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历年的时候,这个堤坝修补过几次,但里水位高、汛期中也不稳定,不是一次出现了淹没农田的事情。朕在年前的时候已经说过让他们重新勘察,要是有什么漏洞要及时地补上,不要等出了大事,那就为时已晚了。这次海啸萧山一带直面冲击,因为那里是临海避无可避,但杭州一带呢?!要不是水路被泥沙拥堵,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吗!”<br/><br/> 朱由检最生气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明朝与以往的历朝历代不一样。从明成祖之后,南京这个曾经的首都没有被废弃,南京城里面还有一个六部,设六部尚书与侍郎职位,虽然那里的官员多半没有实权,但没有实权这样的事情是相对而言的,除了南京礼部之外,其他五部根本不能说没有实权。<br/><br/> 南京户部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可以说大明一半的税收都是从那里来的。同样,两淮地区官员六年一度的京察考功,是南京吏部负责,北京吏部不得干涉。<br/><br/> 南京户部的责任以后再说,但是江南的水利到了这样的程度,南京吏部官员没有查出一点问题,还有南京工部就像对民生工程瞎眼了,这样的问题居然视而不见。<br/><br/> 倒霉终于是别人了,温体仁不厚道地想,他也不可能做什么兔死狐悲状,南边那一块对于京城这里的政令充耳不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前只要能把税粮收上来,一般来说,京城这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谁让这次出了大难,南方这几百年都没有受过这种罪了,皇上借着这个由头要下手,他只能说是个好时候。<br/><br/> “臣已经把江南这些年的资料调出来,好好调查一番。”<br/><br/> “不用麻烦了。”朱由检否决了这个提议,江南是查不清楚的,查清楚了那就是一大批的脑袋落地,“南京六部任职的臣工不是没有本事的人,他们以前也都在京城呆过,朕不相信他们去了秦淮河,就被那里的暖风吹的找不到北了。你同下面说,南京六部的职权确实比不过京城六部,但是他们也辖制了两淮一带,我朝最重要的地域之一,除了兵部这次不用动,礼部因为朕不在南方也没有什么大作为之外,其他的四部好好想一下,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br/><br/> “救灾的旨意朕已经发下去了,兴修水利的旨意更早就发下去了。南京户部、吏部、刑部、工部如果不能相互合作,将江南的事情好好处理了,那么以后户部所管的税银也就不用他们操心那么多,京城会派下监察使好好协助他们。吏部反正都不知道官员们究竟如何,那么考评地方官员的重责也就一并归入京城六部。刑部如果连谁犯了案子都不清楚,朕要一个连判罪都不会刑部又有何用。工部责任最大,两淮一带的木兴建之制、渠堰疏降之法,如果他们都不知道哪里出了纰漏,朕何必不让京城工部统一管理。当然朕赏罚分明,若是他们做的好,也不会忘了他们。毕竟南京也是大明的都城之一。”<br/><br/> “皇上圣明,南京六部本来就协管两淮一带,京城毕竟远了一些,对于江南一带有所疏漏,若是南京六部努力用心,那将是事半功倍之利。”温体仁一脸的赞同,这个釜底抽薪用的好。江南的事情还是江南的人清楚,要是冒然派一个人下去查,关键是这个时候没有这样一个极有能力,又不怕死的人拿得出手去江南查清楚,那么不如让他们两者相斗。南京六部是没有京城六部实权来的大,那是肉再小也是肉,能有一点权力谁会拱手相让呢。<br/><br/> 皇上是没有说会让他们摘掉乌纱帽,但要是京城六部插足南京六部,那些人就彻底变成了带着没有实权的乌纱帽,这谁干啊!而且说不定这次表现好了,还有机会重回权力中心呢。<br/><br/> “至于救济粮食的问题,锦衣卫那里会跟进查实他们所报的数目。”朱由检一点也不怀疑有人会谎报灾情,从朝廷手里多要一些,然后勾结粮商在把这些粮食卖出,这种损招他也想的出来,那些下头的官员本事更大。“还有赈灾的过程中,百姓到底拿到了多少,官府又有没有以次充好,这<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些朕也会派人核实。你先与他们知会一声,朕的丑话都说在了前面,要是敢在天灾的时候还行贪污之事,就洗干净脖子吧。”<br/><br/> “是!”温体仁一脸恭敬地走出了门,却在外头与雨化田碰了一个正着,他对于这位皇上身边的心腹一点也不敢怠慢,不是没有想过交好,可惜雨化田这人太冷情,有时候还不容易找到了机会搭讪,但也承受不住那人冰冷的眼神。<br/><br/> 温体仁带着笑意的点头示意,一边又说了几句雨大人最近辛苦了。雨化田也只是短暂地回应了几句,相互没有多少寒暄,就道别了。<br/><br/> 朱由检见识雨化田进来了,搁下了手中的笔,让王承恩上茶,“怎么脸色不好,今年京城太热了,你在外面的时间多,千万不要被晒着了。”<br/><br/> “谢皇上关心,臣无事,只是江南那里有事要禀。”雨化田袖子里面藏着的奏折让他心情多少有些复杂,那是事关后宫妃子的事情。<br/><br/> ☆、第六十五章<br/><br/> 朱由检翻开了雨化田的奏章,‘田弘遇’三字映入眼帘,他看到这个名字就明白了大概。在朱由检登基之后不久,田妃就产下了一对龙凤胎,这事情又恰逢辽东大捷,要不是袁承焕身死,朱由检将辽东一事波澜不惊地放下,还不知道流言会变成什么。虽然明朝没有传位给皇庶子的规矩,而且不同于清朝,明朝的后宫妃子母族势力很小,多半都是来自于民间的女子,但想借着这股东风从中捞到一些好处的人总是存在。<br/><br/> 别人不好说,作为国丈爷的田弘遇没有因为女婿成了皇上就谋得更高的职位,心中本来就在泛着嘀咕,但好在他在扬州的锦衣卫里面混的还行,大家也都给他几分面子。知道了自家的女儿生了龙凤胎的事情,田弘遇的开心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终于是发达了,这可是大吉之兆,他在扬州是不清楚宫中的情况,但这个时候皇上是不能冷落自己的女儿,连着他在扬州也飘飘然起来。然后脑子一抽,就办了一件蠢事。<br/><br/> 朱由检懒得看下去,直接问雨化田,“他究竟做什么了?”<br/><br/> “田大人在扬州为了皇上选美。”雨化田一本正经地说着,还把一个名册交给了朱由检,“这上面的几位都是田大人已经选中的美人。”<br/><br/> ‘咳咳——’朱由检差点没有被自己的口水呛住,这个冷笑话一点也不好笑,“选美?为了我?谁让他这么做的?脑子没有发热吧!”<br/><br/> “这里面的事情臣就不知道了。”雨化田嘴角微翘,难得看到朱由检被囧住的样子,“不过田大人擅用了锦衣卫的侦测之权去调查那些女子的家世,下面的人就禀奏了上来。现在江南遇到大灾,若是让百姓以为皇上在这个时候正大光明地进行选美一事,似有不妥。”<br/><br/> “你不要偷笑了。”朱由检伸出手气呼呼地捏了一下雨化田的脸,他这又招谁惹谁了,怎么平白无辜地要为了田弘遇背这个黑锅。他与眼前这位连谈恋爱相互深入认识一下的时间也不够用,哪有心思去选美。“这简直就是在胡闹,谁给他的胆子?”<br/><br/> “隐之问我,我又不是田大人肚子中的小虫,怎么可能知道他吃错了什么药。”雨化田抓住了朱由检的手,已经在后宫的人自己管不了,但<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