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王什么的。”<br />
“王勤?”<br />
“对。”<br />
叶满枝放下筷子,好奇道:“王勤因为什么被举报啊?”<br />
“听说是因为从事商贩活动。”黄志强说,“厅里不是刚开过会嘛,为了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给机关干部规定了三项纪律,有一条是不准买卖票证和物资。王勤好像在摊贩市场上倒腾什么东西了。”<br />
叶满枝:“……”<br />
这时机太巧了。<br />
厅里刚开会禁止干部从事商贩活动,王勤就被举报了!<br />
其实机关单位里私下倒腾物资的人不在少数。<br />
城市精简职工以后,很多失业的闲散人员当起了小商小贩。<br />
这种情况下,硬性取缔的阻力很大,所以市里索性搞起了集中管理。<br />
像她四哥似的,办理营业证以后,可以去固定的地点合法摆摊。<br />
不过,摆摊的人多了,不少在职职工和学生也会偷偷参与,倒卖票证和粮食。<br />
机关里从事商贩活动的,绝对不只王勤一个,他这会儿被人举报出来,估计还是跟处长、科长的竞争有关。<br />
黄志强在饭桌上低声说:“你们综合三科的内斗简直白热化了,稍微有点竞争力的全被举报过。何平和王勤这二位,可真是……”<br />
他撇着嘴摇头。<br />
像是已经确定了这两人之间在相互举报,打击报复。<br />
叶满枝安静吃饭没吭声。<br />
她反而觉得举报信不是何平写的。<br />
他那件“买礼品”的事其实经不起推敲,目前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让事情慢慢冷却,别再刺激其他人针对他。<br />
王勤在这种敏感时期被举报,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肯定是何平。<br />
何主任不至于在这种时候犯糊涂。<br />
叶满枝直觉有人想浑水摸鱼钻空子。<br />
要是综合三科全军覆没了,上级很有可能从其他处室调人过去当科长。<br />
那样的话,很多人都符合条件,包括坐在她对面的黄志强。<br />
黄志强大三就被工业厅调档了,也是副科级干部,在重工业处干了三年,满足任职要求。<br />
叶满枝在机关呆了近一年,吃了几次教训,“小心谨慎”这四个字被她记得牢牢的。<br />
在这种多事之秋,她不想惹事,也不愿意给人当枪使。<br />
所以,即使听说了综合三科的闹剧,她也没跟夏竹筠透露。<br />
她觉得领导一定不想听到这种糟心事。<br />
*<br />
事实证明,夏竹筠确实对这样的闹剧不感兴趣。<br />
即使后来从别处听说了,也只是眉心微蹙转移了话题。<br />
夏竹筠当前的心思都在工作上,她需要尽快找到一个切入点打开局面。<br />
叶满枝拟定的那份基层调研安排,派上了用场。<br />
被夏竹筠调整了几处后,她跟着领导每天调研一两家企业,在外面跑了小半个月。<br />
这天,从缝纫机厂离开,坐进车里后,夏竹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br />
叶满枝默默陪在身边不说话。<br />
缝纫机厂的产品刚得过省优称号,而且效益也一直很好,刚才全程接待都挺尽心的。<br />
除了厂长语气骄傲了点,好像没啥不好的。<br />
夏竹筠捏了捏鼻梁,语气疲惫地问:“调研了这么多天,看出什么问题了吗?”<br />
叶满枝觉得问题不少,但都不是啥大问题,搞企业哪有没问题的。<br />
但是领导既然问了,那她必须得言之有物才行。<br />
叶满枝在心里措辞一番,斟酌着说:“这些企业其实都发展得挺好,与六七年前相比,肯定有大的飞跃。但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56年吧,全市的工厂都在大搞社会主义竞赛,我当时还代表煤炉厂给其他单位下过战书呢。那会儿的社会主义竞赛,轰轰烈烈,大家特别有干劲儿。现在厂内和厂际虽然也有竞赛,但是感觉似乎缺少活力。”<br />
刚刚的缝纫机厂也在跟其他厂进行厂际竞赛,但她觉得更像是走过场。<br />
没有当初那种上下一心,人人献策,朝气蓬勃的活力。<br />
夏竹筠呵呵一笑,“可不是没活力嘛,咱们省内只有三家缝纫机厂,滨江的这家刚得过省优的称号,在本省算是没什么对手了,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今年的技术革新只有三项,而且产量比去年和前年同期都有所降低……”<br />
叶满枝:“……”<br />
她们调研的好几个工厂,今年的产量似乎都有小幅下降。<br />
夏竹筠皱眉看向窗外快速掠过的街景,自言自语似的说道:“既然本省同行业之间的竞赛没有活力,那就跟外省的比一比。这些经理厂长,一个个都是窝里横,当着我的面把胸脯拍得邦邦响。一旦真的让他们跟北京上海的大厂搞竞赛,就全都趴窝了。”<br />
叶满枝暗暗替厂长们捏了一把汗。<br />
“小叶,”安静的车厢内,夏竹筠突然问,“我记得你家孩子年纪不大吧?几岁了?”<br />
“再有两个月就四岁了。”<br />
“孩子平时黏不黏你?现在让你出差的话,能走得开吗?”<br />
“能啊!她白天都在幼儿园,放学以后,我爱人也能带孩子,我俩平时都是相互分担的。”<br />
夏竹筠说:“那行,你准备准备吧,过几天跟我去北京一趟。”<br />
叶满枝:“!!!”<br />
什么?什么?什么?<br />
天上掉馅饼啦?<br />
不用跳舞,她就可以去北京啦?<br />
第135章<br />
正式跟着太爷爷读书启蒙以后, 吴玉琢在她爸的书房里拥有了一张专属座椅。<br />
大书架的最下面一排,也给她空出了一个格子,专门摆放她那些图画书、小人书、拼音读本和算术本。<br />
只要吴博士不加班, 每晚七点半到八点,吴玉琢小同志都要和她爸一起学习半小时, 然后再自己打开收音机, 听会儿《小喇叭》广播, 她就可以洗洗睡了。<br />
今天不用做算术题, 吴玉琢蹲在自己的书架前精挑细选,选出一本小人书《鸡毛信》。<br />
“爸爸, 这个字怎么念?”<br />
“粘, ‘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 海娃送过这种信。’”吴峥嵘用铅笔在生字上面写了拼音, 又建议道,“你可以先看那些有拼音注释的书。”<br />
幼儿园教了拼音, 有些书可以对照着拼音看懂, 对小朋友非常友好。<br />
但是, 汉语拼音却难住了家里的一众成年人。<br />
他们读书识字时, 没有汉语拼音, 而且写的都是繁体字,<br />
为了迁就学龄前儿童吴玉琢, 吴爷爷一把年纪还要与时俱进, 学起了汉语拼音。<br />
如今不但能熟练为重孙女的小人书注音,还光荣地成为了学术圈子里掌握汉语拼音第一人!<br />
吴玉琢趴在写字台上, 盯着爸爸给她注音,然后小小声地告密:“我妈妈中奖了,今天可高兴啦!”<br />
“中什么奖?”<br />
“不知道, 是你说的呀,妈妈特别高兴,肯定中奖了!”吴玉琢小同志晃悠着脚丫子,笃定道,“妈妈今天一直在哼歌,她中奖了!”<br />
叶满枝正在给闺女补裤子上的破洞,除了缝纫机咔哒咔哒的声音,隐约还能听见她的歌声。<br />
吴峥嵘将小人书递还回去,好笑地想,能让你妈这么高兴的,除了中奖,还有升官。<br />
不过,叶来芽刚当上副厅长的秘书,短期内不太可能进步了。<br />
兴许还真被闺女猜中,小叶秘书中奖了?<br />
他陪孩子看书到八点,等到吴玉琢跑去开收音机的时候,趁机跟当事人求证。<br />
“叶秘书,有言说你中奖了,这次中了多少?”<br />
他们家的定期有奖储蓄,中过的最高金额是五块钱。<br />
叶来芽去百货商店随便逛一圈就花光了。<br />
来得快去得也快。<br />
叶满枝剪断线头,眉开眼笑地卖关子:“没中奖,但是跟中大奖也差不多了!”<br />
“单位发什么奖品了?”<br />
“嘿嘿,你再猜!”叶满枝憋了一晚上,终于等来了这个可以显摆的时刻,矜持地问,“你在北京那边有没有什么朋友啊?需不需要我替你去走动走动?”<br />
吴峥嵘眼里带出了然,配合地惊讶问:“叶秘书,你有机会去北京了?”<br />
“嗯哼!”叶满枝眼睛笑出两弯月牙,“跟我们夏厅去北京出差,可能还会去天津!”<br />
将答案说出口以后,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激动,完全没有在单位时的稳重样子,一把勾住吴峥嵘的脖子,兴奋地在人家的脸蛋上,啵啵啵啵亲了好几口。<br />
“我要去首都啦!哈哈哈哈~”<br />
而后又跑去折磨闺女的小脸蛋。<br />
小有言正在专心致志地听《小喇叭》广播,被突然冲过来的妈妈亲得直咧嘴,挣扎着乱喊:“我妈妈疯啦!”<br />
吴峥嵘拉开堪比范进中举的叶来芽,将闺女解救出来。<br />
然后带着媳妇进了书房,将自己珍藏的北京地图和景点介绍找出来。<br />
“你们什么时候动身?难得去一趟首都,你提前做做功课,到时候节省时间到处转转。”<br />
“没确定出发时间呢,夏厅今天刚跟我说的,”叶满枝按捺住激动心情,拉着他说,“你在北京不是有好几个朋友嘛,咱们结婚和生娃的时候,人家都汇款送了红包。这次我能去北京,正好给人家带点土特产。你写几封信,到时候我帮你捎带过去。”
“王勤?”<br />
“对。”<br />
叶满枝放下筷子,好奇道:“王勤因为什么被举报啊?”<br />
“听说是因为从事商贩活动。”黄志强说,“厅里不是刚开过会嘛,为了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给机关干部规定了三项纪律,有一条是不准买卖票证和物资。王勤好像在摊贩市场上倒腾什么东西了。”<br />
叶满枝:“……”<br />
这时机太巧了。<br />
厅里刚开会禁止干部从事商贩活动,王勤就被举报了!<br />
其实机关单位里私下倒腾物资的人不在少数。<br />
城市精简职工以后,很多失业的闲散人员当起了小商小贩。<br />
这种情况下,硬性取缔的阻力很大,所以市里索性搞起了集中管理。<br />
像她四哥似的,办理营业证以后,可以去固定的地点合法摆摊。<br />
不过,摆摊的人多了,不少在职职工和学生也会偷偷参与,倒卖票证和粮食。<br />
机关里从事商贩活动的,绝对不只王勤一个,他这会儿被人举报出来,估计还是跟处长、科长的竞争有关。<br />
黄志强在饭桌上低声说:“你们综合三科的内斗简直白热化了,稍微有点竞争力的全被举报过。何平和王勤这二位,可真是……”<br />
他撇着嘴摇头。<br />
像是已经确定了这两人之间在相互举报,打击报复。<br />
叶满枝安静吃饭没吭声。<br />
她反而觉得举报信不是何平写的。<br />
他那件“买礼品”的事其实经不起推敲,目前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让事情慢慢冷却,别再刺激其他人针对他。<br />
王勤在这种敏感时期被举报,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肯定是何平。<br />
何主任不至于在这种时候犯糊涂。<br />
叶满枝直觉有人想浑水摸鱼钻空子。<br />
要是综合三科全军覆没了,上级很有可能从其他处室调人过去当科长。<br />
那样的话,很多人都符合条件,包括坐在她对面的黄志强。<br />
黄志强大三就被工业厅调档了,也是副科级干部,在重工业处干了三年,满足任职要求。<br />
叶满枝在机关呆了近一年,吃了几次教训,“小心谨慎”这四个字被她记得牢牢的。<br />
在这种多事之秋,她不想惹事,也不愿意给人当枪使。<br />
所以,即使听说了综合三科的闹剧,她也没跟夏竹筠透露。<br />
她觉得领导一定不想听到这种糟心事。<br />
*<br />
事实证明,夏竹筠确实对这样的闹剧不感兴趣。<br />
即使后来从别处听说了,也只是眉心微蹙转移了话题。<br />
夏竹筠当前的心思都在工作上,她需要尽快找到一个切入点打开局面。<br />
叶满枝拟定的那份基层调研安排,派上了用场。<br />
被夏竹筠调整了几处后,她跟着领导每天调研一两家企业,在外面跑了小半个月。<br />
这天,从缝纫机厂离开,坐进车里后,夏竹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br />
叶满枝默默陪在身边不说话。<br />
缝纫机厂的产品刚得过省优称号,而且效益也一直很好,刚才全程接待都挺尽心的。<br />
除了厂长语气骄傲了点,好像没啥不好的。<br />
夏竹筠捏了捏鼻梁,语气疲惫地问:“调研了这么多天,看出什么问题了吗?”<br />
叶满枝觉得问题不少,但都不是啥大问题,搞企业哪有没问题的。<br />
但是领导既然问了,那她必须得言之有物才行。<br />
叶满枝在心里措辞一番,斟酌着说:“这些企业其实都发展得挺好,与六七年前相比,肯定有大的飞跃。但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56年吧,全市的工厂都在大搞社会主义竞赛,我当时还代表煤炉厂给其他单位下过战书呢。那会儿的社会主义竞赛,轰轰烈烈,大家特别有干劲儿。现在厂内和厂际虽然也有竞赛,但是感觉似乎缺少活力。”<br />
刚刚的缝纫机厂也在跟其他厂进行厂际竞赛,但她觉得更像是走过场。<br />
没有当初那种上下一心,人人献策,朝气蓬勃的活力。<br />
夏竹筠呵呵一笑,“可不是没活力嘛,咱们省内只有三家缝纫机厂,滨江的这家刚得过省优的称号,在本省算是没什么对手了,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今年的技术革新只有三项,而且产量比去年和前年同期都有所降低……”<br />
叶满枝:“……”<br />
她们调研的好几个工厂,今年的产量似乎都有小幅下降。<br />
夏竹筠皱眉看向窗外快速掠过的街景,自言自语似的说道:“既然本省同行业之间的竞赛没有活力,那就跟外省的比一比。这些经理厂长,一个个都是窝里横,当着我的面把胸脯拍得邦邦响。一旦真的让他们跟北京上海的大厂搞竞赛,就全都趴窝了。”<br />
叶满枝暗暗替厂长们捏了一把汗。<br />
“小叶,”安静的车厢内,夏竹筠突然问,“我记得你家孩子年纪不大吧?几岁了?”<br />
“再有两个月就四岁了。”<br />
“孩子平时黏不黏你?现在让你出差的话,能走得开吗?”<br />
“能啊!她白天都在幼儿园,放学以后,我爱人也能带孩子,我俩平时都是相互分担的。”<br />
夏竹筠说:“那行,你准备准备吧,过几天跟我去北京一趟。”<br />
叶满枝:“!!!”<br />
什么?什么?什么?<br />
天上掉馅饼啦?<br />
不用跳舞,她就可以去北京啦?<br />
第135章<br />
正式跟着太爷爷读书启蒙以后, 吴玉琢在她爸的书房里拥有了一张专属座椅。<br />
大书架的最下面一排,也给她空出了一个格子,专门摆放她那些图画书、小人书、拼音读本和算术本。<br />
只要吴博士不加班, 每晚七点半到八点,吴玉琢小同志都要和她爸一起学习半小时, 然后再自己打开收音机, 听会儿《小喇叭》广播, 她就可以洗洗睡了。<br />
今天不用做算术题, 吴玉琢蹲在自己的书架前精挑细选,选出一本小人书《鸡毛信》。<br />
“爸爸, 这个字怎么念?”<br />
“粘, ‘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 海娃送过这种信。’”吴峥嵘用铅笔在生字上面写了拼音, 又建议道,“你可以先看那些有拼音注释的书。”<br />
幼儿园教了拼音, 有些书可以对照着拼音看懂, 对小朋友非常友好。<br />
但是, 汉语拼音却难住了家里的一众成年人。<br />
他们读书识字时, 没有汉语拼音, 而且写的都是繁体字,<br />
为了迁就学龄前儿童吴玉琢, 吴爷爷一把年纪还要与时俱进, 学起了汉语拼音。<br />
如今不但能熟练为重孙女的小人书注音,还光荣地成为了学术圈子里掌握汉语拼音第一人!<br />
吴玉琢趴在写字台上, 盯着爸爸给她注音,然后小小声地告密:“我妈妈中奖了,今天可高兴啦!”<br />
“中什么奖?”<br />
“不知道, 是你说的呀,妈妈特别高兴,肯定中奖了!”吴玉琢小同志晃悠着脚丫子,笃定道,“妈妈今天一直在哼歌,她中奖了!”<br />
叶满枝正在给闺女补裤子上的破洞,除了缝纫机咔哒咔哒的声音,隐约还能听见她的歌声。<br />
吴峥嵘将小人书递还回去,好笑地想,能让你妈这么高兴的,除了中奖,还有升官。<br />
不过,叶来芽刚当上副厅长的秘书,短期内不太可能进步了。<br />
兴许还真被闺女猜中,小叶秘书中奖了?<br />
他陪孩子看书到八点,等到吴玉琢跑去开收音机的时候,趁机跟当事人求证。<br />
“叶秘书,有言说你中奖了,这次中了多少?”<br />
他们家的定期有奖储蓄,中过的最高金额是五块钱。<br />
叶来芽去百货商店随便逛一圈就花光了。<br />
来得快去得也快。<br />
叶满枝剪断线头,眉开眼笑地卖关子:“没中奖,但是跟中大奖也差不多了!”<br />
“单位发什么奖品了?”<br />
“嘿嘿,你再猜!”叶满枝憋了一晚上,终于等来了这个可以显摆的时刻,矜持地问,“你在北京那边有没有什么朋友啊?需不需要我替你去走动走动?”<br />
吴峥嵘眼里带出了然,配合地惊讶问:“叶秘书,你有机会去北京了?”<br />
“嗯哼!”叶满枝眼睛笑出两弯月牙,“跟我们夏厅去北京出差,可能还会去天津!”<br />
将答案说出口以后,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激动,完全没有在单位时的稳重样子,一把勾住吴峥嵘的脖子,兴奋地在人家的脸蛋上,啵啵啵啵亲了好几口。<br />
“我要去首都啦!哈哈哈哈~”<br />
而后又跑去折磨闺女的小脸蛋。<br />
小有言正在专心致志地听《小喇叭》广播,被突然冲过来的妈妈亲得直咧嘴,挣扎着乱喊:“我妈妈疯啦!”<br />
吴峥嵘拉开堪比范进中举的叶来芽,将闺女解救出来。<br />
然后带着媳妇进了书房,将自己珍藏的北京地图和景点介绍找出来。<br />
“你们什么时候动身?难得去一趟首都,你提前做做功课,到时候节省时间到处转转。”<br />
“没确定出发时间呢,夏厅今天刚跟我说的,”叶满枝按捺住激动心情,拉着他说,“你在北京不是有好几个朋友嘛,咱们结婚和生娃的时候,人家都汇款送了红包。这次我能去北京,正好给人家带点土特产。你写几封信,到时候我帮你捎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