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沄和秦朗月拿着篮子在藤上摘山药豆,二人找的仔细,连没有指甲盖大小的也揪下来。<br />
这样小小的豆子,放在粥里又面又甜。<br />
“今年的麻山药收的晚,肯定甜,等下山了就煮一锅沾白糖吃。”梅阿爹拿着锄头,深挖地下的山药棍。<br />
“行,煮一大锅,山棍子也蒸一锅,给老三家送点,给亲家送一点。”<br />
又从地里抛出一大块山药棍,论谁都高兴。<br />
山药要深挖,毕竟长的好的山药棍比成人的手臂还长,半截子断了也不好看。<br />
梅时淮下手没轻没重,已经用锄头挖断两节了,只能留下自己吃,买是卖不出去了。<br />
山药是见缝插针的种,看着满山都是,其实也没有多少,满打满算干了一天,还收了不少鬼子姜。<br />
鬼子姜就是洋姜,以前长在坟头上,还是有以前闹饥荒没得吃才发现的,但现在已经是腌咸菜的必备品了。<br />
鬼子姜没有生姜的辣味,它是脆脆的,带着清甜。<br />
吃过晚饭后,忙碌了一整天的秦朗月和梅阿娘为了明天的鬼子姜咸菜没有休息,反而越战越勇。<br />
从地里刚挖出来的鬼子姜光是泥巴占满了一个盆。<br />
秦朗月使唤梅时淮换了好几次水才让小泥团现了原形,一个个似姜非姜的地瘤脆生生的,稍微用力就能掰断。<br />
切好的鬼子姜晾干水分,切成片后备用。酱油里面放八角,花椒,香叶后烧开,放糖,盐,醋搅匀搅化。<br />
料水放凉后和蒜片,辣椒,鬼子姜混合,收入坛中,明天早上就能吃。<br />
山里早晨雾气腾腾,露珠半坠不坠的在草叶子尖上下游荡。<br />
天气果真是凉了,哪怕披着外衣还是冷的打哆嗦。<br />
秦朗月到厨房里生了火才缓过来,拂去了衣摆处的露水。<br />
从壁橱里拿出昨天中午的大馒头放到蒸笼上,几根山药,用不着削皮,直接放进去熘一刻钟。<br />
昨天早上喝的疙瘩汤,而且今天也有馒头,秦朗月就熬了粥,棒子面粥熬的黏糊,热乎乎的在锅里吐泡泡。<br />
梅阿娘起来时秦朗月已经做好了饭,就差炒两个菜了。<br />
家里人多,而且干的都有体力活,早上吃的不丰富没油水这一整天都是蔫蔫的没有力气。<br />
“捞鬼子姜去吧,我炒俩菜就行。”<br />
梅阿娘给了秦朗月一个大碗,让他多捞底下入味的,自己则是快速的炒了个鸡蛋,炒了个丝瓜。<br />
鬼子姜嘎吱嘎吱的脆,配粥配馒头,和粉粉的山药棍合起来也好吃,一大碗空了盘,里面的辣椒蒜片也没有留下。<br />
好不容易歇一天,有了时间琢磨吃的,秦朗月闲不下来,和晓沄在厨房鼓捣了半早上。<br />
山药棍蒸了后剥皮捣烂,加上糖面糯米粉和一小撮盐混合下油锅炸,捞出来金黄酥脆,内里绵软。<br />
梅时淮揭帘子一进来,香香甜甜的小饼就进了嘴。<br />
“好吃吗?”<br />
秦朗月手里半块,给梅时淮喂了半块。<br />
“好吃,可香了,可甜了。”<br />
秦朗月糖放的多,自然就好吃,梅时淮一连吃了三个,才嘴里含着一个端着盘子出去了。<br />
“娘,你尝尝。”<br />
梅时淮给阿娘挑了一个大的,递到梅阿娘面前。<br />
“欸啊,伸你老娘眼睛里了。”<br />
梅阿娘接过小饼把梅时淮的手打掉,一天天的咋咋呼呼。<br />
梅阿娘吃着小饼,觉得酒楼里的小点心也就这样了,还不如家里做的瓷实。和梅阿爹坐在堂屋里吃了半盘子就吃的大差不离了。<br />
“二爷,二奶奶,来人了,来人了。”<br />
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跑过来,冲进院子里报信。<br />
梅阿娘给每个小娃娃一块山药小饼,让他们安静下来慢慢说。<br />
还没等小娃娃们七嘴八舌的把事情拼凑出来,就有好事的婶子来了。<br />
“凤荷,来人了,镇上的人,坐马车来的。”<br />
梅阿娘心里一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着急忙慌的和梅阿爹迎了出去。不管是好是坏,总是要面对的。<br />
果真,一辆马车停到了门前。<br />
马车上的小厮拿马凳请下来了位老爷,一身绫罗绸缎,挡不住的贵气。下马后先是整理身上的衣服,抹平身上翻折的衣角后才问:“这里可是卖酒的梅家?”<br />
梅阿爹上前道:“就是我们家,老爷有什么事儿吗?”<br />
“我是留早镇上刘府的管家,前些日子我们少爷买到了一坛葡萄酒,上面刻着梅花,可是你们家出品?”<br />
一个府上的管家就这么气派,梅阿爹梅阿娘更不敢怠慢了,赶紧将人迎到家里堂屋上座。<br />
一听到是跟酒有关,梅阿娘心里一咯噔,怕不是出了什么事吧?<br />
没等梅阿娘上前询问,刘管家手一挥道:“你们家的酒不错,我们少爷有意要上百坛开赏秋会,你们家拿的出来吗?”<br />
什么?百坛!<br />
天爷啊,这可要发财了。<br />
“月哥儿,倒两杯好茶来。”梅阿娘赶紧叫厨房的秦朗月沏上待客的好茶,自己也端了新炸出来的小饼。<br />
河头村甚少来镇上的马车,村民们都挤在院门门外伸着脖子往里看,免不了有声音飘过来。<br />
常言道财不外露,梅阿娘关上了院门,那也是被拉住问了好几声的。<br />
管事喝着茶,等着梅阿娘他们去清点酒棚子里的数量。
这样小小的豆子,放在粥里又面又甜。<br />
“今年的麻山药收的晚,肯定甜,等下山了就煮一锅沾白糖吃。”梅阿爹拿着锄头,深挖地下的山药棍。<br />
“行,煮一大锅,山棍子也蒸一锅,给老三家送点,给亲家送一点。”<br />
又从地里抛出一大块山药棍,论谁都高兴。<br />
山药要深挖,毕竟长的好的山药棍比成人的手臂还长,半截子断了也不好看。<br />
梅时淮下手没轻没重,已经用锄头挖断两节了,只能留下自己吃,买是卖不出去了。<br />
山药是见缝插针的种,看着满山都是,其实也没有多少,满打满算干了一天,还收了不少鬼子姜。<br />
鬼子姜就是洋姜,以前长在坟头上,还是有以前闹饥荒没得吃才发现的,但现在已经是腌咸菜的必备品了。<br />
鬼子姜没有生姜的辣味,它是脆脆的,带着清甜。<br />
吃过晚饭后,忙碌了一整天的秦朗月和梅阿娘为了明天的鬼子姜咸菜没有休息,反而越战越勇。<br />
从地里刚挖出来的鬼子姜光是泥巴占满了一个盆。<br />
秦朗月使唤梅时淮换了好几次水才让小泥团现了原形,一个个似姜非姜的地瘤脆生生的,稍微用力就能掰断。<br />
切好的鬼子姜晾干水分,切成片后备用。酱油里面放八角,花椒,香叶后烧开,放糖,盐,醋搅匀搅化。<br />
料水放凉后和蒜片,辣椒,鬼子姜混合,收入坛中,明天早上就能吃。<br />
山里早晨雾气腾腾,露珠半坠不坠的在草叶子尖上下游荡。<br />
天气果真是凉了,哪怕披着外衣还是冷的打哆嗦。<br />
秦朗月到厨房里生了火才缓过来,拂去了衣摆处的露水。<br />
从壁橱里拿出昨天中午的大馒头放到蒸笼上,几根山药,用不着削皮,直接放进去熘一刻钟。<br />
昨天早上喝的疙瘩汤,而且今天也有馒头,秦朗月就熬了粥,棒子面粥熬的黏糊,热乎乎的在锅里吐泡泡。<br />
梅阿娘起来时秦朗月已经做好了饭,就差炒两个菜了。<br />
家里人多,而且干的都有体力活,早上吃的不丰富没油水这一整天都是蔫蔫的没有力气。<br />
“捞鬼子姜去吧,我炒俩菜就行。”<br />
梅阿娘给了秦朗月一个大碗,让他多捞底下入味的,自己则是快速的炒了个鸡蛋,炒了个丝瓜。<br />
鬼子姜嘎吱嘎吱的脆,配粥配馒头,和粉粉的山药棍合起来也好吃,一大碗空了盘,里面的辣椒蒜片也没有留下。<br />
好不容易歇一天,有了时间琢磨吃的,秦朗月闲不下来,和晓沄在厨房鼓捣了半早上。<br />
山药棍蒸了后剥皮捣烂,加上糖面糯米粉和一小撮盐混合下油锅炸,捞出来金黄酥脆,内里绵软。<br />
梅时淮揭帘子一进来,香香甜甜的小饼就进了嘴。<br />
“好吃吗?”<br />
秦朗月手里半块,给梅时淮喂了半块。<br />
“好吃,可香了,可甜了。”<br />
秦朗月糖放的多,自然就好吃,梅时淮一连吃了三个,才嘴里含着一个端着盘子出去了。<br />
“娘,你尝尝。”<br />
梅时淮给阿娘挑了一个大的,递到梅阿娘面前。<br />
“欸啊,伸你老娘眼睛里了。”<br />
梅阿娘接过小饼把梅时淮的手打掉,一天天的咋咋呼呼。<br />
梅阿娘吃着小饼,觉得酒楼里的小点心也就这样了,还不如家里做的瓷实。和梅阿爹坐在堂屋里吃了半盘子就吃的大差不离了。<br />
“二爷,二奶奶,来人了,来人了。”<br />
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跑过来,冲进院子里报信。<br />
梅阿娘给每个小娃娃一块山药小饼,让他们安静下来慢慢说。<br />
还没等小娃娃们七嘴八舌的把事情拼凑出来,就有好事的婶子来了。<br />
“凤荷,来人了,镇上的人,坐马车来的。”<br />
梅阿娘心里一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着急忙慌的和梅阿爹迎了出去。不管是好是坏,总是要面对的。<br />
果真,一辆马车停到了门前。<br />
马车上的小厮拿马凳请下来了位老爷,一身绫罗绸缎,挡不住的贵气。下马后先是整理身上的衣服,抹平身上翻折的衣角后才问:“这里可是卖酒的梅家?”<br />
梅阿爹上前道:“就是我们家,老爷有什么事儿吗?”<br />
“我是留早镇上刘府的管家,前些日子我们少爷买到了一坛葡萄酒,上面刻着梅花,可是你们家出品?”<br />
一个府上的管家就这么气派,梅阿爹梅阿娘更不敢怠慢了,赶紧将人迎到家里堂屋上座。<br />
一听到是跟酒有关,梅阿娘心里一咯噔,怕不是出了什么事吧?<br />
没等梅阿娘上前询问,刘管家手一挥道:“你们家的酒不错,我们少爷有意要上百坛开赏秋会,你们家拿的出来吗?”<br />
什么?百坛!<br />
天爷啊,这可要发财了。<br />
“月哥儿,倒两杯好茶来。”梅阿娘赶紧叫厨房的秦朗月沏上待客的好茶,自己也端了新炸出来的小饼。<br />
河头村甚少来镇上的马车,村民们都挤在院门门外伸着脖子往里看,免不了有声音飘过来。<br />
常言道财不外露,梅阿娘关上了院门,那也是被拉住问了好几声的。<br />
管事喝着茶,等着梅阿娘他们去清点酒棚子里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