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地,巴陵郡。淑妃高兴得不得了,这几日将李容留在含凉殿为他准备就藩事宜,便没叫他去弘文馆——这还是宁胥几日不见李容后从含凉殿中宫人口中得知的。<br/><br/> 前前后后算来,两人有一个月未见了。<br/><br/> 到后来,杜相因为立储之事也无法日日到弘文馆授课,便托尚书省曾、徐二位同僚代为讲书。<br/><br/> 再后来,宁胥也鲜少去弘文馆了。<br/><br/> 少了课业,宁大人却发觉宁胥这几日屋中的油灯仍旧半夜不熄,人也越发寡言了。<br/><br/> 隔日他进门的时候,偶然瞥见宁胥桌案上凌乱铺着几张纸,本以为是写了一半的文章,可待宁大人仔细看来,却见这些纸上反反复复只写了一句话——<br/><br/>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br/><br/> 巴陵郡王,可惜日后怕指的就不是李容了。<br/><br/> “父亲?”宁胥见宁大人手中拿着自己写的那句诗,愣了愣,而后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解释道:“哦……我听说三皇子过些日子要封王就藩了,同窗这么久,也想不出送他什么贺仪,索性就写副字给他……”<br/><br/> 宁大人眉心轻轻蹙了蹙,问:“李益的诗?”<br/><br/> 虽是送别,当做人封王的贺仪也着实太悲戚……或者,太过不吉利了些。<br/><br/> 宁胥自然听出了父亲话中的意思,面上闪过了些不自然。只是很快,这一丝情绪便被宁大人下一句话震得烟消云散,而后他整个人则是感到更加荒谬和讶然。<br/><br/> “三皇子暂时不用去巴陵郡就藩了,刑部的差事,安平侯力荐他‘出阁’任职。换句话说,许家转投在李容身后了,哎……朝中原本就要分明的局势又被他搅混了。”<br/><br/> “什……什么?”宁胥脑中有一瞬的空白。<br/><br/> 安平侯许家?那是朝中真正握有实权的姓氏,是有心储位的几位皇子都有意拉拢的一家。原本安平侯本已选择了大皇子,因此近来才会有立嫡长的传闻。<br/><br/> 可为什么是三皇子?<br/><br/> 宁大人像是没看到儿子那魂不守舍的模样,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明日会向圣人上书,你日后便不要再做三皇子的伴读了,他身边已经不安全了。真是没想到啊……本以为这是个安分的皇子,谁知道心思竟藏得比旁人更深。”<br/><br/> “三皇子既要与虎谋皮,最后会有他后悔的一天。”<br/><br/> 宁胥愣愣地抬起头:“父亲这是……什么意思?”<br/><br/> “你以为许家凭什么要选一个无势又无宠的皇子入主东宫?安平侯根本不在乎什么从龙之功,他想要的……”<br/><br/> 宁大人目光复杂地望向大明宫的方向,“至于三皇子究竟向安平侯许下了什么条件,我等就不得而知了。”<br/><br/> 这些日子其实李容找过宁胥好几次。<br/><br/> 只是那种做了亏心事一般没来由的心虚和忐忑又将他拦在了宁府的大门之外。他只能坐在不远处那座高台上,遥遥看不清院中景象,他便按着宁胥平日里的习惯猜测着他几时用膳,几时温书,几时在院中的桃树下坐着发呆……而后快到宫中落锁的时辰再快马赶回去,以为神不知鬼不觉。<br/><br/> 直到那日他在酉时一刻折返宫中,走到含凉殿外的湖畔时,猛地顿住了步子。<br/><br/>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李容却仍能根据夜幕中那一抹熟悉的身影轻易辨别出来人。<br/><br/> 宁胥。<br/><br/> 这个时辰的他不应该在书房中一边吃着果子一边翻着《洛阳伽蓝记》吗?记得宁胥搬离偏殿的前一晚,他正看到那句“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br/><br/> 他怎么会回来?<br/><br/> “偏殿剩了些东西,我取了就回。”<br/><br/> 李容蹙了眉。<br/><br/> 他知道,偏殿已经没有宁胥的东西了。<br/><br/> “还剩了什么?”<br/><br/> 宁胥抿了抿唇,半晌,道:“几本书,我很快,不会叨扰殿下太久。”<br/><br/> 他说完便从阴影中走了出来,步子却很慢地朝着含凉殿<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内走去,只是走过李容身边的时候似乎有一瞬间的停顿。<br/><br/> “对了,还没跟殿下道一声恭喜。”<br/><br/> 李容心猛地揪了起来,他轻轻握住了宁胥的手腕。<br/><br/> “你知道了我与许家的事,在此时入宫见我,不是为了那几本根本不存在的书吧?”<br/><br/> 宁胥呼了口气,索性说开了问道:“你答应了许家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坐那个位置?”<br/><br/> 李容嘴唇动了动,“我说了我不想走。”<br/><br/> 说罢,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竟笑了出来,定定地看着宁胥问:“你看,若是我坐上储位,日后登基,你这个清流纯臣不就只能向我称臣了吗?”<br/><br/> 宁胥也想了起来,面色忽然变得极其古怪荒谬:“你竟在意这个?我那日不过是随口说的。你若是想听,我现在就可以……”<br/><br/> “别。”李容却打断了他的话:“你难道愿意跟我去那什么巴陵做个属官?还是几十年回不了长安一次的地方官?”<br/><br/> 宁胥忽然静了下来。<br/><br/> 李容笑意一敛,“这不就行了。”<br/><br/> “比起藩王,我也更想要做储君。”<br/><br/> 宁胥知道他此时绝不该说出这句话来,可或许是李容话中语气太过笃定,他不知其中有几分对储位的执念,却总想从其中找出些许的破绽来。<br/><br/> “你要夺储,要入朝,我便不能再做你的伴读了。按照我父亲的意思,在殿下坐上那位子之前,今晚合该是我们见的最后一面。”<br/><br/> 若是作别,就不知要等多久。<br/><br/> 听说那位大皇子在得到立储风声的时候,皇后已经着人准备挑选高门闺秀议亲了。<br/><br/> 宁胥垂着的手轻轻攥了攥,“就愿殿下绘就的百幅桃花图,能早日换来心上之人。”<br/><br/> 他大抵不知道,此时最不该说的,实则是这一句话。<br/><br/> 李容猛然一怔。<br/><br/> 他似乎想要弄明白对方说这句话的意思,只是看着宁胥面上寡淡的神色,他须臾之后又苦笑了声:<br/><br/> “过来人劝告你这个书呆子一句,书上说的东西不可尽信。”<br/><br/> “什么多画几幅桃花就能换来心上人,其实都是骗人的……”<br/><br/> 一厢情愿罢了。<br/><br/> 换不来心上人,换个清流纯臣也好。<br/><br/> 总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要好。<br/><br/> “本来也可能是真的。”<br/><br/> 宁胥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即便从小受着宁大人的训导,知道自己不可卷入党争朝斗,却极难在此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br/><br/> 说出来的话,意味着什么?<br/><br/> 那听似平淡的声音中压抑着颤抖,又带了些无可奈何:“本来……若是你再努力多画几张,那个心上人看见了,兴许就答应了。”<br/><br/> “什么意思?”<br/><br/> 他只觉得若是今日不说,便要看着李容遗憾伤怀,叫他们二人的少年往事以此作为终点,实在是太过残忍了。<br/><br/> “父亲为我请辞的奏折已经递上去了,今日道过了别,我就……先回府了。”<br/><br/> “宁胥,我回宫的那会儿,宫门就已经落锁了。”<br/><br/> “……”<br/><br/> 宁胥今日着实在含凉殿外等了李容好几个时辰,从白日等到暮夜;这句话一出,两人都意识到了。他低着头,便看不到李容那原本带着愁苦的眼中此时迸发出如那天上星河一般灿烂的笑意。<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