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父皇,请您相信儿臣,儿臣真的没有对邑皇叔下手,儿臣不知道二弟那些证据到底是如何来的,但儿臣敢发誓,此事绝对与儿臣无关。”<br />
“为表清白,儿臣愿卸下太子之位!”<br />
此话一出。<br />
别说众臣哗然,就是二皇子都有点懵了。<br />
不是,他这个虚伪的皇兄脑子坏掉了吗?<br />
往日不是心心念念装模作样的惦记皇位,以太子身份隐隐自傲,今天竟说出这种话?<br />
就算是以退为进,也太冒险了吧。<br />
郭首辅更是着急站出来道,“不可!储君之位乃国之安定,怎可轻易请辞?陛下,太子这是急糊涂了,请陛下莫要将此话放心中。”<br />
“是啊是啊,还请陛下三思,莫要把太子心急之语放心中。”<br />
“陛下,既然太子都能说出如此重话,邑郡王府之事定然与殿下无关……”<br />
太子党的大臣纷纷站出来。<br />
因为太子请辞储君之位的话,根本没跟他们商量,他们现在可不着急么。<br />
而太子看着这些人,面露嘲讽和伤心的表情。<br />
一面是做给皇帝看,一面则是真情流露。<br />
原本还有两分疑心,此刻他却是真的认定母后把自己当傀儡了。<br />
因为,如果这些大臣都真心支持他,那么不管他做出的决定如何荒唐,在没有询问过他的意见之前,众人都应该先追随,有意见私下询问反驳才是……<br />
如今大家当众反驳他的决定,分明就是没把他这个主子当回事儿!<br />
太子心中冷哼,更加坚决道。<br />
“父皇,您如今正值壮年,朝中有没有储君都无影响,儿臣如今百口莫辩,只能如此证明清白,还请父皇成全!”<br />
他真的想废除储君之位吗?<br />
那当然不可能。<br />
但为了脱离母后掌控,打消父皇忌惮,现在就必须急流勇退。<br />
否则如今父皇身强体壮,成年皇子虎视眈眈,幼年弟弟们蓄势待发,还有母后拖后腿,他就是烈火烹油。<br />
夺嫡夺嫡,夺的就是他这个嫡子储君。<br />
他一日是太子,那所有人的目标就一日全都是他!<br />
他不要做这个挡箭牌,所有的弟弟都别想躲在他后面捡便宜,全部加入斗兽场,那才公平。<br />
乾元帝看不出神色盯着他道,“你当真如此想?”<br />
“只要能为父皇分忧,为朝廷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儿臣不在乎身份。”<br />
太子言辞诚恳,一副仁义无双的贤者模样。<br />
二皇子拿不准他到底怎么想,暂时没说话了。<br />
太子党的朝臣们着急不已,但事发突然,太子又不配合,他们除了说几句反对之语,也做不了别的什么。<br />
最后。<br />
乾元帝点头,“好,既然你如此决定,那朕便成全你。”<br />
不管太子心中怎么想,废掉对方储君之位正合他意。<br />
他还正值壮年,有一个年轻太子杵着,确实日渐让他膈应。<br />
既然太子识趣,他也不会对亲儿子太狠。<br />
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br />
太子废除储君之位,二皇子暂停朝中事务回府闭门思过,一众朝臣被训斥,其余年纪稍小的皇子们被提溜入朝平衡局面。<br />
至于邑郡王府……<br />
乾元帝虽然心疼这个弟弟,但还是亲儿子更重要。<br />
吩咐人风光办葬,又从宗室过继了一个子嗣继承王府,免得邑郡王绝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br />
……<br />
消息传到后宫。<br />
郭皇后听闻这个早朝结果,差点没气吐血。<br />
太子之位固然风险巨大,但带来的好处也多啊,有这个大儿子在前面挡着,小儿子才能平庸又安全地长大,她也才能做个实权太后,而非吉祥摆设。<br />
这个逆子最近怎么了,怎么接二连三背着她干大事?<br />
好好的突然态度大变,定是有人在背后挑拨离间。<br />
“来人,去把太子给本宫叫过来!”<br />
郭皇后神色阴沉。<br />
她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使手段,坏她好事。<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温馨提示:岳父真名王成安,但目前对外是改名了的“刘公公”,文中没有写错哈~<br />
第89章 张长明之死 2更 捉虫<br />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协力坚如钢。<br />
当一群人齐心协力时,想要打败对方是很难的,哪怕占有绝对优势,稍有不慎对方也能绝地反杀。<br />
可如果将其内部瓦解,变成各自为政的散沙,收拾起来就容易了。<br />
上辈子。<br />
太子登基后明明有堂兄谢文齐拿出的各种好东西,给他造势铺出的稳固好局面,最后为什么还能被谢文彦给灭国?<br />
是对方太蠢吗?<br />
还是楚国不够强?<br />
归根究底,原因不过是谢文彦从内部攻克,让当时的太子和郭皇后相互争斗,导致楚国朝堂乌烟瘴气,党争厉害,才让其余几国趁虚而入。<br />
祸起萧墙的办法前世管用,今生自然也有效果。<br />
谁让太子和郭皇后的母子关系,本就有问题呢?<br />
……<br />
太子收到郭皇后的邀请并不意外,他也正想看看母亲的真实嘴脸。<br />
所以。<br />
母子俩见面后,太子再没了往日的恭敬,态度很是冷淡疏离。<br />
听到郭皇后自觉温和,实际质问他为什么频出昏招,不听话乱来闹成如今局面,到底是谁在背后挑拨怂恿时,太子忍不住嘲讽笑出来。<br />
“母后,到底儿臣是储君,还是您是储君?”<br />
“什么都要儿臣听您的,要不这个太子之位,您来坐?”<br />
“你……”<br />
郭皇后显然没料到向来孝顺恭敬有加的儿子,竟然会说出如此嘲讽她的话,一时不敢置信语塞。<br />
太子不管她表情,继续冷冷道。<br />
“若行得正坐得端,何须担心别人挑拨离间?儿臣近日所为,怎么就是昏招了?难道非得呆在太子之位,给十二弟吸引众兄弟的针对,才是合母后心意的好招吗?”<br />
“母后,同样都是你的儿子,你为何对儿臣如此心狠?”<br />
这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太多了。<br />
饶是郭皇后装得再好,此刻也不禁变脸。<br />
然后反应过来立马心虚反驳,“胡说!皇儿,到底是谁跟你嚼舌头,让你这般误解母后?”<br />
“误解?哈哈哈,母后,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要和儿臣继续装吗?”<br />
“母后不用再掩饰,你和张长明的奸情,儿臣都已经查得清清楚楚了!你们之间的恩怨,儿臣不想管,但你休想利用我给十二弟铺路,做摄政太后的美梦。”<br />
太子恨恨把所有事情都揭穿。<br />
郭皇后大骇,没想到这么隐秘的事情都被儿子知道了,那除了儿子,还有别人知道吗?比如说挑拨儿子的那人?<br />
心中又慌又急,还有被揭穿真面目的恼羞成怒。<br />
“闭嘴,你不要命了!”<br />
她一边打断呵斥,一边神色阴沉环视周围。<br />
这个秘密要是被人听见传出去,就完蛋了。<br />
太子见此冷笑,“母后当初干得出来,怎么如今害怕了?孤还以为母后当真是奇女子,连摄政之权都敢胆大妄为肖想,原来您也会害怕啊。”
“为表清白,儿臣愿卸下太子之位!”<br />
此话一出。<br />
别说众臣哗然,就是二皇子都有点懵了。<br />
不是,他这个虚伪的皇兄脑子坏掉了吗?<br />
往日不是心心念念装模作样的惦记皇位,以太子身份隐隐自傲,今天竟说出这种话?<br />
就算是以退为进,也太冒险了吧。<br />
郭首辅更是着急站出来道,“不可!储君之位乃国之安定,怎可轻易请辞?陛下,太子这是急糊涂了,请陛下莫要将此话放心中。”<br />
“是啊是啊,还请陛下三思,莫要把太子心急之语放心中。”<br />
“陛下,既然太子都能说出如此重话,邑郡王府之事定然与殿下无关……”<br />
太子党的大臣纷纷站出来。<br />
因为太子请辞储君之位的话,根本没跟他们商量,他们现在可不着急么。<br />
而太子看着这些人,面露嘲讽和伤心的表情。<br />
一面是做给皇帝看,一面则是真情流露。<br />
原本还有两分疑心,此刻他却是真的认定母后把自己当傀儡了。<br />
因为,如果这些大臣都真心支持他,那么不管他做出的决定如何荒唐,在没有询问过他的意见之前,众人都应该先追随,有意见私下询问反驳才是……<br />
如今大家当众反驳他的决定,分明就是没把他这个主子当回事儿!<br />
太子心中冷哼,更加坚决道。<br />
“父皇,您如今正值壮年,朝中有没有储君都无影响,儿臣如今百口莫辩,只能如此证明清白,还请父皇成全!”<br />
他真的想废除储君之位吗?<br />
那当然不可能。<br />
但为了脱离母后掌控,打消父皇忌惮,现在就必须急流勇退。<br />
否则如今父皇身强体壮,成年皇子虎视眈眈,幼年弟弟们蓄势待发,还有母后拖后腿,他就是烈火烹油。<br />
夺嫡夺嫡,夺的就是他这个嫡子储君。<br />
他一日是太子,那所有人的目标就一日全都是他!<br />
他不要做这个挡箭牌,所有的弟弟都别想躲在他后面捡便宜,全部加入斗兽场,那才公平。<br />
乾元帝看不出神色盯着他道,“你当真如此想?”<br />
“只要能为父皇分忧,为朝廷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儿臣不在乎身份。”<br />
太子言辞诚恳,一副仁义无双的贤者模样。<br />
二皇子拿不准他到底怎么想,暂时没说话了。<br />
太子党的朝臣们着急不已,但事发突然,太子又不配合,他们除了说几句反对之语,也做不了别的什么。<br />
最后。<br />
乾元帝点头,“好,既然你如此决定,那朕便成全你。”<br />
不管太子心中怎么想,废掉对方储君之位正合他意。<br />
他还正值壮年,有一个年轻太子杵着,确实日渐让他膈应。<br />
既然太子识趣,他也不会对亲儿子太狠。<br />
于是,事情就这么决定了。<br />
太子废除储君之位,二皇子暂停朝中事务回府闭门思过,一众朝臣被训斥,其余年纪稍小的皇子们被提溜入朝平衡局面。<br />
至于邑郡王府……<br />
乾元帝虽然心疼这个弟弟,但还是亲儿子更重要。<br />
吩咐人风光办葬,又从宗室过继了一个子嗣继承王府,免得邑郡王绝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br />
……<br />
消息传到后宫。<br />
郭皇后听闻这个早朝结果,差点没气吐血。<br />
太子之位固然风险巨大,但带来的好处也多啊,有这个大儿子在前面挡着,小儿子才能平庸又安全地长大,她也才能做个实权太后,而非吉祥摆设。<br />
这个逆子最近怎么了,怎么接二连三背着她干大事?<br />
好好的突然态度大变,定是有人在背后挑拨离间。<br />
“来人,去把太子给本宫叫过来!”<br />
郭皇后神色阴沉。<br />
她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使手段,坏她好事。<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温馨提示:岳父真名王成安,但目前对外是改名了的“刘公公”,文中没有写错哈~<br />
第89章 张长明之死 2更 捉虫<br />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协力坚如钢。<br />
当一群人齐心协力时,想要打败对方是很难的,哪怕占有绝对优势,稍有不慎对方也能绝地反杀。<br />
可如果将其内部瓦解,变成各自为政的散沙,收拾起来就容易了。<br />
上辈子。<br />
太子登基后明明有堂兄谢文齐拿出的各种好东西,给他造势铺出的稳固好局面,最后为什么还能被谢文彦给灭国?<br />
是对方太蠢吗?<br />
还是楚国不够强?<br />
归根究底,原因不过是谢文彦从内部攻克,让当时的太子和郭皇后相互争斗,导致楚国朝堂乌烟瘴气,党争厉害,才让其余几国趁虚而入。<br />
祸起萧墙的办法前世管用,今生自然也有效果。<br />
谁让太子和郭皇后的母子关系,本就有问题呢?<br />
……<br />
太子收到郭皇后的邀请并不意外,他也正想看看母亲的真实嘴脸。<br />
所以。<br />
母子俩见面后,太子再没了往日的恭敬,态度很是冷淡疏离。<br />
听到郭皇后自觉温和,实际质问他为什么频出昏招,不听话乱来闹成如今局面,到底是谁在背后挑拨怂恿时,太子忍不住嘲讽笑出来。<br />
“母后,到底儿臣是储君,还是您是储君?”<br />
“什么都要儿臣听您的,要不这个太子之位,您来坐?”<br />
“你……”<br />
郭皇后显然没料到向来孝顺恭敬有加的儿子,竟然会说出如此嘲讽她的话,一时不敢置信语塞。<br />
太子不管她表情,继续冷冷道。<br />
“若行得正坐得端,何须担心别人挑拨离间?儿臣近日所为,怎么就是昏招了?难道非得呆在太子之位,给十二弟吸引众兄弟的针对,才是合母后心意的好招吗?”<br />
“母后,同样都是你的儿子,你为何对儿臣如此心狠?”<br />
这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太多了。<br />
饶是郭皇后装得再好,此刻也不禁变脸。<br />
然后反应过来立马心虚反驳,“胡说!皇儿,到底是谁跟你嚼舌头,让你这般误解母后?”<br />
“误解?哈哈哈,母后,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要和儿臣继续装吗?”<br />
“母后不用再掩饰,你和张长明的奸情,儿臣都已经查得清清楚楚了!你们之间的恩怨,儿臣不想管,但你休想利用我给十二弟铺路,做摄政太后的美梦。”<br />
太子恨恨把所有事情都揭穿。<br />
郭皇后大骇,没想到这么隐秘的事情都被儿子知道了,那除了儿子,还有别人知道吗?比如说挑拨儿子的那人?<br />
心中又慌又急,还有被揭穿真面目的恼羞成怒。<br />
“闭嘴,你不要命了!”<br />
她一边打断呵斥,一边神色阴沉环视周围。<br />
这个秘密要是被人听见传出去,就完蛋了。<br />
太子见此冷笑,“母后当初干得出来,怎么如今害怕了?孤还以为母后当真是奇女子,连摄政之权都敢胆大妄为肖想,原来您也会害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