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61章 《炼狱篇》 述月,我可能……很快就能……<br />
曾经陶栀子的猜想里, 是只有天堂和地狱的设定,两者将死后世界直接粗暴地一分为二。<br />
当天堂与地狱之间多了一个炼狱,没有全然宣判罪恶灵魂的死刑, 这仿佛比天堂还要更承载希望。<br />
“我挺喜欢这个描述的……”陶栀子有些失神地看着书页上文字,鼻间是淡淡的油墨香, 是记忆里书的味道,是无论哪种木质香水都难以复刻的味道。<br />
她说完这句话后, 好像没有说完, 但是没有继续往下说。<br />
她对炼狱这个救赎之地的想象太有限,只能先听听具体是什么样的。<br />
“开始了?”<br />
江述月握着书角的虎口感受到身旁之人趋于平稳的呼吸声,便猜测她大概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建设了。<br />
这声问话,让他的声音在温和中多了些清冽,描述不出的奇异好听。<br />
他的音色未变, 却不知道这声音是否被心念织入了什么色彩, 一时间让人觉得难辨。<br />
“上次讲到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进入了地狱, 一直抵达地狱最底层,撒旦被冰封在冰湖中, 以他的三张嘴无休止地咀嚼着最严重的叛徒。”<br />
为了让江述月更精准地寻到故事的起点, 陶栀子下意识将上次的结尾精准地重复了一遍。<br />
“记忆力真好。”江述月无意间的一个的夸奖,反而让陶栀子有些手足无措, 想开心也不是,害羞也不是。<br />
陶栀子上一次被夸记忆力好已经是十二年前, 那一次……她上了当地的报纸——头版。<br />
她再也没有向人主动提及过这些, 总觉得有卖弄的嫌疑,而且那并不是一段快乐的过往。<br />
虽然不是值得被提及的往事,但是……<br />
突然间, 她眼睛亮了亮。<br />
对啊……报纸,那份报纸,那份关于她的报道,不就是最有力证明她存在过的证据吗?<br />
比她亲笔手写的遗书还要有力。<br />
“你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仍然对我感到好奇,可以去看多年前的一份报纸,应该从网络上可以找到,我到时候把日期发给你……”<br />
她语气如此平实,掩住了心里的希冀。<br />
这样,她也许就不是江述月的生活里,那陡然消失的,幻影一样的存在了。<br />
“报纸?”江述月问道。<br />
“嗯……”陶栀子本应解释,但是她没有解释,将视线移到了书页的插图上,像是某种无声的催促。<br />
原本可能的追问,在目睹那双殷切等着他讲故事的瞳眸时,生生止住了。<br />
静谧的室内,时钟和心跳声同步,甚至心跳一度快过了时钟,像是某种倒计时一样。<br />
他们仿佛都感觉到了这份倒计时,只不过陶栀子以为是生病的警钟,短暂紧张之后浑不在意。<br />
反而是江述月,他大概也病了。<br />
陶栀子听不出半点江述月的复杂心情,一心思只在心里感叹那沉稳语气之下,带来安心感。<br />
“抵达地狱最底层后,维吉尔带领但丁沿着一条地下隧道攀登。这条隧道贯穿地心,最终通往炼狱山脚。这象征着灵魂离开罪恶与堕落的状态,走向悔改的开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罪恶走向净化。”<br />
陶栀子一时间想象不出来但丁的视角,不仅好奇地开口问了一句:<br />
“听这个描述,但丁的世界观里好像相信地球是圆的,他不是来自中世纪吗?”<br />
江述月似乎也预感到了她的这个疑问,耐心地解释道:<br />
“但丁所处的时代,是中世纪晚期,很多学者受到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理学说的影响,认为地球是圆的,从地狱走向炼狱的过程有点像穿过地心走向南半球的过程,当时中世纪的欧洲人对南半球的了解极其有限,这对于但丁来说也是个充满神秘感的半球。”<br />
“这大概是但丁这么安排的原因,我的猜测而已,听听就罢了。”<br />
江述月发表观点时总是不经意说明出处和可信度,似乎很多人的说话习惯有一点差别。<br />
“好像你猜得很合理。”陶栀子深表同意地点点头,漫不经心地补充了一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不是学术论文写多了,连讲故事都这么谨慎……”<br />
江述月一时哑然,略过了后半句话,接着继续进入讲故事的状态:<br />
“但丁和维吉尔抵达了炼狱山的山脚下,在炼狱山的根部有一片‘炼狱前庭’。这里安置的是那些在生前悔悟过,却未正式赎罪的灵魂。他们不能进入真正的炼狱,而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得到救赎的机会。”<br />
这个说法和陶栀子的想象全然不一样,她脑海里忽然想到一个更生活化的比喻:<br />
“‘炼狱前庭’应该就相当于酒店大堂,在上电梯找房间之前需要在这里排队登记。”<br />
江述月略微点头:“是的。”<br />
她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些灵魂不直接进入炼狱去赎罪,既然他们没有直接堕入地狱,说明他们本就拥有被救赎的资格,为什么而要在‘炼狱前庭’等待呢,难道获得救赎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必须排队吗?”<br />
其实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陶栀子并没有预先思考过江述月是否能回答上来这个问题,她好像下意识认为江述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哪怕是他的推测,也无比合理和精彩。
曾经陶栀子的猜想里, 是只有天堂和地狱的设定,两者将死后世界直接粗暴地一分为二。<br />
当天堂与地狱之间多了一个炼狱,没有全然宣判罪恶灵魂的死刑, 这仿佛比天堂还要更承载希望。<br />
“我挺喜欢这个描述的……”陶栀子有些失神地看着书页上文字,鼻间是淡淡的油墨香, 是记忆里书的味道,是无论哪种木质香水都难以复刻的味道。<br />
她说完这句话后, 好像没有说完, 但是没有继续往下说。<br />
她对炼狱这个救赎之地的想象太有限,只能先听听具体是什么样的。<br />
“开始了?”<br />
江述月握着书角的虎口感受到身旁之人趋于平稳的呼吸声,便猜测她大概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建设了。<br />
这声问话,让他的声音在温和中多了些清冽,描述不出的奇异好听。<br />
他的音色未变, 却不知道这声音是否被心念织入了什么色彩, 一时间让人觉得难辨。<br />
“上次讲到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进入了地狱, 一直抵达地狱最底层,撒旦被冰封在冰湖中, 以他的三张嘴无休止地咀嚼着最严重的叛徒。”<br />
为了让江述月更精准地寻到故事的起点, 陶栀子下意识将上次的结尾精准地重复了一遍。<br />
“记忆力真好。”江述月无意间的一个的夸奖,反而让陶栀子有些手足无措, 想开心也不是,害羞也不是。<br />
陶栀子上一次被夸记忆力好已经是十二年前, 那一次……她上了当地的报纸——头版。<br />
她再也没有向人主动提及过这些, 总觉得有卖弄的嫌疑,而且那并不是一段快乐的过往。<br />
虽然不是值得被提及的往事,但是……<br />
突然间, 她眼睛亮了亮。<br />
对啊……报纸,那份报纸,那份关于她的报道,不就是最有力证明她存在过的证据吗?<br />
比她亲笔手写的遗书还要有力。<br />
“你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仍然对我感到好奇,可以去看多年前的一份报纸,应该从网络上可以找到,我到时候把日期发给你……”<br />
她语气如此平实,掩住了心里的希冀。<br />
这样,她也许就不是江述月的生活里,那陡然消失的,幻影一样的存在了。<br />
“报纸?”江述月问道。<br />
“嗯……”陶栀子本应解释,但是她没有解释,将视线移到了书页的插图上,像是某种无声的催促。<br />
原本可能的追问,在目睹那双殷切等着他讲故事的瞳眸时,生生止住了。<br />
静谧的室内,时钟和心跳声同步,甚至心跳一度快过了时钟,像是某种倒计时一样。<br />
他们仿佛都感觉到了这份倒计时,只不过陶栀子以为是生病的警钟,短暂紧张之后浑不在意。<br />
反而是江述月,他大概也病了。<br />
陶栀子听不出半点江述月的复杂心情,一心思只在心里感叹那沉稳语气之下,带来安心感。<br />
“抵达地狱最底层后,维吉尔带领但丁沿着一条地下隧道攀登。这条隧道贯穿地心,最终通往炼狱山脚。这象征着灵魂离开罪恶与堕落的状态,走向悔改的开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罪恶走向净化。”<br />
陶栀子一时间想象不出来但丁的视角,不仅好奇地开口问了一句:<br />
“听这个描述,但丁的世界观里好像相信地球是圆的,他不是来自中世纪吗?”<br />
江述月似乎也预感到了她的这个疑问,耐心地解释道:<br />
“但丁所处的时代,是中世纪晚期,很多学者受到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理学说的影响,认为地球是圆的,从地狱走向炼狱的过程有点像穿过地心走向南半球的过程,当时中世纪的欧洲人对南半球的了解极其有限,这对于但丁来说也是个充满神秘感的半球。”<br />
“这大概是但丁这么安排的原因,我的猜测而已,听听就罢了。”<br />
江述月发表观点时总是不经意说明出处和可信度,似乎很多人的说话习惯有一点差别。<br />
“好像你猜得很合理。”陶栀子深表同意地点点头,漫不经心地补充了一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不是学术论文写多了,连讲故事都这么谨慎……”<br />
江述月一时哑然,略过了后半句话,接着继续进入讲故事的状态:<br />
“但丁和维吉尔抵达了炼狱山的山脚下,在炼狱山的根部有一片‘炼狱前庭’。这里安置的是那些在生前悔悟过,却未正式赎罪的灵魂。他们不能进入真正的炼狱,而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得到救赎的机会。”<br />
这个说法和陶栀子的想象全然不一样,她脑海里忽然想到一个更生活化的比喻:<br />
“‘炼狱前庭’应该就相当于酒店大堂,在上电梯找房间之前需要在这里排队登记。”<br />
江述月略微点头:“是的。”<br />
她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些灵魂不直接进入炼狱去赎罪,既然他们没有直接堕入地狱,说明他们本就拥有被救赎的资格,为什么而要在‘炼狱前庭’等待呢,难道获得救赎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必须排队吗?”<br />
其实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陶栀子并没有预先思考过江述月是否能回答上来这个问题,她好像下意识认为江述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哪怕是他的推测,也无比合理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