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725章 头悬梁锥刺股!
    诸多修士都选择一个蒲团,盘坐下来。
    老儒松涛生先传授了众人,有关头悬梁、锥刺股的法门。
    两门法术都需要相应法器,前者用麻绳,后者用木锥。
    孔然的脸色越发苍白了,他左右回顾,有点坐不住了。
    他打心底盼望着有人能够主动离开,结果他失望地看到:其余的修士不是面色凝重,就是面无表情,根本没有离去之意。
    松涛生缓缓道:“尔等自选典籍,采用两法助学。此座文庙中早有布置,若有作弊者,当严惩不贷!”
    一番警告不禁让众人心头凛然。
    接下来,松涛生相当干脆,直接宣布此次兴云小试开始。
    宁拙没有急着行动,而是陷入急速的思索之中。
    他心底有些为难:“典籍我当然有,但……选什么来学呢?”
    “是已经学过,已经滚瓜烂熟的?”
    “还是半通的典籍,有没有学到位的?”
    “亦或者选择一个全然陌生的?”
    宁拙的为难,并不只是他自己,还有其他儒修。
    主要是此次兴云小试的遴选标准,并没有公示出来。大家都不知道,也就拿捏不准。
    于是下一刻,白寄云主动站起身来,对松涛生行礼询问。
    松涛生面无表情,摇头道:“这也是此次小试的考验内容之一。各位绝大多数都是儒修,试问诸位要是参加华文国的国试,也要在考场上,拿着试卷询问监考老师么?”
    白寄云只得坐下。
    众修士愁眉苦脸,几乎都在低头思考,这场兴云小试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唯有宁拙心头了然:这规定很倾向于他!
    柳拂书暗暗咬牙,做出决定:“看来只能全力表现了。”
    孔然则抱有幻想:“真要这么做吗?要是这场小试,考验的是我等果断放弃的明智选择的能力,那就好了。”
    孔然也知道,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但他真不想头悬梁、锥刺股啊。
    他幼年时期,蒙学的时候,被自己老爹孔昭明亲自留下了阴影。
    孔然用盼望的目光,时不时地扫视全场:“你们谁若离席,我就跟着走了。我也离开这里!”
    “唉,早知道比试这个,我肯定不来。”
    “就算是睡懒觉,也比这个好啊。”
    孔然小小年龄,就已经身不由己了。
    他背负着神童之名,是孔家退出来的门面之一。他的父亲乃是飞云国当朝的宰相之一,所以他的表现,也关系着孔昭明。
    盛名所累啊!
    宁拙意识到这个兴云小试,也在悄然照顾他,他便放下了之前的顾虑。
    他散发神识探入自己的储物腰带,已经开始积极挑选接下来要学的典籍。
    储物腰带中有大量的典籍。
    比如宁就范所赠的《冰雕秘典》,来自陈老的《曲蛇弹动阵法集》,宁拙自己购买的血魔解体小法、死月献歌、天葬大典。
    焦家的玉简中有焦家的几门功法,还有藏宝地图。
    《万象经》的炼气、筑基两篇。
    厨老的传承玉简,里面记录了黑暗料理流派中的功法、菜谱、修行心得等等。既是身份的证明,又是百国厨艺大比的入场券、参赛劵。
    对了,还有宁家底蕴之一的凌霜、傲雪悟法图。虽是图画,也是可以学习、参详的。
    珍贵的兵书《高胜遗书》。
    特殊的《地府刑书》。
    《阴骨诀》、《幽冥心经》、《魂引术详解》等等大量的有关魂修的典籍。这些绝大多数都要感谢天地双鬼之一的天霜的贡献。
    还有新近获得的《元音簧片书》,宁拙已经通晓了。
    想了想,宁拙觉得拿出那些魂修的功法,好像影响不太好。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冰雕秘典》。
    宁拙以前翻阅过数次,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雕刻技艺,尤其是需要隔着冰层、在内部运刀如笔的“内雕术”,正是他目前最大的薄弱环节。在外奔波游历,分身乏术,此术便一直被他视为细枝末节,暂时搁置,仅作开拓眼界的参考。
    最近一次,宁拙动用会意笔临摹这本书,获悉更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
    这一次,他则是动用儒术头悬梁、锥刺股来参悟此书。
    宁拙盘膝端坐,腰背挺直如松。他灌输法力,调动神识,催使法器绳索。
    于是,朱砂麻绳灵动起来,主动系上宁拙的发髻。然后绳子的另一端,绕过身后石室顶部一根突出的横梁,垂落下来,以恰到好处的力道开始绷紧。
    被麻绳勒住的头发的发根,带给宁拙持续的、细微而清晰的牵引感与头皮绷紧的微痛。
    与此同时,宁拙手握木锥,轻轻用力,刺向自己的左大腿外侧。
    黄杨木锥稳稳刺入皮肉,深约一寸。
    一股锐利、直接的痛感,持续刺激着宁拙。
    头悬梁、锥刺股!
    宁拙几乎是最先行动的修士,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诸多修士的关注。
    他年轻的面庞上,是一片风轻云淡的平静,连眉头都未曾蹙起分毫。
    一些修士暗自吃惊,孔然微张嘴巴,有些慌乱和抵触地想道:“你这就开始了?”
    松涛生自然早就在关注宁拙了。
    见宁拙如此表现,他在心底点头,但仍旧保持观望:“我传授的头悬梁、锥刺股,都是远古版本,因此即便不是儒修,也能运用。”
    “关键在于,使用此法的修士能否克服痛楚,沉心学习?”
    “若是遭受痛楚的干扰,学力没有丝毫增加,学无所成,反而得不偿失,凭白受罪。”
    宁拙陷入沉思当中。
    他的心神集中在了《冰雕秘典》中的其中一段,内容大概是如何在冰棱交错的内壁,动用微雕术构建阵法。
    以前,这段内容对他而言,就如同被一层薄冰覆盖,看似通透实则模糊不清。
    内里的阵纹走向如何在不损伤冰壁结构的前提下彼此缠绕勾连?灵力如何在九曲回环的纹路中保持均衡流畅?这些问题他曾反复揣摩,却始终隔着一层迷雾,把握不准核心要义。
    但现在,在头悬梁、锥刺股的加持下,一切变得不同。
    头皮牵拉的痛感,像一只无形的手,不断拨开他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杂念与迷雾。
    那腿上的锐痛,则如同冰冷的清泉,反复冲刷着他的思维,使其保持着一种近乎亢奋的、高度敏锐的状态。
    “原来如此!”宁拙的眼中精光爆闪,“关键在于‘迭而不破,引而不滞’!并非简单的交错,而是要以冰壁本身的纹理为基,让阵纹如同天然冰棱般自然‘生长’,每一道刻痕的深度、转折的角度,都必须与冰棱的内在结构相切合!而非强行嵌入!”
    宛若阳光下薄冰融化,这个困扰他许久的疑难点,被他思考通透!
    “有效!”
    “这两记儒修法术,效果不错。”
    宁拙收拾杂思,按捺住兴奋之情,继续学习。
    他能明显感到,自己的学习力大幅增长了。
    冰魄的凝练与塑形控制、内雕刀路的灵力微操、如何在极寒环境下稳定刻录符箓、甚至如何利用冰体本身的折射特性强化阵纹效果……以往被他囫囵吞枣的艰深内容,此刻被一一拆解、剖析、领悟!
    一层层的薄冰接连破碎。
    “嗯?有点意思。”看到宁拙沉浸在学习中,没有被痛楚干扰拖累,还有一股沉浸之意,松涛生不免在心底生出一股欣赏之情。
    痛苦?
    宁拙的心性早在火柿仙城中,就得到了锻炼。
    头皮持续的揪扯痛楚?于他而言,像是道用来驱散倦怠、时刻提醒专注的警钟。
    大腿外侧如烧红细针穿刺的尖锐痛感?如同拂面清风,连一丝涟漪都无法激起。它客观存在,却被他强大的意志力轻松地隔离、无视。
    这点程度的“苦”,早已不再是阻碍,而是被他强大的意志力驯服,化作砥砺思维,洞穿迷障的利器。
    “记忆力变强了许多,这是头悬梁的法术威能。思维像是锥子,变得有穿透力,能穿透之前的许多学习上的障碍。这是锥刺股的力量!”
    整本《冰雕秘典》学完,宁拙还有些意犹未尽。
    他双目放光,迅速扫视了一周,发现几乎各个修士都在头悬梁、锥刺股。
    一声声倒吸冷气的声音,时不时传来。
    宁拙这才听到——之前,他完全沉浸在苦学当中,精神过于专注和集中了。
    “接下来,该挑什么来学?”
    一道灵光,在宁拙的神海中一闪即逝。
    “我何不直接来研究头悬梁、锥刺股这两道法门呢?”
    宁拙一边使用头悬梁、锥刺股,一边学习它们。
    学习力大增,使得宁拙很快就有了进展。
    “警醒怠惰,三省吾身!”
    “这种持续的、无法回避的微痛,如同戒尺,时刻敲打心神,不让其有丝毫松懈的机会,强制性地将注意力收束于当下。这正暗合儒家‘慎独’之奥义啊。”
    “无人监督,亦需时刻自省,保持警醒。心神被迫高度凝聚,因此杂念难以滋生,思维专注如一,记忆自然深刻,理解自然通透。”
    接着是锥刺股。
    “痛定思痛,而后能通!”
    “一次次的尖锐剧痛,好似惊雷炸响于平静的心湖,瞬间击碎了所有固有的惰性。精神在瞬间高度凝聚,带来思想上的穿透力!”
    宁拙一边用木锥扎自己,一边关注神海上丹田。
    就见每扎一次,受到锥刺股法术的影响,神海当中就会喷射出大量的念头。
    这些念头如同被淬炼过的锥尖,摒弃了所有浮华与犹豫,变得极其锐利、直接、专注。消耗它们思考问题,能获得穿透性的效用。
    悬梁的绳索越拉越用力,木锥刺在大腿上一次又一次。
    宁拙逐渐陷入忘我的境地。
    老儒松涛生的目光,越来越的停留在宁拙的身上。
    场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如此长时间持续地对自己进行折磨。
    许多人中途不得不停下来,治疗自己的同时,观察周围的竞争者。于是,很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几位修士的身上。
    其中,就有宁拙。
    孔然小脸惨白,手中拿捏着木锥,瞪眼看着宁拙,流露出吃惊的神色。
    在他的印象中,宁拙乃是大族子弟,实在没有想到,后者竟然能这样忍耐和吃苦。
    学习越发深入,宁拙心中的明悟也积累足够,开始拨云见日。
    “儒门重‘克己’,此二术,正是‘克己’的体现。”
    头悬梁,是在恒常的微苦中克制怠惰、散漫之“己”。而锥刺股,是在剧烈的锐痛中克服装懂、畏难、思维模糊之“己”。
    “学海无涯苦作舟!”
    “痛苦非是目的,乃是渡河之舟筏,敲响警醒之钟鼓,磨砺思维之砥石!”
    “所以,痛苦只是工具,通过它来砥砺意志、澄澈心神、凝聚思维、破除迷障!”
    “所以,它们俩提升的并非我本身的聪慧程度,而是将修士自身的潜力(意志力、专注力、理解力、穿透力)通过‘痛苦’这一催化剂,激发、淬炼、提升至远超平日的极限状态!”
    表面上二者只是辅助学习的法门,但本质上却是“心意主宰,以苦砺心,借痛通明”的道理。
    宁拙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眼。
    学完了。
    他对头悬梁、锥刺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宁拙难得抽空,扫视了周围一圈。
    他发现大多数的修士,已经中断了学习,支撑不下去了。
    只剩下不足三成的人,还在坚持。
    “该用它们来学习更多东西了!”带着一丝丝的兴奋,宁拙开始钻研其他的典籍。
    这一次他选择了《曲蛇弹动阵法集》。
    说来惭愧,宁拙获得这门典籍,一直都无空深度钻研,等若是留在箱底吃灰。
    该书的作者乃是白鳞居士,一位雄性蛇妖。他受伤残缺,只能用机关代替。
    玉简中记录的,就是机关蛇躯、血肉蛇躯上布置的种种阵法。
    头悬梁!锥刺股!
    宁拙全力去学,进步程度喜人。
    头发上的绳索越束越紧,渐渐有了嘎吱嘎吱的微响。大腿上的血洞越来越多,血液不断流淌而下。
    越来越多的修士停手。
    柳拂书疼得全身冷汗,也不得不中止。
    至于白寄云,看得很开,是最早放弃的一批人之一。要不是松涛生没有打开庙门,他早就离场了。
    “他用的绳索、木锥,真的是和我用的一样的吗?”孔然嘴巴微张,费解且震惊。
    松涛生的目光已经无所顾忌,直接盯着宁拙,眼眸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没想到这小子是个能吃学习的苦的!温软玉没有推荐错了。”
    “这样的少年,即便没有我们助推,也一定能够崭露头角!”
    宁拙已经忘我,完全沉浸在学习的快感当中。
    “爽快,这样的进度真的让我欲罢不能啊!”
    “等我回到青石洞府,再迭加使用会意笔、洛书书页,又会是怎样的盛景呢?”
    想到这,宁拙不由露出一抹微笑,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这人怕不是个变态吧?!”正是宁拙的这抹笑容,打垮了最后一位死撑的竞争者。
    拼到最后,只剩下宁拙。
    松涛生点头,低喝一声:“好。”
    这样的局面,根本不需要动用手段把控了。
    他当即宣布:“这位大头少年,你便是此场兴云小试的优胜者!”
    无人异议。
    宁拙却由于过度沉溺,没有听到松涛生的话。
    噗嗤、噗嗤。他手臂不停,对自己的大腿连续扎刺,看得松涛生都有些眼角抽搐起来。
    (本章完)
仙侠修真相关阅读More+

没钱修什么仙?

熊狼狗

泼刀行

张老西

天倾之后

佛前献花

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

脑袋大又秃

神话之后

鹅是老五

仙工开物

蛊真人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