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至此时,风波已起,再也不能止息。到了十月底,许宁端着茶杯与段正歧在秋风梧桐下对饮时,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效仿金陵的做法,想要收回本地租界的治权了。<br/><br/> 许宁却在与段正歧闲话。<br/><br/> “前些日子,吴先生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回来好一阵牢骚。”<br/><br/> 他说的,是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三次泛太平洋国际学术会议。吴正之作为金陵学术界的代表也随队去参加了。然而这次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他们却并未有所建树,甚至很少能提出什么重要的议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国的学者们争执得面红耳赤。中国学者们更像是一个配角,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独自沉寂。这种沉默使人心惊,更使人羞愧。<br/><br/> 吴正之十分憋屈,回金陵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几次向许宁提出要求增加实验经费,非要做出一番成就来。<br/><br/> 许宁说:“还有温袭,在船厂待得习惯了,常与张孝若的设计师们通宵达旦地讨论。每一次讨论,就必然也要问我们申请一笔经费。”<br/><br/> 他却是开心道:“长此以往,怕是把将军的小金库拿出来也不够他们折腾。”<br/><br/> 段正歧听出他语气里的雀跃与期待,便也觉得开心,直想把人 m-o 过来拉一拉小手,却知道许宁顾忌有亲兵在场,肯定舍不下脸皮。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写字调侃道:<br/><br/> 【费用资金随他们调取,只有一样事物。旁人都不能动得,我只给你。】<br/><br/> 许宁先是费解,随后触及段正歧隐隐调侃的目光,面上一红,又强作镇定道:“这样打发我,我可不吃这一套。难道你要写什么甜言蜜语,说是自己那颗心,旁人都不许碰,偏偏只给了我。”<br/><br/> 【如果是呢,我给你,你要不要?】<br/><br/> 许宁一愣,却见段正歧认真写道:<br/><br/> 【我不晓得我还有什么可以给你的,先生。懵懂不知时,我曾经欢戏红尘,以为情爱都不过是皮肉相逢,没有什么真心可言。但是再遇到先生,被你痛斥却后悔莫及。先生清清白白,将一颗真心献给我。然而我在红尘中打滚,早已沾染了一身脏污,再也没有什么是干干净净,能够奉献给你的。我时常后悔,觉得自己哪怕换尽血脉重生,打断骨头重塑,都挖不出半丝半毫的清白,足以与你给予我的那一份真心相提并论。】<br/><br/> 他看向许宁,眼中竟难得有一丝挣扎。<br/><br/> 【想来想去,既然我只剩下这么一颗心。你不要嫌它粗俗,我只将它奉于你了。因为它藏在我的最深处,从未给任何人瞧过,大约还是干净的。只是我一度自己弄丢了它,更不晓得怎么琢磨雕饰才能使你满意。你收下也好,丢掉也罢。既已给你了,便再收不回来。】<br/><br/> 【先生,我知道你与我在一起,心里却装着更多人,是不能完完全全属于我的。但至少我心里只装着你,可以完完整整地属于你。】<br/><br/> 除了被许宁罚抄的那一次,段正歧是许久没写这么多字。因为情绪激动,他写到最后字迹都有些散乱。段正歧停下笔,等着风把墨汁吹干。他没有抬头,因此不知道许宁现在是什么表情。他觉得自己好像真把心脏剖出来,盛在了许宁面前一样,任由许宁轻轻一捏,都可碎了烂了,化作焦泥。<br/><br/> 他踌躇难安地等待着,眼前突然伸过一双手,仔仔细细地抚平纸张的褶皱。<br/><br/> 许宁收起风干的纸,小心翼翼道:“这大约是我收到的第一封情书,也是最后一封。等到百年以后,我要带着它一道去彼世黄泉,作为我们下世相认的依据。如果到时你喝了孟婆汤忘记了我,我便把你的‘这颗心’揪出来,放你面前,与你好好对峙。”<br/><br/> 他说这些话时,手温柔地抚过段正歧的字迹,再抬头看,却只见段正歧傻愣愣地,难得显出一份怔然。<br/><br/> “怎么,你只许我这一生,下一生不给了吗?”<br/><br/> 段正歧喉咙滚过一道火热的沙哑,用力将许宁搂在怀里。好像小时候那样<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许宁还是他的大树,他的根系和生命与之紧紧相缠,不分彼此。<br/><br/> 许宁一下一下抚过段正歧有些微硬的短发,感慨道:“若有下一世,我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到你,不再弄丢了你。若是我们能活得轻松惬意一些,就更好了。”<br/><br/> 段正歧却想,若有下一世,该轮到他来照顾许宁,做他的老师,他的依靠,将许宁安安稳稳收拢在羽翼之下。即便风雨磨难,也总有自己庇护。<br/><br/> 许宁是在第二日送别段正歧回的上海。<br/><br/> 那一日云卷云舒,狂风时而作乱,将落叶吹起犹如萧沙。许宁顶着大风送段正歧出了门,两人拥抱告别,又目送他登车远行。<br/><br/> 他看着那车消失在路尽头,心里却一直记挂着段正歧的身影。<br/><br/> 这一去上海,不知又要掀起几番波折。然而他的哑儿已然成为参天大树,能够一力承担风雨了。但若是可以,许宁宁愿他永远是那个在后院拔摘月季的野孩子,不用顶着这么多风雨,不用面临那么多磨砺。他久久伫立,不舍地怅望着。<br/><br/> 十月底,冯玉祥攻克西安,解城下之围;十一月初,北伐军攻下南昌,孙传芳主力尽灭。至此,南北大致以长江为界,隔山川而对峙。<br/><br/> 北洋军阀气数已尽,却依旧垂死挣扎。<br/><br/> 十二月一日,张作霖身穿礼服于北平祭天,宣布就任“安国军总司令”。而他就职后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宣布“讨赤”,直奉联军南下,反攻北伐军!<br/><br/> 而段正歧,自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br/><br/> 第79章耳<br/><br/> 十二月,金陵的梧桐已经片片枯黄。<br/><br/> 当年法国传教士带来梧桐树苗,如今已经亭亭玉立侯立道旁,大树成荫。许宁喜欢站在梧桐树下,看着时光从青绿变作金黄。身边的人投其所好,又引进了两万棵法梧树苗,来年春天就要栽下了。可要等到明年的春日,还先得熬过今年的深冬。<br/><br/> “阿欠。”<br/><br/> 即便已经预先披了一件大衣,许宁出门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了冬意。寒风从袖口、领口,见缝插针地钻进来,即便他已经把扣子系到了最上的一个,也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br/><br/> 身旁的孟陆立马给他递过一件大裘,黑色的熊毛裘衣,皮毛厚实,手感柔软。<br/><br/> 孟陆说:“这是将军前些日子在秦岭猎到的黑熊,剥下上好质地的一张皮毛,特地叫人送回来给您做了一件皮衣。”<br/><br/> 许宁将大裘披在身上,果然觉得暖和了许多,熊毛蹭在他的颈脖处,暖暖痒痒的,就像每次看段正歧寄回来的信一样,一边宽 we_i 一边又忍不住思念。<br/><br/> “他还在陕北?”<br/><br/> 许宁忍不住问:“前阵子不是打过秦岭了么?”<br/><br/> 最近战局紧张,北伐军与军阀党派你来我往,交锋不断。于是兵力尚足,又骁勇善战的段正歧就成了一块好用的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许宁最近几次听到他的消息,段正歧不是正在往湖北赶,就是在去浙东的路上,在全国来往犹如游击战似的,没有片刻消停。<br/><br/> 江南一代孙系剩余的势力,早就在左派和段正歧的联手下尽<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