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这会儿不论是生产饮料、罐头的,还是生产药水、饮剂的,各个厂子的灌装生产线还很粗糙,只能算半自动化。比如像瓶盖儿这种都不是一次成型,先得做成粗坯,再由封口机压到瓶子上。<br />
    做这种粗坯瓶盖儿的工艺极其简单,一人一台小机器就搞定了,而且产量极大。<br />
    一般新开的,或者生产规模不是很大的厂子要是专门养这么几个人,养这么几台机器的话有点不划算。一个月的活儿两三天就干完了,养它干什么?<br />
    所以,这也确实算是一个商机,虽然发不了大财,但也绝对可以养家糊口发点小财。<br />
    老何不知怎么就发现这个门路了。<br />
    估计跟他在一农机上班有关,虽然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平时经常接触机械类的东西,人又比较鸡贼钻营。换句话说,总是处于寻找发财门路的那种状态。稍有点机会就能被他捕捉到。<br />
    这也应验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r />
    上一世,老何就靠压瓶盖儿发了点小财。<br />
    后来就开始瑟了,到各个乡镇去开分厂,每到一地儿必定弄个情人养着,没几年就败了,最后不知所踪。<br />
    如果老何不是主动找上门来,陈凡都不打算帮他,帮他发财虽然算不上助纣为虐,但也有点帮瘸子打瞎子的意思。<br />
    “我这初期建厂,瓶盖儿用不了太多。”<br />
    “嗯,有点就行啊。”<br />
    “而且两三年以后我买卖就得扩大了,到时候我会有全自动的封口机,就用不着跟你合作了。”<br />
    “没关系,到时候说不定能合作干点别的。”<br />
    ……<br />
    陈凡自从开始跟苏晓华约会以来,老妈就三天两头念秧儿:“啥时领回家让妈看看啊。”<br />
    眼看到快到年关了,陈凡总得表示一下。<br />
    “那个,我过年期间比较忙,你也得加班儿。所以,你提前到我家坐会儿,见见我父母,新年期间就不用过来了。”<br />
    “好吧,俺随你。”<br />
    12月的第一个周末,陈凡就领苏晓华回家坐了会儿。<br />
    “你家里几口人啊?工作怎么样啊?冷不冷啊?”<br />
    像张蓝老妈一样,刘雅丽拉着苏晓华的手嘘寒问暖。<br />
    “哎呀,平房就是冷啊。”<br />
    苏晓华倒实在,表情也略显夸张。<br />
    刘雅丽不由得微微皱了下眉头。<br />
    她这也是城乡歧视。<br />
    苏晓华家是远郊的,在刘雅丽的心目中,远郊的孩子应该更皮实才对,不该这么娇气。<br />
    因为城里人烧煤,农村人烧草、烧苞米根头,家里也就保持不结冰的状态,应该更抗冻才对。<br />
    但陈凡知道,一来苏晓华她们纺织厂余热充足,宿舍供暖比较好。二来这段时间她经常住在陈凡给她买的那套房子里,那里也是小区供暖,也非常暖和。<br />
    平房烧的是土暖气再怎么也要跟不上集体供暖。<br />
    寒暄了几句,陈凡怕露馅儿,赶紧拉苏晓华一把:“走,到我屋里坐会儿吧。”<br />
    陈凡领苏晓华到自己屋里坐了会儿,饭都没吃就出去了。<br />
    陈凡认识苏晓华这段时间以来,三天两头领她下馆子,已经把她嘴巴吃馋了,不太喜欢吃家常便饭了。<br />
    一直到傍晚的时候,陈凡才回来了。<br />
    “妈,你觉得怎么样?”<br />
    “还行吧……就是有点……”<br />
    这一世,几乎每个人的心态都发生变化了。<br />
    老爸老妈都不例外。<br />
    上一世,因为陈家经济状况一般,刘雅丽觉得两个儿子能找到有正式工作的,模样端正的女孩儿就不错了,其他方面也没什么要求,这一世显然有所不同。<br />
    “怎么了?是不是感觉没家教?”<br />
    “那倒不是。农村孩子嘛,总是粗糙一点,习惯了就好了,不算个事儿。”<br />
    陈凡心中暗喜,连忙说:“嗯,我也觉得她为人处事差点意思。”<br />
    “没事儿,经常锻炼锻炼就好了。”<br />
    “一辈子的事儿,我得好好考虑考虑。”<br />
    陈凡这就等于先给老妈打好预防针儿了。<br />
    ……<br />
    随着12月的到来,眼瞅着整个80年代就要过去了,陈凡不由得感慨万千。<br />
    上一世,陈凡就很怀念80年代,可惜这一世回来只赶上个尾巴。<br />
    80年代之所以让人怀念,是因为只有这十年才是真正开放自由的。<br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尤其像陈凡这种从21世纪回来的人,更是无比怀念这个年代。<br />
    在物质方面,80年代比70年代更加富足,在精神方面80年代也超过了21世纪。<br />
    陈凡1973年上小学,在此之前,他还上过两年幼儿园。所以,对整个七零年代都记忆犹新。<br />
    这个时期大家都是低标准,贫富差距不大,但生活水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br />
    最明显的是吃的方面。<br />
    北方地区,粮食供应分粗粮和细粮。<br />
    粗粮主要是苞米面儿、高粱之类的。<br />
    苞米面儿辣嗓子,高粱不好消化。<br />
    但这是70年代东北非水稻、小麦主产区的居民们的主食。<br />
    细粮就是大米白面。<br />
    大米还好说,蓝城本身靠近辽河平原,吃的都是新鲜的大米。<br />
    白面差距就大了,即便是精粉儿都没法跟21世纪的普通白面相比,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富强粉,一种有些粗糙的、发黑的面粉。<br />
    即便是这样的细粮,各家各户也不舍得天天吃,都是过年过节吃上几顿,尤其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几乎天天吃细粮。<br />
    会过日子的家庭,男孩子又少一点的话,细粮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br />
    像老董家那样,赵大妈不会过日子,男孩子又多,细粮连正月初五都坚持不到,甚至为了抢一口富强粉馒头都能打起来。<br />
    东北地区细粮少,副食、蔬菜也不丰富,最折磨人的莫过于入冬前的冬储了。<br />
    冬储蔬菜主要是白菜、萝卜、土豆。<br />
    其中买白菜的过程不亚于一场战斗。<br />
    倒不是说白菜产量不行,而是因为适合冬储的时间就那么几天。买早了容易烂掉,买晚了容易冻坏。<br />
    所以,一旦各个门市开始售卖大白菜时,各家各户的男孩子就得动员起来,穿着军大衣半夜排队,争抢不多的名额,动不动就挤的哭爹喊娘,甚至得从脑袋上爬过去。就跟后世限量发售某款手机一样。<br />
    入冬以前,取暖更是个大问题,这是考验老少爷们儿有没有能耐的一个重要指标。<br />
    这会儿城里基本都烧煤了(也没劈柴可砍了)。不过,很少有烧块儿煤的。小城市里也没有专门卖蜂窝煤的。大家都是面儿煤和着红泥烧。<br />
    面儿是潮鲜来的,俗称潮鲜粉儿。<br />
    红泥就得自己到处去挖,一旦听说哪里有红泥了,大家就一拥而上。每年因为挖红泥塌方砸死的总有几个。<br />
    物质贫瘠,精神食粮也不丰富。<br />
    孩子们好点。<br />
    弹玻璃珠、弹瓶盖儿、玩烟牌、推铁环、玩泥巴……<br />
    大人就比较惨。<br />
    有不少二十多岁的青工还经常跟小孩子一起弹玻璃珠玩。<br />
    年轻人谈情说爱都没地儿去。<br />
    电影院里翻来覆去就那么一部电影。<br />
    他们只好在马路上溜达来溜达去,俗称压马路。<br />
    一直到70年代末,随着电视的出现,人们的娱乐生活才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雨天下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