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的劝导下才作罢,换了茶来压一压醉意。<br/><br/> 丁崇安笑道:“南疆战乱以来,陛下寝食不安,如今镇北将军得胜归来,陛下才难得有此兴致。”<br/><br/> 祥丰帝饮了口茶,含笑道:“将军战胜,朕自然喜不自胜,只是今日欢喜也并非全为此事。”<br/><br/> 祥丰帝故弄玄虚了一番,最后笑道:“东宫早些时候来报,太子妃有喜,这是太子的第一个孩子,朕自然高兴。”<br/><br/> 宁清闻言一惊,抬头看向朱御,朱御微微颔首以应。<br/><br/> 此言一出,底下的大臣们纷纷道喜,热闹过后,祥丰帝瞥见一直安安静静的主人公魏尧,正好想起一事,说道:“酒酣意尽,时候也不早了,众位爱卿先退下吧,安国公留下,朕有话与你说。”<br/><br/> 祥丰帝说完便离开了,底下的人起身行李后也陆续离开,宁清道:“我在宫外等你,你去吧。”<br/><br/> “嗯。”<br/><br/> 魏尧到安庆殿时,祥丰帝已喝了解酒饮,神色自若,见到他也不拐弯抹角:“朕就直说了,如今战事已平,将也能得空些,朕这正好有一门差事交与你。”<br/><br/> 魏尧心中疑惑,不解道:“不知是何事?”<br/><br/> “你替朕去昌州走一遭。”祥丰帝看他的目光笃定,仿佛黑暗中燃着的火光,莫名地带着从未见过的帝王之气,淡然却带着不怒自威的震慑。<br/><br/> …<br/><br/> 宁清在马车里待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有些困倦,昏昏欲睡时听见寂静中的一声动静,醒过神来,坐正身子看着魏尧进来,问道:“怎么去了这样久?”<br/><br/> 魏尧看着他微笑道:“如今我无事,过几日我们去昌州,游山玩水还是别的都随你。”<br/><br/> 宁清心里纳闷,这没头没尾的未免太突然了,昌州?平平无奇的有什么可游玩的?<br/><br/> 第44章武司<br/><br/> 回公府的路上,魏尧将祥丰帝所言大致复述了一遍。<br/><br/> 昌州是帝都的最后屏障,也是投入守军最多的堡垒,其作用不言而喻。一般来说,作战所用的兵马到武器都由兵部管理,祥丰帝建大魏后为减轻兵部负担,特意造昌州武司,管理昌州五万驻军之余还有一项监管兵器制造的重任。武备总所就建在昌州,受昌州武司管辖,由总所的武备监几人拟出草图,下传到各厂司,按图纸制作,再由兵部运至各州以供全军使用。<br/><br/> 日前,祥丰帝收到昌州副武司使白定光密报,信中说前日武司使横死家中,府中几十口人竟无一人察觉异样,待次日发现时人已经凉透了。于此同时,武备总所的一名武备监不见踪影,白定光知道这事关系重大,不敢擅自做主,特请祥丰帝明示。<br/><br/> 昌州武司是祥丰帝亲自下令建的,自然分外上心,且军备之事牵扯国家大计,更加不可小觑。这样的事本该派兵部去处理,只是昌州武司虽属兵部,却一向由祥丰帝直接任命,让兵部去处理不太合适,于是祥丰帝想到了魏尧。<br/><br/> 宁清垂下眼,轻笑一声,“陛下倒是不让你闲着,归来不过才几日,又给你寻了个差事。”<br/><br/> 魏尧不在意地笑了笑:“总归不是要明日就动身。”<br/><br/> “说起来,这是哪门子的游山玩水?分明是公务。”宁清下马车,走了几步才想起来,回头道,语气中有些不快。<br/><br/> “哪里都有山水,虽是公务,可闲暇之余也能领略异地风光,不算骗你。”魏尧从他身旁经过,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进府吧。”<br/><br/> 启程前,宁清特意去东宫见了宁涣,宁涣刚怀不久,又是头胎,害喜得厉害,说不了几句话便要停下来,多有疲倦之色,未免她费神,宁清坐了一会儿便先走了。太子安抚好宁涣,也跟着出了房门,与宁清踱步到书房议事。<br/><br/> “正好你今日进宫,也省得我再让人传你。”朱御从书案地屉子里取了一本簿子,交给宁清看,说道,“昨日探子来东宫,将查到的记录在档,都交给了我。”<br/><br/> 档上所记甚详,刘平的出身<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及登记在册的各处资产都一一在列,本家的族人乃至旁支也略有提及。宁清翻了一页,发现簿子里夹着一张黄纸,打开来,“祥丰五年进士名册”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显然是探子抄录的。宁清早就听陈春峦提起过,此时在上面看见杜源的名字并不奇怪,只是看到最后一行的“詹桂友”时一愣。<br/><br/> 这名字有些耳熟,仿佛在哪里听过。<br/><br/> 朱御看了一眼,说道:“这便是我发现的一处蹊跷。昌州武司使詹桂友与他二人是同一届进士,这本也没什么,同届进士人数不少,巧合也是有的,只是奇怪的是前两日詹桂友突然被杀。”<br/><br/> 宁清放下录档,这事实在奇怪,越发疑窦丛生,他转头问:“他与刘平有私交?”<br/><br/> “当初他二人在帝都为官时交情不差,后来詹桂友被调去昌州做武司使,私底下有没有联系还不知情。”朱御道,“可可疑的是,詹桂友被杀那夜,刘平悄悄去了城外的庄子。”<br/><br/> “什么?”宁清惊道。<br/><br/> 原先因刘平谨慎,陈春峦派人在庄外盯了许久无果,这才转换思路,从聚客斋入手发现刘平这条线索,那样小心的人怎会突然去庄外?除非有什么紧要的事,逼他不得不亲自去一趟。<br/><br/> 究竟出于何种原因现在无从得知,宁清眼下分身乏术,将这事交托给朱御继续派人追查。<br/><br/> 三日后,魏尧与宁清低调前往昌州,萧远一头脑袋插在古籍馆里,日日翻着古医书乐此不疲,因而魏尧只带了赵旻与田塍,宁清则带了费添与林荣。祥丰帝要的是暗查,他们此行只有几个人知情,对外只说魏尧带着宁清游历山水去了,引得帝都官宦世家的夫人艳羡不已,安国公夫妇情好的名声就此传开来。<br/><br/> 一行人上午出发,黄昏前便到了昌州武司,白定光提前接到消息,不敢走漏风声,将他们引到厅内后弯腰行礼道:“下官昌州武司副使白定光参见安国公。”<br/><br/> 魏尧点了点头,转身时将屋子打量了一番,屋子里的摆件色调鲜丽,上茶的杯盏却色沉内敛,不像是一人的喜好。魏尧问道:“詹武司使死后,他的公务是你接管的?”<br/><br/> 白定光先一愣,应道:“是,詹武司使死后,下官请示陛下,陛下未提及接管人选,武司的公务繁冗,先前两日已堆积了不少,其中不乏紧急的要件,下官便自作主张,先代为处理。”<br/><br/> 魏尧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于情于理都该由你代为处理,不必慌张。”<br/><br/> 副使本就可在紧急时刻代正使职责,可看白定光的样子,显然是安分守己之人,生怕在这时候让旁人误会了去。<br/><br/> “几位的住处下官已准备好,不如先去沐浴更衣洗去旅途尘土?下官这就命人备饭。”<br/><br/> 宁清往门外望了一眼,余晖正浓,一缕晕黄泄进屋里,映在他的半张脸上,衬得面容柔和几分。他转头道:“天色尚早,不如先去詹武司使府里看看?”<br/><br/> 白定光显然不知道他的身份,愣了愣,转瞬应道:“自然好,不知这位是?”<br/><br/> “是内人,宁相之子宁清。”魏尧介绍道。<br/><br/> 白定光先前听说过镇北将军与宁相结成姻亲的美谈,却不想这样的公事上两人也形影不离。他朝宁清拱了拱手,正要开口却发现一尴尬事,他不知如何称呼宁清为好。<br/><br/> 魏尧替他解围道:“唤公子即可。”<br/><br/> 白定光便道:“那依宁公子所言,下官先带诸位去詹<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