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624章 有人帮忙就快
    大家打扫完之后,便迫不及待催促着,张建设走快点。
    张建设也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着急,所以就走快,而且快点忙完,也早点回去。
    仓库的铁门被推开时,扬起的灰尘在晨光里翻滚成细小的金粒。
    二十来号人挤在门口,哈出的白气混着兴奋的低语,把寒气都驱散了几分。
    张建设率先走进去,军绿色外套的下摆扫过堆在墙角的干草,他指着帆布盖着的粮食山:“都看着点,一千斤,二十个人分,正好五十斤一户。”
    李研究员搓着冻红的手往前凑,枯瘦的手指刚触到麻袋,就被粗糙的麻布硌得缩了缩:“真沉!这袋子怕不是有五十斤?”
    张建设笑了笑,弯腰解开最上面的麻袋绳,黄澄澄的玉米粒子滚出来,在地上铺成小小的金滩:“放心,称得准准的,一两不差。”
    众人立刻忙活起来。
    小周扛着扁担,两头各挑一个麻袋,压得肩膀微微发颤,脚步却轻快得像踩着鼓点。
    李研究员找了块木板当扁担,让儿子在后面推着,父子俩的笑声撞在仓库顶上,又簌簌落下来。
    赵工的三轮车早就停在门口,他往车斗里码了四袋粮食,用绳子捆得结结实实,绳子勒进掌心也顾不上疼。
    “张师傅,我的钱。”有人把皱巴巴的纸币递过来,张建设掏出个铁皮盒,一张张抚平了往里放,钱跟铁皮盒的碰撞声在,安静的仓库显得格外的响亮。
    他数钱的时候,王教授正帮着清点人数,眼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直到小周喊他:“王教授,该您了!”
    众人领完粮食陆续离开,仓库里渐渐空下来,只剩下张建设和王教授。
    张建设把最后一个麻袋往王教授面前推了推:“老王,这个你带回去。”
    麻袋上还沾着干草,五十斤的分量压得地面微微下陷。
    王教授连忙摆手,袖口扫过麻袋上的玉米粒子:“这不行,说好的平分,哪能让你吃亏。”
    他家里确实缺粮,老伴卧病在床,儿子上中学正是能吃的时候,粮本上的数字早就见了底,但他知道张建设一家也不容易。
    “你看你。”张建设往他手里塞了根烟,打火机“啪”地窜出火苗,“我跟益民啥关系?他隔三差五就往我家送东西,上回还拎来十斤猪肉,整个正月都吃不完。”
    他拍了拍王教授的胳膊,力道不轻,“你家那情况,我还不清楚?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不能顿顿喝稀粥。”
    王教授的烟在指间晃了晃,烟灰落在褪色的蓝布衫上。
    他想起昨天儿子盯着邻居家的馒头咽口水的样子,喉结忍不住滚动了下:“那……我就不客气了。”
    他弯腰去搬麻袋,却被张建设按住手——对方正往他手里塞个纸包,里面是刚收的钱。
    “这是你的份。”
    张建设把纸包往他兜里塞,“我那份的钱,你也拿着。”
    王教授猛地把钱推回来,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粮食我收,钱不能少。”
    他从自己口袋里摸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和张建设给的纸包迭在一起,硬塞进对方手里,“益民是益民,我是我,规矩不能破。”
    张建设看着他眼里的执拗,忽然笑了,把钱塞进铁皮盒:“行,听你的。”
    两人一起走出仓库,王教授扛着麻袋的背影有些佝偻,却比来时挺拔了许多。
    阳光穿过仓库的窗棂,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麻袋上的玉米粒子被晒得发烫,像藏着颗暖融融的太阳。
    小周推着三轮车刚拐进家属院,媳妇挺着大肚子就迎了出来。
    看见车斗里鼓鼓囊囊的麻袋,她扶着腰的手突然捂住嘴,眼泪“唰”地淌下来:“当家的,这是……粮食?”
    麻袋被解开时,黄澄澄的玉米粒子滚出来,小周抓了把塞进她手里:“五十斤呢,够你熬到生。”
    媳妇把脸埋进玉米堆里,肩膀一抽一抽的,去年冬天她怀着孕,顿顿喝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汤,如今指尖触到饱满的颗粒,忽然就笑出了声。
    李研究员的老母亲正趴在窗台上张望,看见儿子扛着麻袋回来,枯瘦的手在窗棂上抓得发白。
    “妈,您闻闻。”李研究员把麻袋往炕头一放,抓出把高粱米凑到她鼻尖,老太太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哆哆嗦嗦地摸出床头的小瓦罐:“快……快倒点进去,罐底都能映见人影了。”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孙子的呼喊,小家伙举着半块窝头冲进屋,看见麻袋顿时蹦起来:“爷爷,有白米吃了?”
    李研究员笑着往他嘴里塞了颗高粱米,甜丝丝的味道在祖孙俩舌尖化开。
    王教授扛着粮食进门时,三个孩子正围着空粮缸转圈。
    大女儿看见麻袋上的“面粉”二字,突然扑过来抱住他的腿:“爸,是白面!能蒸馒头吗?”
    小儿子踮着脚往麻袋里瞅,被麻袋角绊得打了个趔趄,却咧着嘴笑:“妈说,吃了白面能长高!”
    王教授的媳妇从里屋出来,手里还攥着打补丁的布票,看见面粉突然红了眼眶——前天她还在偷偷把自己的口粮省给孩子,如今终于能让全家吃上顿饱饭。
    赵工把粮食往案板上一放,正在纳鞋底的媳妇“噌”地站起来,针还别在布上就跑过来:“他爹,这粮食……”
    赵工解开麻袋,雪白的面粉扬起来,落在媳妇的发梢上。
    “够吃仨月。”他往面袋里插了根筷子,直挺挺的。
    “过年咱蒸两锅白面馒头,给隔壁张奶奶送两个。”媳妇突然往他怀里撞了下,带着哭腔笑:“去年过年,咱吃的还是掺了糠的窝头呢。”
    案板上的面团渐渐发起来,在暖烘烘的屋里鼓出圆滚滚的弧度,像揣着个饱满的希望。
    腊月二十八的天光刚漫过四合院的灰瓦,周益民就踩着结霜的青砖下了炕。
    稍微迭了一下被子,便起床了。
    窗台上的闹钟指向五点半,他摸出昨晚备好的抹布,在搪瓷盆里蘸了温水,刚擦了下玻璃,就看见窗纸上印出隔壁一大爷扫地的影子。
    “益民,起得够早!”一大爷的扫帚划过青砖,发出“唰唰”的响,扫帚尖挑起的蛛网在晨光里晃悠。
    “今儿可是二十八,‘扫房子’的日子,咱这院儿得拾掇得亮堂点。”
    他往周益民手里塞了把新扎的笤帚,高粱穗子扎得紧实,“你那屋梁上的灰,可得好好扫一扫。”
    周益民应着声爬上木梯,军靴踩得梯子“咯吱”响。
    他举着绑着布条的竹竿往房梁上捅,积了一年的灰尘簌簌往下掉,落在军大衣的毛领上。
    正扫到兴头,忽然听见院里传来“哐当”一声——是西厢房的李婶搬煤球时,煤筐撞翻了墙角的酸菜坛,坛沿的冰碴子溅了满地。
    “你这老婆子,毛手毛脚的!”李叔的声音混着咳嗽声传来,紧接着是扫帚归拢碎瓷片的轻响。
    周益民低头往下看,见李婶正用抹布擦煤渍,蓝布围裙上沾着黑印子,却笑得眉眼弯弯:“等会儿用碱水一泡就净了,中午蒸包给你赔罪。”
    东厢房的张奶奶踩着小马扎,正用竹竿够房檐下的灯笼。
    去年的红灯笼蒙着灰,被她用布擦得透亮,竹骨在手里转得飞快:“益民,帮奶奶把灯笼挂高点!让胡同口都能瞧见咱院儿的喜气!”周
    益民刚从梯子上下来,闻言抄起灯笼往门楣上挂,指尖触到冰凉的铁丝,却被张奶奶递来的暖手宝焐热了。
    “哟,益民这窗擦得比镜子还亮!”刚买菜回来的赵婶拎着满篮的韭菜,路过时特意往屋里瞅了眼。
    “你那书桌收拾得真利索,不像我家小子,书本扔得满地都是。”周益民正弯腰擦床底,军靴踢到个硬纸包,打开来是去年没放完的鞭炮,引线还完好无损。
    日头爬到竹影中央时,四合院已经换了模样。
    一大爷把扫出的垃圾堆在门口,正等着收废品的来,李婶用浆糊把新买的“福”字往门上贴,红纸上的金粉蹭了满手。
    张奶奶的灯笼在门楣上晃悠,风一吹就“哗啦”响。
    周益民直起酸痛的腰,望着院里锃亮的青砖和窗上崭新的窗,心里成就感还是很满足的。
    看到房梁上,还没有擦,周益民把木梯拿了过来。
    正踩着木梯擦房梁,军靴在梯子上晃悠,忽然听见院门口传来“吱呀”的推门声。
    他低头往下看,见张燕拎着个竹篮站在青砖地上,蓝布袄的领口沾着点雪沫子,身后跟着的张璐正踮脚往院里瞅,辫子上的红绸子在风里飘得欢。
    “益民哥,忙着呢?”张燕仰起脸,睫毛上的霜被阳光照得发亮。
    “我家卫生上午就弄完了,想着你一个人打扫费劲,就带璐璐过来搭把手。”
    她晃了晃手里的竹篮,油纸包从篮沿露出来,散出淡淡的油香。
    张璐突然从姐姐身后钻出来,鼻尖冻得通红:“益民哥!我姐说你家有火烧!”
    她往屋里瞅了瞅,看见桌角的空碗就嚷嚷,“在哪儿呢?我可帮你擦桌子拖地,换两个火烧够不够?”
    话没说完就被张燕在背上拍了下,疼得她龇牙咧嘴,却还是盯着竹篮不放。
    如果不是早上姐姐说“去益民哥家有好吃的”,她叼着半块窝头就跟来了,此刻肚子正空得发慌。
    周益民从梯子上下来,军大衣的下摆扫过堆在地上的灰尘:“你们咋来了?天这么冷。”
    张燕在张璐耳边,小声说道:“好好干活才有火烧,不然只能啃窝头。”
    “没事,我们过来帮忙,不然益民哥你一个人,都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
    说着,把竹篮往桌上一放,解开油纸包,露出四个圆滚滚的火烧,芝麻粒在表面闪着油光:“这是妈早上刚烙的,先垫垫肚子。”
    周益民也没有客气,忙活了这么久,肚子早就饿了。
    张璐啃着火烧,含混不清地嚷嚷:“我擦窗户!我能擦得像镜子!”
    周益民笑着说道:“璐璐,窗已经擦了。”
    张璐没有想到周益民行动如此快,然后便询问:“益民哥,还有哪里没有打扫?”
    “益民哥,你那床底下是不是还没扫?”张燕说道。
    周益民点了点头,一个早上,只是将上面的打扫好,地面的还来得及开始打扫。
    张燕知道之后,便吩咐:“璐璐,去把地给扫了。”
    张璐并没有反抗,过来就要帮忙干活,拿起一旁的扫把就开始扫地。
    当张璐把最后一把扫帚归拢到墙角时,日头已经爬到了窗棂中央,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多钟。
    三人直起酸痛的腰,望着眼前的屋子,不约而同地舒了口气。
    原本蒙着灰的房梁被擦得露出了木色,张燕站在地上抬头看,那些被蓝布帕子擦出的白印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撒了层细碎的银粉。
    周益民刚拖完的地面光可鉴人,倒映着屋顶的灯笼影子,连墙角的砖缝都透着干净。
    张璐扫的地,可以说是一尘不染的样子。
    “真干净啊。”张燕拿起桌上的火烧,芝麻粒蹭在指尖,心里满是成就感。
    这三个小时的忙碌没白费,原本有些杂乱的屋子此刻处处透着清爽,连空气里的灰尘味都被窗缝钻进来的阳光晒得消散了,只剩下淡淡的煤烟香和火烧的甜气。
    周益民摸了摸口袋里的鞭炮,想着等会儿要不要拿出来让张璐先放两个,算是庆祝这焕然一新的家。
    就在这时,“咕噜——”一声响亮的肚子叫打破了屋里的宁静。
    声音不大,却在这格外安静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周益民和张燕同时转过头,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张璐身上。
    张璐闻言浑身一僵,慢慢转过身来。
    她的脸“唰”地一下红透了,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像被泼了盆红墨水。
    手里还攥着扫把,布角上的灰尘蹭在鼻尖,更显得窘迫。
    “我……我不是故意的。”张璐结结巴巴地解释,声音小得像蚊子哼,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鞋尖,不敢看周益民和张燕。
    肚子却像是跟她作对似的,又“咕噜”叫了一声,这次的声音比刚才还要响。
    张燕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手揉了揉张璐的头发:“是不是饿坏了?都怪我,光顾着干活,忘了让你先垫垫肚子。”
    周益民笑着说道:“保证让我们的小功臣吃饱。”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正义利剑

佚名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继父是恶毒驸马(古言h)(继父女)

公子缺斤少两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