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身不由己
碳硅数据公司要秘密筹建试水短视频的项目。
这件事很快在核心高层会议上通气。
试水动作没有太超出大家预料,俞总对短视频明显有着更高级别的关注,但这一试就试到海外,确实让人没想到,而组建团队的领头人是吕海颖,这又情理之中了。
“最新热点的内容建设工作也很重要,俞总,海外的东西是不是换个人?”翟逸飞有时候说话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但这又显出他对吕海颖今年工作的认可。
吕海颖知道这位的脾性,笑道:“翟总别留我,这是我主动请缨的,要是我没干好,到时候灰头土脸的回来,翟总到时候再拉我一把。”
俞兴颔首:“只是工作重心的变动,又不是派去海外常驻了,技术团队这边……葛总,你考虑考虑?”
他的视线放在了葛智杰身上,这位从微信到碳硅数据,工作也是很踏实的。
葛智杰倒没什么犹豫,只当作类似又一个“软件矩阵”的项目开发。
组织框架先确定吕海颖+葛智杰的搭配,紧接着就由他们再抽调合适的人选,但这样的app前中期也不会有太大的人员规模,刚开始就是做app的研发和适配。
俞兴有从零开始做微信的经验,心里自然存在大致的进度,不过,因为面对海外市场,如果能有不错的推广效果,那就必然要有派驻在外的运营、商务、法务等团队。
抛开对海外市场的陌生,大家对于试水的动作倒是都有一致的同意态度。
这天晚上,钟志凌回家之后才提了白天没在会上说出来的思虑。
他们两口子就是这点好,拥有其他高管难以比拟的优势,可以把事情推心置腹的分析。
“兴哥要设立子公司,这个子公司现在就确立会接受融资,中间又用离岸公司来规避国内对手的注意,他是太在意这个方向了啊。”钟志凌如此说道。
这是白天一嘴带过的事情,但细节里藏着真实的想法。
吕海颖微微点头:“我也这么感觉,不然不用费心思规避企鹅、阿里或者百度等公司的注意力,师兄确实在这方面是有名声的,免得无谓的纠缠和竞争。”
他们已经知道师兄的重视,但重视到这种程度还是挺罕见的。
两人仔细琢磨,倒是有点之前做微信那种app的投入感觉了,只是因为现在不像那时候缺兵少粮,可以更加从容的来调动资源和布置工作。
“你要是去做海外市场,免不了飞来飞去,那样也太辛苦了。”钟志凌聊完工作,难免心疼媳妇。
“产品做不好,那就没什么好飞的,产品一般,那也不会飞太多,要是市场反馈很好……”吕海颖顿了顿,玩笑道,“那我就带钟爱一起飞。”
该辛苦的时候就要辛苦,就是不太舍得陪伴女儿的时间,但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吕海颖这么一说,忍不住去卧室看了看已经睡着的女儿。
等到出来,她便打开笔记本,整理新项目的筹备工作,尽管前期以研发为主,但还有一项关于海外音乐版权的事情不容忽视,可以提前进行准备。
……
碳硅数据公司有了秘而不宣的新动向,碳硅集团事关一体化压铸的研发却出现明显的迟缓。
这种迟缓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力劲是上市公司,拥有技术储备,也是在论证方案通过之后才确定接下来自碳硅集团的活,但真正推进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浮现。
俞兴手头上拿到了一个单子,上面列满目前所遭遇的情况,即便没有详细阐述技术困难,就这么一条条的列出来也列了三页纸。
他眉头紧锁的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许久之后向秘书询问了一个问题。
“力劲已经收购了意德拉,它这个模板怎么还需要研发?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意德拉的?”
章阳煦本以为老板是在考虑整体合作,没想到他直接指了一条看起来不太合理的技术问题。
他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是压铸机模具和模板在高温形变上的难题。
按照力劲方面的说辞,超大型压铸机的压铸过程要承受1000度以上的铝液高温,而模具、模板就会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明显形变,国内目前技术下的模板容易出现缩孔、缩松等缺陷,这样就会让模具寿命变短。
力劲给出的数据是,国产模具寿命可能不到500次压铸,而进行对比的国际公司正是它收购的意德拉,模板寿命能达到2000次以上。
章阳煦自己看完这条再按照老板的话琢磨,对啊……国内的不行,为什么不能用它买下来的意德拉?
他难以回答老板的问题,连忙又联系内部和力劲对接的工程师团队,但也没得到明确的答案。
如此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将近一个小时却始终没有合理的回应。
章阳煦这时候明显感觉到老板的不满,额头有些冒汗的又确认一番之后无奈的给了最终回馈:“俞总,可能是工艺不同,呃,还有,还有……”
俞兴打断道:“‘可能’?连个准确的答案都拿不到吗?”
章阳煦无言以对,压铸机这一块几乎全是力劲的研发力量,公司这边只有几位相关专业背景的负责跟进度,这就很难具体到每个问题上面。
“算了,这份报告重新再研究一份更便于理解的,总裁办那个技术室再扩增搞一搞。”俞兴不再在小问题上纠葛,“我直接问力劲的杜总。”
章阳煦小心应下。
俞兴的情绪不佳,倒不全是因为内部没把东西搞透彻,更因为他在这三页报告里翻来覆去的只看到三个字——得加钱。
除了技术工艺的问题,报告里不少篇幅都谈到预算的增加。
俞兴自己在办公室思考了一会,随即才打给了力劲的副总裁杜耀杰,对方正是力劲与碳硅合作的负责人。
他没有太多客套,很快就把没在内部得到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
“我们确实收购了意德拉,但现在是消化技术,没法直接拿它的模板过来用。”杜耀杰能猜到俞总的疑惑,很认真的解释道,“那些技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转过来,它们是分散在意大利工厂的设备、生产流程和工程师经验上面的,我们在国内没法完全复刻那些产线。”
他举了个例子:“意德拉模板的热处理要在真空炉里搞12个小时以上的精确控温,但我们在国内的产线没法符合这种工艺的要求。”
“还有机床,意德拉的是德国德玛吉五轴联动机床,平面度误差控制在±0.02mm以内,我们现在用的沈阳机床误差是±0.08mm,这点就直接导致了模板压铸时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龟裂。”
“俞总,这些类似问题是收购没法直接解决我们现在情况的原因,而且,意德拉的后续维护也是个问题,像耐磨涂层材料,后期如果从欧洲空运,交货周期也得有一个月的时间,那就没法对碳硅集团的问题快速响应了。”
“我们现在和中科院金属所合作,在搞自己的模板,有些东西和意德拉技术体系也不一样,热处理工艺用的盐浴淬火就是那边没有的。”
“整个项目的处理,我们是消化技术,局部引进,整体创新,所以……时间上确实比预期的要慢。”
杜耀杰的语气很诚恳,不知道俞总能不能理解力劲现在所面临的难处。
听起来有点像是找理由,但不同体系的推陈出新会遇见方方面面的问题。
他见电话另一端的俞总没有声音,念头飞快转动的又举了个例子:“俞总,这里面还存在比较关键的问题,就好像碳硅集团使用国产供应商一样,我们如果从德国力士乐采购专用液压阀组,那就必须搭配专属伺服控制系统,这样捆绑的成本就超过1000万,国产方案只要300万。”
“最为重要的是,力士乐他们只给我们提供黑盒产品,不开放底层控制逻辑,这就让我们没法根据压铸工艺优化液压响应参数,压射速度稳定性误差可能就从±2%上升到±5%,设备性能能做到8成都是好的。”
俞兴听到这里,基本明白了力劲集团现在存在的问题。
但是,这明白之后似乎就让人头疼了。
他忍不住问道:“杜总,你觉得碳硅集团还能用上你们的压铸机吗?”
“能!”杜耀杰十分坚定,随即放低声音找补,“就是不好说什么时候能用上。”
俞兴无奈:“杜总,你倒是实诚。”
“俞总,你有事说事,我也就有事说事,免得弯弯绕绕的让你搞不清情况。”杜耀杰吸了一口气,“技术问题需要时间来攻克,我还是有信心的,但研发成本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至少会提升50%……”
俞兴转了转念头,说道:“杜总,你有话就直说。”
“是,俞总,你今天不给我打电话,我这两天可能也要飞到临港。”杜耀杰斟酌道,“研发成本要涨,潜在意向的客户只有碳硅集团,未来市场不确定是什么状况,这个……力劲内部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力劲现在需要投入更多的钱来做研发,尽管可以在价格上转嫁给客户,但这个客户是一家创业型车企,没准最后还没转呢,客户就不在了……
如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倒不是就要一下子放弃超大型压铸机的研发,而是可以放缓这方面的投入,放宽项目的期限。
这种声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大家都必须尊重市场,也重视风险。
俞兴瞬间明白杜总的言下之意,沉吟片刻后问道:“杜总是怎么想?有没有让大家都放心的方案?我相信力劲也是需要进行这种方向的研发和积累,现在这种情况,你们开始不信任我们,我们也心里出现疑虑。”
力劲嘴上说能够研发出来,碳硅嘴上说不会倒闭,只嘴上说是不保险的,更何况,研发遭遇各种问题。
杜耀杰提出一个之前碳硅集团提过的方案:“俞总,咱们可能还是需要谈一谈合资公司的可能性,看看研发方面怎么形成合力。”
“我说要合资,你们非不要。”俞兴既叹也笑,“我同意不合资,你们现在又要合,就是想让碳硅集团掏钱呗?”
杜耀杰沉默着寻找更容易被接受的游说措辞,不曾想,直接在电话里听到了俞总的态度。
“那就合吧,该掏钱也掏,杜总,你来临港,带人过来,咱们当面谈。”俞兴没有犹豫,“掏钱这件事,我是能理解的。”
杜耀杰感谢俞总的理解,但没有宣之于口的也有一个问题,俞总怎么方便掏钱出来。
难道还是百晓生的股票吗?
他心里猜测,迅速点了人马,飞向临港。
……
八月初,企鹅门户网站出现一则新闻,内容是微视负责人邢宏宇对外界舆论姗姗来迟的反击。
他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微视成功的信心,提到项目的使命就是贴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以及,点名批评了俞总之前的看衰。
邢宏宇很无奈,其实不想接受这样的采访和表态,但是,他在微视会议上讨论功能与需求的时候提到了自己与俞总的交流,然后不知道被谁把小报告打到了总裁和掌门人那里。
总裁刘炽平面上没说什么,眼神里却似乎带了点东西,随即便出现自家媒体来采访的情况。
邢宏宇不知道这算不算表明立场,只能硬着头皮给出符合微视负责人的回应。
这天的报道一出炉,晚上下班回到家,他犹豫很久之后才在微聊上给俞总发了条消息。
邢宏宇:“俞总,真理是愈辩愈明的,我没有针对你个人的意思。”
大约半个小时,他看到了来自俞总的回复,心情变得更为复杂。
俞兴:“没事的,我理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邢宏宇愣住了,自己完全没提在公司内部的遭遇,但对方仿佛就能猜到,而态度又是如此的贴心……
他拿着手机,不知道还能回复些什么。
临睡前,邢宏宇又收到一条消息,不是微聊,而是来自俞总的短信。
俞兴:“加我微信吧。”
邢宏宇犹豫几秒后给了回复:“好。”
连俞总都能用微聊,自己又有什么不能用微信的呢?
(本章完)
碳硅数据公司要秘密筹建试水短视频的项目。
这件事很快在核心高层会议上通气。
试水动作没有太超出大家预料,俞总对短视频明显有着更高级别的关注,但这一试就试到海外,确实让人没想到,而组建团队的领头人是吕海颖,这又情理之中了。
“最新热点的内容建设工作也很重要,俞总,海外的东西是不是换个人?”翟逸飞有时候说话就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但这又显出他对吕海颖今年工作的认可。
吕海颖知道这位的脾性,笑道:“翟总别留我,这是我主动请缨的,要是我没干好,到时候灰头土脸的回来,翟总到时候再拉我一把。”
俞兴颔首:“只是工作重心的变动,又不是派去海外常驻了,技术团队这边……葛总,你考虑考虑?”
他的视线放在了葛智杰身上,这位从微信到碳硅数据,工作也是很踏实的。
葛智杰倒没什么犹豫,只当作类似又一个“软件矩阵”的项目开发。
组织框架先确定吕海颖+葛智杰的搭配,紧接着就由他们再抽调合适的人选,但这样的app前中期也不会有太大的人员规模,刚开始就是做app的研发和适配。
俞兴有从零开始做微信的经验,心里自然存在大致的进度,不过,因为面对海外市场,如果能有不错的推广效果,那就必然要有派驻在外的运营、商务、法务等团队。
抛开对海外市场的陌生,大家对于试水的动作倒是都有一致的同意态度。
这天晚上,钟志凌回家之后才提了白天没在会上说出来的思虑。
他们两口子就是这点好,拥有其他高管难以比拟的优势,可以把事情推心置腹的分析。
“兴哥要设立子公司,这个子公司现在就确立会接受融资,中间又用离岸公司来规避国内对手的注意,他是太在意这个方向了啊。”钟志凌如此说道。
这是白天一嘴带过的事情,但细节里藏着真实的想法。
吕海颖微微点头:“我也这么感觉,不然不用费心思规避企鹅、阿里或者百度等公司的注意力,师兄确实在这方面是有名声的,免得无谓的纠缠和竞争。”
他们已经知道师兄的重视,但重视到这种程度还是挺罕见的。
两人仔细琢磨,倒是有点之前做微信那种app的投入感觉了,只是因为现在不像那时候缺兵少粮,可以更加从容的来调动资源和布置工作。
“你要是去做海外市场,免不了飞来飞去,那样也太辛苦了。”钟志凌聊完工作,难免心疼媳妇。
“产品做不好,那就没什么好飞的,产品一般,那也不会飞太多,要是市场反馈很好……”吕海颖顿了顿,玩笑道,“那我就带钟爱一起飞。”
该辛苦的时候就要辛苦,就是不太舍得陪伴女儿的时间,但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吕海颖这么一说,忍不住去卧室看了看已经睡着的女儿。
等到出来,她便打开笔记本,整理新项目的筹备工作,尽管前期以研发为主,但还有一项关于海外音乐版权的事情不容忽视,可以提前进行准备。
……
碳硅数据公司有了秘而不宣的新动向,碳硅集团事关一体化压铸的研发却出现明显的迟缓。
这种迟缓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力劲是上市公司,拥有技术储备,也是在论证方案通过之后才确定接下来自碳硅集团的活,但真正推进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浮现。
俞兴手头上拿到了一个单子,上面列满目前所遭遇的情况,即便没有详细阐述技术困难,就这么一条条的列出来也列了三页纸。
他眉头紧锁的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许久之后向秘书询问了一个问题。
“力劲已经收购了意德拉,它这个模板怎么还需要研发?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意德拉的?”
章阳煦本以为老板是在考虑整体合作,没想到他直接指了一条看起来不太合理的技术问题。
他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是压铸机模具和模板在高温形变上的难题。
按照力劲方面的说辞,超大型压铸机的压铸过程要承受1000度以上的铝液高温,而模具、模板就会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明显形变,国内目前技术下的模板容易出现缩孔、缩松等缺陷,这样就会让模具寿命变短。
力劲给出的数据是,国产模具寿命可能不到500次压铸,而进行对比的国际公司正是它收购的意德拉,模板寿命能达到2000次以上。
章阳煦自己看完这条再按照老板的话琢磨,对啊……国内的不行,为什么不能用它买下来的意德拉?
他难以回答老板的问题,连忙又联系内部和力劲对接的工程师团队,但也没得到明确的答案。
如此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将近一个小时却始终没有合理的回应。
章阳煦这时候明显感觉到老板的不满,额头有些冒汗的又确认一番之后无奈的给了最终回馈:“俞总,可能是工艺不同,呃,还有,还有……”
俞兴打断道:“‘可能’?连个准确的答案都拿不到吗?”
章阳煦无言以对,压铸机这一块几乎全是力劲的研发力量,公司这边只有几位相关专业背景的负责跟进度,这就很难具体到每个问题上面。
“算了,这份报告重新再研究一份更便于理解的,总裁办那个技术室再扩增搞一搞。”俞兴不再在小问题上纠葛,“我直接问力劲的杜总。”
章阳煦小心应下。
俞兴的情绪不佳,倒不全是因为内部没把东西搞透彻,更因为他在这三页报告里翻来覆去的只看到三个字——得加钱。
除了技术工艺的问题,报告里不少篇幅都谈到预算的增加。
俞兴自己在办公室思考了一会,随即才打给了力劲的副总裁杜耀杰,对方正是力劲与碳硅合作的负责人。
他没有太多客套,很快就把没在内部得到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
“我们确实收购了意德拉,但现在是消化技术,没法直接拿它的模板过来用。”杜耀杰能猜到俞总的疑惑,很认真的解释道,“那些技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转过来,它们是分散在意大利工厂的设备、生产流程和工程师经验上面的,我们在国内没法完全复刻那些产线。”
他举了个例子:“意德拉模板的热处理要在真空炉里搞12个小时以上的精确控温,但我们在国内的产线没法符合这种工艺的要求。”
“还有机床,意德拉的是德国德玛吉五轴联动机床,平面度误差控制在±0.02mm以内,我们现在用的沈阳机床误差是±0.08mm,这点就直接导致了模板压铸时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龟裂。”
“俞总,这些类似问题是收购没法直接解决我们现在情况的原因,而且,意德拉的后续维护也是个问题,像耐磨涂层材料,后期如果从欧洲空运,交货周期也得有一个月的时间,那就没法对碳硅集团的问题快速响应了。”
“我们现在和中科院金属所合作,在搞自己的模板,有些东西和意德拉技术体系也不一样,热处理工艺用的盐浴淬火就是那边没有的。”
“整个项目的处理,我们是消化技术,局部引进,整体创新,所以……时间上确实比预期的要慢。”
杜耀杰的语气很诚恳,不知道俞总能不能理解力劲现在所面临的难处。
听起来有点像是找理由,但不同体系的推陈出新会遇见方方面面的问题。
他见电话另一端的俞总没有声音,念头飞快转动的又举了个例子:“俞总,这里面还存在比较关键的问题,就好像碳硅集团使用国产供应商一样,我们如果从德国力士乐采购专用液压阀组,那就必须搭配专属伺服控制系统,这样捆绑的成本就超过1000万,国产方案只要300万。”
“最为重要的是,力士乐他们只给我们提供黑盒产品,不开放底层控制逻辑,这就让我们没法根据压铸工艺优化液压响应参数,压射速度稳定性误差可能就从±2%上升到±5%,设备性能能做到8成都是好的。”
俞兴听到这里,基本明白了力劲集团现在存在的问题。
但是,这明白之后似乎就让人头疼了。
他忍不住问道:“杜总,你觉得碳硅集团还能用上你们的压铸机吗?”
“能!”杜耀杰十分坚定,随即放低声音找补,“就是不好说什么时候能用上。”
俞兴无奈:“杜总,你倒是实诚。”
“俞总,你有事说事,我也就有事说事,免得弯弯绕绕的让你搞不清情况。”杜耀杰吸了一口气,“技术问题需要时间来攻克,我还是有信心的,但研发成本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至少会提升50%……”
俞兴转了转念头,说道:“杜总,你有话就直说。”
“是,俞总,你今天不给我打电话,我这两天可能也要飞到临港。”杜耀杰斟酌道,“研发成本要涨,潜在意向的客户只有碳硅集团,未来市场不确定是什么状况,这个……力劲内部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力劲现在需要投入更多的钱来做研发,尽管可以在价格上转嫁给客户,但这个客户是一家创业型车企,没准最后还没转呢,客户就不在了……
如果考虑到这种情况,倒不是就要一下子放弃超大型压铸机的研发,而是可以放缓这方面的投入,放宽项目的期限。
这种声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大家都必须尊重市场,也重视风险。
俞兴瞬间明白杜总的言下之意,沉吟片刻后问道:“杜总是怎么想?有没有让大家都放心的方案?我相信力劲也是需要进行这种方向的研发和积累,现在这种情况,你们开始不信任我们,我们也心里出现疑虑。”
力劲嘴上说能够研发出来,碳硅嘴上说不会倒闭,只嘴上说是不保险的,更何况,研发遭遇各种问题。
杜耀杰提出一个之前碳硅集团提过的方案:“俞总,咱们可能还是需要谈一谈合资公司的可能性,看看研发方面怎么形成合力。”
“我说要合资,你们非不要。”俞兴既叹也笑,“我同意不合资,你们现在又要合,就是想让碳硅集团掏钱呗?”
杜耀杰沉默着寻找更容易被接受的游说措辞,不曾想,直接在电话里听到了俞总的态度。
“那就合吧,该掏钱也掏,杜总,你来临港,带人过来,咱们当面谈。”俞兴没有犹豫,“掏钱这件事,我是能理解的。”
杜耀杰感谢俞总的理解,但没有宣之于口的也有一个问题,俞总怎么方便掏钱出来。
难道还是百晓生的股票吗?
他心里猜测,迅速点了人马,飞向临港。
……
八月初,企鹅门户网站出现一则新闻,内容是微视负责人邢宏宇对外界舆论姗姗来迟的反击。
他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微视成功的信心,提到项目的使命就是贴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以及,点名批评了俞总之前的看衰。
邢宏宇很无奈,其实不想接受这样的采访和表态,但是,他在微视会议上讨论功能与需求的时候提到了自己与俞总的交流,然后不知道被谁把小报告打到了总裁和掌门人那里。
总裁刘炽平面上没说什么,眼神里却似乎带了点东西,随即便出现自家媒体来采访的情况。
邢宏宇不知道这算不算表明立场,只能硬着头皮给出符合微视负责人的回应。
这天的报道一出炉,晚上下班回到家,他犹豫很久之后才在微聊上给俞总发了条消息。
邢宏宇:“俞总,真理是愈辩愈明的,我没有针对你个人的意思。”
大约半个小时,他看到了来自俞总的回复,心情变得更为复杂。
俞兴:“没事的,我理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邢宏宇愣住了,自己完全没提在公司内部的遭遇,但对方仿佛就能猜到,而态度又是如此的贴心……
他拿着手机,不知道还能回复些什么。
临睡前,邢宏宇又收到一条消息,不是微聊,而是来自俞总的短信。
俞兴:“加我微信吧。”
邢宏宇犹豫几秒后给了回复:“好。”
连俞总都能用微聊,自己又有什么不能用微信的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