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最后终于回到荣景瑄的手中,他刚复国时却并未大加修缮,只把正殿、大殿、宗祠和褚鸣宫几处常去的宫殿简单修缮一番,其他宫室还保留原样。<br/><br/> 从紫金桥上看,长信高大的宫墙都有些斑驳,露出里面青灰的历史。<br/><br/> 玄音整整衣衫,拉着清慧走到宫门前,把怀中一块玉牌递给守卫:“劳烦施主,贫道求见陛下。”<br/><br/> 年轻的侍卫认出那是荣景瑄的信物,不敢怠慢,匆匆进去回禀。<br/><br/> 两刻钟后,师徒俩顺顺利利进了长信宫。<br/><br/> 这里自然是十分壮丽,正午时分,金乌金灿灿的光照在琉璃瓦上,熠熠生辉。<br/><br/> 清慧好奇地东张西望,问玄音:“师父,总觉得这里有些不同。”<br/><br/> 玄音笑笑,轻声道:“自然,二百六十九年卧龙,历经风雨,屹立不倒,如今苦尽甘来,偏生出几分仙气来。”<br/><br/> “为师教过你的,做人便也如此。”<br/><br/> 清慧问:“可这不过是宫室。”<br/><br/> 玄音轻轻摇头,声音缥缈如烟:“万物皆有灵,如你窥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皆是天地之灵。宫室也是如此,它本无灵,人气足了,便就有了。”<br/><br/> 清慧若有所思,不再询问。<br/><br/> 不多时,两人便被带到皇帝的寝宫褚鸣宫。<br/><br/> 这会儿正是午膳时分,皇帝与帝君陛下刚刚结束上午的政事,正坐在餐桌旁等这师徒俩。<br/><br/> 他们穿的简单朴素,只用玉冠束发,看起来倒是十分随意。<br/><br/> 玄音和清慧刚一进来,便微微一笑:“两位陛下,许久不见了。”<br/><br/> 荣景瑄和谢明泽连忙起身,请两位上座:“两位道长,别来无恙。”<br/><br/> 玄音和清慧也不客气,掀起袍子便坐:“陛下倒是实在。”<br/><br/> 可不是嘛,这满满当当一桌,都是他跟清慧爱吃之物。鸡鸭鱼肉样样都有,末了还有大内私藏的花雕,那酒坛还塞着木塞,远远却能闻到一股纯味。<br/><br/> “好酒。”玄音感叹道。<br/><br/> 谢明泽笑笑,起身帮他倒酒:“道长好灵的鼻子,这酒有五十个年头了。”<br/><br/> 玄音端起酒杯,冲他俩敬了敬:“贫道还未祝二位大业已成,在此先干为敬。”<br/><br/> 他这般说着,直接仰头喝干,行为举止哪里像个道士,倒有些侠客风骨。<br/><br/> 清慧捏起筷子,撇嘴:“什么先干为敬,不过是馋虫上了头。”<br/><br/> 玄音不搭理他,面不改色夹了一块香酥鸡吃:“陛下这里的御厨,果然是高手。”<br/><br/> 荣景瑄跟谢明泽满上酒,等他吃过一轮,才双双举起酒杯:“道长,多余的话不说,以后有任何事,都可以来找我跟阿泽,无论如何,定能办到。”<br/><br/> 这已经是给了玄音很大的权利了,皇帝和帝君说无论如何都能办到,那必定不是小事。<br/><br/> 玄音放下筷子,也郑重端起酒杯:“多谢两位陛下,不过贫道跟徒儿不日便要回山中静修,有生之年恐怕再难下山了。”<br/><br/> 荣景瑄一愣,谢明泽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br/><br/> “道长……”<br/><br/> 玄音笑笑,安静夹了清蒸鲈鱼来吃,一口鱼下肚,他才慢悠悠道:“陛下,我们本是山中人,红尘过客,如今国泰民安,我们自然便要回山中去。”<br/><br/> 荣景瑄肃然起敬:“是我们着相了。”<br/><br/> 玄音悠然吃着菜,道:“佛祖这词,用得倒是精妙。”<br/><br/> 之后荣景瑄和谢明泽便没有再提留他们住几日的话。<br/><br/> 四人如老友般高高兴兴吃了顿饭,玄音和清慧又欢天喜地逛了一通长信宫,次日清晨等荣景瑄和谢明泽下朝,两人便来告辞了。<br/><br/> “两位陛下,相逢便是缘,贫道此番归去,他日再难相见。”<br/><br/> “此番祝二位山河永固,永结同心。”<br/><br/> 他这话说的不伦不类,却把荣景瑄和谢明泽逗笑。<br/><br/> 两人步行而出<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一直把他们二人送到宫门口:“道长,小师父,珍重。”<br/><br/> 玄音深深看他们一眼,笑着说了一句:“珍重。”<br/><br/> 说罢,他牵了徒儿的手,一路往紫金桥上行。<br/><br/> 小小的清慧偷偷回头望,冲他们挥手道别。<br/><br/> 紫金桥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两人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br/><br/> 从此,再未相见。<br/><br/> 玄天观于山中立,逢乱世出,逢太平隐。<br/><br/> 第87章番外二·十年心<br/><br/> 开盛十年,是荣景瑄的而立之年。<br/><br/> 他是三月里生人,正是春花烂漫之时。<br/><br/> 礼部提前便征询理阁关于圣上万寿之事,最后被阁老草批:“陛下不喜大办,万寿节之事体稍后另议。”<br/><br/> 礼部尚书灰溜溜回来,对着侍郎长吁短叹:“这可怎么办?眼看还有三个月,现在不准备,到时候便来不及了。”<br/><br/> 侍郎给他倒了一碗凉茶,抿着胡子说:“大人有何可急?陛下脾气您还不明白?韩阁老给的条子,咱们就乖乖等便是了。”<br/><br/> 尚书大人还是火急火燎:“唉你这个小子,怎生不会着急。”<br/><br/> “好了大人,喝点茶,消消火。陛下怎么指示怎么来,这么多年了,您何时见过陛下吩咐出过错的?”<br/><br/> 尚书大人愣了一下,末了坐下长叹一声:“你说的是,是我没看透。”<br/><br/> 侍郎悠然给自己续了杯茶,仰头一饮而尽。<br/><br/> 他是开盛元年一甲进士,是当年最年轻英俊的探花郎,熬了十年做到礼部侍郎,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br/><br/> 这十年他在官场沉沉浮浮,当初年少无知,总觉得圣上与帝君是在做戏,说什么废六宫不过是因着帝君陪伴他一路艰难复国,不想忘记这份恩情罢了。<br/><br/> 然而十年之后,他与妻子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再看圣上与帝君朝堂之上的表现,他才终于醒悟过来。<br/><br/> 原来圣上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句承诺,都是真的。<br/><br/> 想到这里,侍郎 m-o 了 m-o 腰间妻子给他做的香囊,不由会心一笑。<br/><br/> 长信宫中,正是阁议时间。<br/><br/> 所谓阁议,便是每日上午由理阁整理前一日所有奏折,然后分轻重缓急与两位陛下奏报。<br/><br/> 这项奏报并不是两位陛下共同复议,而是分而批之。<br/><br/> 理阁如今已有八人,除谢怀信为宰相外,其他七位皆为从一品大员,只不单独在各省部挂职。<br/><br/> 上午的草批是由谢怀信主持,下午阁议他一般就不来,回家休息去了。<br/><br/> 他如今是知天命的年纪,也算是二人的父亲,两人却是怕累着他老人家,能让下面人干的就让下面人干,他拿个主意便是了。<br/><br/> 这边与荣景瑄奏报的正是韩斌,他正说道:“礼部又来催问万寿节事体,臣草批稍后再议,是否可行?”<br/><br/> 荣景瑄年轻时可谓坎坷,一路艰难走到今日,所以从来不为外人拘束自己。他在宫中一向穿的十分简洁,从不穿繁复的礼服,谢明泽也同他一样。<br/><br/> 只见他此刻穿着一袭藏蓝色的轻薄长衫,柔软的<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