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父皇如今还没有醒来的征兆。”李昭年说:“本宫是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①,北临王病危,北临世子若是请回封地,那本宫便全一回君臣之义。”<br /><br />“不可!”江元青大呼出声,“此事老臣与陛下商议过,北临之前虽无反心,但也不得不防,况且此刻陛下未醒,北临王却在这个节骨眼病了,实属异常。”<br /><br />李昭年道:“阁老多虑了,急报半月前便从北临发来,那时父皇还未陷入昏迷,北临王总不会是未卜先知,所以应当只是凑巧。”<br /><br />江元青还是摇头,“听老臣一劝,殿下切莫太过仁善。”<br /><br />李昭年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了,江元青已经说得相当委婉,说难听一点便是老好人。<br /><br />他根基不稳,在政事上怎么拗得过这些肱骨老臣,再继续坚持己见无非是对峙不下而已。<br /><br />“阁老言之有理。”李昭年退了一步,“不过还有一事。”<br /><br />“殿下请讲。”<br /><br />李昭年道:“想必阁老也知道昨日有人在父皇的药里下毒,我已杖毙了德福,他在临死前说了一事。”<br /><br />“父皇早就知道沈妤是女儿身,也是父皇故意将其放在身边,因而欺君之罪断然不能成立。”<br /><br />江元青对沈仲安也颇为敬服,微微颔首道:“大理寺不会刑讯她,待陛下醒来求证之后便能释其出狱。”<br /><br />“本宫有另外的想法。”李昭年言辞恳切,“宫里已经出了一个德福,难保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如今禁军由蒋安一人统领,本宫担心……”<br /><br />李昭年没把话说完,剩下的让江元青自己去想。<br /><br />“殿下是想将沈妤放出来,制衡蒋安?”江元青问。<br /><br />①.出自《孟子·滕文公上》<br /><br />“本宫信得过她,父皇也信得过她,明日定有不少人反对此事,希望阁老能站在我这边。”<br /><br />太子言辞恳切,态度谦逊,方才江元青已经驳过他一回,再行拒绝恐伤君臣之情。<br /><br />于是心下思索了一番,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君王之道本就是制衡,况且沈妤跟在陛下身边已有不少时日,若是要对陛下不利,应当早就动手了。<br /><br />如果让蒋安一家独大,恐成肘腋之患。<br /><br />“也罢。”江元青说:“既有太子作保,那便让她出来吧。”<br /><br />谢停舟次日一早进宫。<br /><br />他也是于昨夜才收到北临来的消息,父王病重召他速回北临。<br /><br />谢停舟想了一夜,他要走,但也要带沈妤一起走,她如今在狱中也好办。<br /><br />换个死尸进去,再一把火将大理寺狱烧了,神不知鬼不觉,就算有人怀疑,也找不到切实的证据。<br /><br />现如今的问题,就是李昭年和那群大臣肯不肯放他走了。<br /><br />雨小了,谢停舟没有撑伞,步入宣辉殿前的大门,却在抬眼时倏然顿住了。<br /><br />沈妤立在檐下,从小黄门手中拿过伞,撑着杏黄色的伞朝谢停舟走来。<br /><br />谢停舟也仅仅是顿了那么一下又往前走去。<br /><br />沈妤:“卑职替殿下撑伞。”<br /><br />他很高,沈妤将伞举得高高的,却稍稍低着头,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低声说:“太子放我出来,内阁允了,他们不会放你走,但是你别急,我有办法。”<br /><br />谢停舟没有接话,沈妤微抬起头,看见他下颌线绷得很紧。<br /><br />沈妤急道:“你千万不能冲动。”<br /><br />谢停舟“嗯”了一声让她放心。<br /><br />同绪帝昏迷这几日,太子和内阁大臣都是在偏殿议事。<br /><br />谢停舟进了偏殿,殿门便紧闭了,沈妤回到正殿门口守着,听见偏殿隐约传来一阵争论不休的声音。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