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 第235节
“怎的手这般凉?对,往前伸伸,是不是好多了?”<br />
“莫要将自己逼得太过劳累了,瞧瞧,还是个小伙子呢!”<br />
“暖不暖?”<br />
困意上涌,盛帝缓缓阖上眼睛,喉咙里咕噜一声,竟在此刻无意识地扬了扬嘴角。<br />
“老师,好暖和呀!”<br />
“父皇不喜欢我也没关系,我有老师就足够了!”<br />
“老师,再给我讲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吧。”<br />
“老师......老师......”<br />
福顺好不容易得了令,又能重回养心殿了。<br />
他蹑手蹑脚步入内殿,走到榻边一瞧,盛帝胸膛微微起伏,竟面色平和地在榻上睡熟了。<br />
他心头微安,紧了紧身上的宦服,轻手轻脚窝在了榻边。<br />
如往常一般,为盛帝守夜。<br />
第272章 一生之师<br />
太子妃牵着赵元烨走出养心殿时,江浔还留在殿外。<br />
他仰头望着夜空,不知在想些什么。<br />
赵元烨抬头看了自家母妃一眼。<br />
太子妃心生了然,松了手。<br />
“先生!”<br />
赵元烨当即朝江浔奔去。<br />
江浔回过头来,先是冲太子妃行了一礼,而后朝赵元烨伸出手去。<br />
赵元烨先是一愣,而后立刻牵紧了江浔的手,眼里溢出浓烈的依赖来。<br />
“微臣陪殿下走走?”<br />
江浔偏头询问,声音很是温柔。<br />
赵元烨求之不得,连连点头,没忘回头询问太子妃。<br />
太子妃已然颔首,眼看江浔提着灯笼,带着赵元烨走进前方的宫道里,才轻轻掩下长睫。<br />
她实在道不尽对江大人的感激。<br />
想必江大人也瞧出来了,烨儿心中有委屈、有惶恐,还有戾气。<br />
他那小小的心田被今日的变故塞得满满当当,来不及喘息,亟需发泄和释放。<br />
江大人是真心疼爱烨儿的,同时也是极出色的引路人,是烨儿一生之师。<br />
难怪当年,阿稷哪怕已然心神俱疲,仍要坚持提笔留下一封信来,只为护住江大人几分。<br />
阿稷......<br />
太子妃忍不住目露悲切,可很快又振作了起来。<br />
阿稷,你瞧见了吗?<br />
今晚的阿瑾也很勇敢。<br />
而明日、后日、往后的每一日,阿瑾都会比今日做得更好,和忠义之臣一起,将年幼的烨儿托举而起,直到他长大,独当一面,而后成为贤明之君。<br />
彼时,阿瑾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思念你,连带着你的那一份,去看看田园旷野、山川胜景。<br />
最后,摘一枝开得最盛的绿萼梅,送到你的面前。<br />
阿稷,来世,我还要去寻你的。<br />
你可要,等我呀。<br />
————<br />
空旷的宫道上,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并行。<br />
面对江浔,赵元烨是最藏不住话的。<br />
他将自己方才对盛帝所言,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江浔,而后又小心翼翼问道:<br />
“先生,烨儿做错了吗?”<br />
江浔缓缓停下脚步,半跪下来,将灯笼搁置在一旁,双手搭在赵元烨的肩膀上,笑道:<br />
“倒是让殿下抢先了一步,明日微臣本也打算这般做的。”<br />
赵元烨闻言,心头蓦地一松,面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却很快又垂下了眉眼,满是委屈地瘪了嘴。<br />
“先生,烨儿......心里头乱得很。”<br />
江浔抬手摸了摸赵元烨的头,温声应道:“微臣知晓,今日于殿下而言,实在艰难得很。”<br />
“但微臣也不得不夸赞一句,殿下今日应对得当,实在远超微臣想象。”<br />
“况且,连微臣这条命,可以说都是殿下从圣上手中救下的。”<br />
这般毫不吝啬的夸赞与肯定,让赵元烨缓缓抬起头来,受宠若惊,“先生,真的吗?”<br />
江浔重重点了头,放柔了声音:<br />
“从前不曾将这些往事告知殿下,是忧心殿下年幼,藏不住心思,可今日看来,实在是微臣低估了殿下。”<br />
“只殿下言及心乱,其实不必如此。”<br />
江浔平视着赵元烨,眸光平和却坚定,循循善诱:<br />
“圣上有过,且过错极大,理应受罚,殿下怀仁本善,然施仁于恶者,是为纵恶滋蔓,断不可取。”<br />
“且今日殿下已为储君,不宜再萦怀耽溺往昔之事。因为从明日开始,这天下国土,社稷万民,都等着殿下安定治理。”<br />
“微臣知晓,担子很重,殿下年纪也还小。”<br />
“但殿下莫忘了,居庙堂之高,为国为民亦是臣等职责所在。”<br />
“殿下可还记得微臣当日所言?”<br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守正出奇,方是仁者正途——”<br />
江浔话到此处,赵元烨已正色接过了话头:“天下之重,社稷苍生,须得以清明正道待之,方得安邦定国,泽被万民。”<br />
“先生的话,烨儿从未忘记!”<br />
江浔听得赵元烨字字铿锵,再也难掩面上欣慰之色。<br />
“所以,殿下勿彷徨,勿犹豫,满朝诸臣、诸将在侧,皆会殚精竭虑,倾心辅佐殿下,以成千秋之功业。”<br />
“臣心中笃信,殿下日后必会成为贤明圣君,造福百姓,开创盛世。”<br />
赵元烨只觉先生字字句句叩在他的心头,如此殷殷期盼,又毫无保留的信任,叫他心头酸胀难当,又满盈感激。<br />
“先生......”<br />
江浔见赵元烨眸中带泪,知晓他是个聪慧的,定都听进去了。<br />
这个孩子,已然出色至极。<br />
这般想着,他俯身上前,舒展双臂,将赵元烨轻轻环入怀中。<br />
“殿下辛苦了,后头的路,微臣都会陪你走。”<br />
“而今,殿下可想同微臣聊聊太子殿下,聊聊你的父王?”<br />
江浔实在温柔又心细,将赵元烨心中方方面面所思所想都考虑到了。<br />
赵元烨小小的身子微微一僵,下一刻便紧紧贴上前去,仿佛十分贪恋这个如父亲般温暖包容的怀抱。<br />
他伸手反抱住江浔,抱得那般紧,哽咽着应声:“想~”<br />
江浔眉眼微弯,声音柔和,“那从何时开始讲起才好呢?”<br />
赵元烨应声,那般迫切,“要从头开始!”<br />
“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了......”<br />
江浔的声音里也隐约带了慨叹,却还是笑着应下了,“那就从......微臣与太子殿下的初见说起吧。”<br />
宫道悠长,此刻却不觉幽深寂冷。<br />
江浔温雅的嗓音低低响起,随着八月的晚风,越过宫墙,仿佛在提醒皇宫里的一草一木。<br />
这里曾住着一位太子殿下,光风霁月,仁德宽厚,是所有人心中的皎皎月光。<br />
嗒嗒嗒——<br />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br />
沈嘉岁到底放心不下江浔,此刻在太子妃宫人的引导下,正朝养心殿走来。<br />
而太子妃见赵元烨迟迟未归,不免心生担忧,亦从养心殿寻了过来。<br />
宫道上,三个光点渐渐汇聚到了一处。<br />
沈嘉岁借着烛光一瞧,宫道中间背着个孩子的,不正是江浔吗?<br />
而太子妃凝神一看,被江大人背在身后,正睡得香甜的,不正是烨儿吗?<br />
江浔瞧着似乎也有些累了,微微低垂着头,正准备将赵元烨背回去。<br />
两侧橘黄色的暖光几乎同时靠近,可他却似心有所感般,偏头看向左侧。<br />
只见沈嘉岁嘴角含笑,眉眼生光,正大踏步朝他迎来。<br />
江浔心头骤暖,满怀依恋,无声轻唤:<br />
“岁岁。”
“莫要将自己逼得太过劳累了,瞧瞧,还是个小伙子呢!”<br />
“暖不暖?”<br />
困意上涌,盛帝缓缓阖上眼睛,喉咙里咕噜一声,竟在此刻无意识地扬了扬嘴角。<br />
“老师,好暖和呀!”<br />
“父皇不喜欢我也没关系,我有老师就足够了!”<br />
“老师,再给我讲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吧。”<br />
“老师......老师......”<br />
福顺好不容易得了令,又能重回养心殿了。<br />
他蹑手蹑脚步入内殿,走到榻边一瞧,盛帝胸膛微微起伏,竟面色平和地在榻上睡熟了。<br />
他心头微安,紧了紧身上的宦服,轻手轻脚窝在了榻边。<br />
如往常一般,为盛帝守夜。<br />
第272章 一生之师<br />
太子妃牵着赵元烨走出养心殿时,江浔还留在殿外。<br />
他仰头望着夜空,不知在想些什么。<br />
赵元烨抬头看了自家母妃一眼。<br />
太子妃心生了然,松了手。<br />
“先生!”<br />
赵元烨当即朝江浔奔去。<br />
江浔回过头来,先是冲太子妃行了一礼,而后朝赵元烨伸出手去。<br />
赵元烨先是一愣,而后立刻牵紧了江浔的手,眼里溢出浓烈的依赖来。<br />
“微臣陪殿下走走?”<br />
江浔偏头询问,声音很是温柔。<br />
赵元烨求之不得,连连点头,没忘回头询问太子妃。<br />
太子妃已然颔首,眼看江浔提着灯笼,带着赵元烨走进前方的宫道里,才轻轻掩下长睫。<br />
她实在道不尽对江大人的感激。<br />
想必江大人也瞧出来了,烨儿心中有委屈、有惶恐,还有戾气。<br />
他那小小的心田被今日的变故塞得满满当当,来不及喘息,亟需发泄和释放。<br />
江大人是真心疼爱烨儿的,同时也是极出色的引路人,是烨儿一生之师。<br />
难怪当年,阿稷哪怕已然心神俱疲,仍要坚持提笔留下一封信来,只为护住江大人几分。<br />
阿稷......<br />
太子妃忍不住目露悲切,可很快又振作了起来。<br />
阿稷,你瞧见了吗?<br />
今晚的阿瑾也很勇敢。<br />
而明日、后日、往后的每一日,阿瑾都会比今日做得更好,和忠义之臣一起,将年幼的烨儿托举而起,直到他长大,独当一面,而后成为贤明之君。<br />
彼时,阿瑾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思念你,连带着你的那一份,去看看田园旷野、山川胜景。<br />
最后,摘一枝开得最盛的绿萼梅,送到你的面前。<br />
阿稷,来世,我还要去寻你的。<br />
你可要,等我呀。<br />
————<br />
空旷的宫道上,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并行。<br />
面对江浔,赵元烨是最藏不住话的。<br />
他将自己方才对盛帝所言,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江浔,而后又小心翼翼问道:<br />
“先生,烨儿做错了吗?”<br />
江浔缓缓停下脚步,半跪下来,将灯笼搁置在一旁,双手搭在赵元烨的肩膀上,笑道:<br />
“倒是让殿下抢先了一步,明日微臣本也打算这般做的。”<br />
赵元烨闻言,心头蓦地一松,面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却很快又垂下了眉眼,满是委屈地瘪了嘴。<br />
“先生,烨儿......心里头乱得很。”<br />
江浔抬手摸了摸赵元烨的头,温声应道:“微臣知晓,今日于殿下而言,实在艰难得很。”<br />
“但微臣也不得不夸赞一句,殿下今日应对得当,实在远超微臣想象。”<br />
“况且,连微臣这条命,可以说都是殿下从圣上手中救下的。”<br />
这般毫不吝啬的夸赞与肯定,让赵元烨缓缓抬起头来,受宠若惊,“先生,真的吗?”<br />
江浔重重点了头,放柔了声音:<br />
“从前不曾将这些往事告知殿下,是忧心殿下年幼,藏不住心思,可今日看来,实在是微臣低估了殿下。”<br />
“只殿下言及心乱,其实不必如此。”<br />
江浔平视着赵元烨,眸光平和却坚定,循循善诱:<br />
“圣上有过,且过错极大,理应受罚,殿下怀仁本善,然施仁于恶者,是为纵恶滋蔓,断不可取。”<br />
“且今日殿下已为储君,不宜再萦怀耽溺往昔之事。因为从明日开始,这天下国土,社稷万民,都等着殿下安定治理。”<br />
“微臣知晓,担子很重,殿下年纪也还小。”<br />
“但殿下莫忘了,居庙堂之高,为国为民亦是臣等职责所在。”<br />
“殿下可还记得微臣当日所言?”<br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守正出奇,方是仁者正途——”<br />
江浔话到此处,赵元烨已正色接过了话头:“天下之重,社稷苍生,须得以清明正道待之,方得安邦定国,泽被万民。”<br />
“先生的话,烨儿从未忘记!”<br />
江浔听得赵元烨字字铿锵,再也难掩面上欣慰之色。<br />
“所以,殿下勿彷徨,勿犹豫,满朝诸臣、诸将在侧,皆会殚精竭虑,倾心辅佐殿下,以成千秋之功业。”<br />
“臣心中笃信,殿下日后必会成为贤明圣君,造福百姓,开创盛世。”<br />
赵元烨只觉先生字字句句叩在他的心头,如此殷殷期盼,又毫无保留的信任,叫他心头酸胀难当,又满盈感激。<br />
“先生......”<br />
江浔见赵元烨眸中带泪,知晓他是个聪慧的,定都听进去了。<br />
这个孩子,已然出色至极。<br />
这般想着,他俯身上前,舒展双臂,将赵元烨轻轻环入怀中。<br />
“殿下辛苦了,后头的路,微臣都会陪你走。”<br />
“而今,殿下可想同微臣聊聊太子殿下,聊聊你的父王?”<br />
江浔实在温柔又心细,将赵元烨心中方方面面所思所想都考虑到了。<br />
赵元烨小小的身子微微一僵,下一刻便紧紧贴上前去,仿佛十分贪恋这个如父亲般温暖包容的怀抱。<br />
他伸手反抱住江浔,抱得那般紧,哽咽着应声:“想~”<br />
江浔眉眼微弯,声音柔和,“那从何时开始讲起才好呢?”<br />
赵元烨应声,那般迫切,“要从头开始!”<br />
“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了......”<br />
江浔的声音里也隐约带了慨叹,却还是笑着应下了,“那就从......微臣与太子殿下的初见说起吧。”<br />
宫道悠长,此刻却不觉幽深寂冷。<br />
江浔温雅的嗓音低低响起,随着八月的晚风,越过宫墙,仿佛在提醒皇宫里的一草一木。<br />
这里曾住着一位太子殿下,光风霁月,仁德宽厚,是所有人心中的皎皎月光。<br />
嗒嗒嗒——<br />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br />
沈嘉岁到底放心不下江浔,此刻在太子妃宫人的引导下,正朝养心殿走来。<br />
而太子妃见赵元烨迟迟未归,不免心生担忧,亦从养心殿寻了过来。<br />
宫道上,三个光点渐渐汇聚到了一处。<br />
沈嘉岁借着烛光一瞧,宫道中间背着个孩子的,不正是江浔吗?<br />
而太子妃凝神一看,被江大人背在身后,正睡得香甜的,不正是烨儿吗?<br />
江浔瞧着似乎也有些累了,微微低垂着头,正准备将赵元烨背回去。<br />
两侧橘黄色的暖光几乎同时靠近,可他却似心有所感般,偏头看向左侧。<br />
只见沈嘉岁嘴角含笑,眉眼生光,正大踏步朝他迎来。<br />
江浔心头骤暖,满怀依恋,无声轻唤:<br />
“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