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钱二郎摇头:“活蹦乱跳,没生病。”<br/><br/> “那他请赵太医干什么?”<br/><br/> 钱二郎摇头又叹气:“谁知道呢。”<br/><br/> 这位殿下一直不怎么靠谱。<br/><br/> 季玦也想不通江瑗又想干什么,却还是道:“童心未泯也是好的。”<br/><br/> 钱二郎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好低声附和。<br/><br/> 说着说着,钱二郎又喜笑颜开:“因为你,我都有冰用了。往后不论多难的事,你尽管开口吩咐。”<br/><br/> “你我是平级,也不必如此。”<br/><br/> “之前呆在青州就很清闲了,没想到来了京城,竟然比在青州还清闲。这几天帮着绿绮处理事情,好歹有些事做。”<br/><br/> “想过以后做什么吗?”<br/><br/>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就在京城盘个小铺子,把我老娘接过来,她也慢慢老了,需要我看着了。”<br/><br/> 季玦笑道:“若不出所料,钱大娘确实快回来了。”<br/><br/> 钱二郎抬头惊喜道:“真的?”<br/><br/> 季玦点点头:“快则几月,慢则一年,青州二十二年,也该了结了。”<br/><br/> “这可是好事,”钱二郎的酒窝又笑出来,“好多年见不上我家大兄的面也没见想,没想到离家半年,想我娘了。到时候我请她包蜜粽,今年端阳节没她,确实挺不习惯。”<br/><br/> “殿下终于有动作了。”他又叹道。<br/><br/> .<br/><br/> 江瑗坐在书房,伏案而书。<br/><br/> 他这书房差点荒废闲置,他能坐进去坐几天,委实令人欣慰。<br/><br/> 天慢慢暗下来,绿绮点了灯,扭着灯罩调亮,又为他添了茶水。<br/><br/> 只不过磨墨的时候不经意瞥到书案,磨墨的手都顿住了。<br/><br/> “殿下……你……”<br/><br/> 江瑗奋笔疾书,对她不管不顾。<br/><br/> “殿下,你在写什么?”<br/><br/> 江瑗的眼睛还盯在宣纸上,头也不抬,随意回道:“默方子啊。”<br/><br/> “默什么?”<br/><br/> 江瑗觉得绿绮问来问去着实令人厌烦,但还是好脾气道:“默方子啊。”<br/><br/> 绿绮缓缓放下了磨墨的手。<br/><br/> 作者有话要说:说起夏衫,江瑗前几章洗澡时穿的就是那个纱(不过他是单穿,害)<br/><br/> 古代的丝织业发达到什么程度呢,马王堆出土的那件只有四十余克,叠起来能放进大一点的火柴盒。<br/><br/> (谁不想拥有一件火柴盒裙子呢1551)<br/><br/> 目前现代的技术达不到这个水平。<br/><br/> 不过讲个笑话,有的专家的说法是,之所以达不到,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蚕吃的太多了营养好,吐出来的丝太粗哈哈哈哈哈。<br/><br/> 无责任小剧场:<br/><br/> ——你在干什么?<br/><br/> ——默方子啊。<br/><br/> ——头给你打掉!<br/><br/> 第45章<br/><br/> 绿绮坐到江瑗旁边,看江瑗默写的东西,幽幽叹了一口气:“您这是要成仙呀?”<br/><br/> 江瑗抬头,瞪了她一眼:“休得妄语,我要治风寒。”<br/><br/> 绿绮微笑着,不说话。<br/><br/> “你要不要试试?”江瑗问。<br/><br/> “殿下为难自己就算了,又何必为难他人呢?”<br/><br/> “我这几天仔细算了算府里的开支,绿绮啊,你的月例银子竟然有这么多?怪不得我常有入不敷出之感,源头竟在此处。”<br/><br/> 绿绮惊呆了,她睁大了双眼站起来,说不出一句话。过了好半晌,她才轻声细语:“殿下说话越来越风趣了。”<br/><br/> “赵太医呢?怎么还没来?”<br/><br/> “您没病没灾的……”<br/><br/> “就说找他请脉,把人弄过来就好了。”<br/><br/> 绿绮只好打发人去请。<br/><br/> “太医署中,和京城比较出名的医馆里,医女多否?有无那种特别出名的?识得几个字,长相也不错?”<br/><br/> “妾差人去打<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听。”<br/><br/> 江瑗又摆摆手道:“我只是随便问问罢了。”<br/><br/> 绿绮见他想聊,只好问道:“殿下问这个做甚?可是要干什么大事?”<br/><br/> 江瑗放下笔,怅惘道:“你说季小郎君,这么好一人,眼光怎的这般低?”<br/><br/> 绿绮闻言,对着江瑗悄悄打量了一番,犹豫道:“妾觉得……季小郎君的眼光挺高的。”<br/><br/> “是吗?”<br/><br/> 绿绮点点头。<br/><br/> 江瑗不想与绿绮谈这些了,他只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br/><br/> “你出去吧,我要读书。”<br/><br/> 绿绮点点头,临走时还听到江瑗喃喃自语:“我好歹会晒药材。”<br/><br/> 嗯?他什么时候学会的晒药材?<br/><br/> .<br/><br/> 季玦已十数日不见江瑗。<br/><br/> 他今日出门前还问了钱二郎两句,想知道江瑗最近在忙些什么。<br/><br/> 钱二郎嘴里叼着个草叶,笑眯眯道:“听说殿下这些时日埋头苦读,还清减了不少哩。”<br/><br/> “他难得这样,如今也不算太晚,只不过得叮嘱他,万望注意身体。”季玦道。<br/><br/> 这几天翰林院的交接不少,本就忙乱,季玦今日要去安乐坊赴宴,又要送方朗出城门,也只能让钱二郎向江瑗带话。<br/><br/> 他到的时候,唐安已经等着了,方朗还没来,想来是去了相府拜别。<br/><br/> 一曲小令结束,方朗才姗姗来迟。<br/><br/> “这次没约在戏园了?”方朗轮番劝了一杯酒,调笑道。<br/><br/> “这几日柳大家的请不来,”唐安又亲自给他添酒,“柳大家请不来,约在戏园也没意思。”<br/><br/> “出京时未听他再唱一场,也是抱憾。”<br/><br/> “你恰巧没赶上时候,再过上十天半个月,便能请来了。”<br/><br/> 方朗点点头,又敬唐安一杯:“先贺唐兄乔迁之喜。”<br/><br/> “再愿季小郎君前程似锦。”<br/><br/> “润明兄一路顺风。”<br/><br/> 行酒令过了一轮,唐安开始以箸击杯盘。<br/><br/> 行酒令再过一轮,唐安脱了外衫,在方朗的折扇上题字。<br/><br/> 题字之后,还连唱带念,边唱边喝。<br/><br/> 行酒令过了三轮,唐安扯了头冠,笑得风流潇洒:“季小郎君,来一首?”<br/><br/> 季玦也隐隐有些醉了,说了一些他自己也记不住的什么“常送万年枝”之类的话。<br/><br/> 方朗无奈地看着他们,默默把酒拿到一边,道:“你们今日是否还想出个集子?”<br/><br/> “出!出个安乐坊集!我唐某作序!名传千古不说……”<br/><br/> 方朗轻笑一声,拱了拱手:“唐兄,季贤弟,这安乐坊集方某是出不了了,方某该出城了。”<br/><br/> “出城?润明兄出城干什么?”<br/><br/> 季玦笑了出来,他难得看见唐安这个样子。<br/><br/> “我送润明兄,至于子宁,倒不如先遣人把他送回去。”<br/><br/> 方朗点头,看着把唐安安排好,和季玦一起走在城中。<br/><br/> 他要出京,走一段水路,再转到官道上。<br/><br/> “共事几月,从未见子宁醉成这样。”<br/><br/> “他嘴上不说,心中也不好受。”季玦折了一枝柳。<br/><br/> 他们一直到了码头,方朗再揖,低声道:“我去君需返。”<br/><br/> 季玦把手里的柳枝给他,想了半天,才道:“……常<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