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此夫考取功名,青云直上,未来可期,却嫌弃起了为他侍奉父母,生育了三子的糟糠之妻,甚至下手毒害,可惜被其妻发现,不甘心拼死抵抗,其意外撞到头颅,一命呜呼。<br />
此事一出,妻当场就入了大牢,判秋后处斩。<br />
可说来也巧,妻的娘家亲戚正是分部慈幼堂所在之地,探亲知晓了此事,唏嘘的说给众人听。<br />
嘉德公主听闻后,直喊荒唐,直接下令此案重审,但朝廷官员不受公主管辖,太傅对此妻也十分恼怒,是他下令要斩首的。<br />
而后嘉德公主一声怒告于皇上,争取重新审判的机会,这才得为那女子申冤。<br />
我朝律历,杀人犯法,但也分情况,这种先动手还是不小心死亡的,案犯最多五十个板子,哪里用的着斩立决。<br />
因这个缘故,皇上还批准了嘉德公主拥有在外判案的权利。<br />
朝中有人不满进言道:“女子怎可在外抛头露面,更何况处理断案这种大事”<br />
皇上更不满,罕见的当场发火:“我儿乃当朝公主,缘何不配?还是你们觉得那种判错冤案的酒囊饭袋比我儿尊贵!”<br />
“皇上息怒!”<br />
底下哗啦啦跪倒一片。<br />
比公主尊贵?那是要造反啊!<br />
他们无话可说,还是那位做错事的太傅站出来,连说不敢。<br />
“此事就此定下!散朝!”<br />
有了新的差事,嘉德公主热血沸腾,还求着圣上给自己身边编制了不少官位协助,要外出转转。<br />
皇上看着女儿撒娇的模样,好笑道:“我看你是想着那位侯府小姐吧”<br />
嘉德公主也笑:“父皇懂我,李小姐与儿臣兴趣相投,她知我我亦知她,惟愿天下乐土,众望归一”<br />
天下乐土,众望归一……<br />
皇上细细琢磨,心底叹息一声,又突然笑了。<br />
“我儿如此报向,朕心甚慰,不过还有一件事”<br />
“父皇请说”<br />
“带着你的五弟六弟,六妹七妹八妹他们一起去吧”<br />
嘉德公主眨眨眼,有些犹豫:“父皇……可能我这一去有些不太平”<br />
她如今涉及朝廷外事,恐怕暗地里早就有人心声不满,要对付她了。<br />
皇上不在意道:“不怕,为父必为你扫平障碍”<br />
那……如此也行。<br />
侯府中,李向沅拜别了青寻与父母,与嘉德公主一脚踏上了青天大道。<br />
看着她们远去,青寻心中颇有感慨。<br />
东楚四六年春,京中挂起了红灯笼,庆祝新的一年开始。<br />
这一年,李向沅领着巡官的差事与嘉德公主一道,并没有回来。<br />
东楚四七年。<br />
青寻打着静养的幌子去了庄子,实际上是换了身份一路往国土边缘去。<br />
就在这一年,李向沅她们在外破了不少奇案,并不局限于受难的女性,同时各大慈幼院接到命令,开始接收无辜的男孤,并为他们赐姓。<br />
赐国姓,赵,受皇家捐赠。<br />
此令一出,高贵的士族终于察觉到嘉德公主的野心,那是天然的皇权维护者。<br />
与之而来的是李向沅她们遭受到更多的暗杀,慈幼院也开始不太平。<br />
慈幼院在明面上,受了两次磨难后皇上用雷霆手段发作了不少士族官员,这才好些。<br />
而远在外地的李向沅等人遭了不少罪,好在她有青寻的教导,自身又有天赋,武艺超群,逃脱了不少次追杀。<br />
但士族的报复来的猛烈,最严重的一次是为了救下嘉德公主,她被一刀砍在胸口,幸得公主随行有医术高明的大夫,这才保住。<br />
彼时两人面容不再精致,身形更加精瘦,可双眸亮的吓人。<br />
李向沅躺在床上,紧握着嘉德公主的手:“公主别怕,亦不可退缩,今日士族杀心浓烈,正是我们戳中了他们的要害,应该高兴才是!”<br />
嘉德公主一瞬间的犹豫被她说没了,“对!你说的没错,终有一天,我们会打破士族的桎梏,让他们尝到其中滋味!”<br />
两人相视一笑。<br />
已经来到某个城镇的青寻,听闻李向沅的消息倒是没太大的担心,她的身上自己放了护身符,足以保她一命。<br />
只是士族,太猖狂了些。<br />
士族屹立不倒,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垄断书籍知识,占有大量水旱良田,僮仆万千。<br />
若是想要一步解决,她如今倒是有一计。<br />
当天下午,青寻只身赶赴江南。<br />
江南水乡,物资丰富。<br />
江南有一条运河,年年修缮,保百姓衣食。<br />
青寻抵达时,水官正在丈量水位,与人商讨河堤之事。<br />
青寻私下寻了人,“人人道江南富足,却不知富的乃是士族,百姓只得温饱,在下有一计,可解此局,望大人知”<br />
水官乃皇上心腹,扎根此地多年,早知士族大患,如今突然有一人说此话,他恐有计,不敢应。<br />
青寻笑笑,如今她换了装扮,不担心有人看出身份,她道:“水之患,乃天灾也,上天明示,一水洗尽铅华,断其根基,永除后患!”<br />
水官大惊,继而发怒,“慎言!”<br />
他虽忧心士族祸害,但也不会枉顾百姓性命,这河堤之下,还有数万条命,他断不会如此做。<br />
青寻观他神色,解释道:“我知大人所虑,必不会发生,今年雨水颇多,可借以水潮让百姓暂离,而后两岸加固,遇害处则不稳,且在下有一巧技,保无辜者无虞。”
此事一出,妻当场就入了大牢,判秋后处斩。<br />
可说来也巧,妻的娘家亲戚正是分部慈幼堂所在之地,探亲知晓了此事,唏嘘的说给众人听。<br />
嘉德公主听闻后,直喊荒唐,直接下令此案重审,但朝廷官员不受公主管辖,太傅对此妻也十分恼怒,是他下令要斩首的。<br />
而后嘉德公主一声怒告于皇上,争取重新审判的机会,这才得为那女子申冤。<br />
我朝律历,杀人犯法,但也分情况,这种先动手还是不小心死亡的,案犯最多五十个板子,哪里用的着斩立决。<br />
因这个缘故,皇上还批准了嘉德公主拥有在外判案的权利。<br />
朝中有人不满进言道:“女子怎可在外抛头露面,更何况处理断案这种大事”<br />
皇上更不满,罕见的当场发火:“我儿乃当朝公主,缘何不配?还是你们觉得那种判错冤案的酒囊饭袋比我儿尊贵!”<br />
“皇上息怒!”<br />
底下哗啦啦跪倒一片。<br />
比公主尊贵?那是要造反啊!<br />
他们无话可说,还是那位做错事的太傅站出来,连说不敢。<br />
“此事就此定下!散朝!”<br />
有了新的差事,嘉德公主热血沸腾,还求着圣上给自己身边编制了不少官位协助,要外出转转。<br />
皇上看着女儿撒娇的模样,好笑道:“我看你是想着那位侯府小姐吧”<br />
嘉德公主也笑:“父皇懂我,李小姐与儿臣兴趣相投,她知我我亦知她,惟愿天下乐土,众望归一”<br />
天下乐土,众望归一……<br />
皇上细细琢磨,心底叹息一声,又突然笑了。<br />
“我儿如此报向,朕心甚慰,不过还有一件事”<br />
“父皇请说”<br />
“带着你的五弟六弟,六妹七妹八妹他们一起去吧”<br />
嘉德公主眨眨眼,有些犹豫:“父皇……可能我这一去有些不太平”<br />
她如今涉及朝廷外事,恐怕暗地里早就有人心声不满,要对付她了。<br />
皇上不在意道:“不怕,为父必为你扫平障碍”<br />
那……如此也行。<br />
侯府中,李向沅拜别了青寻与父母,与嘉德公主一脚踏上了青天大道。<br />
看着她们远去,青寻心中颇有感慨。<br />
东楚四六年春,京中挂起了红灯笼,庆祝新的一年开始。<br />
这一年,李向沅领着巡官的差事与嘉德公主一道,并没有回来。<br />
东楚四七年。<br />
青寻打着静养的幌子去了庄子,实际上是换了身份一路往国土边缘去。<br />
就在这一年,李向沅她们在外破了不少奇案,并不局限于受难的女性,同时各大慈幼院接到命令,开始接收无辜的男孤,并为他们赐姓。<br />
赐国姓,赵,受皇家捐赠。<br />
此令一出,高贵的士族终于察觉到嘉德公主的野心,那是天然的皇权维护者。<br />
与之而来的是李向沅她们遭受到更多的暗杀,慈幼院也开始不太平。<br />
慈幼院在明面上,受了两次磨难后皇上用雷霆手段发作了不少士族官员,这才好些。<br />
而远在外地的李向沅等人遭了不少罪,好在她有青寻的教导,自身又有天赋,武艺超群,逃脱了不少次追杀。<br />
但士族的报复来的猛烈,最严重的一次是为了救下嘉德公主,她被一刀砍在胸口,幸得公主随行有医术高明的大夫,这才保住。<br />
彼时两人面容不再精致,身形更加精瘦,可双眸亮的吓人。<br />
李向沅躺在床上,紧握着嘉德公主的手:“公主别怕,亦不可退缩,今日士族杀心浓烈,正是我们戳中了他们的要害,应该高兴才是!”<br />
嘉德公主一瞬间的犹豫被她说没了,“对!你说的没错,终有一天,我们会打破士族的桎梏,让他们尝到其中滋味!”<br />
两人相视一笑。<br />
已经来到某个城镇的青寻,听闻李向沅的消息倒是没太大的担心,她的身上自己放了护身符,足以保她一命。<br />
只是士族,太猖狂了些。<br />
士族屹立不倒,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垄断书籍知识,占有大量水旱良田,僮仆万千。<br />
若是想要一步解决,她如今倒是有一计。<br />
当天下午,青寻只身赶赴江南。<br />
江南水乡,物资丰富。<br />
江南有一条运河,年年修缮,保百姓衣食。<br />
青寻抵达时,水官正在丈量水位,与人商讨河堤之事。<br />
青寻私下寻了人,“人人道江南富足,却不知富的乃是士族,百姓只得温饱,在下有一计,可解此局,望大人知”<br />
水官乃皇上心腹,扎根此地多年,早知士族大患,如今突然有一人说此话,他恐有计,不敢应。<br />
青寻笑笑,如今她换了装扮,不担心有人看出身份,她道:“水之患,乃天灾也,上天明示,一水洗尽铅华,断其根基,永除后患!”<br />
水官大惊,继而发怒,“慎言!”<br />
他虽忧心士族祸害,但也不会枉顾百姓性命,这河堤之下,还有数万条命,他断不会如此做。<br />
青寻观他神色,解释道:“我知大人所虑,必不会发生,今年雨水颇多,可借以水潮让百姓暂离,而后两岸加固,遇害处则不稳,且在下有一巧技,保无辜者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