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纯是应届生,她俩其实只相差两岁。<br />
这个小叶阿姨的称呼,实在没有必要。<br />
自从她跟吴峥嵘结婚,她在大院里,尤其在东门这一片的辈分噌噌往上蹿。<br />
好多领导家的孩子,都喊她小叶阿姨。<br />
不过,有那机灵的会喊她小叶主任,这样的称呼让双方都舒服。<br />
一家三口当场争论起来,刘诗纯铁了心想上清华,冷着脸听不进劝。<br />
吴峥嵘没心情掺和别人的家事,他同事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他的孩子还没出生呢。<br />
好不容易能过一天二人世界,他不想为别人的孩子耽误自己的时间。<br />
于是冷淡开口说:“清华北大这种学校,能考上的,一次就中,考不上的,复读多少次都没用,进去了也是吊车尾。”<br />
所有人:“……”<br />
话糙理不糙,但你能不能别当着孩子的面说啊?<br />
刘诗纯被他说得面色通红,眼里隐隐有泪光闪现,瞪着眼睛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招呼都没打一声,撒腿就跑出了门。<br />
望一眼追出去的刘厂长两口子,叶满枝埋怨道:“你说那种话,多得罪人啊!”<br />
“实话难免得罪人,”吴峥嵘无所谓道,“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帮你看看物理作业。”<br />
*<br />
也许是吴峥嵘的实话起了作用,也可能是人家自己想开了。<br />
周一去上学的时候,叶满枝接受了刘副厂长两口子的托付,带着刘诗纯一起去学校报到了。<br />
她那个名字老长的专业,与工业经济系的办公室紧挨着。<br />
叶满枝将人送去办公室的时候,恰好碰到了好几天没见的陈莹,正捧着鼓风机,给技术课老师交作业。<br />
“陈老师,你这几天忙什么呢?我们班选班委都没见你过来!”<br />
“忙着炼钢呢,”陈莹将鼓风机交给老师,叹道,“我正要找你呢,咱们学校也要炼钢了,每个院系都要组织人手。工业经济系总共还不到两百人,这次你们大一新生也要参与进来。”<br />
叶满枝想了想,问:“陈老师,咱们系里有会炼钢的学生吗?”<br />
“你们班那个陈特冶不是当过炉长嘛?”<br />
“炉长只是组织调配人手的,真正炼钢还需要技术人才,要是小高炉的技术不达标,钢铁杂质太多,即使炼出来也用不了。”<br />
吴峥嵘去光明街的小高炉检查过,张勤简带人炼出来的钢铁有一部分能用,但并不适合656厂的生产需要。<br />
陈莹正为炼钢犯愁,今年大三的学生要去企业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非常紧张。<br />
“但各院系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咱们工业经济系总不能落于人后。”<br />
叶满枝也不想炼钢,连本专业的课程都没掌握呢,她哪会炼钢啊!<br />
她拉了把椅子坐到对面,踌躇良久后,建议道:“要是每个院系都自己建高炉,咱学校里会被高炉挤满吧?咱们系的规模不大,不如联合其他专业一起干,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呗。”<br />
陈莹被她逗笑,“你看哪个院系是有钱的?大多数都只能出力。”<br />
“那不一定啊!咱们的技术课上不是做了不少东西嘛,那些作业总不能交上去就堆到仓库里吧?”叶满枝往她刚交给老师的鼓风机上指了指,“可以把这些作业卖了换点现金或者焦炭,到时候咱们工业经济系出钱,让其他专业出力呗。”<br />
第97章<br />
叶满枝回班里转达了参与炼钢的消息, 当即便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br />
尤其是男生们,全被陈特冶传染成了炼钢脑。<br />
听说自己也能参与炼钢,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连夜写了十几张表决心的大字报。<br />
见状,叶满枝暗暗在心里佩服陈莹有先见之明。<br />
按照陈莹的意思, 为炼钢提供资金支持的想法挺好, 但部分同学对炼钢很有热情, 未必理解这种只出钱不出力的做法。<br />
她们要是擅自帮大家做了决定, 兴许还要落人埋怨。<br />
叶满枝望一眼热情高涨的男同学们,默默告诫自己, 要注意改变工作方法。<br />
学校跟单位不一样。<br />
在街道办的时候, 她只需要跟老张商量一下就能拍板了, 其他人都是负责执行的。<br />
她当小喽啰那会儿, 也很少对穆主任和老张的决定提什么反对意见。<br />
但学生干部不是真的干部,她不能擅自替同学们做决定。<br />
“叶班长, 我给你安排个副炉长的职务怎么样?”陈特冶拿着本子走过来问。<br />
“副炉长不是大三的黄志强吗?”<br />
“咱们三个专业一起炼钢, 总共将近五百人, 只建一个小高炉太少了, 我建议先搞两个高炉。”<br />
陈莹将另两个人少的专业拉来一起炼钢了, 两个专业名字都挺长, 一个是“机器制造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 另一个是“动力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br />
叶满枝笑道:“咱们三个专业虽然有五百人, 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炼钢的。当初你去市里炼钢,不也是被抽调过去的嘛。炼钢不是小事, 你还是挑选一些精兵强将吧。”<br />
“叶班长,”陈特冶瞅她一眼说,“你毕竟是咱班的班长, 甭管会不会炼钢,班长冲在前面能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你要是不参与,其他同学那里,我也不好动员。”<br />
叶满枝好脾气地点头,“那行,你帮我报个名吧,我跟大家一起行动。”<br />
“对嘛,领导干部就是要冲在前面。”<br />
叶满枝见他在本子上记了自己的名字,又问:“建两个小高炉,需要不少钱吧?系里给咱们拨了多少款子啊?”<br />
“没拨款,系主任帮咱们联系了一个砖厂,可以去那里拉砖。其他东西需要咱们自行筹备,”陈特冶语气轻松道,“我跟市里的小高炉联系过了,可以把他们那边多余的材料和设备,借给咱们用用,除了焦炭,其他的东西都好说。”<br />
叶满枝暗道,陈铁还是有两把刷子的。<br />
两三天就把建高炉的筹备工作做好了。<br />
“但小高炉要24小时不停工,焦炭的消耗量不是小数目吧?”<br />
陈特冶自信地笑笑,眉毛上的痦子都快飞出来了。<br />
“动力工程系刚刚开办了一个焦炭厂,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可以先跟他们赊点焦炭。”<br />
叶满枝觉得这事不靠谱,借了焦炭以后,他们用什么还?<br />
这就跟穷亲戚打秋风似的,明显是有借无还的买卖,人家又不是冤大头,凭什么借呀?<br />
她没在大家气势高涨的时候泼冷水,给自己报了名,就重新将心思放到课本上,只等着陈铁通知她去炼钢。<br />
然而,又等了三天,男生们将建高炉的砖头全都搬回来了,两个炉长却在焦炭厂那边碰了钉子。<br />
全校各院系都要抽调人手炼钢,几乎所有人都在打焦炭厂的主意。<br />
由于想赊账的人太多,人家直接把这个口子堵死了!<br />
好在工业经济系还有一大批调干生,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各单位打秋风,借了一些焦炭回来应急。<br />
可是,陈特冶却不敢在这时候开工。<br />
他第一次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可以进度缓慢,但决不能失败。<br />
若是不能保证焦炭的持续供应,那炼钢这事,绝对是炼一炉废一炉。<br />
在大家为焦炭犯愁的时候,叶满枝向炼钢委员会提出了分头行动的设想。<br />
一部分人负责在小高炉炼钢,另一部分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br />
由于“后勤”听起来不太威风,显不出她的重要性,所以她给这支队伍取名为“物资供应先锋队”,与“炼钢突击队”相呼应。<br />
陈莹一力支持了她的提议,并且直接挂帅当了先锋队的队长。<br />
叶满枝与大二的苏芮担任了副队长。<br />
由于大二大三都有技术课作业,仓库里那些鼓风机和教学模型都是他们做的,而大一刚入学,在这方面几乎毫无贡献,所以叶满枝揽下了帮鼓风机变现的任务。<br />
“班长,咱人生地不熟的,把鼓风机卖给谁啊?”杜冉冉问。<br />
“这些鼓风机,有铁质的,也有木质的,而且功率也不一样。”叶满枝背着手在仓库里溜达,“小高炉都需要鼓风机,你们先把大功率的鼓风机送去其他高炉,看看能不能换一些焦炭回来。小功率的鼓风机,我另想办法。”<br />
一年级的大多数人都跟着陈特冶去炼钢了,只有9人加入了“物资供应先锋队”。<br />
八女一男,唯一的男生是她们一班的学习委员。<br />
“沈墨,你没什么问题吧?”叶满枝问。<br />
沈墨长相秀气,说话也斯文,“没问题,我跟大家一起试试,队长,这些鼓风机怎么定价?”<br />
叶满枝从没与这么秀气的男性相处过,说话都要尽量放低音量。<br />
“这些大功率鼓风机的成本在20-35元左右,只要有15%-20%的利润空间,咱们就卖。大家都打起精神,别怕被拒绝,先去校内校外的小高炉推销一下。”<br />
她给大家安排了任务,上完当天的最后一门课,便提着一个卖相还不错的鼓风机,回到了光明街。<br />
郭二妮还在煤炉厂加班,见她突然在厂里出现,惊喜地问:“小叶主任,你不是去上大学了吗?怎么回来了?”<br />
“大学就在本地,我想回来还不容易!”叶满枝坐到她对面问,“怎么样?最近快到蜂窝煤炉子的销售旺季了吧?”<br />
“哈哈,入了秋就是旺季,我跟李厂长正让工人们抓紧时间备货呢!”<br />
“咱们厂的发展好,那我这事就好开口了。”叶满枝喝了一口热茶,指了指地上的手摇鼓风机问,“郭副厂长,你看我带来这鼓风机咋样?”<br />
郭二妮早看到那个鼓风机了,玩笑道:“叶主任,你上了大学以后,不会还要搞供销工作吧?”<br />
叶满枝将学校里的情况介绍了一下,“这不是没资金买焦炭嘛,只能把大学生的作品拿出来换点资金。这些鼓风机的质量没得说,有问题我们包修包换。”<br />
郭二妮将鼓风机拿起来摆弄了几下,公事公办地问:“叶主任,你们这鼓风机的规格一致吗?”<br />
“这批作业一共62个,规格肯定不一致。不过,厂里要是愿意从我们省大工业经济系订货,那我们就能按照要求生产出统一规格的鼓风机了。”<br />
学生作业的颜色、大小、规格五花八门,别说送去供销社了,就是一般的手工合作社,人家也未必会收。<br />
否则系里早就想办法卖了,不会积压这么多学生作业。<br />
叶满枝思来想去,只有光明煤炉厂有可能给她这个面子,吃下这批货。<br />
最初生产蜂窝煤炉子的时候,他们连油漆桶都用过,而且至今仍有一部分产品是用油漆桶制作的。<br />
煤炉厂在这方面相对没那么挑剔。<br />
郭二妮问了大致情况,就爽快地说:“叶主任,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这62个鼓风机,厂里都能收下,按照我们的进货价两块三来算。”
这个小叶阿姨的称呼,实在没有必要。<br />
自从她跟吴峥嵘结婚,她在大院里,尤其在东门这一片的辈分噌噌往上蹿。<br />
好多领导家的孩子,都喊她小叶阿姨。<br />
不过,有那机灵的会喊她小叶主任,这样的称呼让双方都舒服。<br />
一家三口当场争论起来,刘诗纯铁了心想上清华,冷着脸听不进劝。<br />
吴峥嵘没心情掺和别人的家事,他同事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他的孩子还没出生呢。<br />
好不容易能过一天二人世界,他不想为别人的孩子耽误自己的时间。<br />
于是冷淡开口说:“清华北大这种学校,能考上的,一次就中,考不上的,复读多少次都没用,进去了也是吊车尾。”<br />
所有人:“……”<br />
话糙理不糙,但你能不能别当着孩子的面说啊?<br />
刘诗纯被他说得面色通红,眼里隐隐有泪光闪现,瞪着眼睛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招呼都没打一声,撒腿就跑出了门。<br />
望一眼追出去的刘厂长两口子,叶满枝埋怨道:“你说那种话,多得罪人啊!”<br />
“实话难免得罪人,”吴峥嵘无所谓道,“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帮你看看物理作业。”<br />
*<br />
也许是吴峥嵘的实话起了作用,也可能是人家自己想开了。<br />
周一去上学的时候,叶满枝接受了刘副厂长两口子的托付,带着刘诗纯一起去学校报到了。<br />
她那个名字老长的专业,与工业经济系的办公室紧挨着。<br />
叶满枝将人送去办公室的时候,恰好碰到了好几天没见的陈莹,正捧着鼓风机,给技术课老师交作业。<br />
“陈老师,你这几天忙什么呢?我们班选班委都没见你过来!”<br />
“忙着炼钢呢,”陈莹将鼓风机交给老师,叹道,“我正要找你呢,咱们学校也要炼钢了,每个院系都要组织人手。工业经济系总共还不到两百人,这次你们大一新生也要参与进来。”<br />
叶满枝想了想,问:“陈老师,咱们系里有会炼钢的学生吗?”<br />
“你们班那个陈特冶不是当过炉长嘛?”<br />
“炉长只是组织调配人手的,真正炼钢还需要技术人才,要是小高炉的技术不达标,钢铁杂质太多,即使炼出来也用不了。”<br />
吴峥嵘去光明街的小高炉检查过,张勤简带人炼出来的钢铁有一部分能用,但并不适合656厂的生产需要。<br />
陈莹正为炼钢犯愁,今年大三的学生要去企业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非常紧张。<br />
“但各院系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咱们工业经济系总不能落于人后。”<br />
叶满枝也不想炼钢,连本专业的课程都没掌握呢,她哪会炼钢啊!<br />
她拉了把椅子坐到对面,踌躇良久后,建议道:“要是每个院系都自己建高炉,咱学校里会被高炉挤满吧?咱们系的规模不大,不如联合其他专业一起干,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呗。”<br />
陈莹被她逗笑,“你看哪个院系是有钱的?大多数都只能出力。”<br />
“那不一定啊!咱们的技术课上不是做了不少东西嘛,那些作业总不能交上去就堆到仓库里吧?”叶满枝往她刚交给老师的鼓风机上指了指,“可以把这些作业卖了换点现金或者焦炭,到时候咱们工业经济系出钱,让其他专业出力呗。”<br />
第97章<br />
叶满枝回班里转达了参与炼钢的消息, 当即便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br />
尤其是男生们,全被陈特冶传染成了炼钢脑。<br />
听说自己也能参与炼钢,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连夜写了十几张表决心的大字报。<br />
见状,叶满枝暗暗在心里佩服陈莹有先见之明。<br />
按照陈莹的意思, 为炼钢提供资金支持的想法挺好, 但部分同学对炼钢很有热情, 未必理解这种只出钱不出力的做法。<br />
她们要是擅自帮大家做了决定, 兴许还要落人埋怨。<br />
叶满枝望一眼热情高涨的男同学们,默默告诫自己, 要注意改变工作方法。<br />
学校跟单位不一样。<br />
在街道办的时候, 她只需要跟老张商量一下就能拍板了, 其他人都是负责执行的。<br />
她当小喽啰那会儿, 也很少对穆主任和老张的决定提什么反对意见。<br />
但学生干部不是真的干部,她不能擅自替同学们做决定。<br />
“叶班长, 我给你安排个副炉长的职务怎么样?”陈特冶拿着本子走过来问。<br />
“副炉长不是大三的黄志强吗?”<br />
“咱们三个专业一起炼钢, 总共将近五百人, 只建一个小高炉太少了, 我建议先搞两个高炉。”<br />
陈莹将另两个人少的专业拉来一起炼钢了, 两个专业名字都挺长, 一个是“机器制造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 另一个是“动力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br />
叶满枝笑道:“咱们三个专业虽然有五百人, 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炼钢的。当初你去市里炼钢,不也是被抽调过去的嘛。炼钢不是小事, 你还是挑选一些精兵强将吧。”<br />
“叶班长,”陈特冶瞅她一眼说,“你毕竟是咱班的班长, 甭管会不会炼钢,班长冲在前面能给其他同学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你要是不参与,其他同学那里,我也不好动员。”<br />
叶满枝好脾气地点头,“那行,你帮我报个名吧,我跟大家一起行动。”<br />
“对嘛,领导干部就是要冲在前面。”<br />
叶满枝见他在本子上记了自己的名字,又问:“建两个小高炉,需要不少钱吧?系里给咱们拨了多少款子啊?”<br />
“没拨款,系主任帮咱们联系了一个砖厂,可以去那里拉砖。其他东西需要咱们自行筹备,”陈特冶语气轻松道,“我跟市里的小高炉联系过了,可以把他们那边多余的材料和设备,借给咱们用用,除了焦炭,其他的东西都好说。”<br />
叶满枝暗道,陈铁还是有两把刷子的。<br />
两三天就把建高炉的筹备工作做好了。<br />
“但小高炉要24小时不停工,焦炭的消耗量不是小数目吧?”<br />
陈特冶自信地笑笑,眉毛上的痦子都快飞出来了。<br />
“动力工程系刚刚开办了一个焦炭厂,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可以先跟他们赊点焦炭。”<br />
叶满枝觉得这事不靠谱,借了焦炭以后,他们用什么还?<br />
这就跟穷亲戚打秋风似的,明显是有借无还的买卖,人家又不是冤大头,凭什么借呀?<br />
她没在大家气势高涨的时候泼冷水,给自己报了名,就重新将心思放到课本上,只等着陈铁通知她去炼钢。<br />
然而,又等了三天,男生们将建高炉的砖头全都搬回来了,两个炉长却在焦炭厂那边碰了钉子。<br />
全校各院系都要抽调人手炼钢,几乎所有人都在打焦炭厂的主意。<br />
由于想赊账的人太多,人家直接把这个口子堵死了!<br />
好在工业经济系还有一大批调干生,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各单位打秋风,借了一些焦炭回来应急。<br />
可是,陈特冶却不敢在这时候开工。<br />
他第一次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可以进度缓慢,但决不能失败。<br />
若是不能保证焦炭的持续供应,那炼钢这事,绝对是炼一炉废一炉。<br />
在大家为焦炭犯愁的时候,叶满枝向炼钢委员会提出了分头行动的设想。<br />
一部分人负责在小高炉炼钢,另一部分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br />
由于“后勤”听起来不太威风,显不出她的重要性,所以她给这支队伍取名为“物资供应先锋队”,与“炼钢突击队”相呼应。<br />
陈莹一力支持了她的提议,并且直接挂帅当了先锋队的队长。<br />
叶满枝与大二的苏芮担任了副队长。<br />
由于大二大三都有技术课作业,仓库里那些鼓风机和教学模型都是他们做的,而大一刚入学,在这方面几乎毫无贡献,所以叶满枝揽下了帮鼓风机变现的任务。<br />
“班长,咱人生地不熟的,把鼓风机卖给谁啊?”杜冉冉问。<br />
“这些鼓风机,有铁质的,也有木质的,而且功率也不一样。”叶满枝背着手在仓库里溜达,“小高炉都需要鼓风机,你们先把大功率的鼓风机送去其他高炉,看看能不能换一些焦炭回来。小功率的鼓风机,我另想办法。”<br />
一年级的大多数人都跟着陈特冶去炼钢了,只有9人加入了“物资供应先锋队”。<br />
八女一男,唯一的男生是她们一班的学习委员。<br />
“沈墨,你没什么问题吧?”叶满枝问。<br />
沈墨长相秀气,说话也斯文,“没问题,我跟大家一起试试,队长,这些鼓风机怎么定价?”<br />
叶满枝从没与这么秀气的男性相处过,说话都要尽量放低音量。<br />
“这些大功率鼓风机的成本在20-35元左右,只要有15%-20%的利润空间,咱们就卖。大家都打起精神,别怕被拒绝,先去校内校外的小高炉推销一下。”<br />
她给大家安排了任务,上完当天的最后一门课,便提着一个卖相还不错的鼓风机,回到了光明街。<br />
郭二妮还在煤炉厂加班,见她突然在厂里出现,惊喜地问:“小叶主任,你不是去上大学了吗?怎么回来了?”<br />
“大学就在本地,我想回来还不容易!”叶满枝坐到她对面问,“怎么样?最近快到蜂窝煤炉子的销售旺季了吧?”<br />
“哈哈,入了秋就是旺季,我跟李厂长正让工人们抓紧时间备货呢!”<br />
“咱们厂的发展好,那我这事就好开口了。”叶满枝喝了一口热茶,指了指地上的手摇鼓风机问,“郭副厂长,你看我带来这鼓风机咋样?”<br />
郭二妮早看到那个鼓风机了,玩笑道:“叶主任,你上了大学以后,不会还要搞供销工作吧?”<br />
叶满枝将学校里的情况介绍了一下,“这不是没资金买焦炭嘛,只能把大学生的作品拿出来换点资金。这些鼓风机的质量没得说,有问题我们包修包换。”<br />
郭二妮将鼓风机拿起来摆弄了几下,公事公办地问:“叶主任,你们这鼓风机的规格一致吗?”<br />
“这批作业一共62个,规格肯定不一致。不过,厂里要是愿意从我们省大工业经济系订货,那我们就能按照要求生产出统一规格的鼓风机了。”<br />
学生作业的颜色、大小、规格五花八门,别说送去供销社了,就是一般的手工合作社,人家也未必会收。<br />
否则系里早就想办法卖了,不会积压这么多学生作业。<br />
叶满枝思来想去,只有光明煤炉厂有可能给她这个面子,吃下这批货。<br />
最初生产蜂窝煤炉子的时候,他们连油漆桶都用过,而且至今仍有一部分产品是用油漆桶制作的。<br />
煤炉厂在这方面相对没那么挑剔。<br />
郭二妮问了大致情况,就爽快地说:“叶主任,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这62个鼓风机,厂里都能收下,按照我们的进货价两块三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