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乾元三载,大唐正式走出安禄山叛乱阴霾,这是革旧迎新的年月。<br />
许多大事都在这一年定格,所以显得格外热闹。<br />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放开宵禁,有灯火表演。<br />
李隆基时期,长安城中储存有不少灯具。<br />
当时有一个名叫毛顺的工匠,巧思结创,用彩色缯帛制出灯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挂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br />
又用灯做成龙凤、虎豹腾跃的样子,似乎不像人力所为。<br />
现扫去上面的灰尘,拿出来向长安百姓展示。<br />
灯火与铁一起绽放,在长安的上空奏响盛世华章,美轮美奂。<br />
现在已经有不少外国酋长、国王、使节到达长安,他们面对这种繁华的场景舌挢不下。<br />
以往只听说长安开遍鲜,没想到在冬季还有这样的美丽。<br />
他们也庆幸自己提前到达长安,目睹这盛大的场景,此生无憾。<br />
正月十五元夕的时候,李瑄邀请到长安的国王、酋长、使者,以及罗马大使阿波加斯,与文武大臣一同长安的明德门城楼上,观看打铁和朱雀街上“一夜鱼龙舞”。<br />
城郭之外,夜幕低垂,数十个打铁团队错落。<br />
火光冲霄,一圈又一圈,绵延不绝,似繁星倾落,又如烟火绽于尘世。<br />
观者如潮,围聚四周,仰首皆惊赞之声,不绝于耳。<br />
孩童在城里城外嬉戏;老者捻须而笑。诸般人等,皆沉浸于这“烟”的绝美之境中。<br />
在兴庆宫中的李隆基,也登上萼相辉楼,看着不一样的人间烟火。<br />
他不时看向太真观中。<br />
玉环啊!<br />
为什么不愿意再看一番长安的灯火呢?<br />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br />
这是宰相苏颋描绘洛阳上元夜的诗歌,此时也可以用来映照长安。<br />
李瑄在观赏烟火的时候,看到百姓欢快,十分高兴。<br />
他的雄心壮志,包括宇宙万象。<br />
他的时代刚开始,会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br />
李瑄与妻儿们温存一会。又与国王们推杯换盏,畅饮一杯,使他们受宠若惊。<br />
随后,他来到李岘身边,对李岘说道:“右仆射,可否日日有今宵?”<br />
再美丽的烟火,也只会是一年一度。<br />
大唐严格的宵禁制度,使大唐长安在多数时候,都是“鼓绝人散,九衢唯月”。<br />
“回至尊,日日如上元夜这般,资费巨大。”<br />
李岘回神后,错误的会意李瑄的意思。<br />
他以为李瑄上瘾了,要日日举办灯会。<br />
这可不是好想象。<br />
适当地举行一次大会,可以增加长安内外的身心愉悦,增加百姓的自信与活力。<br />
若过节没有过节的样子,反倒是国家会如一潭死水。<br />
但凡事过犹不及。<br />
“右仆射错会我的意思,我指的是推倒坊墙,取销宵禁。”<br />
“我的政策右仆射清楚,大唐需要更多的税收,农业税是远远不足的。只有发展工商,才能使国家有充足的赋税。现市集籍废除。坊墙和宵禁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br />
李瑄缓缓说道。<br />
国家现在有不少钱财预算,但不能一直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br />
发展工商,用工商的重税才能使工商业源源不断。<br />
后世的汴京比长安繁华得多,就是因为宋代发展工商,没有宵禁和坊市制度。<br />
而现在大唐的坊市制度和宵禁,是为政治服务的。<br />
如果李瑄发展工商,而不取消宵禁,显得不伦不类。<br />
“宵禁一直存在,如果废除,必然会使盗贼滋生,不容易管理庞大的城池。也会影响百姓的劳作时间……”<br />
李岘沉吟以后,说出心中的忧虑。<br />
这毕竟是没有尝试过的事情。<br />
长安城中的人口为天下城池之最。虽然朝廷以德服人,但总有偷奸耍滑的泼皮无赖,混迹于人群之中。<br />
在《周礼秋官司寇》中记载了“司寤氏”负责夜禁事宜,根据星辰变化确定夜禁时间并巡察街道。<br />
到了秦汉时期,宵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br />
飞将军李广因夜行被霸陵尉拦下,汉安帝颁布了《禁夜行诏》,明确规定深夜不得有行人。<br />
特别是大唐时期,宵禁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格程度。<br />
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度,街鼓响起后,所有房门必须关闭,百姓必须回家,否则会受到处罚。<br />
这也是李瑄觉得长安的宵禁太过于为政治服务的缘由。<br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r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大唐宵禁制度下的特色。<br />
皇帝和王公贵族往往娱乐至深夜,却将平民百姓,束缚于家中。<br />
“我多次强调,当今是变革的时代。大量招募捕快维持治安,长安还有不少的锦衣卫用以寻找盗贼。坊市制度一旦取消,要多规划街道,市场区域,规划商贩可以营业的区域。以后所有房屋,都要归整修建……”<br />
李瑄向李岘说道。<br />
有困难,就要去解决困难。<br />
他当然知道宵禁刚解除,会有诸多不适应。<br />
但养那么多捕快,不是饭桶。<br />
两次缉捕科,在长安城内确立八名捕头。<br />
长安城外的诸乡,也有四名捕头负责。<br />
作为都城,长安洛阳都会设有总捕头和副总捕头的职务,为从六品下和正七品上的官职。<br />
万年长安两县,也是捕头最多的地区。<br />
每个捕头下属上百名捕快,负责刑侦、缉拿、维护治安。<br />
更何况长安城中和洛阳城中有日夜巡逻的金吾卫。<br />
自古以来,宵禁的目的不外乎几点。<br />
一是为维护治安。宵禁之设,意在减少夜间不法之徒的活动空间,使盗贼潜踪匿迹,百姓得以安居。<br />
不过这个制度在战乱年代尤为重要,以防敌人夜间偷袭,确保城池安宁。<br />
到了盛世和平,就会遏制国家的繁华。<br />
二是顺应农耕时代的作息习惯。大唐目前还是农耕文明,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r />
宵禁促使民众早睡早起,以充沛精力投入次日之劳作。<br />
三是强化中央集权和城内管理。唐朝建立以来,皇权高度集中,对城池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宵禁作为配套措施,有助于城内秩序的井然有序,使朝廷对地方全面掌控。<br />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大唐经济文化多繁荣,但夜间活动仍受诸多限制。<br />
现是乾元三载,天下太平,除贱为良也完成了,李瑄不可能再留着宵禁制度和坊市制度。<br />
历史上,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就是在安史之乱后,因朝廷权力大减,开始松弛,出现夜市。<br />
在大唐后期的时候,朝廷已无权威,工商业得到发展,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名存实亡。<br />
国家既然更加强盛,李瑄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br />
“右仆射,与你政事堂宰相们好好规划一番,百国盛会后,必须将方案布置于朝堂上。”<br />
李瑄郑重地向李岘吩咐道。<br />
“臣遵旨!”<br />
李岘拱手,心中已将此当成变革要务。<br />
因为李瑄的策令,全部是正确。<br />
市籍制度的消失,从洛阳到西域,丝绸之路空前强盛。<br />
坊市制度和宵禁的取消,或许能使工商更有活力。<br />
……<br />
一月下旬,南诏的王子凤伽异到达长安,鉴于当前大唐与南诏的关系,李瑄在太极宫中的昭德殿中召见他。<br />
凤伽异说是出使大唐,实则为上贡。<br />
他携带数车金银而来,一下弥补好几年的贡品。<br />
另外,凤伽异还带来宝石、翡翠、象牙、犀角、香料等贵重物品,前来拜见大唐天子。<br />
凤伽异进入昭德殿后,向李瑄行大礼。<br />
秘书省官吏向李瑄递上礼物清单。<br />
面对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李瑄,凤伽异大气都不敢喘息一声。<br />
生怕李瑄对贡献的金银珠宝不满意,归罪于南诏。<br />
大唐灭吐蕃,设立雪域都护府,使南诏心惊胆战。<br />
为今之计,只能诚心向大唐认错,乞求饶恕。<br />
否则大唐几路兵马齐出,南诏根本没有抵御的可能性。<br />
他们能战胜天宝时期的剑南军,有诸多因素。<br />
但他们一定无法战胜伟大的天可汗。<br />
“天宝年间,朕拜相之时,与云南王相谈甚欢,一直视云南为大唐西南的倚仗。不想发展至如今的局面,颇为惋惜。”<br />
李瑄放下礼品清单,感叹一声。<br />
他也知道是杨国忠想要炫耀武功,结果最终使南诏成为敌人。<br />
还好李瑄威望深厚,使南诏在安禄山叛乱时,止步于大唐边境。<br />
否则不打也得打了。<br />
“两次战争,皆迫不得已。南诏已诚心认识到错误。这是家父的亲笔奏书,如果至尊能够原谅南诏,家父将至长安,向至尊负荆请罪。”<br />
凤伽异又取出阁罗凤的亲笔信,恭恭敬敬地托着。<br />
侍从接过亲笔信,递给李瑄。<br />
李瑄细细观之。阁罗凤在信件中表明早已将南诏战死士卒的尸体埋葬在太和城外,并建立德化功德碑,安抚英灵。<br />
李瑄相信阁罗凤的话。<br />
阁罗凤又言内心对天可汗仰慕到极点。<br />
愿为大唐永镇南境,至死不变。<br />
之所以让李瑄觉得态度诚恳,是因为南诏愿意像龟兹、疏勒一样,使大唐在太和城中驻军,建立云南都护府。<br />
不论是阁罗凤出于敬佩李瑄,还是出于畏惧李瑄,还有有自知之明。<br />
一旦大唐的兵马驻扎在太和城,就代表大唐将获得云南之地。<br />
且南诏也一直在推崇汉字,进行汉化。<br />
云南是华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r />
虽然现在的南诏版图还远未至历史巅峰时期,但大唐可以帮助南诏的疆域,推至印度洋,修通道路,建立出海口。<br />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br />
那里将是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一环。<br />
“刀兵相向容易,但和平来之不易。自南诏建立之前,大唐与南诏的关系就亲密无间。唐与南诏的战争,也并非是南诏的过错。云南都护府的建立,将是我们友谊更上一层楼的见证。”<br />
李瑄这么说,代表不会归罪于南诏。<br />
南诏一直与大唐很亲密。<br />
第一任云南王皮逻阁是罕见亲自到达长安拜见李隆基,并接受李隆基官职册封的国王。<br />
第二任云南王阁罗凤也来过长安,并与大唐边境的太守交往甚密,多次拜见。<br />
李瑄的出现,遏制住南诏四向扩张的野心。<br />
吐蕃的灭亡,使阁罗凤看清形势。如果不真心臣服,南诏就会步入后尘。<br />
因为南诏已经清楚剑南的大部分军队,布置在对抗南诏的战线上。<br />
剑南的军队本是以对付吐蕃为主,现吐蕃亡了,压力全在南诏身上。<br />
第二次唐与南诏大战,剑南军一度来到太和城下,惊险万分。<br />
所以南诏才会有这样的抉择。<br />
“臣代南诏拜谢至尊。”<br />
凤伽异激动,向李瑄行一大礼。<br />
南诏崛起的很突然,本是洱海地区极小的一个国家,在大唐的帮助下统一六诏。<br />
大唐繁华和文化厚重,对南诏有巨大影响,使他们从不认为自己能与大唐抗衡。<br />
“今后南诏就称云南国吧,云南王之位,尔家世袭罔替,与大唐同休。大唐也会尽可能地帮助云南南下,开拓疆域。”<br />
李瑄向凤伽异承诺道。<br />
现在南诏南面到海洋,都是一些蛮夷部落,可恩威并施。<br />
“臣代家父再谢至尊。”<br />
凤伽异心中已完全放心,作为大唐的附属,世袭罔替的云南王,他们的家族可以长存了。<br />
随即,李瑄安抚凤伽异,宴请南诏使团。<br />
能和平解决南诏,打通至南诏的商路,李瑄也很开心。<br />
只要云南都护府建立,派遣云南大都护。大唐与云南的关系就是藕断丝连。<br />
汉化的云南,未来只要有一点波折,就可能将都护府变为行省。<br />
……<br />
二月中旬,回纥的叶护太子携带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和精挑细选的十匹极品宝马,来到长安。<br />
前年刚来,今年又是他来。<br />
但这并不代表磨延啜对叶护太子的看重。<br />
他是回纥的叶护,也是磨延啜亲自立下的太子,是为继承人。<br />
但此时磨延啜更喜爱次子移地健,认为移地健更有乃父之风。<br />
历史上的磨延啜,在叶护太子平定安史之乱回去后,随便找个理由将叶护太子杀死,立次子移地健为太子。<br />
叶护太子也变成了悲催的代名词。<br />
“我与令尊是故交,他现今可好?”<br />
李瑄同样在昭德殿召见叶护太子。<br />
他与磨延啜在灵武的时候就认识,有过联盟,有过相遇,有过相杀,有过诈骗……<br />
现在只有回纥对他的臣服。<br />
天将军是压在英武可汗头上的大山。<br />
“回禀伟大的天可汗,可汗身体不适,否则一定亲自来庆贺您灭亡吐蕃。”<br />
叶护太子向李瑄回答道。<br />
他明白他的父亲视李瑄为一生之敌。<br />
奈何与李瑄的博弈中,全是被降维打击。<br />
回纥在匈奴故地征服其他部落的时候顺风顺水,却不敢多看大唐一眼。<br />
特别是面对天将军的时候,他们如同谈虎色变。<br />
在回纥中,一直流传一个传说。<br />
骑马持槊的天将军,如同苍鹰俯冲,猛虎扑食。<br />
就算神灵来了,也无法战胜。<br />
很难想象,这是外族对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的评价。<br />
“还是要保重身体!有机会我还想与故友畅饮一番。”<br />
李瑄似乎很想见磨延啜一般。<br />
“可汗也为一直无法拜见天可汗而遗憾。”<br />
叶护太子觉得李瑄不对劲。<br />
现在大唐与回纥,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关系。<br />
“叶护太子在百国盛会后,切莫急着返回。朕今年要前往咸阳原秋狩,希望你这个故人之子能够陪同,我也想见识一番叶护太子的箭术。”<br />
李瑄越说越来劲,竟然要进行登基以来第一次秋狩。<br />
实则这是幌子。<br />
按照历史的进程,今年回纥大可汗磨延啜会死于萨彦岭(唐努乌梁海与西伯利亚的界山)。<br />
不论磨延啜是否如历史进程一样死亡,李瑄都会将叶护太子留下。<br />
因为他知道,磨延啜八成会在他死前改立移地健为太子。<br />
那移地健性格凶猛,就算不当太子,也会在叶护太子回单于城之前,完成夺权。<br />
如此,叶护太子算何地位?<br />
权力争夺,可以子弑父、父屠子,弟杀兄,兄戮弟。<br />
没有半点退让。<br />
到那个时候,大唐的机会就来了。<br />
大唐可以不承认移地健,给移地健扣一堆帽子,拥护叶护太子为回纥大可汗。<br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br />
东北已平。<br />
西南已灭。<br />
只余北方。<br />
一个尽拥匈奴故地的回纥,只是名义上向大唐臣服。<br />
这是游牧民族的一贯作风。<br />
弱小的时候臣服,一旦发展强大,且中原王朝衰落,他们会立刻对中原王朝龇牙咧嘴。<br />
在李瑄的心中,回纥的威胁,远远大于大食帝国。<br />
在匈奴故地,要至少建立三个都护府。<br />
汉人也可以逐水草而居,圈养牲畜。<br />
同样的,回纥人也可以种地养蚕,他们本就能歌善舞。<br />
“蒙天可汗抬爱,只怕骑射不入天可汗法眼,徒增耻笑!”<br />
叶护太子赶紧向李瑄一拜,神情激动。<br />
他没想到天可汗会邀请他打猎,这是莫大的殊荣。<br />
叶护太子对李瑄的恨没有磨延啜那么强烈。<br />
就像是磨延啜的祖父、伯父,为大唐的臣子一样。<br />
其间的关系说不明白。<br />
“无妨,无妨……朕也好久未拿起弓箭了。”<br />
李瑄哈哈一笑。<br />
“那臣就献丑了。”<br />
叶护太子拱手一拜,遵从秋狩后再走。<br />
天可汗亲自留他到秋后,是为唐与回纥友好关系的见证。<br />
他怎么会拒绝呢?<br />
他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br />
毕竟谁也未料到磨延啜会于今年死亡。<br />
同样的,李瑄邀请叶护太子小宴,使叶护太子更加受宠若惊,五味杂陈。<br />
……<br />
伴随着新春的余韵,时间进入三月。<br />
江河奔流,百盛开的季节,将长安点缀成春城。<br />
百国使者、国王、酋长陆续到达长安。<br />
盛会的帷幕,逐渐拉开……<br />
(本章完)</p>
许多大事都在这一年定格,所以显得格外热闹。<br />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放开宵禁,有灯火表演。<br />
李隆基时期,长安城中储存有不少灯具。<br />
当时有一个名叫毛顺的工匠,巧思结创,用彩色缯帛制出灯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挂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br />
又用灯做成龙凤、虎豹腾跃的样子,似乎不像人力所为。<br />
现扫去上面的灰尘,拿出来向长安百姓展示。<br />
灯火与铁一起绽放,在长安的上空奏响盛世华章,美轮美奂。<br />
现在已经有不少外国酋长、国王、使节到达长安,他们面对这种繁华的场景舌挢不下。<br />
以往只听说长安开遍鲜,没想到在冬季还有这样的美丽。<br />
他们也庆幸自己提前到达长安,目睹这盛大的场景,此生无憾。<br />
正月十五元夕的时候,李瑄邀请到长安的国王、酋长、使者,以及罗马大使阿波加斯,与文武大臣一同长安的明德门城楼上,观看打铁和朱雀街上“一夜鱼龙舞”。<br />
城郭之外,夜幕低垂,数十个打铁团队错落。<br />
火光冲霄,一圈又一圈,绵延不绝,似繁星倾落,又如烟火绽于尘世。<br />
观者如潮,围聚四周,仰首皆惊赞之声,不绝于耳。<br />
孩童在城里城外嬉戏;老者捻须而笑。诸般人等,皆沉浸于这“烟”的绝美之境中。<br />
在兴庆宫中的李隆基,也登上萼相辉楼,看着不一样的人间烟火。<br />
他不时看向太真观中。<br />
玉环啊!<br />
为什么不愿意再看一番长安的灯火呢?<br />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br />
这是宰相苏颋描绘洛阳上元夜的诗歌,此时也可以用来映照长安。<br />
李瑄在观赏烟火的时候,看到百姓欢快,十分高兴。<br />
他的雄心壮志,包括宇宙万象。<br />
他的时代刚开始,会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br />
李瑄与妻儿们温存一会。又与国王们推杯换盏,畅饮一杯,使他们受宠若惊。<br />
随后,他来到李岘身边,对李岘说道:“右仆射,可否日日有今宵?”<br />
再美丽的烟火,也只会是一年一度。<br />
大唐严格的宵禁制度,使大唐长安在多数时候,都是“鼓绝人散,九衢唯月”。<br />
“回至尊,日日如上元夜这般,资费巨大。”<br />
李岘回神后,错误的会意李瑄的意思。<br />
他以为李瑄上瘾了,要日日举办灯会。<br />
这可不是好想象。<br />
适当地举行一次大会,可以增加长安内外的身心愉悦,增加百姓的自信与活力。<br />
若过节没有过节的样子,反倒是国家会如一潭死水。<br />
但凡事过犹不及。<br />
“右仆射错会我的意思,我指的是推倒坊墙,取销宵禁。”<br />
“我的政策右仆射清楚,大唐需要更多的税收,农业税是远远不足的。只有发展工商,才能使国家有充足的赋税。现市集籍废除。坊墙和宵禁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br />
李瑄缓缓说道。<br />
国家现在有不少钱财预算,但不能一直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br />
发展工商,用工商的重税才能使工商业源源不断。<br />
后世的汴京比长安繁华得多,就是因为宋代发展工商,没有宵禁和坊市制度。<br />
而现在大唐的坊市制度和宵禁,是为政治服务的。<br />
如果李瑄发展工商,而不取消宵禁,显得不伦不类。<br />
“宵禁一直存在,如果废除,必然会使盗贼滋生,不容易管理庞大的城池。也会影响百姓的劳作时间……”<br />
李岘沉吟以后,说出心中的忧虑。<br />
这毕竟是没有尝试过的事情。<br />
长安城中的人口为天下城池之最。虽然朝廷以德服人,但总有偷奸耍滑的泼皮无赖,混迹于人群之中。<br />
在《周礼秋官司寇》中记载了“司寤氏”负责夜禁事宜,根据星辰变化确定夜禁时间并巡察街道。<br />
到了秦汉时期,宵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br />
飞将军李广因夜行被霸陵尉拦下,汉安帝颁布了《禁夜行诏》,明确规定深夜不得有行人。<br />
特别是大唐时期,宵禁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格程度。<br />
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度,街鼓响起后,所有房门必须关闭,百姓必须回家,否则会受到处罚。<br />
这也是李瑄觉得长安的宵禁太过于为政治服务的缘由。<br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r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大唐宵禁制度下的特色。<br />
皇帝和王公贵族往往娱乐至深夜,却将平民百姓,束缚于家中。<br />
“我多次强调,当今是变革的时代。大量招募捕快维持治安,长安还有不少的锦衣卫用以寻找盗贼。坊市制度一旦取消,要多规划街道,市场区域,规划商贩可以营业的区域。以后所有房屋,都要归整修建……”<br />
李瑄向李岘说道。<br />
有困难,就要去解决困难。<br />
他当然知道宵禁刚解除,会有诸多不适应。<br />
但养那么多捕快,不是饭桶。<br />
两次缉捕科,在长安城内确立八名捕头。<br />
长安城外的诸乡,也有四名捕头负责。<br />
作为都城,长安洛阳都会设有总捕头和副总捕头的职务,为从六品下和正七品上的官职。<br />
万年长安两县,也是捕头最多的地区。<br />
每个捕头下属上百名捕快,负责刑侦、缉拿、维护治安。<br />
更何况长安城中和洛阳城中有日夜巡逻的金吾卫。<br />
自古以来,宵禁的目的不外乎几点。<br />
一是为维护治安。宵禁之设,意在减少夜间不法之徒的活动空间,使盗贼潜踪匿迹,百姓得以安居。<br />
不过这个制度在战乱年代尤为重要,以防敌人夜间偷袭,确保城池安宁。<br />
到了盛世和平,就会遏制国家的繁华。<br />
二是顺应农耕时代的作息习惯。大唐目前还是农耕文明,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r />
宵禁促使民众早睡早起,以充沛精力投入次日之劳作。<br />
三是强化中央集权和城内管理。唐朝建立以来,皇权高度集中,对城池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宵禁作为配套措施,有助于城内秩序的井然有序,使朝廷对地方全面掌控。<br />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大唐经济文化多繁荣,但夜间活动仍受诸多限制。<br />
现是乾元三载,天下太平,除贱为良也完成了,李瑄不可能再留着宵禁制度和坊市制度。<br />
历史上,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就是在安史之乱后,因朝廷权力大减,开始松弛,出现夜市。<br />
在大唐后期的时候,朝廷已无权威,工商业得到发展,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名存实亡。<br />
国家既然更加强盛,李瑄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br />
“右仆射,与你政事堂宰相们好好规划一番,百国盛会后,必须将方案布置于朝堂上。”<br />
李瑄郑重地向李岘吩咐道。<br />
“臣遵旨!”<br />
李岘拱手,心中已将此当成变革要务。<br />
因为李瑄的策令,全部是正确。<br />
市籍制度的消失,从洛阳到西域,丝绸之路空前强盛。<br />
坊市制度和宵禁的取消,或许能使工商更有活力。<br />
……<br />
一月下旬,南诏的王子凤伽异到达长安,鉴于当前大唐与南诏的关系,李瑄在太极宫中的昭德殿中召见他。<br />
凤伽异说是出使大唐,实则为上贡。<br />
他携带数车金银而来,一下弥补好几年的贡品。<br />
另外,凤伽异还带来宝石、翡翠、象牙、犀角、香料等贵重物品,前来拜见大唐天子。<br />
凤伽异进入昭德殿后,向李瑄行大礼。<br />
秘书省官吏向李瑄递上礼物清单。<br />
面对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李瑄,凤伽异大气都不敢喘息一声。<br />
生怕李瑄对贡献的金银珠宝不满意,归罪于南诏。<br />
大唐灭吐蕃,设立雪域都护府,使南诏心惊胆战。<br />
为今之计,只能诚心向大唐认错,乞求饶恕。<br />
否则大唐几路兵马齐出,南诏根本没有抵御的可能性。<br />
他们能战胜天宝时期的剑南军,有诸多因素。<br />
但他们一定无法战胜伟大的天可汗。<br />
“天宝年间,朕拜相之时,与云南王相谈甚欢,一直视云南为大唐西南的倚仗。不想发展至如今的局面,颇为惋惜。”<br />
李瑄放下礼品清单,感叹一声。<br />
他也知道是杨国忠想要炫耀武功,结果最终使南诏成为敌人。<br />
还好李瑄威望深厚,使南诏在安禄山叛乱时,止步于大唐边境。<br />
否则不打也得打了。<br />
“两次战争,皆迫不得已。南诏已诚心认识到错误。这是家父的亲笔奏书,如果至尊能够原谅南诏,家父将至长安,向至尊负荆请罪。”<br />
凤伽异又取出阁罗凤的亲笔信,恭恭敬敬地托着。<br />
侍从接过亲笔信,递给李瑄。<br />
李瑄细细观之。阁罗凤在信件中表明早已将南诏战死士卒的尸体埋葬在太和城外,并建立德化功德碑,安抚英灵。<br />
李瑄相信阁罗凤的话。<br />
阁罗凤又言内心对天可汗仰慕到极点。<br />
愿为大唐永镇南境,至死不变。<br />
之所以让李瑄觉得态度诚恳,是因为南诏愿意像龟兹、疏勒一样,使大唐在太和城中驻军,建立云南都护府。<br />
不论是阁罗凤出于敬佩李瑄,还是出于畏惧李瑄,还有有自知之明。<br />
一旦大唐的兵马驻扎在太和城,就代表大唐将获得云南之地。<br />
且南诏也一直在推崇汉字,进行汉化。<br />
云南是华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br />
虽然现在的南诏版图还远未至历史巅峰时期,但大唐可以帮助南诏的疆域,推至印度洋,修通道路,建立出海口。<br />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br />
那里将是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一环。<br />
“刀兵相向容易,但和平来之不易。自南诏建立之前,大唐与南诏的关系就亲密无间。唐与南诏的战争,也并非是南诏的过错。云南都护府的建立,将是我们友谊更上一层楼的见证。”<br />
李瑄这么说,代表不会归罪于南诏。<br />
南诏一直与大唐很亲密。<br />
第一任云南王皮逻阁是罕见亲自到达长安拜见李隆基,并接受李隆基官职册封的国王。<br />
第二任云南王阁罗凤也来过长安,并与大唐边境的太守交往甚密,多次拜见。<br />
李瑄的出现,遏制住南诏四向扩张的野心。<br />
吐蕃的灭亡,使阁罗凤看清形势。如果不真心臣服,南诏就会步入后尘。<br />
因为南诏已经清楚剑南的大部分军队,布置在对抗南诏的战线上。<br />
剑南的军队本是以对付吐蕃为主,现吐蕃亡了,压力全在南诏身上。<br />
第二次唐与南诏大战,剑南军一度来到太和城下,惊险万分。<br />
所以南诏才会有这样的抉择。<br />
“臣代南诏拜谢至尊。”<br />
凤伽异激动,向李瑄行一大礼。<br />
南诏崛起的很突然,本是洱海地区极小的一个国家,在大唐的帮助下统一六诏。<br />
大唐繁华和文化厚重,对南诏有巨大影响,使他们从不认为自己能与大唐抗衡。<br />
“今后南诏就称云南国吧,云南王之位,尔家世袭罔替,与大唐同休。大唐也会尽可能地帮助云南南下,开拓疆域。”<br />
李瑄向凤伽异承诺道。<br />
现在南诏南面到海洋,都是一些蛮夷部落,可恩威并施。<br />
“臣代家父再谢至尊。”<br />
凤伽异心中已完全放心,作为大唐的附属,世袭罔替的云南王,他们的家族可以长存了。<br />
随即,李瑄安抚凤伽异,宴请南诏使团。<br />
能和平解决南诏,打通至南诏的商路,李瑄也很开心。<br />
只要云南都护府建立,派遣云南大都护。大唐与云南的关系就是藕断丝连。<br />
汉化的云南,未来只要有一点波折,就可能将都护府变为行省。<br />
……<br />
二月中旬,回纥的叶护太子携带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和精挑细选的十匹极品宝马,来到长安。<br />
前年刚来,今年又是他来。<br />
但这并不代表磨延啜对叶护太子的看重。<br />
他是回纥的叶护,也是磨延啜亲自立下的太子,是为继承人。<br />
但此时磨延啜更喜爱次子移地健,认为移地健更有乃父之风。<br />
历史上的磨延啜,在叶护太子平定安史之乱回去后,随便找个理由将叶护太子杀死,立次子移地健为太子。<br />
叶护太子也变成了悲催的代名词。<br />
“我与令尊是故交,他现今可好?”<br />
李瑄同样在昭德殿召见叶护太子。<br />
他与磨延啜在灵武的时候就认识,有过联盟,有过相遇,有过相杀,有过诈骗……<br />
现在只有回纥对他的臣服。<br />
天将军是压在英武可汗头上的大山。<br />
“回禀伟大的天可汗,可汗身体不适,否则一定亲自来庆贺您灭亡吐蕃。”<br />
叶护太子向李瑄回答道。<br />
他明白他的父亲视李瑄为一生之敌。<br />
奈何与李瑄的博弈中,全是被降维打击。<br />
回纥在匈奴故地征服其他部落的时候顺风顺水,却不敢多看大唐一眼。<br />
特别是面对天将军的时候,他们如同谈虎色变。<br />
在回纥中,一直流传一个传说。<br />
骑马持槊的天将军,如同苍鹰俯冲,猛虎扑食。<br />
就算神灵来了,也无法战胜。<br />
很难想象,这是外族对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的评价。<br />
“还是要保重身体!有机会我还想与故友畅饮一番。”<br />
李瑄似乎很想见磨延啜一般。<br />
“可汗也为一直无法拜见天可汗而遗憾。”<br />
叶护太子觉得李瑄不对劲。<br />
现在大唐与回纥,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关系。<br />
“叶护太子在百国盛会后,切莫急着返回。朕今年要前往咸阳原秋狩,希望你这个故人之子能够陪同,我也想见识一番叶护太子的箭术。”<br />
李瑄越说越来劲,竟然要进行登基以来第一次秋狩。<br />
实则这是幌子。<br />
按照历史的进程,今年回纥大可汗磨延啜会死于萨彦岭(唐努乌梁海与西伯利亚的界山)。<br />
不论磨延啜是否如历史进程一样死亡,李瑄都会将叶护太子留下。<br />
因为他知道,磨延啜八成会在他死前改立移地健为太子。<br />
那移地健性格凶猛,就算不当太子,也会在叶护太子回单于城之前,完成夺权。<br />
如此,叶护太子算何地位?<br />
权力争夺,可以子弑父、父屠子,弟杀兄,兄戮弟。<br />
没有半点退让。<br />
到那个时候,大唐的机会就来了。<br />
大唐可以不承认移地健,给移地健扣一堆帽子,拥护叶护太子为回纥大可汗。<br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br />
东北已平。<br />
西南已灭。<br />
只余北方。<br />
一个尽拥匈奴故地的回纥,只是名义上向大唐臣服。<br />
这是游牧民族的一贯作风。<br />
弱小的时候臣服,一旦发展强大,且中原王朝衰落,他们会立刻对中原王朝龇牙咧嘴。<br />
在李瑄的心中,回纥的威胁,远远大于大食帝国。<br />
在匈奴故地,要至少建立三个都护府。<br />
汉人也可以逐水草而居,圈养牲畜。<br />
同样的,回纥人也可以种地养蚕,他们本就能歌善舞。<br />
“蒙天可汗抬爱,只怕骑射不入天可汗法眼,徒增耻笑!”<br />
叶护太子赶紧向李瑄一拜,神情激动。<br />
他没想到天可汗会邀请他打猎,这是莫大的殊荣。<br />
叶护太子对李瑄的恨没有磨延啜那么强烈。<br />
就像是磨延啜的祖父、伯父,为大唐的臣子一样。<br />
其间的关系说不明白。<br />
“无妨,无妨……朕也好久未拿起弓箭了。”<br />
李瑄哈哈一笑。<br />
“那臣就献丑了。”<br />
叶护太子拱手一拜,遵从秋狩后再走。<br />
天可汗亲自留他到秋后,是为唐与回纥友好关系的见证。<br />
他怎么会拒绝呢?<br />
他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br />
毕竟谁也未料到磨延啜会于今年死亡。<br />
同样的,李瑄邀请叶护太子小宴,使叶护太子更加受宠若惊,五味杂陈。<br />
……<br />
伴随着新春的余韵,时间进入三月。<br />
江河奔流,百盛开的季节,将长安点缀成春城。<br />
百国使者、国王、酋长陆续到达长安。<br />
盛会的帷幕,逐渐拉开……<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