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以防这样的弱点被有心人利用,叶满枝只说:“夏厅没什么忌口的,据我观察,就是不太喜欢海鲜的腥气。另外,夏厅习惯安静的环境,黄处长,麻烦您给夏厅安排个不临街的房间。”<br />
叶满枝拿了三把房间钥匙,要了三张最新的北京地图,又问清楚招待所开餐时间,这才与夏竹筠汇合。<br />
“领导,明天的会议地点距离驻京办不远,步行一刻钟左右,黄处长说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给您派车。”<br />
夏竹筠出差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全国工业政治工作会议,联系其他省市进行省际竞赛只是顺带的。<br />
但是,在夏竹筠这里,后者显然更重要一些。<br />
刚进入驻京办的房间,她就将随行二人请了进去。<br />
“在火车上不方便讨论工作,咱们趁着现在有时间,一起商量商量。”夏竹筠抱臂靠在写字台上,皱眉说,“我在路上又想了一下省际竞赛的问题,与外省市的企业签订同产品竞赛协议,扶持名牌产品,虽然能给一部分企业激发活力,但大多数拿不到专项资金的企业,可能还会维持老样子,口号喊得响,实则走过场。这样大张旗鼓地搞竞赛,最后未必会得到预期的效果。”<br />
叶满枝和贺处长:“::::::”<br />
啥意思?<br />
不搞竞赛了?<br />
那他们这一趟北京之行,岂不是白来了?<br />
俩人傻愣愣地坐在原地,指望着领导再说点什么,否则他俩都不知要如何接话。<br />
然而,夏竹筠说完这番话就住了嘴,抱臂在那里神游了起来。<br />
叶满枝与贺处长对视一眼,见对方也没有要开口的意思,她只好主动开腔。<br />
“我觉得开展省际竞赛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同类产品之间的竞赛就更有必要了。通过竞赛,不只让企业领导找差距,更能让技术工人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我父亲是一名七级焊工,这几年一直在寻找技术上的突破。用他的话来说,有时候技术大拿的一句话,就能点破他好几年也参不透的技术难关。”<br />
“我觉得咱们省内很多企业的技术工人,都需要那种被人一语点醒的契机。在竞赛的同时,如果还能向先进企业派遣技术工人,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即使是没能拿到专项资金的企业,也可以在这次竞赛中有所收获。”<br />
贺处长接话说:“小叶这话有道理,比学赶帮超,除了比、赶、超,最重要的还是‘学’和‘帮’。我原来还觉得直接给人家下战书,显得咱们太嚣张了,这种话我都不太好意思跟其他省市的同志提,万一被打了也是白打。现在好了,加上‘学’和‘帮’,显得咱们谦虚多了。”<br />
夏竹筠被他的幽默逗笑。<br />
她看了眼手表说:“行了,这件事我再好好想想,你们都回去休息吧。小叶,明天我跟老贺去礼堂开会,你就不用跟着了,可以自由活动,在北京城里到处转转。”<br />
叶满枝笑道:“我送您跟贺处进了会议室再说。”<br />
她与领导们道别,转身返回自己的房间收拾行李。<br />
政治工作会议是讲政治的,会议时间应该不短。<br />
如果明天不用她跟会的话,她确实可以到处走走看看,顺便给吴峥嵘的朋友们送信。<br />
她一边琢磨送信之前,应该给人家买点什么礼品,一边打开行李袋,翻找吴峥嵘写好的那几封信。<br />
收信人一共有四位,两位是跟吴峥嵘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另两位是他曾经在北京的同事。<br />
这四人都在吴峥嵘人生的关键节点——结婚和生孩子——送过礼。<br />
他不常来北京跟人家见面,双方常年没什么走动。叶满枝特别贤惠地想,既然她来了一趟北京,还是应该帮他好好维护一下朋友关系的。<br />
最起码得有点礼数,当面谢谢人家当初送的礼。<br />
所以,叶满枝下定决心,明天上街买点好东西,给人家回礼。<br />
她从行李包的夹层里翻出四封信。<br />
不知是封口没粘好,还是吴峥嵘根本就忘了封口,其中一封信的信纸从信封里落了下来。<br />
信封上的收件人叫刘志峰,据说已经复员转业了,目前在北京某个区公安分局当副局长。<br />
叶满枝弯腰捡起信纸的时候,正好瞧见了上面所写的内容。<br />
与她想象中那种感情真挚,忆往昔峥嵘岁月的话语不太一样。<br />
薄薄的一张信纸上,只有笔锋遒劲的一行大字——<br />
【老刘,这是我媳妇,能帮则帮,下顿酒我请。】<br />
第136章<br />
叶满枝对着四张摊开的信纸凝视良久, 心中五味杂陈。<br />
她就说嘛,那天让吴峥嵘给朋友写信,他怎么那么快就写完了!<br />
原来只在信纸上写了一句话!<br />
而且吴峥嵘那个混蛋, 竟然连内容都懒得改。<br />
除了将老刘变成了老陈、老马和冬子,后面的部分居然一模一样!<br />
这是多么真实、质朴, 又敷衍的战友情啊……<br />
叶满枝抿着嘴生了会儿闷气, 面前的四张信纸, 让她那颗贤惠的, 想要表现的心,显得有点多余。<br />
她要是真的买了礼物上门给人送信, 这几个朋友兴许还会写信或打电话调侃吴峥嵘呢。<br />
又盯着信纸上那句“这是我媳妇”看了一会儿, 叶满枝心里好气又好笑, 隐约还有点愉悦。<br />
她收起信纸, 而后翻出了自己的钱包。<br />
透明的塑料夹层后面,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br />
她扒着夹层, 窸窸窣窣鼓捣了一阵, 不多时便从合影后面抽出一张2寸相片来。<br />
相片上的男人穿着军装礼服, 神情严肃, 目光坚定, 肩上的五角星和胸前的军功章一样耀眼夺目。<br />
她将这张相片要过来时, 给出的理由是, 穿军装打领带的吴峥嵘比较罕见。<br />
实则是因为这张相片上的吴大博士, 看起来年轻英俊,还有种成熟男人的奇异魅力。<br />
既有军人的威严, 又有高知的睿智,反正完完全全长在她的审美上。<br />
叶满枝捏着相片边边,与上面的男人对视片刻。<br />
然后, 她曲起拇指和中指,在对方的脑门上弹了一下。<br />
混蛋吴峥嵘,浪费她感情!<br />
吃你媳妇一记脑瓜嘣!<br />
对着相片单方面输出了一阵,她又弥补似的在那张惹人稀罕的脸蛋子上啵了一口,掏出手绢在相片上擦了擦,无事发生一般,重新塞回了钱包夹层里。<br />
*<br />
前一晚的小意外并没有影响叶满枝的心情。<br />
翌日一早,刚吃过早饭,她就陪同夏竹筠和贺处长,前往开会的大礼堂了。<br />
全国工业政治工作会议的开幕时间是周一上午九点。<br />
九点之后,仍留在会场外的,要么是记者,要么是领导秘书。<br />
目送夏竹筠进入会议厅以后,叶满枝并没马上离开。<br />
秘书扎堆的地方,也是消息最多的地方。<br />
她难得能碰到这么多外省市的干部,还想凑过去听听热闹呢。<br />
因着时常跟随领导进京开会,碰面的次数多了,秘书们渐渐就混熟了。<br />
其他人三三两两聊天时,叶满枝找了一个女同志比较多的人堆,自然而然地挤了进去。<br />
几人正在谈论丝绸总公司刚在杭州举办的那场丝绸展。<br />
二十个优秀产品中,江苏占8个,上海占4个,北方只有北京和山东各评上一个。<br />
一位江苏女干部指向自己脖子上的丝巾,介绍说是她们吴江印染厂获奖的产品。<br />
叶满枝仔细瞅了瞅那丝巾,打眼一瞧就是好东西。<br />
“丝织品确实是江南的强项,不过,这几年北方丝绸的工艺也进步很多。我之前得到一块真丝双绉的料子,好像是北京丝绸厂生产的,做夏天的衬衫和裙子特别凉快。”<br />
“你还蛮识货的,”来自上海的大姐笑道,“去年搞生产竞赛的时候,我们市里派了师傅去北京丝绸厂做过技术指导,经过调整以后,北京这家厂的工艺确实精进了不少。”<br />
叶满枝不关心谁家的丝绸更好,她站在人堆里旁听半天,抓住一个关键信息。<br />
“孙主任,你们去年跟北京搞过生产竞赛啊?效果咋样?哪边获胜了?”叶满枝问。<br />
“嗯,我们组织轻工企业竞赛了半年,今年春节前才结束的,”孙主任含蓄道,“效果挺不错的,十七家企业各有胜负,我们这边有九家企业取得了佳绩。”<br />
也就是说,北京和上海搞生产竞赛,上海以9:8的成绩略胜一筹。<br />
叶满枝心里隐隐有点不妙的预感。<br />
这两个城市刚组织过大规模的生产竞赛,今年还会再次参加其他竞赛吗?<br />
……<br />
领导们的会议要开一整天,秘书不用一直在会场外面守着,凑在一起寒暄一阵,很快便散了场。<br />
叶满枝出门时,包里并没带吴峥嵘写给朋友的信。<br />
人家的战友关系挺铁,似乎并不需要她多此一举,而且她也实在不好意思将那样的信送进人家手里。<br />
所以,她索性就不去送信了,节约时间多逛几个景点。<br />
首都的柏油马路宽阔又平坦,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叶满枝挎着照相机,独自漫步在初夏的长安街上。<br />
从会场一路溜达到人流如织、店铺林立的西长安街。<br />
瞧见“大地西餐厅”的招牌时,她站在门口迟疑了一阵。<br />
独自跑来北京吃西餐,似乎有点奢侈。<br />
不过,反正周围没人认识她,她腰包里还因为“穷家富路”,带了三百块现金,奢侈一回应该无妨吧?<br />
本着再苦不能苦自己的原则,叶满枝并没迟疑太久,推门便走进了“大地西餐厅”。<br />
她早上在驻京办吃过早饭,其实并不饿,点了一份奶汁烤杂拌配酸面包,又在服务员小姑娘的建议下,加了一杯咖啡,就将菜单还了回去。<br />
上午来西餐厅用餐的客人并不多,除了她这个外地客,只有隔壁桌坐着两个女同志。<br />
“队长让你排什么戏,你就排什么戏,跟他拧着来,对你也没好处。”<br />
“我就是看不惯他那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更年轻的姑娘说,“我的《四郎探母》排得好好的,他说换就换,非得排什么现代戏。你看那现代戏排出来有几个好看的!”<br />
另一人劝道:“有人在报纸上说《四郎探母》丑化杨家将,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你说这出剧目还怎么演下去?队长的话不无道理,咱们排一出现代戏,宣扬‘一厘钱’精神,其实也很有意义。”<br />
非礼勿听。
叶满枝拿了三把房间钥匙,要了三张最新的北京地图,又问清楚招待所开餐时间,这才与夏竹筠汇合。<br />
“领导,明天的会议地点距离驻京办不远,步行一刻钟左右,黄处长说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给您派车。”<br />
夏竹筠出差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全国工业政治工作会议,联系其他省市进行省际竞赛只是顺带的。<br />
但是,在夏竹筠这里,后者显然更重要一些。<br />
刚进入驻京办的房间,她就将随行二人请了进去。<br />
“在火车上不方便讨论工作,咱们趁着现在有时间,一起商量商量。”夏竹筠抱臂靠在写字台上,皱眉说,“我在路上又想了一下省际竞赛的问题,与外省市的企业签订同产品竞赛协议,扶持名牌产品,虽然能给一部分企业激发活力,但大多数拿不到专项资金的企业,可能还会维持老样子,口号喊得响,实则走过场。这样大张旗鼓地搞竞赛,最后未必会得到预期的效果。”<br />
叶满枝和贺处长:“::::::”<br />
啥意思?<br />
不搞竞赛了?<br />
那他们这一趟北京之行,岂不是白来了?<br />
俩人傻愣愣地坐在原地,指望着领导再说点什么,否则他俩都不知要如何接话。<br />
然而,夏竹筠说完这番话就住了嘴,抱臂在那里神游了起来。<br />
叶满枝与贺处长对视一眼,见对方也没有要开口的意思,她只好主动开腔。<br />
“我觉得开展省际竞赛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同类产品之间的竞赛就更有必要了。通过竞赛,不只让企业领导找差距,更能让技术工人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我父亲是一名七级焊工,这几年一直在寻找技术上的突破。用他的话来说,有时候技术大拿的一句话,就能点破他好几年也参不透的技术难关。”<br />
“我觉得咱们省内很多企业的技术工人,都需要那种被人一语点醒的契机。在竞赛的同时,如果还能向先进企业派遣技术工人,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即使是没能拿到专项资金的企业,也可以在这次竞赛中有所收获。”<br />
贺处长接话说:“小叶这话有道理,比学赶帮超,除了比、赶、超,最重要的还是‘学’和‘帮’。我原来还觉得直接给人家下战书,显得咱们太嚣张了,这种话我都不太好意思跟其他省市的同志提,万一被打了也是白打。现在好了,加上‘学’和‘帮’,显得咱们谦虚多了。”<br />
夏竹筠被他的幽默逗笑。<br />
她看了眼手表说:“行了,这件事我再好好想想,你们都回去休息吧。小叶,明天我跟老贺去礼堂开会,你就不用跟着了,可以自由活动,在北京城里到处转转。”<br />
叶满枝笑道:“我送您跟贺处进了会议室再说。”<br />
她与领导们道别,转身返回自己的房间收拾行李。<br />
政治工作会议是讲政治的,会议时间应该不短。<br />
如果明天不用她跟会的话,她确实可以到处走走看看,顺便给吴峥嵘的朋友们送信。<br />
她一边琢磨送信之前,应该给人家买点什么礼品,一边打开行李袋,翻找吴峥嵘写好的那几封信。<br />
收信人一共有四位,两位是跟吴峥嵘一起扛过枪的战友,另两位是他曾经在北京的同事。<br />
这四人都在吴峥嵘人生的关键节点——结婚和生孩子——送过礼。<br />
他不常来北京跟人家见面,双方常年没什么走动。叶满枝特别贤惠地想,既然她来了一趟北京,还是应该帮他好好维护一下朋友关系的。<br />
最起码得有点礼数,当面谢谢人家当初送的礼。<br />
所以,叶满枝下定决心,明天上街买点好东西,给人家回礼。<br />
她从行李包的夹层里翻出四封信。<br />
不知是封口没粘好,还是吴峥嵘根本就忘了封口,其中一封信的信纸从信封里落了下来。<br />
信封上的收件人叫刘志峰,据说已经复员转业了,目前在北京某个区公安分局当副局长。<br />
叶满枝弯腰捡起信纸的时候,正好瞧见了上面所写的内容。<br />
与她想象中那种感情真挚,忆往昔峥嵘岁月的话语不太一样。<br />
薄薄的一张信纸上,只有笔锋遒劲的一行大字——<br />
【老刘,这是我媳妇,能帮则帮,下顿酒我请。】<br />
第136章<br />
叶满枝对着四张摊开的信纸凝视良久, 心中五味杂陈。<br />
她就说嘛,那天让吴峥嵘给朋友写信,他怎么那么快就写完了!<br />
原来只在信纸上写了一句话!<br />
而且吴峥嵘那个混蛋, 竟然连内容都懒得改。<br />
除了将老刘变成了老陈、老马和冬子,后面的部分居然一模一样!<br />
这是多么真实、质朴, 又敷衍的战友情啊……<br />
叶满枝抿着嘴生了会儿闷气, 面前的四张信纸, 让她那颗贤惠的, 想要表现的心,显得有点多余。<br />
她要是真的买了礼物上门给人送信, 这几个朋友兴许还会写信或打电话调侃吴峥嵘呢。<br />
又盯着信纸上那句“这是我媳妇”看了一会儿, 叶满枝心里好气又好笑, 隐约还有点愉悦。<br />
她收起信纸, 而后翻出了自己的钱包。<br />
透明的塑料夹层后面,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合影。<br />
她扒着夹层, 窸窸窣窣鼓捣了一阵, 不多时便从合影后面抽出一张2寸相片来。<br />
相片上的男人穿着军装礼服, 神情严肃, 目光坚定, 肩上的五角星和胸前的军功章一样耀眼夺目。<br />
她将这张相片要过来时, 给出的理由是, 穿军装打领带的吴峥嵘比较罕见。<br />
实则是因为这张相片上的吴大博士, 看起来年轻英俊,还有种成熟男人的奇异魅力。<br />
既有军人的威严, 又有高知的睿智,反正完完全全长在她的审美上。<br />
叶满枝捏着相片边边,与上面的男人对视片刻。<br />
然后, 她曲起拇指和中指,在对方的脑门上弹了一下。<br />
混蛋吴峥嵘,浪费她感情!<br />
吃你媳妇一记脑瓜嘣!<br />
对着相片单方面输出了一阵,她又弥补似的在那张惹人稀罕的脸蛋子上啵了一口,掏出手绢在相片上擦了擦,无事发生一般,重新塞回了钱包夹层里。<br />
*<br />
前一晚的小意外并没有影响叶满枝的心情。<br />
翌日一早,刚吃过早饭,她就陪同夏竹筠和贺处长,前往开会的大礼堂了。<br />
全国工业政治工作会议的开幕时间是周一上午九点。<br />
九点之后,仍留在会场外的,要么是记者,要么是领导秘书。<br />
目送夏竹筠进入会议厅以后,叶满枝并没马上离开。<br />
秘书扎堆的地方,也是消息最多的地方。<br />
她难得能碰到这么多外省市的干部,还想凑过去听听热闹呢。<br />
因着时常跟随领导进京开会,碰面的次数多了,秘书们渐渐就混熟了。<br />
其他人三三两两聊天时,叶满枝找了一个女同志比较多的人堆,自然而然地挤了进去。<br />
几人正在谈论丝绸总公司刚在杭州举办的那场丝绸展。<br />
二十个优秀产品中,江苏占8个,上海占4个,北方只有北京和山东各评上一个。<br />
一位江苏女干部指向自己脖子上的丝巾,介绍说是她们吴江印染厂获奖的产品。<br />
叶满枝仔细瞅了瞅那丝巾,打眼一瞧就是好东西。<br />
“丝织品确实是江南的强项,不过,这几年北方丝绸的工艺也进步很多。我之前得到一块真丝双绉的料子,好像是北京丝绸厂生产的,做夏天的衬衫和裙子特别凉快。”<br />
“你还蛮识货的,”来自上海的大姐笑道,“去年搞生产竞赛的时候,我们市里派了师傅去北京丝绸厂做过技术指导,经过调整以后,北京这家厂的工艺确实精进了不少。”<br />
叶满枝不关心谁家的丝绸更好,她站在人堆里旁听半天,抓住一个关键信息。<br />
“孙主任,你们去年跟北京搞过生产竞赛啊?效果咋样?哪边获胜了?”叶满枝问。<br />
“嗯,我们组织轻工企业竞赛了半年,今年春节前才结束的,”孙主任含蓄道,“效果挺不错的,十七家企业各有胜负,我们这边有九家企业取得了佳绩。”<br />
也就是说,北京和上海搞生产竞赛,上海以9:8的成绩略胜一筹。<br />
叶满枝心里隐隐有点不妙的预感。<br />
这两个城市刚组织过大规模的生产竞赛,今年还会再次参加其他竞赛吗?<br />
……<br />
领导们的会议要开一整天,秘书不用一直在会场外面守着,凑在一起寒暄一阵,很快便散了场。<br />
叶满枝出门时,包里并没带吴峥嵘写给朋友的信。<br />
人家的战友关系挺铁,似乎并不需要她多此一举,而且她也实在不好意思将那样的信送进人家手里。<br />
所以,她索性就不去送信了,节约时间多逛几个景点。<br />
首都的柏油马路宽阔又平坦,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叶满枝挎着照相机,独自漫步在初夏的长安街上。<br />
从会场一路溜达到人流如织、店铺林立的西长安街。<br />
瞧见“大地西餐厅”的招牌时,她站在门口迟疑了一阵。<br />
独自跑来北京吃西餐,似乎有点奢侈。<br />
不过,反正周围没人认识她,她腰包里还因为“穷家富路”,带了三百块现金,奢侈一回应该无妨吧?<br />
本着再苦不能苦自己的原则,叶满枝并没迟疑太久,推门便走进了“大地西餐厅”。<br />
她早上在驻京办吃过早饭,其实并不饿,点了一份奶汁烤杂拌配酸面包,又在服务员小姑娘的建议下,加了一杯咖啡,就将菜单还了回去。<br />
上午来西餐厅用餐的客人并不多,除了她这个外地客,只有隔壁桌坐着两个女同志。<br />
“队长让你排什么戏,你就排什么戏,跟他拧着来,对你也没好处。”<br />
“我就是看不惯他那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更年轻的姑娘说,“我的《四郎探母》排得好好的,他说换就换,非得排什么现代戏。你看那现代戏排出来有几个好看的!”<br />
另一人劝道:“有人在报纸上说《四郎探母》丑化杨家将,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你说这出剧目还怎么演下去?队长的话不无道理,咱们排一出现代戏,宣扬‘一厘钱’精神,其实也很有意义。”<br />
非礼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