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巴拉巴拉一堆理由,反正主要目的就是重审旧案。<br />
其余朝臣闻言,亲戚有被冤枉流放的也有些心动,当然也有不赞同的,毕竟不是每个被冤枉流放官员的仇敌,都像许夫人表哥这般幸运倒台了。<br />
“陛下,臣觉得许大人此言有理。<br />
“陛下,臣觉得此事不可……”<br />
朝臣们又在金銮殿上吵起来。<br />
不过大家吵也没用,谢文彦早有决断,等众人吵得差不多时,就开口。<br />
“重审旧案可以,但重新启用就算了,正好官学那边还缺人,审查结束就送官学那边教书吧。”<br />
只要不重回朝堂分蛋糕,那些反对的官员就没那么抗拒。<br />
而想帮亲戚翻案的官员,主要目标也是为了捞人。<br />
因此,谢文彦做出决断后,众人就偃旗息鼓了。<br />
“既然各位爱卿没意见,那此事便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办。好了,继续说恩科的事情……”<br />
谢文彦随意摆手,一副并不怎么把翻案之事放在心上的模样。<br />
好似这就是个不足轻重的小插曲。<br />
但等下朝后。<br />
封祁瑞就悄悄收到了一张名单。<br />
虽然不知谢文彦为什么关注重视这些流放边疆多年的罪臣,可认识这么多年,谢文彦做事情都有其用意,并且很少出错。<br />
想不明白的封祁瑞也就懒得想了。<br />
反正听谢兄的话,有肉吃就行!<br />
第172章 前世的义父们(2) 2更~<br />
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意思就是真理。<br />
别说只是给真的受冤官员翻案,就算是真的罪大恶极之人,皇帝要是想把人弄出来,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br />
所以,有谢文彦的暗中示意。<br />
也没什么人在乎几个就算翻案成功,也只能去官学教书,再回不了朝堂的小人物,翻案之事进行得无比顺利迅速。<br />
不过短短半个月时间,刑部和大理寺就办完了。<br />
然后官差快马加鞭去传圣旨。<br />
……<br />
边境。<br />
采石场。<br />
因为过去几年谢文彦带兵,把草原部落打得落花流水,战绩实在斐然,今年楚国其余与诸国交接的边境,瞬间安静了很多。<br />
所以今年的流放罪犯们,便不用再上战场当炮灰,而是全部呆在采石场干苦力,累是累了点,但好歹又保住了一年命。<br />
临近中午,干完活的犯人们领了各自的窝头和稀粥正吃饭。<br />
杜仲期和自己几个老友聚在一起。<br />
几人一边吃一边叹气。<br />
杜仲期忧愁道,“诶,老李,老陈,前儿个东边窝棚那个何老头死了,你们知道吗?”<br />
“咋能不知道?听说死得老惨了,不知哪个丧良心发现何老头藏了20两的棺材板,偷了他银子不说,还把人给砸死扔粪坑里了,真是黑心肝。”<br />
老李唏嘘不已。<br />
老陈点头,“可不是,偷银子把人打死还不行,还非得扔粪坑折辱,什么仇什么怨啊,要知道何老头人缘挺好的,也不谁这么黑了心肝。”<br />
“说到底,就是欺负何老头家里人都死光了,剩下一个孤寡老头好欺负……”<br />
杜仲期叹气,语气中是深深忧虑。<br />
这苦寒流放之地就是个吃人的地儿,有家人相互帮衬的还好,孤身一个人就是被欺负的命。<br />
何老头生前人缘那么好,孤寡之时都落得如此下场。<br />
他与几位老友性格不好,人缘差得要死,儿女不是死在当初流放的路上,就是不孝顺靠不住,将来也是孤寡的命,不知会落得什么结局。<br />
想到此。<br />
几人看着对方,就不免叹气。<br />
他们倒不是怕死,就是害怕以后死得不体面,连个挖坟的人都没有。<br />
杜仲期看向老李道,“老李,咱们那几个不孝子是靠不住了,你儿子虽然也不待见你,但多少还有一点孝心,你要不跟你儿子认个错,缓解下父子关系,将来好歹也有收尸之人不是?”<br />
要是可以,老李的儿子也帮他们收个尸就更好了。<br />
当初他们获罪抄家流放后,家里有些人的真面目就露了出来,好些妾室夫人夫郎,都带着自己儿女分家单过,不管他们了。<br />
孝顺留在身边的,则不是早死,就是在流放路上为了他们受苦,导致身体不好,将来多半会死在他们前头。<br />
而老李则不同,他的妻儿抛弃他,并不是嫌弃他。<br />
是因为老李脾气是他们之中最臭最硬的,妻儿受不了才远离他的。<br />
所以。<br />
这么臭脾气的老李哪能轻易低头,当即就不高兴道。<br />
“不去,老子死也不会去认那个不孝子!当初流放的时候,兔崽子才几岁?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就非说老子顽固迂腐,不懂时事得罪人,才害他娘吃苦。”<br />
“老子是对不起他们母子,但老子绝对不承认老子顽固迂腐,老子明明就是直言不讳,应当载入史册的忠君死谏之臣,当初都是小人作祟……”<br />
老李又开始生气地诉说当年。<br />
边境流放多年,当年的斯文读书人也因常年干活打仗,变得匪里匪气了。<br />
“就是就是,大侄子这点就不对了,宁死不屈是气节,怎么就是顽固迂腐呢,看人脸色下菜碟,那是小人行径……”<br />
杜仲期几人连连点头,丝毫不觉得老李的骨气不合时宜。<br />
毕竟他们都是同类人,受苦多年依旧不改本质,脾气照样硬,嘴巴照样臭。<br />
周围众人听到:……<br />
所以说,这几个老头被流放边境,现在孤家寡人无人搭理,不是没道理的!<br />
不过。<br />
几个老头厉害也是真厉害。<br />
通常文官流放边疆,因为体弱很多都死得很早。<br />
但杜仲期几人硬是凭着聪明才智,以难以言喻的低武力值,和随时随地得罪的臭脾气劣势,在边疆安安稳稳活到现在。<br />
谁来都得说上一句,老天爷瞎眼啊!<br />
“杜老头他们,又在那边蛐蛐谁呢?”<br />
“谁知道,反正肯定没好话。”<br />
“得了,等会儿干活千万离他们远点,不然官差鞭子落下来,误伤咱就惨了,这几个倒霉死老头……”<br />
旁边的犯人们吓得连忙躲远。<br />
没办法,杜仲期几人在背后说人坏话,十次有八次都会倒霉被别人抓现行,然后闹事被官差打。<br />
他们站在旁边,实在太容易殃及池鱼了!<br />
好在。<br />
今天显然是杜仲期几人的幸运日。<br />
他们在背后蛐蛐老李儿子不靠谱,不仅运气好没被老李儿子听见,还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br />
“圣旨到——”<br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经刑部和大理寺旧案重审查证,杜仲期、李高良……免除罪责,恢复功名,归还部分家财,择日回京觐见陛下,以待分配官学任职。钦此。”<br />
带着圣旨的官差终于抵达边疆,宣布旧案重审的结果。<br />
旨意宣布后。<br />
现场一片哗然,其余犯人们全都羡慕嫉妒看向杜仲期几人。<br />
以往被流放翻案回去的例子不是没有,但那些无不都是家族厉害,又或者压根就是来走过场躲祸的。
其余朝臣闻言,亲戚有被冤枉流放的也有些心动,当然也有不赞同的,毕竟不是每个被冤枉流放官员的仇敌,都像许夫人表哥这般幸运倒台了。<br />
“陛下,臣觉得许大人此言有理。<br />
“陛下,臣觉得此事不可……”<br />
朝臣们又在金銮殿上吵起来。<br />
不过大家吵也没用,谢文彦早有决断,等众人吵得差不多时,就开口。<br />
“重审旧案可以,但重新启用就算了,正好官学那边还缺人,审查结束就送官学那边教书吧。”<br />
只要不重回朝堂分蛋糕,那些反对的官员就没那么抗拒。<br />
而想帮亲戚翻案的官员,主要目标也是为了捞人。<br />
因此,谢文彦做出决断后,众人就偃旗息鼓了。<br />
“既然各位爱卿没意见,那此事便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办。好了,继续说恩科的事情……”<br />
谢文彦随意摆手,一副并不怎么把翻案之事放在心上的模样。<br />
好似这就是个不足轻重的小插曲。<br />
但等下朝后。<br />
封祁瑞就悄悄收到了一张名单。<br />
虽然不知谢文彦为什么关注重视这些流放边疆多年的罪臣,可认识这么多年,谢文彦做事情都有其用意,并且很少出错。<br />
想不明白的封祁瑞也就懒得想了。<br />
反正听谢兄的话,有肉吃就行!<br />
第172章 前世的义父们(2) 2更~<br />
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意思就是真理。<br />
别说只是给真的受冤官员翻案,就算是真的罪大恶极之人,皇帝要是想把人弄出来,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br />
所以,有谢文彦的暗中示意。<br />
也没什么人在乎几个就算翻案成功,也只能去官学教书,再回不了朝堂的小人物,翻案之事进行得无比顺利迅速。<br />
不过短短半个月时间,刑部和大理寺就办完了。<br />
然后官差快马加鞭去传圣旨。<br />
……<br />
边境。<br />
采石场。<br />
因为过去几年谢文彦带兵,把草原部落打得落花流水,战绩实在斐然,今年楚国其余与诸国交接的边境,瞬间安静了很多。<br />
所以今年的流放罪犯们,便不用再上战场当炮灰,而是全部呆在采石场干苦力,累是累了点,但好歹又保住了一年命。<br />
临近中午,干完活的犯人们领了各自的窝头和稀粥正吃饭。<br />
杜仲期和自己几个老友聚在一起。<br />
几人一边吃一边叹气。<br />
杜仲期忧愁道,“诶,老李,老陈,前儿个东边窝棚那个何老头死了,你们知道吗?”<br />
“咋能不知道?听说死得老惨了,不知哪个丧良心发现何老头藏了20两的棺材板,偷了他银子不说,还把人给砸死扔粪坑里了,真是黑心肝。”<br />
老李唏嘘不已。<br />
老陈点头,“可不是,偷银子把人打死还不行,还非得扔粪坑折辱,什么仇什么怨啊,要知道何老头人缘挺好的,也不谁这么黑了心肝。”<br />
“说到底,就是欺负何老头家里人都死光了,剩下一个孤寡老头好欺负……”<br />
杜仲期叹气,语气中是深深忧虑。<br />
这苦寒流放之地就是个吃人的地儿,有家人相互帮衬的还好,孤身一个人就是被欺负的命。<br />
何老头生前人缘那么好,孤寡之时都落得如此下场。<br />
他与几位老友性格不好,人缘差得要死,儿女不是死在当初流放的路上,就是不孝顺靠不住,将来也是孤寡的命,不知会落得什么结局。<br />
想到此。<br />
几人看着对方,就不免叹气。<br />
他们倒不是怕死,就是害怕以后死得不体面,连个挖坟的人都没有。<br />
杜仲期看向老李道,“老李,咱们那几个不孝子是靠不住了,你儿子虽然也不待见你,但多少还有一点孝心,你要不跟你儿子认个错,缓解下父子关系,将来好歹也有收尸之人不是?”<br />
要是可以,老李的儿子也帮他们收个尸就更好了。<br />
当初他们获罪抄家流放后,家里有些人的真面目就露了出来,好些妾室夫人夫郎,都带着自己儿女分家单过,不管他们了。<br />
孝顺留在身边的,则不是早死,就是在流放路上为了他们受苦,导致身体不好,将来多半会死在他们前头。<br />
而老李则不同,他的妻儿抛弃他,并不是嫌弃他。<br />
是因为老李脾气是他们之中最臭最硬的,妻儿受不了才远离他的。<br />
所以。<br />
这么臭脾气的老李哪能轻易低头,当即就不高兴道。<br />
“不去,老子死也不会去认那个不孝子!当初流放的时候,兔崽子才几岁?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就非说老子顽固迂腐,不懂时事得罪人,才害他娘吃苦。”<br />
“老子是对不起他们母子,但老子绝对不承认老子顽固迂腐,老子明明就是直言不讳,应当载入史册的忠君死谏之臣,当初都是小人作祟……”<br />
老李又开始生气地诉说当年。<br />
边境流放多年,当年的斯文读书人也因常年干活打仗,变得匪里匪气了。<br />
“就是就是,大侄子这点就不对了,宁死不屈是气节,怎么就是顽固迂腐呢,看人脸色下菜碟,那是小人行径……”<br />
杜仲期几人连连点头,丝毫不觉得老李的骨气不合时宜。<br />
毕竟他们都是同类人,受苦多年依旧不改本质,脾气照样硬,嘴巴照样臭。<br />
周围众人听到:……<br />
所以说,这几个老头被流放边境,现在孤家寡人无人搭理,不是没道理的!<br />
不过。<br />
几个老头厉害也是真厉害。<br />
通常文官流放边疆,因为体弱很多都死得很早。<br />
但杜仲期几人硬是凭着聪明才智,以难以言喻的低武力值,和随时随地得罪的臭脾气劣势,在边疆安安稳稳活到现在。<br />
谁来都得说上一句,老天爷瞎眼啊!<br />
“杜老头他们,又在那边蛐蛐谁呢?”<br />
“谁知道,反正肯定没好话。”<br />
“得了,等会儿干活千万离他们远点,不然官差鞭子落下来,误伤咱就惨了,这几个倒霉死老头……”<br />
旁边的犯人们吓得连忙躲远。<br />
没办法,杜仲期几人在背后说人坏话,十次有八次都会倒霉被别人抓现行,然后闹事被官差打。<br />
他们站在旁边,实在太容易殃及池鱼了!<br />
好在。<br />
今天显然是杜仲期几人的幸运日。<br />
他们在背后蛐蛐老李儿子不靠谱,不仅运气好没被老李儿子听见,还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br />
“圣旨到——”<br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经刑部和大理寺旧案重审查证,杜仲期、李高良……免除罪责,恢复功名,归还部分家财,择日回京觐见陛下,以待分配官学任职。钦此。”<br />
带着圣旨的官差终于抵达边疆,宣布旧案重审的结果。<br />
旨意宣布后。<br />
现场一片哗然,其余犯人们全都羡慕嫉妒看向杜仲期几人。<br />
以往被流放翻案回去的例子不是没有,但那些无不都是家族厉害,又或者压根就是来走过场躲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