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吕仲明摇了摇头,他也说不出来,又道:“李渊现在奉道教为国教,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了吧。”<br/><br/> “难说。”麒麟笑道:“你觉得他是真的信道吗?我觉得未必。”<br/><br/> 吕仲明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李家有着外族血统,要顺利统治中原,就要让汉人接受他们,中原百姓皆以佛门为胡族宗教,李渊自然不可能去信佛。这时找到道教这个倚靠,便能顺利本土化。<br/><br/> “我该不该让他下令,倡议修道?”吕仲明问。<br/><br/> 麒麟摇头道:“少说,你说得一多,话就不值钱了,不到他来求你,你别再给他办任何事。”<br/><br/> 吕仲明嗯了声,麒麟又道:“我和你爹还得回金鳌岛一次,教主到现在还没来,不知道怎么打算,现在佛家”<br/><br/> 吕仲明点点头,正在这时,尉迟恭来了。<br/><br/> “陛下有请。”尉迟恭提着灯笼道。<br/><br/> 吕仲明与麒麟对视一眼,麒麟点了点头,吕仲明便起身跟着尉迟恭去了。就像仍在唐王府内一样,尉迟恭在前面提着盏灯笼,给吕仲明带路。两人聊了会玄甲军的事,又说到李世民。<br/><br/> 李世民虽受封为秦王,却依旧住在承乾殿内,身无官职,眼下自己老爹们来了,吕仲明过得甚是悠闲自在,一时间也顾不上李世民了。于是李世民的情况越来越郁闷,每天只好呆在承乾殿里,赏月弄花的。<br/><br/> “有这事?他怎么不说?”吕仲明大觉意外。<br/><br/> 尉迟恭解释道:“他觉得你已经为他做得太多了。”<br/><br/> 吕仲明俩老爸一来,就把好哥们儿给忘了,一时间心里颇有点愧疚,又忽然想起来了,说:“对喔,罗大哥和秦大哥也不来找我了。”<br/><br/> “他俩忙。”尉迟恭笑道:“倒是说找你喝酒来着,我看世伯似乎……”<br/><br/> 吕仲明道:“过几天可以把他们都叫过来,跟我爹切磋切磋……”<br/><br/> 尉迟恭说:“都准备好了,就等世伯得空呢。”<br/><br/> 吕仲明嗯了声,尉迟恭把他带到殿内,却不进去,吕仲明看了尉迟恭一眼,尉迟恭却道:“我猜他有重要的事要问你。”<br/><br/> 吕仲明欣然点头,里面李渊正坐着喝茶,一名婢女在煮茶。李渊见吕仲明来了,便道:“国师快请,敬德,你也进来罢。”<br/><br/> 尉迟恭客气道:“我在外面等国师大人。”<br/><br/> “进来进来。”李渊招手道:“你跟着世民已有好几年,你们都像我的孩子一般。”<br/><br/> 尉迟恭听到这话,知道李渊是要示好,便也进殿里来,李渊只是一个手势,左右人等便退下。吕仲明欣然道:“最近事务繁多,陛下夜里睡得可好?”<br/><br/> 李渊无奈笑道:“夜长睡短,日间颇有些不定神。”<br/><br/> 吕仲明将袖子一捋,伸出手来,要给李渊把脉,李渊欣然将手摆在案上,吕仲明按着李渊脉门,又道:“天下兴衰,全系陛下一人之身,须得保重身体。”<br/><br/> 李渊叹了口气,说:“老了。”<br/><br/> “陛下正当壮年。”吕仲明笑道:“何来老之一说?”<br/><br/> 李渊笑了笑,看着吕仲明。<br/><br/> “那天你来到寡人面前。”李渊叹道:“寡人便知,国师是我唐王府的贵人。”<br/><br/> “没有我在。”吕仲明道:“陛下也会登基的,不过是拖上几年,仲明所做,都是顺水推舟的事而已。”<br/><br/> 两人相视一笑,殿内静谧,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吕仲明打着嗝儿,来见李渊的那天晚上。<br/><br/> “不瞒国师。”李渊道:“当年您说的话,如今已大多应验,突厥之患已解,我李氏一族,也从并州来到了长安,如今更尊道家为国教。今日寡人下令,让建成改去全长安佛寺,还有一道诏令,令关中,并州两地僧尼皆数还俗。”<br/><br/> 吕仲明:“!!!”<br/><br/> 一直沉默的尉迟恭脸色也稍变了些,两人都没想到李渊会做得这么绝,这么一来,是要彻底铲掉整个佛教的节<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奏,这道诏令一下去,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尉迟恭征求地看着吕仲明眼色,吕仲明只是按着李渊的脉门,沉吟不语。<br/><br/> 毕竟李渊这么做,是彻头彻尾地朝他示好,在他登基的整个过程里,佛家没有出过半分气力,金龙从天而降时,彻底巩固了他的地位。<br/><br/> 现在的李渊,多半就像个狂热的信徒,亲眼得见神迹,再无怀疑。<br/><br/> 尉迟恭迟疑道:“陛下,此事还请三思,自北魏以来,佛寺林立众多,现今天下又正是不稳定之时……”<br/><br/> “敬德。”李渊道:“西域佛门传入已久,前朝百姓多为避税避役出家,不事生产,从长远看来,对大唐毫无裨益。”<br/><br/> 吕仲明仔细想想,虽然李渊这么做是帮着自己没错,但要把佛寺全给铲平,再让僧人们还俗,未免做得太过。未几,他松开李渊的手,说:“夜来梦多,心事所扰,我为陛下开点安神的药汤,三帖便好。”<br/><br/> 李渊笑了笑,点头,吕仲明看了尉迟恭一眼,示意他暂时别对驱逐佛门一事发表意见,回去再说,尉迟恭心神领会不语。<br/><br/> “今夜请国师来,寡人还有一事相询。”李渊道:“此处上不见天,下不接地……”<br/><br/> 三人坐在矮榻上,吕仲明知道重点来了,说:“陛下有话请问。”<br/><br/> “那么寡人便开门见山地说了。”李渊稍一沉吟,而后道:“不知我大唐国运如何?”<br/><br/> 但凡改朝换代,帝王建国之初,都会忍不住问这话,周文王问姜尚,刘邦问张良,嬴政问李斯,甚至后世的朱元璋问刘伯温,归根到底,俱是人心。<br/><br/> 今夜只有李渊与吕仲明,尉迟恭三人,连自己最亲近的儿子与老相好裴寂都不在,吕仲明知道李渊一定是想问国家气运,以及李家兴衰之事。若非为了朝他示好,李渊绝对不会容忍尉迟恭坐在这里。<br/><br/> 接下来如何回答,实际上就相当于给李渊下了预言,并彻底决定了朝廷的格局,说不定即将出口的话,还将成为李渊处理朝廷关系的重要参考,须得无比谨慎。<br/><br/> 吕仲明接过婢女递来的笔,蘸了蘸墨,开始写药方,一时间不回答,实际上心里却在思考。<br/><br/> 今夜的对话节奏非常慢,李渊也不催他,只是看着他写,三人无话。吕仲明写下药方后,说:“如今天下未定,西有突厥,东都洛阳被王世充占据,李密瓦岗势力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宜先取东都,结交突厥,以免并州生乱。”<br/><br/> “并州已有刘文静前去处理。”李渊道。<br/><br/> 吕仲明知道按照历史的走向,不久后并州即将有一番动乱,但他没有朝李渊说,只是点点头,又说:“宇文化及离开扬州北上,不日间将遭遇李密。李密大势已去,麾下人心离散,同时遭受王世充与宇文化及夹击,不能持久,唯一的选择就是前来长安。”<br/><br/> 李渊点头,吕仲明又道:“待宇文化及与王世充开战后,我军可直取洛阳,打下洛阳后,着手先收拾江南的杜伏威,只因江南是鱼米之乡,获得此处作为根据地后,再打窦建德。”<br/><br/> 吕仲明知道这些战略计划,一定不止他一个人给李渊说过,毕竟唐王府中人才济济,不可能没人提,而李渊唯一想问的,只是一些大家都不敢说的话。<br/><br/> 果然,李渊又问道:“依国师所见,建成,世民与元吉,谁带兵出征更合适?”<br/><br/> 尉迟恭:“……”<br/><br/> 吕仲明知<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