三镇之一,荣华富贵,安享晚年,张忠志情商很高。<br />
他见事不可控,立刻大喊:“我早就想杀死安忠臣,带着儿郎们回范阳,我是奚族人,怎会不留恋家乡?”<br />
“不要杀张将军,他可以带我们回去!”<br />
一名士卒大喊一声。<br />
暴兵们这才平息怒火,愿意跟随张忠志。<br />
躲过一劫的张忠志,只能硬着头皮原路返回,追击安禄山的逃亡路线。<br />
他心中清楚要危险了。<br />
从灵宝到洛阳,乃至于安禄山逃跑的荥阳,都将处于不设防状态。<br />
唐军骑兵可以长驱直入。<br />
燕军要几天时间,才能渡过黄河,唐军一定不会给他们机会!<br />
张忠志是安禄山范阳起兵前,偷偷从长安逃回范阳的,因此被安禄山收为义子。<br />
历史上,他因为投降大唐,被赐姓李,赐名宝臣,以示荣宠。<br />
……<br />
渑池。<br />
李瑄杀死安守忠后,在秦赵会盟台休整一晚。<br />
同时,他也得知荔非守瑜、车光倩、荔非元礼等配合天策卫完成峡石之战的胜利,全歼燕军。<br />
向洛阳之路,除了有名无实的汉函谷关以外,基本已无障碍。<br />
李瑄昨晚已派遣探马,在洛阳方向打探消息。<br />
上午,李瑄到达渑池驿,聚拢陌刀军、神臂弩手。<br />
数千天策卫铁骑、两万轻骑、一万铁骑,已经进入渑池境内。<br />
同时,哥舒翰率领两万兵马,正在从西沃古渡渡黄河。<br />
李瑄改变战术,让河东的其他三万兵马,由车神赛率领,前往上党高地,过太行陉,至汲郡。<br />
防止安禄山逃出洛阳,从汲郡逃跑。<br />
现在李广琛、辛云京都渡过黄河在陈留,汲郡由李国贞驻守,兵马只有五千,哪怕加上邺郡的张仁贤,也仅有一万,不足抵抗安禄山渡河。<br />
如果安禄山全力守洛阳,可能守卫一年半载,但也仅此而已。<br />
李瑄认为安禄山一定会逃回范阳,求更长的生机。<br />
历史上的安禄山,在受挫一点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回范阳据守。<br />
李瑄重新认命峡石令、渑池令、新安令。<br />
让他们配合张守瑜、白孝德麾下的轻骑,剿灭余孽,安定诸县。<br />
又让他们组织幸存的百姓,收拢叛军的尸体。<br />
将尸体上所得的金银珠宝,分一些给诸县百姓。<br />
因为李瑄知道那些叛军身上携带大量金银珠宝。<br />
交代好一切后,李瑄先率领陌刀军、神臂弩手,向新安县而去。<br />
并令后方士卒加快速度赶来,慢的话可没有军功。<br />
翌日,在新安县与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汇合。<br />
后方的三万多骑兵先一步赶上来。<br />
李瑄得到消息,不仅汉函谷关无人驻守,而且安禄山已经弃洛阳而逃。<br />
在新安县至洛阳城一带,到处都是散兵游勇。<br />
从捉拿的散兵游勇身上,李瑄得知一些消息。<br />
原来这些都是燕军新兵,因绝望之下脱离燕军准备逃回家乡。<br />
另外还有一万范阳兵欲前往汉函谷关阻碍唐军前进,但不知为何,走到谷城的时候,又掉头向荥阳而去。<br />
“叛军已乱,此时已是强弩之末。”<br />
“陌刀军、神臂弩手、天策卫,河陇、安西北庭的轻骑、精骑,随本王奔袭至荥阳。”<br />
“哥舒将军,你率领麾下两万士卒,捉拿溃散的叛军散兵游勇,不要让他们危害周围乡里。另派遣一队士卒,进入洛阳城,维持秩序。敢作乱者,斩!”<br />
李瑄在汉函谷关下达军令。<br />
由李瑄率领四万轻骑、精骑、骑马步兵先行,咬住安禄山的尾巴。<br />
安禄山逃亡之路,随行的车马、宫人无数,不可能快。<br />
不说追上,最起码能阻止安禄山大部分兵马从荥阳过黄河。<br />
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都是郡兵、乡勇,又全是步兵,用以清剿余孽。<br />
白孝德和张守瑜率领的两万轻骑,很快就会进入新安县,清剿叛军漏网之鱼。<br />
他们即便跟不上大决战,李瑄也算他们大功一件。<br />
封常清所率领的主力中,骑兵有两万,他们加快速度。<br />
大概会慢李瑄一天的路程。<br />
其余步兵急速行军跟随。<br />
当天夜晚,李瑄路过洛阳城,派人向洛阳城宣布大唐收复洛阳,让百姓暂时不要出家门。<br />
悲痛之中,总算迎来一丝笑容。<br />
黑夜散去,将有曙光。<br />
随后,李瑄下令张兴率领五百神臂弩手,五百陌刀军,一千骑兵,南下进攻伊阙关。<br />
打开关门,令王难得率领八万大军进入洛阳。<br />
如果陷入对峙,唐军能集合各类大军三十万,对安禄山的十万兵马形成碾压。<br />
八月二十日。<br />
安禄山距离荥阳还有一段路程,但令他惊恐失色的消息传来。<br />
新兵全散,范阳军哗变,杀死爱子安忠臣和司马何元辿。<br />
他寄予厚望的张忠志正率领一万范阳士卒向他追来。<br />
这对当前的处境来说,已不是雪上加霜那么简单。<br />
气急败坏的安禄山想杀死张忠志和那一万范阳士卒,却被严庄制止。<br />
他不听严庄的,还是阿史那承庆将安禄山劝住。<br />
现在杀死张忠志,攻击一万范阳士卒,全军必溃。<br />
现在如今,燕军中范阳平卢士卒占据五成,另外五成是曳落河、六胡州精兵和契丹、奚、同罗、室韦、靺鞨、铁勒诸部。<br />
危机时刻,必须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方可回到范阳。<br />
阿史那承庆劝说安禄山赦免张忠志和范阳兵的暴动,并奖励他们。这样他们就又多一万精兵。<br />
若执意灭掉这些暴兵,最起码损失一万。<br />
理智之后,孰轻孰重安禄山还是能分清的。<br />
不过安禄山也不得不面对唐军随时能追上的现实。<br />
他下令将军中步行的妇女、宫女、奴婢全部留下。<br />
让大军和他的战车保持一个速度。<br />
如果马车掉队,则弃之不顾。<br />
步兵士卒必须全力奔跑跟上。<br />
八月二十一日,大军到达荥阳。<br />
不出意料,荥阳北部的黄河古渡,李国贞、张仁贤率领兵马在河对岸驻守。<br />
更令安禄山抓狂的是,昨夜张仁贤派小舟偷袭,烧毁了燕军上百艘船只。<br />
现最少七天时间,才能将十万兵马从黄河古渡通过。<br />
东面的战火还在持续。<br />
郭子仪发现安禄山出洛阳后,不再进攻荥阳城,只是令一部分乡勇、郡兵把守荥阳四门。<br />
他和辛云京、李广琛、张巡合拢兵马八万,向黄河古渡而去。<br />
当他和李广琛发现燕军曳落河、同罗精骑后,立刻下令大军排兵布阵,两万骑兵在侧拱卫,又划分奇兵。<br />
由于唐军人马太多,李归仁不敢冲阵。<br />
反而被辛云京率领的陇右轻骑游射。<br />
曳落河是铁骑,面对轻骑毫无办法。<br />
而同罗轻骑只想回家,战斗意志被陇右轻骑完爆。<br />
死伤数百人后,就龟缩到曳落河旁边。<br />
郭子仪和李广琛商议一番,让辛云京统领轻骑随时对敌,而主力以方阵行军,留下破绽,让曳落河来攻。<br />
但李归仁并未上当,他知道自己这些骑兵,根本不可能在陇右轻骑眼皮子底下击溃八万兵马。<br />
遂向安禄山主力方向撤退,寻求策应。<br />
而安禄山这边,正下令进攻黄河古渡。<br />
叛军乘坐小舟,顶着唐军的弩箭。<br />
每一次冲锋,就意味着燕军将损失一批船只。<br />
唐军准备充沛,燕军虽凶猛,但久攻不下。<br />
即便大船在黄河中央与唐军对射,也无法全面压制唐军上万士卒。<br />
有燕军躲过箭雨,靠近码头,很快就要面对十倍于己的唐军,血融于河。<br />
燕军连攻渡口一天一夜,唐军死伤千人,杀死数倍于已的燕军精锐,死战不退。<br />
八月二十二日,车神塞丢下步兵,率领一万骑,先一步到达汲郡黄河古渡,彻底将局势稳住。<br />
这一万骑不需要下马,就等着燕军上岸后,冲刺他们。<br />
郭子仪、李广琛麾下的兵马,距离安禄山仅有十五里。<br />
这也意味着安禄山渡河之梦破碎。<br />
他麾下十万兵马,将与唐军背水一战。<br />
(本章完)</p>
崔乾佑率领十万燕军主力刚回洛阳,就传来唐军从西沃古渡渡河的消息。<br />
这意味着什么,崔乾佑心里再清楚不过。<br />
安守忠危矣!<br />
一旦唐军攻破灵宝狭道,挺入新安县,大燕这就要玩洛阳保卫战了。<br />
毫无疑问,洛阳是坚城。<br />
而守城的意义,在于大局战略,求反败为胜之机。<br />
就像是历史上的雎阳保卫战一样,张巡、许远长达一年多的坚守,挫败了叛军席卷江淮,快速占领华夏的意图。<br />
安禄山失去范阳,失去中原。没有任何援军。<br />
死守洛阳败亡只是迟早的事。<br />
“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你们这么多人是酒囊饭袋吗?打不过李瑄小儿就罢了,连阻止一时都这么困难,朕要你们何用?”<br />
紫薇城,明堂,大燕文臣武将齐聚一堂,看着安禄山在殿台上大发雷霆。<br />
百官内心充满忧虑,范阳起兵,如风卷残云,至洛阳建都建国。<br />
那时,文武百官人人喜悦,他们想抢夺功劳、出谋画策,封侯拜将。<br />
特别是潼关大胜,南阳大胜的时候,连洛阳士绅都认为安禄山该拥有天下,纷纷献出珍宝。<br />
时运变化无常,短短半年时间,大燕失去战略主动。<br />
明明兵强马壮的样子,却像是空中楼阁一样。<br />
“怎么都闭嘴了?平时七嘴八舌哪去了?快给朕献计策?”<br />
“啪!”<br />
怒气之下,安禄山将玉案上的果盘、酒杯推倒。<br />
那清脆的声音,使所有文武大臣的脖颈一缩。<br />
安禄山又怒瞪严庄、高尚这两位谋士,是他们激起自己的野心,将他带到不归路。<br />
皇帝之梦,并不舒坦。<br />
他不再奢望去得到玉环娘子,饱暖思淫欲,此时的安禄山并不“饱暖”,而是想全身而退,保住自己的富贵。<br />
他不再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只想偏安一隅,安心享乐。<br />
“回陛下,儿臣愿率领兵马至洛阳城西,拼死与李瑄一战,以护卫陛下离开洛阳。”<br />
这时,义子安忠臣站出来,向安禄山请缨道。<br />
留在洛阳迟早是死。<br />
不如先击败郭子仪、李广琛、张巡的兵马,再渡黄河回范阳。<br />
从而依靠范阳坚城,割据东北。<br />
“疾风知劲草,关键时刻,还要靠吾儿。”<br />
安禄山见安忠臣愿意为他排忧解难,心中多些宽慰。<br />
还是他的义子靠得住。<br />
就像现在的安守忠一样,冒生命之危守卫灵宝。<br />
“陛下,留在洛阳将是孤城悬守,应尽快离开洛阳,以图东山再起。”<br />
严庄出面说道。<br />
现在保住小命要紧。<br />
“崔将军,你觉得灵宝大概能抵抗多久,唐军又需要多久能到达洛阳。”<br />
安禄山没有搭理严庄,他对严庄的话置若罔闻,主动询问崔乾佑。<br />
他肯定是要离开洛阳的。<br />
现崔乾佑的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城外。<br />
另外,洛阳还有杂七杂八的兵马五万。<br />
其余兵马在固守陈留、荥阳,以及洛阳南面的伊阙、大谷、轘辕等关,防卫王难得麾下的兵马。<br />
“回陛下,以安将军的骁勇,哪怕被唐军夹击,也应该可守十天左右。唐军想到洛阳,最起码得十五天时间。”<br />
崔乾佑大胆猜测后,向安禄山回道。<br />
是他和张通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安守忠自愿留在灵宝。<br />
现在看来,是他害了安守忠。<br />
他的猜测相对乐观,李瑄凶如猛虎。<br />
凡李瑄用兵,颇有一种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感觉。<br />
不动则已,动则如排山倒海,势若雷霆,不给他们撤离的时间。<br />
“三日后,启程前往陈留,大军前往荥阳,先将东面唐军击败,再渡黄河。”<br />
安禄山下达命令。<br />
从洛阳也可以渡黄河,但渡过去是太行陉,现太行陉、汲郡都是唐军把守。<br />
安禄山还不知道上党高地有多少唐军。<br />
而且太行山一带,山路艰难,不适合大规模行军。<br />
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从荥阳过黄河,直接攻击汲郡。<br />
荥阳相对平坦,且荥阳上的黄河古渡是大渡。<br />
安禄山为自己留退路的时候,在荥阳古渡布置众多船只,并派遣士卒把守。<br />
争夺渡口后,派遣先锋,击破河北诸郡的唐军,使大军返回范阳。<br />
“遵命!”<br />
崔乾佑等将领命。<br />
而严庄、高尚这些成为透明人,彻底失宠。<br />
安禄山将败逃的责任归咎于严庄、高尚,认为是他们的无能,才导致自己误入歧途。<br />
现安禄山更倚重麾下的将领。<br />
此时严庄、高尚冷汗直流,大气都不敢喘一声。<br />
那些被迫臣服于大燕的伪官,内心惴惴不安。<br />
如果安禄山胁迫他们离开,至范阳后,亦是地狱。<br />
若安禄山被打败,朝廷还会接纳事贼的他们吗?<br />
“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你们迅速征调粮草,将朕的宝库都准备妥善……”<br />
安禄山又向亲信的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吩咐。<br />
平时这样的任务,该归严庄、高尚。<br />
“遵命!”<br />
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领命。<br />
严庄更加寒心。<br />
他认为回纥、吐蕃,已经向河西走廊、陇右发动攻势。<br />
但战术上的败退,使他们没有时间。<br />
这一走,生死未卜,更不可能再回来。<br />
……<br />
在安禄山决定离开洛阳,仅仅一日后,他再次召文武百官到万象神宫,并下令立刻离开洛阳。<br />
此时安禄山面色苍白,像是刚大病一场。<br />
因为陈留被唐军攻破,伪陈留太守被杀死,陈留诸县望风而逃,现在唐军正向荥阳进军。<br />
更可怕的是史定方带回消息,唐军陌刀军在渑池大破两万燕军,安守忠背后完全暴露,灵宝失守在即。<br />
唐军骑兵如果速度快的话,不需要五天,就能到达洛阳。<br />
昨天崔乾佑说唐军十五天能到,转日就被安禄山骂了个狗血淋头。<br />
还要依仗崔乾佑统兵,所以安禄山没有杀他。<br />
事已至此,安禄山一刻也不敢耽搁,他们注定会与郭子仪、李广琛一战。<br />
毕竟唐军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兵马渡过黄河。<br />
到达这种地步,一定要有人阻挡唐军前进。<br />
安禄山将这件事情交给安忠臣、张忠志这两位义子,并许诺只要挡住五天时间,他们可以弃军而逃,回范阳后封他们为亲王。<br />
安忠臣是真心为安禄山争取时间,但张忠志虽是安禄山义子,心中很是不痛快。<br />
但他不敢抗命,否则安禄山一定会杀死他。<br />
安禄山给安忠臣、张忠志一万范阳精兵,以及三万五千新兵,让他到函谷关,务必抵挡唐军五日以上。<br />
那些新兵对安禄山来说是拖累,索性全部留下阻挡唐军。<br />
安禄山所言的函谷关,为汉函谷关,在新安县的东面,离洛阳城只有数十里路。<br />
汉函谷关的关城和阙台虽已被破坏,但还是一处险要的地方。也是最合适阻拦唐军进入洛阳的位置。<br />
安禄山又向李归仁、孙孝哲下达死命令,让他们率领曳落河,同罗、靺鞨等精骑作为先锋,务必在短时间内击溃荥阳方向的唐军。<br />
绝不能阻碍大军渡河至河北。<br />
在安禄山看来,东面的唐军,远远没有西面的唐军精锐。<br />
他的精兵击溃郭子仪应不在话下。<br />
一切都安排好后,安禄山舍弃洛阳诸多粮草,只是让禁军随意收拾一下仓库中的金银珠宝,携少量粮食,乘战车仓皇出洛阳城。<br />
平日里爱惜的宝物,多来不及收拾被舍弃。<br />
宫中的美女、皇妃,也多被禁军带走。<br />
“我安禄山起于卑微,多次险象环生。经历大起大落。现只是暂时的低谷,我一定会再回来!”<br />
出紫薇宫的时候,安禄山又看一眼高耸入云的明堂,他终究没有将明堂烧毁,幻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卷土重来,再登到明堂上看轻歌曼舞。<br />
不过安禄山临走前纵容士兵抢夺洛阳城。<br />
哪怕是向安禄山贡献的富商、豪强都不免丧于燕军之手。<br />
被抢走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br />
平民百姓也被殃及。<br />
之前安禄山定都洛阳,为维护自己的形象,强令士卒不准在洛阳胡作非为。<br />
但现在要逃命,富庶的洛阳城,就成了燕军发泄兽欲的地方。<br />
只是唐军步步紧逼,留给燕军的时间太短。<br />
天黑之前,大军必须出城,否则不再管。<br />
掉队的燕军,会被愤怒的洛阳百姓撕成碎片。<br />
使得燕军专门瞅准贵族、富强居住的区域劫掠,大部分百姓免受灾难。<br />
即便如此,洛阳城也有数百人丧命,还有数以千计贵族女眷、皇妃、奴婢、宫女被随军带走。<br />
燕军经过一系列的劫掠后,个个都富得流油,每个士卒的盔甲内都藏着鼓鼓的金银珠宝。<br />
那些丝绸、钱币,都属于卑微之物,因体积、重量太大,被燕军丢弃。<br />
安禄山对人心的把控,也不到位。<br />
他将三万五千多名非嫡系的新兵留给张忠志和安忠臣,但他们逃跑的消息人尽皆知。<br />
大厦将倾,一些投机的混混无赖,怎可能用命为他们断后路?<br />
而且这些混混无赖也趁机抢了不少金银珠宝,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也可以富贵。<br />
在张忠志、安忠臣率领兵马到汉函谷关驻守的时候,新兵成群结队地逃亡。<br />
如果是三五逃亡,张忠志还能杀鸡儆猴,但现在根本顶不住。<br />
脾气暴躁的安忠臣杀了数十人,也难以阻挡新兵逃窜。<br />
最终新兵像是商议好似的,三万多新兵一哄而散,向四面八方跑。<br />
树倒猢狲散,没有人相信安禄山还会胜利。<br />
范阳士卒视而不见,凭借张忠志和安忠臣可抓不住几个人。<br />
张忠志只能叹一口气,随他们去吧!<br />
这种情况,新兵反而会拖累范阳兵战斗。<br />
此时范阳士卒士气低迷到极点,军中一片颓废。<br />
他们队伍散漫,有的士卒将长矛拖在地上走。而且行军速度极慢,步履维艰。<br />
跟随着安禄山范阳起兵,冒着杀头的风险。<br />
现在安禄山跑了,把他们留下,凭什么?<br />
他们抢来大量金银珠宝,又有什么用?<br />
就像是张通儒说过那句话一样,北邙山葬的是王侯将相,而非他们这些人。<br />
他们死后,免不了曝尸荒野。<br />
更可悲的是,无法与家人诀别。<br />
这种暴戾的情绪,每走一里,就酝酿一分。<br />
像是马嵬驿兵变的飞龙禁军一样,武夫的戾气极大,当自己的利益无法被采纳后,久而久之,积累怨气,武夫们就会诉诸于武力去行一件事情。<br />
这就是唐末“牙兵”的起源,他们没有一点纪律,一点不顺心,就用武力达成自己的心愿。现在前往汉函谷关的范阳士卒就是如此。<br />
顺着谷水,即将到达谷城的时候,范阳兵卒产生哗变。<br />
上万士卒的意志,集中于一点。<br />
他们不再听从张忠志和安忠臣的命令,要求大军返回,跟随大军主力一起回河北。<br />
他们不想像新兵一样逃跑,因为他们的家在河北、范阳、渔阳等地。<br />
任凭安忠臣大骂,大军立于谷水不发。<br />
“想要造反吗?”<br />
行军司马何元辿呵止这些范阳士卒。<br />
他拿出自己大将的威势,准备威服他们。<br />
但范阳士卒不为所动,他们不尊军令,格外团结。<br />
“谁不听令,便杀死谁,以儆效尤!”<br />
何元辿再次大喝一声。<br />
“先杀死你!”<br />
暴兵愤怒再次被点燃,数以百计的士卒群起,持矛攻向何元辿。<br />
“噗嗤!”<br />
何元辿还未反应过来,便被数十支长矛洞穿。<br />
又有一些暴兵冲向平时对士卒非打则骂的安忠臣。<br />
安忠臣还在骂范阳士卒的时候,数百范阳士卒已经将他围住。<br />
“放肆!你们不想活命了吗?”<br />
安忠臣指着暴兵说道。<br />
“杀了贼人,我们才能存活?”<br />
暴兵齐喝,将安忠臣视为阻碍他们回家的贼人。<br />
他们不待安忠臣回应,挺矛而来,安忠臣的数十名亲卫瞬间就被杀死。<br />
“混账!”<br />
安忠臣恐慌大骂,他虽骁勇,但寡不敌众,长枪还未抡几下,就被已方士卒挑开盔甲,刺破后心。<br />
他眼睛瞪大,死不瞑目,无比憋屈。<br />
现在所有范阳士卒的矛头,全部指向奚族出身的张忠志。<br />
作为后世河朔三镇之一,荣华富贵,安享晚年,张忠志情商很高。<br />
他见事不可控,立刻大喊:“我早就想杀死安忠臣,带着儿郎们回范阳,我是奚族人,怎会不留恋家乡?”<br />
“不要杀张将军,他可以带我们回去!”<br />
一名士卒大喊一声。<br />
暴兵们这才平息怒火,愿意跟随张忠志。<br />
躲过一劫的张忠志,只能硬着头皮原路返回,追击安禄山的逃亡路线。<br />
他心中清楚要危险了。<br />
从灵宝到洛阳,乃至于安禄山逃跑的荥阳,都将处于不设防状态。<br />
唐军骑兵可以长驱直入。<br />
燕军要几天时间,才能渡过黄河,唐军一定不会给他们机会!<br />
张忠志是安禄山范阳起兵前,偷偷从长安逃回范阳的,因此被安禄山收为义子。<br />
历史上,他因为投降大唐,被赐姓李,赐名宝臣,以示荣宠。<br />
……<br />
渑池。<br />
李瑄杀死安守忠后,在秦赵会盟台休整一晚。<br />
同时,他也得知荔非守瑜、车光倩、荔非元礼等配合天策卫完成峡石之战的胜利,全歼燕军。<br />
向洛阳之路,除了有名无实的汉函谷关以外,基本已无障碍。<br />
李瑄昨晚已派遣探马,在洛阳方向打探消息。<br />
上午,李瑄到达渑池驿,聚拢陌刀军、神臂弩手。<br />
数千天策卫铁骑、两万轻骑、一万铁骑,已经进入渑池境内。<br />
同时,哥舒翰率领两万兵马,正在从西沃古渡渡黄河。<br />
李瑄改变战术,让河东的其他三万兵马,由车神赛率领,前往上党高地,过太行陉,至汲郡。<br />
防止安禄山逃出洛阳,从汲郡逃跑。<br />
现在李广琛、辛云京都渡过黄河在陈留,汲郡由李国贞驻守,兵马只有五千,哪怕加上邺郡的张仁贤,也仅有一万,不足抵抗安禄山渡河。<br />
如果安禄山全力守洛阳,可能守卫一年半载,但也仅此而已。<br />
李瑄认为安禄山一定会逃回范阳,求更长的生机。<br />
历史上的安禄山,在受挫一点的时候,就急不可耐地回范阳据守。<br />
李瑄重新认命峡石令、渑池令、新安令。<br />
让他们配合张守瑜、白孝德麾下的轻骑,剿灭余孽,安定诸县。<br />
又让他们组织幸存的百姓,收拢叛军的尸体。<br />
将尸体上所得的金银珠宝,分一些给诸县百姓。<br />
因为李瑄知道那些叛军身上携带大量金银珠宝。<br />
交代好一切后,李瑄先率领陌刀军、神臂弩手,向新安县而去。<br />
并令后方士卒加快速度赶来,慢的话可没有军功。<br />
翌日,在新安县与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汇合。<br />
后方的三万多骑兵先一步赶上来。<br />
李瑄得到消息,不仅汉函谷关无人驻守,而且安禄山已经弃洛阳而逃。<br />
在新安县至洛阳城一带,到处都是散兵游勇。<br />
从捉拿的散兵游勇身上,李瑄得知一些消息。<br />
原来这些都是燕军新兵,因绝望之下脱离燕军准备逃回家乡。<br />
另外还有一万范阳兵欲前往汉函谷关阻碍唐军前进,但不知为何,走到谷城的时候,又掉头向荥阳而去。<br />
“叛军已乱,此时已是强弩之末。”<br />
“陌刀军、神臂弩手、天策卫,河陇、安西北庭的轻骑、精骑,随本王奔袭至荥阳。”<br />
“哥舒将军,你率领麾下两万士卒,捉拿溃散的叛军散兵游勇,不要让他们危害周围乡里。另派遣一队士卒,进入洛阳城,维持秩序。敢作乱者,斩!”<br />
李瑄在汉函谷关下达军令。<br />
由李瑄率领四万轻骑、精骑、骑马步兵先行,咬住安禄山的尾巴。<br />
安禄山逃亡之路,随行的车马、宫人无数,不可能快。<br />
不说追上,最起码能阻止安禄山大部分兵马从荥阳过黄河。<br />
哥舒翰麾下的两万士卒,都是郡兵、乡勇,又全是步兵,用以清剿余孽。<br />
白孝德和张守瑜率领的两万轻骑,很快就会进入新安县,清剿叛军漏网之鱼。<br />
他们即便跟不上大决战,李瑄也算他们大功一件。<br />
封常清所率领的主力中,骑兵有两万,他们加快速度。<br />
大概会慢李瑄一天的路程。<br />
其余步兵急速行军跟随。<br />
当天夜晚,李瑄路过洛阳城,派人向洛阳城宣布大唐收复洛阳,让百姓暂时不要出家门。<br />
悲痛之中,总算迎来一丝笑容。<br />
黑夜散去,将有曙光。<br />
随后,李瑄下令张兴率领五百神臂弩手,五百陌刀军,一千骑兵,南下进攻伊阙关。<br />
打开关门,令王难得率领八万大军进入洛阳。<br />
如果陷入对峙,唐军能集合各类大军三十万,对安禄山的十万兵马形成碾压。<br />
八月二十日。<br />
安禄山距离荥阳还有一段路程,但令他惊恐失色的消息传来。<br />
新兵全散,范阳军哗变,杀死爱子安忠臣和司马何元辿。<br />
他寄予厚望的张忠志正率领一万范阳士卒向他追来。<br />
这对当前的处境来说,已不是雪上加霜那么简单。<br />
气急败坏的安禄山想杀死张忠志和那一万范阳士卒,却被严庄制止。<br />
他不听严庄的,还是阿史那承庆将安禄山劝住。<br />
现在杀死张忠志,攻击一万范阳士卒,全军必溃。<br />
现在如今,燕军中范阳平卢士卒占据五成,另外五成是曳落河、六胡州精兵和契丹、奚、同罗、室韦、靺鞨、铁勒诸部。<br />
危机时刻,必须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方可回到范阳。<br />
阿史那承庆劝说安禄山赦免张忠志和范阳兵的暴动,并奖励他们。这样他们就又多一万精兵。<br />
若执意灭掉这些暴兵,最起码损失一万。<br />
理智之后,孰轻孰重安禄山还是能分清的。<br />
不过安禄山也不得不面对唐军随时能追上的现实。<br />
他下令将军中步行的妇女、宫女、奴婢全部留下。<br />
让大军和他的战车保持一个速度。<br />
如果马车掉队,则弃之不顾。<br />
步兵士卒必须全力奔跑跟上。<br />
八月二十一日,大军到达荥阳。<br />
不出意料,荥阳北部的黄河古渡,李国贞、张仁贤率领兵马在河对岸驻守。<br />
更令安禄山抓狂的是,昨夜张仁贤派小舟偷袭,烧毁了燕军上百艘船只。<br />
现最少七天时间,才能将十万兵马从黄河古渡通过。<br />
东面的战火还在持续。<br />
郭子仪发现安禄山出洛阳后,不再进攻荥阳城,只是令一部分乡勇、郡兵把守荥阳四门。<br />
他和辛云京、李广琛、张巡合拢兵马八万,向黄河古渡而去。<br />
当他和李广琛发现燕军曳落河、同罗精骑后,立刻下令大军排兵布阵,两万骑兵在侧拱卫,又划分奇兵。<br />
由于唐军人马太多,李归仁不敢冲阵。<br />
反而被辛云京率领的陇右轻骑游射。<br />
曳落河是铁骑,面对轻骑毫无办法。<br />
而同罗轻骑只想回家,战斗意志被陇右轻骑完爆。<br />
死伤数百人后,就龟缩到曳落河旁边。<br />
郭子仪和李广琛商议一番,让辛云京统领轻骑随时对敌,而主力以方阵行军,留下破绽,让曳落河来攻。<br />
但李归仁并未上当,他知道自己这些骑兵,根本不可能在陇右轻骑眼皮子底下击溃八万兵马。<br />
遂向安禄山主力方向撤退,寻求策应。<br />
而安禄山这边,正下令进攻黄河古渡。<br />
叛军乘坐小舟,顶着唐军的弩箭。<br />
每一次冲锋,就意味着燕军将损失一批船只。<br />
唐军准备充沛,燕军虽凶猛,但久攻不下。<br />
即便大船在黄河中央与唐军对射,也无法全面压制唐军上万士卒。<br />
有燕军躲过箭雨,靠近码头,很快就要面对十倍于己的唐军,血融于河。<br />
燕军连攻渡口一天一夜,唐军死伤千人,杀死数倍于已的燕军精锐,死战不退。<br />
八月二十二日,车神塞丢下步兵,率领一万骑,先一步到达汲郡黄河古渡,彻底将局势稳住。<br />
这一万骑不需要下马,就等着燕军上岸后,冲刺他们。<br />
郭子仪、李广琛麾下的兵马,距离安禄山仅有十五里。<br />
这也意味着安禄山渡河之梦破碎。<br />
他麾下十万兵马,将与唐军背水一战。<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