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画面就此定格。<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注1:非我原创。度娘显示出处是《哈利波特与密室》,不过我翻了翻,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版本不同没有找到,一脸迷茫。<br />
    **注2:高尔基真这么说过,他在给作家柯罗连科写的信里就是这么写的(有兴趣的可以去度娘一下,还是巴金翻译的,大佬大佬)。没错,这封信是写给另一位作家的,但字里行间全是托尔斯泰。<br />
    他甚至直接在信里质问:“托尔斯泰他也应当死吗?为什么大自然就不在它的法则中作出一个例外,使所有人里面有一个人的肉体永生?”<br />
    高尔基:我跟你说,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托尔斯泰……<br />
    柯罗连科:……?<br />
    第268章 安娜·卡列宁娜卷番外(有部分论坛体)<br />
    二十一世纪——<br />
    一张拍摄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莫斯科的老照片,在苏富比拍卖行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匿名成交。这张被命名为《盛宴》的照片,拍卖价格仅次于身价1240万美元的《安格尔的小提琴》,由此成功跻身照片拍卖价格史。<br />
    次年,有收藏家实名登报表示,愿以1700万美元或等价艺术藏品交易此照片,但未收到任何回应。<br />
    #史上最昂贵的照片#<br />
    一道热搜登上各大社交网络。<br />
    “无恶意,但我还是要说,现在媒体人的业务水平真的垃圾。照片呢?为什么不把照片放上来让所有人瞧一瞧?”<br />
    “别这样,媒体行业者感觉膝盖中了一枪。”<br />
    “来了来了,我从拍卖行网站上找到那张照片了,等我上传!”<br />
    “照片.jpg”<br />
    “我●!这确定是拍摄自十九世纪的照片?这么清晰的吗?”<br />
    “所以说它能保存下来真的很难得,也很珍贵。”<br />
    “这构图,这光线,绝了!捧着我的相机,心口好痛,这就是天才与庸才的区别吧。”<br />
    “默默保存,很好,我现在也是拥有1700万美元的人了。”<br />
    “是我的错觉吗?我总感觉这个照片里的人物有点眼熟。”<br />
    “啊,它是很好看啦,我也承认它的拍摄技术很精湛,对还原十九世纪的宴会历史研究也挺有帮助的,但是,嗯,我是说……它毕竟只是一张照片对吧?一千多万美元会不会有点过了?”<br />
    “有钱人的心思真的好难懂。”<br />
    “难懂+1。”<br />
    “不行,越看越眼熟,有没有哪位朋友也觉得眼熟?”<br />
    “悄悄地说,我大概知道它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有个小道消息,那位竞拍成功的买家姓陀思妥耶夫斯基。”<br />
    “这个姓氏怎么了?”<br />
    “十九世纪、莫斯科……等等,是我理解的那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吗?”<br />
    “买家是陀翁的后人?!”<br />
    “拜托,谁能搭理一下我。你们真的不觉得照片的这些人物眼熟吗?比如说这个侧着身子的大胡子男人?[盛宴.jpg][陀翁肖像.jpg]”<br />
    “……?”<br />
    “!!!”<br />
    “好像!”<br />
    “不只是陀翁,你们看看我圈出来的这个人,像不像康斯坦京·列文?还有这几个[肖像1.jpg][肖像2.jpg]……”<br />
    “这不是像不像的问题,分明是一模一样!”<br />
    “你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br />
    一石激起千层浪。<br />
    如果说一开始还只是普通网友在各大社交网络上议论纷纷,随着这个发现被诸多博主、媒体转载,有关这张被命名为《盛宴》的照片,彻底引爆各大流量平台。<br />
    众人有所不知的是,早在这张照片在拍卖会上横空出世的那一日起,文艺界、收藏界就不约而同地纷纷将目光汇聚到了这张跨越了上百年留存至今的黑白相片上。<br />
    在外界还未意识到这张照片到底有何重要意义时,无数相关人士已心照不宣地默认了它的真实性,并在私底下开始核对照片上的人物究竟是谁。<br />
    当外界后知后觉地关注起这张照片时,照片的最终拍得者将自己连同好友数月以来的劳动成果,汇总成一篇图文翔实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出来。<br />
    照片里每一个人物附近,都被认真地标准上了姓名,而后又在文章中一一道出对方的生平事迹。<br />
    那许许多多曾经在课本、名著上遥不可及的大作家,如今在一张小小的照片上齐聚一堂,让人恍然他们竟然是同一时代的人。<br />
    众人满是好奇地看着照片中的人物,视线从一个个文学家、社会活动家的头衔上划过,然后不由得停在了一个名为吉蒂·谢尔巴茨基的名字上。<br />
    与众人那一个个散发着文学与知性光辉的头衔相比,撰稿人对她的称呼格外与众不同。<br />
    十九世纪全球出版业巨擘,药业大亨,天使投资人。<br />
    “你有没有觉得你的画风不太对?”<br />
    “这个名字有点眼熟……”<br />
    “前面的人都走开,这分明是我异父异母失散一百多年的亲姐妹啊!”<br />
    “啊啊啊我的公爵小姐!看我看我,我需要天使投资!”<br />
    近几年,随着人物纪录片的兴起,无数名人传记被以纪录片的形式再次呈现在了大众眼前。<br />
    然而一旦涉及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作家、商业家,大家发现一个人物的名字高频率地出现在不同的传记中。<br />
    她是知心的朋友,捧场的读者,亦是狡猾的商人,不可战胜的对手。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三角错位

小于号

堕落幻境

松月兔兔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逆龄巽

邪巫

牛奶少年郎

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路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