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天子赐食,乃是无上荣耀。<br />
房公在众臣瞩目之下,操箸吸溜一口,浓稠的番茄汁包裹着色白细滑的汤饼,冒着热气儿被送入口中。<br />
已近花甲之年的房玄龄骤然眼前一亮,赞道:“如此口感从前的确未曾用过,实在新妙,诸公且尝尝。”<br />
一时间,廊庑下想起了唏哩呼噜的吃面声。<br />
这番茄汤汁的滋味很足,便是不喜这一口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大早赶来上朝,站了两三个时辰后,用这样一碗有滋有味的热汤饼,实在是冬春之交的不可多得啊。<br />
隐约间,有几位年迈老臣开始夸赞兕子——<br />
“晋阳公主小小年纪,竟能体察民情,躬身农耕之事,实在难得啊!”<br />
“是啊。难怪陛下心生欢喜。”<br />
“此乃天下幸事,皇后殿下教导有方啊。”<br />
一片赞誉声中,偏偏有人冒头唱了反调:“晋阳公主不过是未满五岁的稚童,众位大人在这个年纪,怕是还在泥巴地里玩耍呢。我听闻此番南山种植番茄,三殿下也曾多次往返,出了不少力。想来,其中功劳,是三殿下谦让妹妹的。”<br />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杜楚客,已故莱国公杜如晦的弟弟。<br />
贞观四年,李二陛下追忆旧人,将隐于嵩山的杜楚客召回长安,要他继承亡兄那份忠义,继续入朝做事。<br />
后来,杜楚客从蒲州刺史,做到王府长史,如今又拜工部尚书。<br />
私心里,他是李泰身边最支持夺嫡的人。<br />
有了杜楚客带头,廊庑下登时又冒出几位大臣,顺着这话为李泰揽功。张阿难袖着手立在殿门外,面上只当没听到,眼神却暗中<br />
流转,将这些人一一记下来。<br />
中书侍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给事中刘洎……<br />
嚯。<br />
除了关陇贵戚、博陵崔族,连关东庶族也掺和到储君之位的事务上来了。<br />
张阿难冷眼嗤笑一声。<br />
陛下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他徐徐将相权分立,不正是要君王集权于一身么?<br />
而且,廊下食是有餐位分配的。<br />
按照宫中礼仪,这时候越位谈话其实是坏了规矩。御史若是记两笔上报了,免不得要罚扣些许俸禄。<br />
李二陛下乐得见此,毕竟多罚两次,廊下食的本钱就捞回来了。<br />
这会儿,难得众位大人都聚成一团议论纷纷,也没人不看气氛的站出来要弹劾。偏偏魏征就动身了。<br />
他举着碗埋头猛嗦汤饼,吃光后,擦了擦嘴角,起身道:“三殿下此番居功几何,我不知晓。但众位仅凭空口白牙、厚脸一张,就想抢五岁稚童功劳的本事,魏征倒是佩服。”<br />
穿堂风过,一时寂静。<br />
魏征整了整衣冠,面朝带头提起这茬的杜楚客:“昔年王世充尚在洛阳称帝,你叔父杜淹曾被捕,因与莱国公有些过节,便故意谗言诋毁,害死了你与莱国公的胞兄。后来,杜淹论罪当诛,你却替他求情,免除一死。”2<br />
杜楚客面上有些挂不住,沉着脸道:“我若不劝,难道看着京兆杜氏一门自相残害吗?”<br />
魏征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以德报怨,何以报德。”<br />
杜楚客:“魏侍中这话是何用意?”<br />
“意思是,杜尚书为人臣子的忠义,就像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3。亏得是陛下,才能千里迢迢相中了。”<br />
魏征拱手,两袖补丁,一身清风:“实在佩服。”<br />
……<br />
两仪殿外的一出闹剧,很快就传到了李二陛下的耳朵里。<br />
听张阿难惟妙惟肖地模仿完魏征的言行,李世民不禁又好笑又好气。<br />
“这老匹夫,骂一个杜楚客也就罢了,连同朕也一道讥讽。这不正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朕以往太纵着他了。”<br />
张阿难赔着笑,低声提醒:“大家4,奴瞧着魏侍中的官袍袖子都打满了补子,破的不像样呢。”<br />
李二陛下听到这话,默了片刻。<br />
许久,他叹了口气,无奈摆摆手:“这老倔驴,说了几回又不听,总是过度节俭……你去开了私库,以兕子的名义给他送些布匹食粮,不必太好的,他不肯用。”<br />
张阿难浅笑着,应声退下。<br />
而立政殿这头,小兕子一觉睡到大天亮,伸个懒腰迷迷瞪瞪坐起来,就听到系统的机械音在脑海中不断响起:<br />
【叮。】<br />
【魏征对您的好感值增加30点。】<br />
【房玄龄对您的好感值增加20点。】<br />
【长孙无忌对您的好感值增加10点。】<br />
【高士廉对您的好感值增加5点。】<br />
……<br />
【程咬金对您的好感值增加40点。(附言:真他娘的香,再来一碗!)】<br />
【宿主当前朝臣好感值:313点,请再接再厉。】<br />
小兕子顶着翘起的呆毛,听到好感值飞涨,一脸迷惑地瞪圆了眼睛。<br />
发生了什么?!<br />
怎么老魏忽然就这么喜欢她了?<br />
松萝从外头捧着今日的新衣进殿,喜笑颜开道:“今日早朝后的廊下食,陛下特意命人制了番茄浓汤汤饼,众位大相公对公主是赞不绝口呢。”<br />
兕子恍然大悟。<br />
原来是这样,吃人嘴软,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br />
“婢子还听说,有些朝臣见公主年幼,想趁机将功劳安在三殿下头上。好在魏侍中站出来,一人舌辩群儒,叫他们都说不出话来了!”
房公在众臣瞩目之下,操箸吸溜一口,浓稠的番茄汁包裹着色白细滑的汤饼,冒着热气儿被送入口中。<br />
已近花甲之年的房玄龄骤然眼前一亮,赞道:“如此口感从前的确未曾用过,实在新妙,诸公且尝尝。”<br />
一时间,廊庑下想起了唏哩呼噜的吃面声。<br />
这番茄汤汁的滋味很足,便是不喜这一口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大早赶来上朝,站了两三个时辰后,用这样一碗有滋有味的热汤饼,实在是冬春之交的不可多得啊。<br />
隐约间,有几位年迈老臣开始夸赞兕子——<br />
“晋阳公主小小年纪,竟能体察民情,躬身农耕之事,实在难得啊!”<br />
“是啊。难怪陛下心生欢喜。”<br />
“此乃天下幸事,皇后殿下教导有方啊。”<br />
一片赞誉声中,偏偏有人冒头唱了反调:“晋阳公主不过是未满五岁的稚童,众位大人在这个年纪,怕是还在泥巴地里玩耍呢。我听闻此番南山种植番茄,三殿下也曾多次往返,出了不少力。想来,其中功劳,是三殿下谦让妹妹的。”<br />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杜楚客,已故莱国公杜如晦的弟弟。<br />
贞观四年,李二陛下追忆旧人,将隐于嵩山的杜楚客召回长安,要他继承亡兄那份忠义,继续入朝做事。<br />
后来,杜楚客从蒲州刺史,做到王府长史,如今又拜工部尚书。<br />
私心里,他是李泰身边最支持夺嫡的人。<br />
有了杜楚客带头,廊庑下登时又冒出几位大臣,顺着这话为李泰揽功。张阿难袖着手立在殿门外,面上只当没听到,眼神却暗中<br />
流转,将这些人一一记下来。<br />
中书侍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给事中刘洎……<br />
嚯。<br />
除了关陇贵戚、博陵崔族,连关东庶族也掺和到储君之位的事务上来了。<br />
张阿难冷眼嗤笑一声。<br />
陛下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他徐徐将相权分立,不正是要君王集权于一身么?<br />
而且,廊下食是有餐位分配的。<br />
按照宫中礼仪,这时候越位谈话其实是坏了规矩。御史若是记两笔上报了,免不得要罚扣些许俸禄。<br />
李二陛下乐得见此,毕竟多罚两次,廊下食的本钱就捞回来了。<br />
这会儿,难得众位大人都聚成一团议论纷纷,也没人不看气氛的站出来要弹劾。偏偏魏征就动身了。<br />
他举着碗埋头猛嗦汤饼,吃光后,擦了擦嘴角,起身道:“三殿下此番居功几何,我不知晓。但众位仅凭空口白牙、厚脸一张,就想抢五岁稚童功劳的本事,魏征倒是佩服。”<br />
穿堂风过,一时寂静。<br />
魏征整了整衣冠,面朝带头提起这茬的杜楚客:“昔年王世充尚在洛阳称帝,你叔父杜淹曾被捕,因与莱国公有些过节,便故意谗言诋毁,害死了你与莱国公的胞兄。后来,杜淹论罪当诛,你却替他求情,免除一死。”2<br />
杜楚客面上有些挂不住,沉着脸道:“我若不劝,难道看着京兆杜氏一门自相残害吗?”<br />
魏征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以德报怨,何以报德。”<br />
杜楚客:“魏侍中这话是何用意?”<br />
“意思是,杜尚书为人臣子的忠义,就像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3。亏得是陛下,才能千里迢迢相中了。”<br />
魏征拱手,两袖补丁,一身清风:“实在佩服。”<br />
……<br />
两仪殿外的一出闹剧,很快就传到了李二陛下的耳朵里。<br />
听张阿难惟妙惟肖地模仿完魏征的言行,李世民不禁又好笑又好气。<br />
“这老匹夫,骂一个杜楚客也就罢了,连同朕也一道讥讽。这不正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朕以往太纵着他了。”<br />
张阿难赔着笑,低声提醒:“大家4,奴瞧着魏侍中的官袍袖子都打满了补子,破的不像样呢。”<br />
李二陛下听到这话,默了片刻。<br />
许久,他叹了口气,无奈摆摆手:“这老倔驴,说了几回又不听,总是过度节俭……你去开了私库,以兕子的名义给他送些布匹食粮,不必太好的,他不肯用。”<br />
张阿难浅笑着,应声退下。<br />
而立政殿这头,小兕子一觉睡到大天亮,伸个懒腰迷迷瞪瞪坐起来,就听到系统的机械音在脑海中不断响起:<br />
【叮。】<br />
【魏征对您的好感值增加30点。】<br />
【房玄龄对您的好感值增加20点。】<br />
【长孙无忌对您的好感值增加10点。】<br />
【高士廉对您的好感值增加5点。】<br />
……<br />
【程咬金对您的好感值增加40点。(附言:真他娘的香,再来一碗!)】<br />
【宿主当前朝臣好感值:313点,请再接再厉。】<br />
小兕子顶着翘起的呆毛,听到好感值飞涨,一脸迷惑地瞪圆了眼睛。<br />
发生了什么?!<br />
怎么老魏忽然就这么喜欢她了?<br />
松萝从外头捧着今日的新衣进殿,喜笑颜开道:“今日早朝后的廊下食,陛下特意命人制了番茄浓汤汤饼,众位大相公对公主是赞不绝口呢。”<br />
兕子恍然大悟。<br />
原来是这样,吃人嘴软,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br />
“婢子还听说,有些朝臣见公主年幼,想趁机将功劳安在三殿下头上。好在魏侍中站出来,一人舌辩群儒,叫他们都说不出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