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士辅佐。詹事府詹事只是一个荣誉虚阶,为提拔翰林学士之前的一个跳板。<br/><br/> 余柏林原本布政使的官阶为从二品,到了京城之后,正三品算是平调。<br/><br/> 但詹事府詹事这个位置不同,到了这个位置,就相当于下一步就要入阁了。<br/><br/> 虽然众臣早就知道皇帝陛下十分宠信余柏林,但如此恐怖的升迁速度,还是让许多人大为眼红。<br/><br/> 但若说除年龄之外的条件,余柏林样样符合,并无可挑剔的地方。<br/><br/> 首先他是正统状元及第,还是六元及第,前无古人;再来他是清贵翰林编纂出身,只要能做事,又投了皇帝胃口,进内阁本来就是既定之事;最后余柏林自任实权之后,无论是接待外国使臣,还是辅佐太子,亦或是在任上,以及这次出征的后勤工作,都做得十分出色,令人不由感慨后生可畏,陛下又得一贤能之臣。<br/><br/> 这些实际政绩,足够支撑他的升迁。<br/><br/> 但众臣还是绕不过余柏林的年龄。<br/><br/> 说白了,还是心里极度。<br/><br/> 在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余柏林的两倍的年龄,余柏林升迁如此快,让他们如何能淡定?<br/><br/> 反正余柏林还年轻,再磨个几年,待到了而立之年进阁,也是年轻的很。<br/><br/> 不过他们又思及余柏林的“身世”,又觉得要过皇帝陛下这一关很难。<br/><br/> 余柏林本来应该是和封蔚一样的亲王,高高在上,现在他连正常升迁都要因为年龄被卡,若他们站在皇帝陛下这角度,也觉得难以接受的很。<br/><br/> 不过没想到皇帝陛下居然这次很好说话,同意了。<br/><br/> “长青的确年轻了些,所以朕另有事交给他去做,各位就不必再劝了。”封庭道。<br/><br/> 什么事?朝臣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出来,纷纷将视线投向为首的几位辅政大臣。<br/><br/> 辅政大臣们若是能让他们看出端倪来,那就不是文武众臣之首了。<br/><br/> 文武辅政大臣知道吗?<br/><br/> 当然是知道的。<br/><br/> 既然封庭已经让余柏林准备了,那自然他早就在准备了,并且获得了内阁的支持,在秘密筹建这一支新式海军。<br/><br/> 而文武辅政大臣也早就知道,如此重要的一支武力,皇帝陛下肯定会紧紧攥在手中,不会让其他人有插手的余地。<br/><br/> 偏偏皇帝陛下手上又有不但信任,还很出色的人。<br/><br/> 那么武将派德王,文臣派余柏林,是想都不用想,都知道的事。<br/><br/> 只能说当今圣上十分幸运,能有如此两位贤臣贤王辅佐。<br/><br/> 且这两位感情也十分深厚,当真是当代的将相和的典范,让人想挑拨一下都无法挑拨。<br/><br/> 不仅如此,下一代两位皇子,也与这两人亲近的很。若不出意外,他们二人还能再辅佐一任皇帝。<br/><br/> 有如此将相,至少能保大晖两代盛世。<br/><br/> 到了辅政大臣这地位,文武百官之首,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够高,他们的心 x_io_ng 也足够开阔了,并不担心会有人超过自己。<br/><br/> 他们其中还有几人是已经精力不够,快要致仕之人。<br/><br/> 德王已经入阁,迟早是武臣首辅,余柏林入阁也是早晚的事。既然这是既定事实,那么早些培养,是应该的事。<br/><br/> 封庭已经搞定了文武辅臣,其余百官再怎么反对,都是徒劳了。<br/><br/> 不过他们也不会反对就是了。<br/><br/> 和文武辅政大臣一样,他们若是得知了皇帝陛下要创建一支强大的海军,除了嚷嚷劳民伤财之外,也知道若是创建起来,那手握这支力量之人,非德王莫属。<br/><br/> 皇帝陛下实在是太信任德王了。<br/><br/> 都说三人成虎,怎么他们跳着脚说了德王好几年的坏话,皇帝陛下对德王的信任还是丝毫未变呢?<br/><br/> ……皇帝陛下的新动作,其实和余柏林并无多大关系。<br/><br/> 他只需要等任命<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就够了。<br/><br/> 在那之前,他拜访师友同僚,联络感情,然后定时去东宫教导大宝和小宝。<br/><br/> 虽然詹事府詹事只是一个虚阶,但皇帝陛下还是点名让余柏林多教导太子,太子太师陈曦因为年老,越发精力不济了,他特意请余柏林入府谈论了教导太子一事,颇有些想将余柏林当做继承人的样子。<br/><br/> 余柏林回京之后,频频被张岳叫入府中,细细问了边疆之事。<br/><br/> 张岳对余柏林有如此成就十分自豪,对听到自家儿子越发能耐十分心塞。<br/><br/> 郑牧教皇帝陛下甩锅的计划得到了效果,张岳最终没能辞职,他儿子也没能逃脱指挥使的位置,只是没有继任封蔚的位置,而是跟着曾毓去更北边的地方镇守新开拓的疆土去了。<br/><br/> 张岳 y_u 哭无泪。<br/><br/> 他儿子这是越跑越远了。<br/><br/> 不过这是张珊自己的选择,他为此做出了极大努力和贡献,获得的陛下的信任和自己仕途的顺利,让张岳没办法再不支持张珊。<br/><br/> 父子两也算终于摈弃前嫌,完全和好如初了。<br/><br/> 至于张瑚有了大哥的坏榜样,自己也跳着脚想去外面闯荡闯荡。<br/><br/> 以皇帝陛下的意思,德王这次去海上,就要把张瑚带去。<br/><br/> 张岳更是 y_u 哭无泪。<br/><br/> 他两个儿子无论长相脾气抱负越发和他大舅子一样了,他这个当父亲的简直不能再心塞了。<br/><br/> 而想要生儿子像老公不是像自家糙汉子哥哥的季媛也是心塞不已。<br/><br/> 所以夫妇两简直把余柏林当亲儿子看待,而且他们两也已经搞清楚,余柏林的确和皇室没关系,不过一父母双亡的孤家寡人而已。<br/><br/> 皇帝陛下对他如此好,甚至默认流言之事,是有深层原因。<br/><br/> 一是因为爱才,二则是听说余柏林和皇帝一家的确是相交于微末(雾),很可能还是拜把子的兄弟(大雾)。<br/><br/> 以圣上当年的窘境,不顾身份和余柏林结拜,很有可能。<br/><br/> 毕竟他那被先帝冷待忌惮的宗室的身份还不如京中平民来的自在。<br/><br/> 因此,他们毫无心理负担的将余柏林视作了自己的幺儿,甚至两夫妻觉得,余柏林真是长得也和他们夫妻两很像啊,如果他们真的还有一个小儿子的话,一定会和余柏林一样,继承了他们夫妇两长相和品行上所有最美好的地方,以及张岳的全部才华。<br/><br/> 张岳和季媛觉得,这才是他们儿子啊!<br/><br/> 好吧,古代拜过师磕过头的师徒就如同父子一般,他们把余柏林当儿子也没什么。<br/><br/> 只是古代的父母,总是有一点绕不开的。<br/><br/> 那就是催婚。<br/><br/> 余柏林已经过了弱冠之年,怎么也该定下来了。<br/><br/> 虽然皇帝陛下说要他掌眼,但没找到一个候选,怎么掌眼?<br/><br/> 张岳和季媛就天天催余柏林,问他喜欢怎样的,季媛决定多在手帕交那里走动走动,看能不能给余柏林挑一个门第相貌品行样样都好的人。<br/><br/> 余柏林之前因为出身寒门,大世家总有些瞧不起他。但余柏林现在的身份地位,和在皇帝陛下那里受宠<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