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穷则思变,自古皆然。<br />
    在李岘的认知中,摊丁入亩或有缺陷,但必定要去改革。代替已经逐渐腐朽的租庸调制度。<br />
    租,调,庸,此赋税制度的设立,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br />
    缺点就是,一旦国家财政收入出现变化,如战争频繁,官吏人数不断膨胀、皇帝昏庸无能等,租庸调制就难以整理混乱的税制,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就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增。<br />
    当均田制在土地兼并下逐渐走向崩溃,良家百姓大量逃亡成为豪强大族的依附农,以及国家财富分配日益不均,就是灭亡的时候。<br />
    国家百废待兴,每日消耗的财政越来越大。<br />
    而百姓负担愈重。<br />
    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是加重赋税。<br />
    而是通过制度,把本应该属于朝廷的赋税归拢在自己手中。<br />
    按照诸代税法和大唐当今的国情,摊丁入亩是具有可行性的。<br />
    “诸卿还有其他意见吗?”<br />
    李瑄对李岘的话十分满意。<br />
    他一直坚信没有最完美的策令,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使国家进步。<br />
    如裴遵庆、张镐所提出的意见,可以另去杜绝。<br />
    “启奏陛下,取销丁税,可能会使郡县动乱,须早做防备。”<br />
    刑部尚书路嗣恭向李瑄说道。<br />
    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在国家统治中,人头税效率高,但也最不公平。豪强大族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br />
    土地兼并盛行,也和人头税脱不了干系。<br />
    可以想象,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税,而是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税中,豪强大族是血亏的。<br />
    他和张镐的想法大同小异,但张镐认为豪强会巧取豪夺,继续压制百姓。<br />
    但路嗣恭认为,当前的政治环境,豪强大族动乱的概率极大。<br />
    “一旦实施税制改革,全国府兵、县卒,都会进入戒备森严状态。只要百姓不被豪强大族蒙蔽,豪强大族难成气候。”<br />
    李瑄就是要逼迫豪强大族反抗,这样才是除贱为良的开始。<br />
    在华夏的历史中,只要底层百姓生活好,人口数量就会暴增。<br />
    历史上的人口暴增,在摊丁入亩上起到制度上的关键作用。<br />
    大唐要增加拓荒速度,同时向边境移民充实,需要大量人口。<br />
    当然,农作物的出现,也是影响人口增加的关键。<br />
    如果他只是准备让华夏继续在历史中作为一个农耕国度,继续在历史长河中循环,那他不需要解除市籍制,不需要摊丁入亩,不需要用暴力手段除贱为良,只要颁布两税法,整饬吏治就行了。<br />
    他相信这样做,“乾元盛世”也会是历史上辉煌的一笔。<br />
    但李瑄认为以华夏民族的复杂性,在没有睁眼看世界前,他如果不引导国家跳出这个循环,哪怕他清除周边胡部的威胁,华夏也或许会再循环一千多年。<br />
    百年盛世!<br />
    他实施的摊丁入亩、考成法等等,不一定要百年。<br />
    先解决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等以后暴露的时候,再行解决。<br />
    “税法改制,为天下大计。诸卿之言,深得朕心。然朕觉得摊丁入亩没必要行一地试验,当直接施布天下。”<br />
    又经过一番谈论后,李瑄准备按照心中的计划实行。<br />
    摊丁入亩,永不加赋。其宗旨是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家财政,使天下进入良性循环中。<br />
    后世摊丁入亩,缴纳的是丁银。现在用绢钱是一样性质。<br />
    按照以往的租、庸、调、义仓、户税,这些正儿八经的税收缴纳。<br />
    李瑄没有时间去拿一地试验。<br />
    即便试验过,将来布告天下的时候,也会使有差池发生。<br />
    索性激化除贱为良运动,使摊丁入亩在这种矛盾下进入郡县。<br />
    “臣等听从陛下旨意。”<br />
    文武百官没有明确拒绝,相较于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使大臣们明显感觉到向下的宽松。<br />
    在场大臣不少是士族出身,但他们清楚,连皇帝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士族。<br />
    经过造纸术、印刷术、氏族志的冲击,又连续被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皇帝打压。<br />
    让一个士族去反抗李瑄,拿什么反抗?<br />
    强权即真理!<br />
    李瑄一度扩建军队,扩大锦衣卫的人数,也是为随时应对这些人。<br />
    士族能兴起,成为门阀。最主要是垄断知识。<br />
    李瑄不认为士族是杀完的。<br />
    如果没有造纸术、印刷术,杀光一批权贵,一定还会诞生新一批权贵。<br />
    造纸术的应用,使小姓子弟、寒素子弟的崛起,才是士族没落的征兆。<br />
    历史上大唐的牛李党争,何尝不是士族与寒门的较量?<br />
    从此就能看出,士族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br />
    李瑄提前十几年,利用高力士布局雕版印刷术。又结合喜爱“盛世”的李隆基设立乡学。<br />
    再加上他对科举的改革。<br />
    寒门出贵子,蔚然成风的格局,已即将形成。<br />
    蝴蝶效应下,一个不经意的政策,就能影响千千万人。<br />
    “摊丁入亩之事,由政事堂宰相总览。卿等组织监察御史,以组为效应,监察地方,督促常平新法事宜。”<br />
    李瑄将此事安排给五位宰相。<br />
    现在御史台改制,监察御史从十五名增加至三十名。<br />
    即三十个巡视组。<br />
    且监察御史从八品小官,提升到正六品上,属吏增加十人。<br />
    以证明李瑄对监察的重视。<br />
    同时,监察御史的升任,大部分从县令中提拔。<br />
    优秀的县令,提拔为监察御史,借助县令对基层地方的了解,更容易得知其中的门门道道。<br />
    如果在监察御史上优异,直接提拔为太守。<br />
    这种升迁机制,会促使监察御史兢兢业业。<br />
    “臣遵旨!”<br />
    五位宰相出列领旨。<br />
    虽然李瑄以天策府、秘书监、锦衣卫实施自己对国家的绝对掌控。<br />
    但李瑄一直以内政交给文武大臣打理。<br />
    在处理政务上,他并没有独断,一些奏折,他认为简单,且没有争执的,会直接签字。<br />
    如果有争执,他就会画上圈,送往政事堂。<br />
    “当今天下,朽木为官者,比比皆是;禽兽鱼肉地方,枉食俸禄。这些官吏自开元以来,就已滋生,他们如附骨之蛆一样,吸取国家的养份,对百姓敲骨吸髓。以至于有些地方民不聊生。”<br />
    “天宝三载时,朕前往江南东道剿灭海贼吴令光。区区一贼寇,既无谋略,又无武功,数百人而已,无片甲遮身,竟横行十年。那触目惊心的案例,诸卿应该清楚。百姓如置身于人间炼狱之中,朕杀豪强,竟还有言朕之过错。那时候,他们对朕的攻击,何尝不是怕自己临祸?”<br />
    “官官相护,他们不是为国家百姓而劳,而是自己家族而禄。此类衣冠禽兽,当尽早除之,以免继续为祸。以后朕不想听到类似于功过相抵,祖上有德之类的奏书,官吏犯罪,罪加一等。”<br />
    “朕言之已多,如何将此蠹虫从一些贤臣干吏中纠出来呢?”<br />
    “立法考成,一目了然!”<br />
    “从乾元二载正月开始,考成法实施,朝廷为诸级官吏拟定任务,以考核为准。以能力决定官吏的升迁,而非论资排辈,更非祖上门荫。”<br />
    “依旧由政事堂宰相主持考成事宜。”<br />
    在文武大臣有心理准备后,李瑄正式颁布考成法。<br />
    之前李瑄拜相之时,考成法被文武大臣反对的原因之一,就是打击了门荫入仕的权贵子弟。<br />
    没有经历科举,直接当官的官吏,在大唐占据非常大一部分,他们的水平无法经得起考验。<br />
    一个饭桶庸才,本一无是处,却因门荫入仕,而成为县令。<br />
    其没有政治理想,很容易沉迷于享乐之中,与地方豪强勾结在一起。<br />
    那其所在地的百姓,一定会要倒霉。<br />
    自古以来,一个县的县令就像是土皇帝一样。<br />
    国家有监察御史,但天下一千多个县,监察御史跑断腿也跑不了几个地方。<br />
    再加上郡太守不作为,一个县令会成为地方最大的豪强,没有人能遏制。<br />
    在这种情况下,李瑄开创锦衣卫,深入乡里。<br />
    直接在县令的头上架起一柄刀。<br />
    锦衣卫还可以在暗中监察,制约县令在县中无法无天的权力。<br />
    当然,这种情况下,不少官吏会消极摆烂。<br />
    有一部分人当官是为政治理想,人生抱负。还有一部分人有自知之明,他们为官只为享乐富贵。<br />
    考成法在鞭策官吏的同时,还要将这些不作为的官吏揪出来。<br />
    这就是李瑄所说的“立法考成,一目了然”。<br />
    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br />
    李瑄以五宰相制度,相互制衡。也是防止一些官吏私下报复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吏,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达郡县。<br />
    “臣等遵旨!”<br />
    李岘、裴遵庆、刘晏、卢奂、杨绾五名宰相领命。<br />
    百官只能应和。<br />
    考成的概念已经出现八年,当时文武百官是极为抗拒的。<br />
    李瑄也因此直接罢相。<br />
    随着时间流逝,李瑄一步步登上巅峰。<br />
    又任命诸多能吏充斥朝堂,他们对考成有自信。<br />
    其余官吏,也不得不去接受这种事实。<br />
    以前李瑄的策令,总会有老臣和他辩经,现在大臣们只是提出疑惑,分析利弊,然后执行。<br />
    摊丁入亩和考成法敲定后,朝会暂时落幕。<br />
    李瑄又召宰相到政事堂,研究此两条策令的细节。<br />
    在策令开始的时候,除了宰相,一定要任命其他一些能干之吏,在地方上检验成效。<br />
    “昨天,朕又看到一道奏折,是上上户,被隐瞒为下下户的奏折。类似的事情,已屡见不鲜。”李瑄谈论完摊丁入亩和考成法后,又谈论起此事。<br />
    凡天下户籍,量其资产,分为九等。<br />
    上上等为最高等级的户口,其钱财累计亿万都有可能。<br />
    这些往往指的不是商人,而是地主大族。<br />
    下下等,则是最低级的户籍,大多为租种地主的佃农,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毫不为过。<br />
    “地方大族豪强以此偷税漏税,为最常见的手段。有此情况,说明此一等户与地方官吏有勾结。可直接派人审查其地方官吏。”<br />
    刘晏向李瑄回答道。<br />
    假报户口,是官吏与豪强勾结的最直接证据。<br />
    只要朝廷查实,闭着眼睛可以抓人。<br />
    “陛下,从一些郡县的人口,以及税收情况,大概可以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需要彻查。另外就是一旦隐瞒户籍等级的事情出现,绝对不会是个例。就如江南西道,江南东道等道一样,明明非常富庶,按照律法制度,又无法收上税,天宝末年,杨国忠多次派官吏去江南收税,又多是糊涂账。”<br />
    卢奂向李瑄分析税收的情势。<br />
    江南、岭南等地赋税收不上来。<br />
    这当然不是豪强大族明着跟朝廷对着干,拒不交税。<br />
    以李隆基的性格,谁敢这么搞,直接派兵剿灭。<br />
    豪强大族再强,也强不过国家。因为他们不是一个整体。<br />
    只是这些豪强大族用阴柔手段,欺上瞒下。<br />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决心,不论怎么察,都是一笔糊涂账。<br />
    江南官吏的手段,又是送黄金,又是送美女。<br />
    朝廷的御史到达后,没有几个能两袖清风走出。<br />
    即便有御史“留名青史”,在某郡某县,查到一两家豪强大族的罪行又怎样?<br />
    一个御史的精力也仅此而已。<br />
    等御史走后,他们又打开门户,作威作福。<br />
    卢奂在地方多年,对此经验十足。<br />
    “朕对卢卿所言,深表忧虑。先不提有多少豪强大族玩弄手段,诸卿可清楚豪强大族控制有多少农奴?”<br />
    李瑄点了点头,又对诸宰相问。<br />
    农奴没有户籍,在皇权不下乡的时代,轻松隐于豪强门下。<br />
    只要打点好上面,就可高枕无忧。<br />
    摊丁入亩的福利,是与农奴无缘的。<br />
    那些还有户籍的佃农,也不可能获利。<br />
    除贱为良势在必行。<br />
    “数量不可估计,特别是安禄山叛军占领洛阳后,使一些豪强大族看到机会。”<br />
    “现户部虽还未彻查天下户口,但从赋税报告上,得知天下户口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天宝后期。”<br />
    “何止百万户!”<br />
    “臣估计农奴人数,超过千万。”<br />
    李瑄任命的宰相都很实干,他们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明确的判断。<br />
    连李林甫、杨国忠这种自私自利的宰相,都会想方设法去搞一些豪强大族,增加赋税。更别说他们了。<br />
    谁都想成为创造盛世的名相,在史书上流芳百世。<br />
    这个时代,文武大臣对盛世的评定是文治。<br />
    所以秦始皇、汉武帝这些,名声一塌糊涂。<br />
    没有大臣夸赞皇帝的时候,用秦皇汉武去夸赞。即便用,也只会用秦皇汉武的武功,去渲染一个皇帝有煌煌文治的时候,又有赫赫武功。<br />
    连李隆基也是等到开元后期,建立文治以后,才开始“迈步汉武”。<br />
    “朕与诸卿颁布摊丁入亩,如此定然要陷入恶性循环。而且也使豪强大族继续剥削百姓,是以,朕准备除贱为良,放千万农奴,归拥土地。”<br />
    李瑄正式向宰相们提出除贱为良。<br />
    自古没有盛世会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农奴。<br />
    宰相们隐约明白李瑄的意思。<br />
    现在均田制破坏,郡县无地可均。<br />
    这些农奴被释放的前提,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土地。<br />
    “陛下要没收豪强大族的籍外之田吗?”<br />
    裴遵庆试着询问李瑄一声。<br />
    李隆基执政初期展开扩籍检田运动的时候,就是以没收籍外之田为主。<br />
    “籍外之田”是指在均田制下,未被登记入户籍册的额外占有的土。<br />
    在大唐的均田制度,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国家会将每户应受田、已受田数额,以及所占土地地段、亩数、方位等详细登记在户籍册上,<br />
    是以,“籍外之田”多为贵族、官僚、豪强等凭借权势巧取豪夺非法占有,这些人大量兼并土地,却不将其纳入户籍登记,导致国家可征收赋税的土地减少,影响国家赋税。<br />
    年轻时的李隆基一眼就看透本质。<br />
    在贞观之治后,大唐的政局糜烂,土地兼并一度到达高峰,必然是衰落的趋势。<br />
    开元盛世的诞生,与检田扩户有直接关联。<br />
    问题是豪强大族已有防备,再没收一次籍外之田,或许能使财政增加一点,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br />
    “豪强大族尾大不掉,籍外之田,也只是他们占有田地的一小部分。他们动用私刑,恃强凌弱,草菅人命,又如何去看待呢?除贱为良一旦展开,豪强大族必须公布土地,公布农奴、奴婢数量。由朝廷进入审理,如果有巧取豪夺,草菅人命的事情,没收其全部家资,依法治罪。”<br />
    李瑄沉着冷静地说道。<br />
    如果真有大族只是努力经营,得来田产,也算他厉害。<br />
    如果只是土地兼并,没有草菅人命,动用私刑。可以只没收土地,从轻处置。<br />
    如果鱼肉乡里,被打上豪强的标枪。为祸者处死,家人流放西域。<br />
    “只是没收籍外之田,豪强大族不敢有怨言。陛下要直接审理其家资,他们必然动乱抗拒。”<br />
    刘晏向李瑄提醒道。<br />
    在这个时代,地方上许多大族豪强都不干净。<br />
    李隆基检户扩田,只是让大族豪强肉痛。<br />
    李瑄则是要他们命,没有人会束手就缚。<br />
    在江南、岭南等地,当牵连到地方太守县令的时候,他们害怕事情败露,也会与豪强联手。<br />
    “朕在南方设力十个都督府,还有近十万锦衣卫,就是为了镇压内乱。”<br />
    李瑄让宰相们不必有太多忧虑。<br />
    豪强大族再厉害,也不可能有安禄山叛军厉害。<br />
    没有盔甲,没有强弩,没有战马,注定他们在正规军面前不堪一击。<br />
    在数百年前,王莽窃国以后,只知道颁布策令,而无视平民百姓的苦难。<br />
    不过那时候豪强势力,和蓄奴的强盛,可比现在厉害多了。<br />
    所以,在关心民心上,李瑄在十年前就开始做准备。<br />
    王莽对军权的掌控力,跟他一比不值一提。<br />
    李瑄的赫赫武功,连叛军都望而生畏。<br />
    虽然都说李瑄“王莽谦恭未篡时”,但李瑄的威望是王莽不可比较的。<br />
    “我朝自贞观以来,积弊已久。自古王朝终躲不过盛极而衰,前汉、后汉、魏、两晋、北魏、北周、隋,在灭亡之时,崩溃之际,都有豪强大族作祟。或如陛下所言,当除贱为良,摒除国家所产生的祸端。”<br />
    李岘向李瑄回答道。<br />
    时至今日,智者对王朝更迭的概念愈发了解。<br />
    李岘是国家的捍卫者,他不相信一个国家能千秋万代。<br />
    他也是宗室,维护李唐的统治。<br />
    国家一旦败落,这些豪强大族兴风作浪的概率极大。<br />
    安禄山叛军的时候,就有不少豪强献上家产,投资其中。<br />
    “陛下只问罪过,如果被处置,也是他们咎由自取。”<br />
    杨绾也开始支持李瑄。<br />
    杨、卢、裴、刘、李。<br />
    五个宰相,都是士族大姓。<br />
    但士族之间矛盾重重,只是同姓,而非同意志。<br />
    如杨绾这种,李瑄招募他的时候,他为穷得连路费都没有。<br />
    还是他的亲戚合力给他凑足到陇右的盘缠。<br />
    宰相深受李瑄的信任,他们若不能去断大事,他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换掉。<br />
    “臣赞同陛下的决议,没收籍外之田,治标不治本。勒令豪强除贱为良,才能震慑天下五十年。”<br />
    卢奂也同意,出仕多郡的他感同身受。<br />
    他没有李瑄的刚强,但对地方残害百姓的痛恨是一定。<br />
    卢奂话落后,刘晏和裴遵庆又纷纷表态。<br />
    犯罪者理应惩罚。<br />
    他们是变革派,以“大人虎变”和“君子豹变”自居。<br />
    因顾忌影响,而轻拿轻放,姑息地方豪强大族,使千万百姓受苦受难,他们就不配为宰相了。<br />
    而且他们了解李瑄。<br />
    想说服李瑄,第一是要道德上占理。<br />
    第二是要在律法上占理。<br />
    在大局上,李瑄已谋划十个都督府在南方,现每个都督府平均两万士卒,且五千精锐骑兵,一千以上强弩手。<br />
    豪强大族的行径,没有一处占理。<br />
    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何李瑄会在这个时候颁布摊丁入亩。<br />
    除贱为良后,摊丁入亩的诸多隐患将被遏制。<br />
    (本章完)</p>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正义利剑

佚名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