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郑牧叹气道:“陛下,你想太多。”<br/><br/> 不过是两个有同样悲伤的人,互相 t-ian 舐伤口罢了。<br/><br/> 如果我们两不幸福,你和皇后,也会难过吧?<br/><br/> 所以我们会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br/><br/> 只要你们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br/><br/> 作者有话要说:<br/><br/> 婉柔公主的番外就不写了,远目,我是亲妈。<br/><br/> ☆、第132章番外三<br/><br/> 太子封珥大婚之后,天齐帝退位,太子登基,年号天庆。<br/><br/> 历史书上标注,天齐盛世结束,天庆盛世开启。<br/><br/> 天齐盛世是晖朝盛世的开端,而天庆盛世则是整个晖朝盛世全面展开的时代。<br/><br/> 在这个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名臣名将,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br/><br/> 正是因为有了天齐和天庆盛世的铺垫,华夏国力一跃到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程度。即使之后华夏也经历了动荡不安。但这时候积累的好底子,支撑着华夏找到自己该走的路,并且顺利完成新社会制度的过渡。<br/><br/> 这都是后话。<br/><br/> 这时候,谁想得到那么远?<br/><br/> 太子大婚,帝后很是高兴。哪知道乐极生悲,当年冬天,帝后二人双双病倒,缠绵病床一两月。<br/><br/> 大宝刚成亲,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燕尔,就因皇帝陛下生病,而担负起了朝政重任。<br/><br/> 太子妃也是。她还没适应自己的身份,就被迫在成皇后病倒之后,处理起宫务之事。<br/><br/> 所幸她是大家族出生,又在备嫁之时苦学了内务之事,再加上封庭后宫人员稀少,事务相对简单,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br/><br/> 一对刚成亲的小夫妻,就这么各自被事务绊住了脚,没时间培养感情。<br/><br/> 但奇怪的是,大概两人都很忙很累,有了惺惺相惜之感,感情居然在忙碌之中稳步上升。<br/><br/> 封庭这次病好之后,觉得是时候退位休息了。<br/><br/> 封庭想要退位之事,朝臣们自然一请二请,请求皇帝陛下三思而后行。<br/><br/> 但封庭决意已定,朝臣也不再上书,开始为新皇登基做准备。<br/><br/> 实际上朝臣们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不过就算心中明白,也要在面子上挽留一下皇帝陛下罢了。<br/><br/> 封庭退位之前下了不少旨意,为大宝的登基铺路。<br/><br/> 其中一道旨意,便是赐余柏林国姓,并加封伯爵爵位。<br/><br/> 公侯伯子男,伯为第三等。<br/><br/> 余柏林之前立下不少功劳,虽然官职上一直有变动,但虚阶上没有多大改变,爵位也没有给。<br/><br/> 余柏林如此受皇帝陛下信任,朝臣们都看在眼里。所以皇帝陛下压着余柏林的功劳不给赏赐,自然不是不愿意给,而是在寻找一个机会。<br/><br/> 这个机会,朝臣们本以为皇帝陛下是给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登基之后再行加封,以示加恩。<br/><br/> 却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在退位之前封赏余柏林。<br/><br/> 余柏林的军功,封伯算是中规中矩。<br/><br/> 关键是赐国姓这一点,才显示出余柏林和其余众臣的与众不同。<br/><br/> 历来朝代,基本上只有开国之时,给予开国功臣赐国姓。而且这被赐之人,一定是开国功臣中功劳最顶尖的,也最受开国皇帝信任的。<br/><br/> 在朝代之中赐国姓之人寥寥无几,无一是立下大功。<br/><br/> 余柏林的军功虽然很大,可谓是文臣第一,但这并不足以让他被赐国姓。<br/><br/> 朝臣们纷纷传言,肯定还有其他缘由。<br/><br/> 于是余柏林身世之事,又甚嚣尘上。<br/><br/> 余柏林明白,这赐国姓,三分之一是为官立下的功劳,三分之一是对封蔚、大宝、小宝三人的救命之恩。<br/><br/> 剩下三分之一,是他和封蔚的感情。<br/><br/> 皇帝陛下是以此承认,他和封蔚的感情。<br/><br/> 他<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和封蔚无法如常人一般成亲,这赐国姓,也算他和封蔚是一家人了。<br/><br/> 只是这总有一种自己嫁人的错觉,让余柏林好生尴尬。<br/><br/> 特别是看见封蔚一脸傻笑的时候。<br/><br/> 大宝小宝倒是高兴的很,余柏林终于和他们是一家人了。<br/><br/> 嗯,现在该称呼为封柏林了。<br/><br/> 封庭的确有等大宝登基之后,再由大宝给余柏林加封之意。<br/><br/> 但他转念一想,大宝登基,余柏林定是辅佐大宝之人。<br/><br/> 余柏林虽然功劳显著,但朝中之人总是因余柏林年龄而对其说三道四——或许也是因为余柏林除年龄之外,也没其他可被他人说道的地方了。<br/><br/> 所以封庭为了让余柏林压得住众位文臣,必须给其增加筹码。<br/><br/> 因内阁之人还未致仕,余柏林无法再升官职,因此封爵是必须之举。<br/><br/> 至于赐姓,这个的确是因为封蔚和余柏林的感情,促使封庭想到此事。<br/><br/> 让大宝赐姓也成,但封庭想着,长兄如父,还是自己承认余柏林,才能让封蔚更加心安吧。<br/><br/> 封庭在退位之前,仍旧为家人想的十分周到。<br/><br/> 封庭还认为,余柏林的功劳,封伯已经算是少算了。<br/><br/> 只是封的太高,以后封无可封,难免又有朝臣叽叽歪歪。<br/><br/> 之后加封,就交给儿子来吧。<br/><br/> 这一切做妥当之后,封庭就正是下旨退位禅让,退居泰安宫,称太上皇。<br/><br/> 大宝完成登基大典,继任为皇。<br/><br/> ……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总是会有阻力的。<br/><br/> 特别是皇上头上还压着太上皇,怎么看,都像是会出现新老一派斗争的局面。<br/><br/> 然而,大家想太多。<br/><br/> 封庭说是退居泰安宫,待大宝登基半年,差不多皇帝的事务都理顺之后,他就携太后离京出游去了。<br/><br/> 并且更让朝臣们崩溃的是,还是留书出游,目的地未定。<br/><br/> 这特么能好?<br/><br/> 朝臣们的折子如同雪花一样飞进宫里。大宝只得摊手道,太上皇是他爹,太后是他娘,他能怎么办?<br/><br/> 从来没听说过有皇上还管的了太上皇的。<br/><br/> 朝臣们都崩溃了。<br/><br/> 皇帝陛下在任的时候就很任 xi_ng ,结果退位了好似更任 xi_ng 了。<br/><br/> 并且,以前皇帝陛下还必须上朝,朝臣们还能逼迫皇帝陛下稍稍安分些。现在皇帝陛下成了太上皇,更没人管得住他了。<br/><br/> 这时候老老实实待在京城,按时上朝拱卫京师的德王殿下,在跟太上皇对比之后,似乎都让朝臣对其好感度增加了不少。<br/><br/> 这么一对比,显得德王殿下都已经不算任 xi_ng 了。<br/><br/> 至于当今皇帝陛下。哦,朝臣们无话可说。<br/><br/> 比起之前任 xi_ng 的陛下,实在是太完美太仁厚太好说话了。<br/><br/> 虽然还是坚持原则,但是至少不会和之前的皇帝陛下一样不但不听人说话,还会摆出一张嘲讽脸,生怕气不死朝臣一样。<br/><br/> 有了皇帝陛下的对比<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