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崔大山点了点头,“掌柜的说得是。”<br />
    这话没差,闺女是为了铺子好,他这瞻前顾后的,不好。<br />
    孙娘子为了谁,自然不必说。<br />
    赵掌柜笑了笑,“我去前头看看,小娘子过来好搭把手。”<br />
    一个小姑娘,带这么多东西,就算现在有推车,那也是累,况且天还这么热。<br />
    赵掌柜还正好接上了,到铺子等不剩几桌了就开始吃饭。<br />
    刘婶儿并非多事的人,但是崔如英还是把孙娘子的事跟她说了,刘婶儿挺好,跟崔家也亲近,可就是因为关系亲近,有些事才更要注意,也算提点吧。<br />
    崔如英:“前头的事我先做着,慢慢招着人。”<br />
    刘婶儿道:“哎,下回招到人跟着说好了。她也是,把钱交上来,好好说说,以后继续干活不挺好。”<br />
    就是舍不得那个钱。<br />
    刘婶儿是没这么干过,偶尔剩的包子多了,崔如英和崔大山也会给她拿着。<br />
    但送的和自己拿的终究是不一样,尤其还拿着往外卖,那就更不同了。<br />
    这顿饭吃完,对孙娘子的事也便淡忘了。铺子该干活还是得干活,该招人还是得招人。<br />
    崔大山吃完饭就去刷碗劈柴挑水了,他喜欢干这些活,也因为铺子里就他能干这些。<br />
    赵掌柜管摆了桌椅,又去前头看了看贴的告示,这才回去。<br />
    刘婶儿也回家了,下午还得早点过来,二丫就在厢房躺了会儿,睡一会儿省着下午累。<br />
    日落日升,月升月落。<br />
    第一缕散暑气,好像转眼间最热的那些日子过完。<br />
    这会儿有些凉快了,崔如英就觉得夏天也就那样,没那么热,却忘了每年夏日,自己都嚷嚷热得睡不着。<br />
    今天是七月二十六,崔如英在铺子待了一个月零十天,再有个几日她就该回侯府了。<br />
    这期间,许娘子回来了两趟。<br />
    许娘子惦记家里,抽空也要回来,不过回来就待半个多时辰。<br />
    孙娘子的事儿自是跟她说了,许娘子还跟崔大山在铺子厢房里待了好大一会儿,崔如英也不好偷听,不知二人说了什么。<br />
    反正之后她要崔大山干啥他就干啥,就连读书识字这种不怎么耐烦的事儿,也挺乐意的。<br />
    只不过人和人还是不一样的,崔大山就是那种怎么教都不会的,崔如英都觉得稀奇。<br />
    原以为崔大山故意的,可是抬头看看她爹赤诚的眼神,说他是故意的,都对不起崔大山的性子。<br />
    今儿学了记住了,明儿再问又忘了。再学一遍记住了,第二天还能忘。崔如英都怀疑,他学的东西,每日是不是就着包子给吃了。<br />
    崔如英教了他一个多月,勉强认识了“包子”、“钱”这几个字,还没五郎学得快。<br />
    五郎才两岁大,看着那些字就是什么了。<br />
    四郎倒也还好,背会了《三字经》《千字文》,但不会写,二丫比崔大山强些,可是非常害怕上课。<br />
    以往都盼着妹妹回来,这会儿都掰着手指算崔如英什么时候走。<br />
    第八十章 会侯府<br />
    今儿二十六,说是月底走,还有四日。<br />
    四日对二丫来说,真是度日如年。二丫是不知道这个词的,只觉得上课的时候,过得很慢。<br />
    其实二丫也不是真的想崔如英走,但是比起每日学这些东西,她还是觉得妹妹待在侯府好一点。<br />
    待在侯府的话妹妹就能读书,妹妹又喜欢读书,那不是正正好吗?<br />
    但二丫是真的不喜欢读书,也实在读不会,《三字经》四郎五郎都会背了,但是她就是背不过,现在只记得前面四句。<br />
    二丫不禁想,要是妹妹不让她读书就好了,她肯定不盼着妹妹回侯府,可是,凡事都有取舍!<br />
    就还有四日了,忍忍也就过去了。<br />
    崔如英也常常琢磨,到底为什么教不会。<br />
    崔大山还能说年纪大,可二丫才十岁,卤菜方子二十几样调料都记得,怎么这个就学不会呢。<br />
    可能因为学的时间太短了,每日就教两刻钟,有时候也就一刻钟多一点,其余时间要包包子,要干活,学了也不会再花功夫记,学得又慢,就算背下来了,那很快又忘了。<br />
    要是每日光读书,肯定就能学会了。<br />
    只不过家里有生意要忙,要是光读书就本末倒置了。<br />
    崔如英叹了口气,“二姐,你说怎么就学不会呢,我这都要回侯府了,以后可怎么办呀。”<br />
    二丫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她看了看妹妹,崔如英正发愁呢,她也不好太高兴了。“以后就慢慢来呗,我会包包子,包包子就很好了呀,干嘛非要读书呢?”<br />
    干嘛非要读书呢,崔如英还想问问自己干嘛非要教呢。<br />
    她托着下巴问:“二姐,你知道咱们家每日要包多少个包子吗?”<br />
    二丫也没数过,她说道:“几,几百个吧。”<br />
    崔如英又问:“那百的上面是什么,再上面又是什么?”<br />
    二丫挠挠头,这她哪儿知道呀。<br />
    看吧,不读书就不会算术,可《三字经》中明明就有,百而千,千而万。<br />
    崔如英:“百的后面是千,千的后面是万,十个一百文就是一千文,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文钱。所以说读书有用,因为有用才非要读书,不然连包子都数不明白。你想你日后要是成亲嫁人了,那是不是得自己管账,不会识字,钱都不知道怎么管,难不成要你婆婆管?”<br />
    崔如英叹着气,谁稀罕当老师了。<br />
    二丫没说话,崔如英故意唬人道:“你别不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就算回侯府了,你每日也得读书,我会让四郎五郎盯着,等我回来我还检查,你要是读不好,每日就多加一刻钟,再读不好多加两刻钟。”<br />
    二丫如临大敌,“如英,不要呀。”<br />
    崔如英不由笑了笑,又有点不忍心,“哎呀,逗你玩儿的,不过我回侯府你也得好好学,四郎五郎会看着你的。”<br />
    本来就是,就认些字,会写几个,会算术,慢慢来总能行的,不能把这个视作洪水猛兽,这会读书了,以后议亲也能找个有学问的。<br />
    崔如英觉得,议亲嫁人,一看家中如何,二就看自己了。<br />
    这个时代不嫁人难,既然要嫁就好好筹谋,也是为以后打算,以后日子还长呢,肯定得多选选呀。<br />
    挑夫婿是没错,可夫婿也挑娘子。<br />
    只不过二丫年纪小,也不懂其中的道理,崔如英要是说,她就打岔,“什么嫁人不嫁人的,还早着呢。”<br />
    崔如英深吸一口气,她也没办法了。<br />
    一个多月,该想的法子都想了,软硬不吃,只能顺其自然了。<br />
    二丫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但如英,我已经知道包子钱是什么了。”<br />
    崔如英:“那是二姐用功,四郎他们学得快是因为不做包子,你做包子那么辛苦还能认这么多的字,已经很厉害了,但不能松懈,别被爹比下去。”<br />
    二丫:“好!”<br />
    她看了看崔如英,“那你回侯府了可得常回来呀。”<br />
    崔如英道:“自然常回来,家就在这儿,不回来我还能去哪儿?”<br />
    以往回家也是操心,但现在嘛,铺子的确用不着她操心,上个月下旬,赵掌柜又招了两个人。<br />
    前面跑堂的叫李丰收,十五岁的年纪,机灵知道看眼色。按理说这个年岁都是给人当学徒,为何崔记包子能招到,是因为他在以前的铺子生过事儿,人又长得五大三粗,看着孔武有力,比崔大山还高呢,在铺子里有点吓人。所以别的铺子就不爱用,被辞了两三次。<br />
    其实这样的干力气活也能赚钱,只不过码头都是按日结钱,不管干多少都是一日八文,至于不干学徒……是因为当学徒拿不到钱,纯粹帮忙,李丰收家里穷,他吃得又多,自然就干不成。<br />
    打杂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婆子,姓周,每个月工钱二百四十文,活多也累,但这种活谁都能干,工钱自然就低。<br />
    崔如英看着这一个月来,有赵掌柜盯着,李丰收没生过什么事儿,就是吃得比崔如英想的还要多,但一般都是吃焖面,包子基本不会碰。<br />
    崔大山开始也觉得吃得太多,可说了管饭也不能反悔,后来看李丰收干活很是利落,一个人能干俩人的活儿,就觉得有点对人不住。<br />
    不止跑堂,崔大山去饭堂送晚饭,李丰收也跟着去,去了几次之后就自己去了,给崔大山省了不少事。<br />
    这还不是赵掌柜让的,全是自己愿意。<br />
    什么劈柴挑水,崔大山想干都抢不到,一来二去,崔大山就无话可说了。<br />
    崔大山性子老实,也不爱占人便宜,就觉得这么累,多吃点就多吃点。<br />
    他给盛饭还会多盛,一盘子焖面多放俩包子,十五岁,比崔大郎大几岁,还嘱咐不够自己盛。<br />
    崔如英还发现了,虽是赵掌柜盯着,但李丰收不是全然听赵掌柜的,她和崔大山的话也听。<br />
    打杂的婶子刷碗扫地很是干净,人也立整,事先说过不能带饭走,就没生过什么事。<br />
    其实每个月也就多付三百文的工钱,但铺子里省了不少心。<br />
    这就是招人的好处了,比起铺子赚的,请人的钱根本算不得什么。<br />
    月初盘点,上个月饭堂那边,流水三十六两一百二十文,铺子这头还是受暑热影响了,有几日下雨客人不多,其余天气又闷又热,客人会少一些,不过多了四十文一斤的酒水,所以流水多了,但利润没怎么变。<br />
    流水多了七两,上个月是七十两,利润还是二十四两,算着生意是差了些。<br />
    再算上书院饭堂的,上个月利润就有四十一两,跟这比起来,请人的钱就是九牛一毛。<br />
    许娘子上个月还拿了三两月钱,二两赏钱,这个月崔家总共赚了四十六两。<br />
    这是七月份,算上这个月,离年底还有六个月呢,等天再冷点儿生煎包上来,生意肯定更好。<br />
    买宅子就指日可待了。<br />
    崔如英也不知许娘子有没有和崔大山说过要买大宅子的事儿,她暗自观察崔大山,月初一直算钱,账本上一个个对,又藏钱攒钱,想来是知道的。<br />
    崔大山也的确知道,上个月许娘子回来也就说了两件事儿,其一就是买房子。<br />
    许娘子说要买崔大山就好好攒钱,别的事儿他就不管了。<br />
    许娘子还问了问崔大郎的功课,二丫他们,都是儿女,回来了肯定得问问。<br />
    得知一切都好,又看六丫长大了不少,连家里的鸡都下蛋了,许娘子脸上的笑越发浓。<br />
    孙娘子的事儿是崔大山自己说的,原以为许娘子会和自己一样,觉得不忍心,他是想通了,本想劝劝许娘子,谁知道她说辞了就辞了,“以后能不能改好还另说呢,再找人肯定更方便省心。”<br />
    准备好的话没处说,崔大山笑了笑,“是这个理儿。”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雨天下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