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商渐珩闭上眼,收敛了一身戾气,虞安歌倒是有些唏嘘。<br />
想来商渐珩是存了死志。<br />
不过虞安歌也没劝他。<br />
一是她与商渐珩没那么大交情,她对手下败将,一向没多少怜悯。<br />
二是只要商渐珩还活着,必定有人会借着他的名义生乱,之前“金龙击水”传言,至今还甚嚣尘上。<br />
唯有一点,便是虞安歌不便与商乐靖交代。<br />
思及此,虞安歌道:“给襄和公主留下一封信吧。”<br />
商渐珩再睁开眼,眼中便带着几分痛意。<br />
他死了,妹妹在这世间,就彻底是孤身一人了。<br />
可是他活不下去的。<br />
他不是商清晏,也不是商渐璞,无法忍受被囚于高墙,行尸走肉的人生。<br />
再说了,若要一朝妹妹回国,他的存在,也会让妹妹身上的荣耀带上污点。<br />
虞安歌让人给商渐珩送来了笔墨纸砚,商渐珩提起笔,却不知道该写什么。<br />
这或许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个晚上,这种痛苦并非来源于即将到来的死亡,而是源自希望的幻灭,永不能翻身的万念俱灰。<br />
失败的滋味儿,比商渐珩想象中还要难以忍受,如附骨之疽,活着的每个瞬间,都让他痛苦难捱。<br />
最终,他提笔在纸上写下:“吾妹万安,生死有命,为兄死得其所,虽败不悔,愿吾妹余生安乐,勿念。”<br />
信写好后,他小心翼翼将怀中金钗取出,一起装入信封里,用火漆封好。<br />
虞安歌承诺道:“待公主还朝,这信我会亲自交到她手里。”<br />
商渐珩颔首,也将埋藏钱财的地方告诉了虞安歌。<br />
就在鲁县的一处峡谷。<br />
他曾经险些在鲁县丢命,却也得到了鲁县百姓的衷心拥护。<br />
那里或许是他失败的起点,但他没有任何后悔的余地。<br />
商渐珩问道:“虞安歌,若你来盛京时,先遇到的人是我,而非商清晏,会不会不一样?”<br />
虞安歌微微皱眉,不懂都到了这个时候,商渐珩提这个做什么。<br />
她冷冷回答:“不会有任何不一样。”<br />
道不同不相为谋,她与商渐珩,完全是两条道上的人。<br />
其中或许有些交集,可也只有厌恶和敌视。<br />
商渐珩指尖微颤。<br />
他总是自欺欺人,他对虞安歌有所肖想,便觉得自己在她心中,总会留下点儿什么。<br />
可虞安歌,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他有过分毫除厌恶之外的感情。<br />
商渐珩抬头,看着那道萧萧肃肃的身影,鼻尖恍若又嗅到了那抹若有似无的冷松香。<br />
他这一生见过令他惊艳的人,可毫无疑问,虞安歌是其中之最。<br />
商渐珩沉默几息,才道:“虞安歌,我从前帮过你,可是你从来不领情。在我临死前,再帮你一次,你一定给我好好记住。”<br />
第618章 戾太子逃了<br />
戾太子逃了。<br />
虞安歌刚清点完兵马,准备启程前往盛京,便听说了这个消息。<br />
县衙负责看管牢狱的牢头跪在地上,面如死灰:“昨天晚上巡逻时他还在呢,小的就打了个盹儿,睁开眼戾太子就不见了踪迹!”<br />
鱼书带着一些炭火过来,对虞安歌道:“将军,这炭火里被人放了蒙汗药。”<br />
虽然已到春天,但牢狱依然湿冷,值班的牢头和狱卒惯常会点上一些炭火度夜。<br />
牢头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对对对!小的以前值夜,可从来不会打盹儿的,昨天睡过去,定是这蒙汗药的原因,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br />
不是这牢头的错,虞安歌也没跟他计较,直接让他退下了。<br />
卢霞过来,忧心忡忡道:“将军,可要派人追拿?人是昨夜逃的,必然还未走远。”<br />
虞安歌看了那炭火一眼:“戾太子不足为虑,先打入盛京要紧。”<br />
卢霞道:“是!”<br />
虞安歌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往盛京赶去。<br />
而现在的盛京,不复从前繁华锦绣的气象,四处都是荒芜凄凉的情状。<br />
一些高门贵族在贺州被攻破之前,就已经暗中通过各种法子,送家眷离开。<br />
平民百姓虽听说了商清晏的仁义,却也被城中慌乱的氛围所感染,一个个闭门不出。<br />
街巷坊间不再热闹,分明春天到了,却萧索更比秋冬。<br />
所有人都知道,盛京的天要变了。<br />
只是变了天后,他们的处境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br />
柳文轩家中聚集了众多好友,他们其中不乏朝廷官员,但在这个时候,却是都来投靠柳文轩这个被圣上革职了的白身。<br />
不过他也不是来者不拒,只收留了一些他熟知的好友。<br />
山雨来临之前,众人关上门,七嘴八舌道:“听闻柳兄与凤翔将军有些交情,可能说说,那是个什么人物吗?”<br />
柳文轩道:“我与凤翔将军是有些交情,可也不算太熟,但她绝非传闻中那般,凶神恶煞,六亲不认。反倒文武双全,是个极为通透的人物。”<br />
又有人问道:“咱们跟柳兄不同,是圣上的旧臣,若有一朝东西合璧,在朝堂上还能有立足之地吗?”<br />
聚集在柳府的这些人,算不得朝中中流砥柱,却也身家清白,没有跟商清晏或者虞安歌作过对。<br />
他们不担心被盲目清算,就是担心自己的前程,读了这么多年书,最终只能闲赋在家。
想来商渐珩是存了死志。<br />
不过虞安歌也没劝他。<br />
一是她与商渐珩没那么大交情,她对手下败将,一向没多少怜悯。<br />
二是只要商渐珩还活着,必定有人会借着他的名义生乱,之前“金龙击水”传言,至今还甚嚣尘上。<br />
唯有一点,便是虞安歌不便与商乐靖交代。<br />
思及此,虞安歌道:“给襄和公主留下一封信吧。”<br />
商渐珩再睁开眼,眼中便带着几分痛意。<br />
他死了,妹妹在这世间,就彻底是孤身一人了。<br />
可是他活不下去的。<br />
他不是商清晏,也不是商渐璞,无法忍受被囚于高墙,行尸走肉的人生。<br />
再说了,若要一朝妹妹回国,他的存在,也会让妹妹身上的荣耀带上污点。<br />
虞安歌让人给商渐珩送来了笔墨纸砚,商渐珩提起笔,却不知道该写什么。<br />
这或许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个晚上,这种痛苦并非来源于即将到来的死亡,而是源自希望的幻灭,永不能翻身的万念俱灰。<br />
失败的滋味儿,比商渐珩想象中还要难以忍受,如附骨之疽,活着的每个瞬间,都让他痛苦难捱。<br />
最终,他提笔在纸上写下:“吾妹万安,生死有命,为兄死得其所,虽败不悔,愿吾妹余生安乐,勿念。”<br />
信写好后,他小心翼翼将怀中金钗取出,一起装入信封里,用火漆封好。<br />
虞安歌承诺道:“待公主还朝,这信我会亲自交到她手里。”<br />
商渐珩颔首,也将埋藏钱财的地方告诉了虞安歌。<br />
就在鲁县的一处峡谷。<br />
他曾经险些在鲁县丢命,却也得到了鲁县百姓的衷心拥护。<br />
那里或许是他失败的起点,但他没有任何后悔的余地。<br />
商渐珩问道:“虞安歌,若你来盛京时,先遇到的人是我,而非商清晏,会不会不一样?”<br />
虞安歌微微皱眉,不懂都到了这个时候,商渐珩提这个做什么。<br />
她冷冷回答:“不会有任何不一样。”<br />
道不同不相为谋,她与商渐珩,完全是两条道上的人。<br />
其中或许有些交集,可也只有厌恶和敌视。<br />
商渐珩指尖微颤。<br />
他总是自欺欺人,他对虞安歌有所肖想,便觉得自己在她心中,总会留下点儿什么。<br />
可虞安歌,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他有过分毫除厌恶之外的感情。<br />
商渐珩抬头,看着那道萧萧肃肃的身影,鼻尖恍若又嗅到了那抹若有似无的冷松香。<br />
他这一生见过令他惊艳的人,可毫无疑问,虞安歌是其中之最。<br />
商渐珩沉默几息,才道:“虞安歌,我从前帮过你,可是你从来不领情。在我临死前,再帮你一次,你一定给我好好记住。”<br />
第618章 戾太子逃了<br />
戾太子逃了。<br />
虞安歌刚清点完兵马,准备启程前往盛京,便听说了这个消息。<br />
县衙负责看管牢狱的牢头跪在地上,面如死灰:“昨天晚上巡逻时他还在呢,小的就打了个盹儿,睁开眼戾太子就不见了踪迹!”<br />
鱼书带着一些炭火过来,对虞安歌道:“将军,这炭火里被人放了蒙汗药。”<br />
虽然已到春天,但牢狱依然湿冷,值班的牢头和狱卒惯常会点上一些炭火度夜。<br />
牢头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对对对!小的以前值夜,可从来不会打盹儿的,昨天睡过去,定是这蒙汗药的原因,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br />
不是这牢头的错,虞安歌也没跟他计较,直接让他退下了。<br />
卢霞过来,忧心忡忡道:“将军,可要派人追拿?人是昨夜逃的,必然还未走远。”<br />
虞安歌看了那炭火一眼:“戾太子不足为虑,先打入盛京要紧。”<br />
卢霞道:“是!”<br />
虞安歌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往盛京赶去。<br />
而现在的盛京,不复从前繁华锦绣的气象,四处都是荒芜凄凉的情状。<br />
一些高门贵族在贺州被攻破之前,就已经暗中通过各种法子,送家眷离开。<br />
平民百姓虽听说了商清晏的仁义,却也被城中慌乱的氛围所感染,一个个闭门不出。<br />
街巷坊间不再热闹,分明春天到了,却萧索更比秋冬。<br />
所有人都知道,盛京的天要变了。<br />
只是变了天后,他们的处境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br />
柳文轩家中聚集了众多好友,他们其中不乏朝廷官员,但在这个时候,却是都来投靠柳文轩这个被圣上革职了的白身。<br />
不过他也不是来者不拒,只收留了一些他熟知的好友。<br />
山雨来临之前,众人关上门,七嘴八舌道:“听闻柳兄与凤翔将军有些交情,可能说说,那是个什么人物吗?”<br />
柳文轩道:“我与凤翔将军是有些交情,可也不算太熟,但她绝非传闻中那般,凶神恶煞,六亲不认。反倒文武双全,是个极为通透的人物。”<br />
又有人问道:“咱们跟柳兄不同,是圣上的旧臣,若有一朝东西合璧,在朝堂上还能有立足之地吗?”<br />
聚集在柳府的这些人,算不得朝中中流砥柱,却也身家清白,没有跟商清晏或者虞安歌作过对。<br />
他们不担心被盲目清算,就是担心自己的前程,读了这么多年书,最终只能闲赋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