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民踯躅一阵后,向门口望了一眼,降低音量说:“这间办公室里只有你我二人,我可以开诚布公地跟你讲两句,但是有些话出了这间办公室,我是不认的。”<br />
叶满枝点头表示同意。<br />
罗健民小声说:“当初采购这条番茄沙司生产线的时候,市财政出了大半的资金,我们厂里要是想处理这条生产线,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给其他工厂,收回资金,二是由市里调拨给上海本地的其他工厂使用。”<br />
他的音量更低,声若蚊蝇一般悄声道:“学习人民解放军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很有代表性,但是……”<br />
罗健民心里对这位刚见过一面的叶厂长还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将心里话和盘托出。<br />
但是,响鼓不用重锤,叶满枝只听前半截,便基本领会他的未尽之语了。<br />
这个主意有代表性,很典型,可是,不足以让人家市里为之付出一条生产线。<br />
毕竟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例子多得是,不差这一个。<br />
罗健民喝了口茶,恢复正常音量说:“叶厂长,要是真的将我们的生产线给了滨江,我作为厂长,不好跟市里交代呀。”<br />
叶满枝若有所思地颔首。<br />
罗厂长有顾虑是必然的。<br />
易地而处,她也不舍得将这样一条生产线免费交给外人。<br />
“罗厂长,要不这样吧,”叶满枝提议道,“我们也不白拿义民二厂的设备,我们可以出点东西跟贵厂交换生产线。”<br />
罗健民来了些兴趣,问:“叶厂长准备用什么跟我们换?”<br />
“你应该听说过,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产品名录里,有一款产品是美味黄瓜,其实就是苏联人喜欢吃的酸黄瓜。我们厂的酸黄瓜配方是从苏联专家那里得到的,口味非常正宗,与苏联人自己生产的无异。尽管这两年没有苏联的出口订单了,但是东德和法国的订单也不少,在咱们国内的市场也非常受欢迎。我们愿意用酸黄瓜的配方,与贵厂交换这条生产线。”<br />
罗健民:“……”<br />
开什么玩笑!<br />
谁会用生产线,交换一个酸黄瓜配方?<br />
叶满枝也知道这样的交换是不对等的。<br />
而且这个配方在滨江本地也不是什么秘密。<br />
滨江有不少苏联侨民和侨民后代,许多人在自己家里就能制作酸黄瓜。<br />
可是,罗健民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借口,给市里一个交代!<br />
这样一来,滨江厂就不是白拿设备了。<br />
双方合作共同向轻工业部提交申请,不但能解决两个厂的困境,义民二厂还占着“一处困难,八方支援”的大义。<br />
为了答谢对方,滨江第一食品厂拿出酸黄瓜罐头的配方。<br />
双方有来有往。<br />
这不是挺好的嘛!<br />
至于这配方具体有多少价值,那就见仁见智了。<br />
只要义民二厂开始生产酸黄瓜,那它就是价值千金的!<br />
叶满枝往他神情难辨的脸上扫了一眼,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br />
她算是看出来了,罗健民其实是动心的,毕竟能增加他们取得匈牙利生产线的砝码。<br />
但是这些条件加在一起,还不足以让他跟滨江厂站在一起,挖市里的墙角。<br />
“罗厂长,咱们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我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些交浅言深了。但是,就像你说的,这间办公室里只有咱俩,我也开诚布公地跟你说几句心里话,出了这间办公室,我也是不认的……”<br />
罗健民笑了笑,颇感兴趣地问:“叶厂长想跟我说什么?”<br />
“虽是初次打交道,但是看得出来,”叶满枝先给对方戴高帽,“罗厂长非常睿智,我那点小把戏,只用一个照面就被你看穿了。”<br />
“呵呵。”<br />
戳穿对方的障眼法,罗健民心里确实是有些许得意的。<br />
“我也能看得出来,罗厂长是个一心为公,一心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好厂长。但是,”叶满枝又是一声叹息,“罗厂长,我觉得在当厂长这件事上,你得跟我们厂的牛厂长学一学。”<br />
她在心里默默对远在北京的老牛厂长说了声抱歉,继续道:“咱们都是同行,虽然距离远了一些,但是你大概听说过我们滨江厂的事迹。我们厂以前只生产罐头,后来逐渐扩大规模,糕点、面包、酱菜、糖果等等,产品种类多达三百多种,职工人数超过两千人。”<br />
“滨江厂的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是时代造就的,大越进那几年,我们省里要将一些小厂进行合并,算是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牛厂长主动争取的结果。”<br />
“省里要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让罐头厂合并糕点厂,当然也可以由糕点厂合并罐头厂。如果不是牛厂长主动出击,尽力争取,我们现在可能就不是第一食品厂,而是第一糕点厂或是第一糖果厂了。不想被人合并,就要让自己变强。”<br />
毕竟你在自己厂里可以当厂长,并入他厂以后,就只能当个副厂长了。<br />
罗健民认真倾听,但是一时没弄清她说这些话的用意。<br />
“罗厂长,咱们距离远了些,可是有些消息还是能透出风声的,”叶满枝压低声音问,“梅林罐头厂是上海食品的一面旗帜,你们市里一直想让梅林做大做强。有这么回事吧?”<br />
“嗯。”罗健民点点头。<br />
“我前两年就听说过,市里曾有人提议,将你们义民食品二厂的罐头设备和人员,并入到梅林食品厂。”<br />
罗健民不动声色道:“只是传闻而已,这个传闻传了几年,不是一直没有实施嘛。”<br />
“呵呵,以前没动作,是因为你们各自都发展得很好。可是最近全国都在‘学上海,赶上海’,不说别人,南京罐头食品厂已经在今年上半年,赶超梅林10项指标了。尽管从总体指标来看,还是梅林占优势。可是,标杆不好当呀,若想不被人超越,除了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也是很有必要的。保不齐市里什么时候又会动了合并你们两厂的心思。”<br />
“罗厂长,我知道你是一心为公,凡事替市里和工厂考虑的,但是除了公事,你也要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如果真的并入梅林厂,咱们义民二厂的领导层何去何从?”<br />
市里的利益与厂里的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并不是始终一致的。<br />
“与我们滨江厂合作,共同申请生产线,能提高义民二厂得到生产线的概率。只要这条生产线到位,义民二厂的生产规模立即翻倍。这么大的厂,即使想合并也要想想由谁合并谁。”<br />
叶满枝再次在心里对老牛说了声抱歉,小声说:“罗厂长,我这话算是交浅言深了,但是你确实应该跟我们牛厂长学一学,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br />
第162章<br />
说给罗厂长的那番话, 并非叶满枝危言耸听。<br />
她心里真是如此想的。<br />
目前梅林是沪上罐头第一厂,美名传遍全国。<br />
若不是惦记义民二厂的生产线,叶满枝最想去参观学习的其实是梅林罐头厂。<br />
她在工业厅工作那几年, 省内几乎每月都有企业之间的合并,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 都想把企业做大, 扶植几个名字叫得响的名牌产品。<br />
叶满枝没当过那么大的领导, 但她觉得领导们的思路兴许是差不多的。<br />
一要政治挂帅, 二要办大工业。<br />
梅林的底子好,又是行业标杆, 以防真的被外地同行追赶上来, 市里八成会想办法把梅林做大。<br />
那专门生产罐头的义民二厂, 不就是现成的选择吗?<br />
这可不是叶满枝胡诌, 人家市里早有让两家合并的风声,只是一直没落实罢了。<br />
“不知道罗厂长在市工业局那边能不能说得上话。”叶满枝迎着江风感叹, “希望他动作麻利点, 我的介绍信马上就要到期了。”<br />
“只要厂长松口, 市里一般不会强烈反对, ”吴峥嵘单手揪着小崽的后脖领, 防着她将脑袋探出轮船栏杆, “对市局和义民二厂来说, 最紧要的是把那条进口生产线攥到手里。”<br />
“老生产线是市局出钱买的, 听罗厂长的意思,这事不好办。”叶满枝摇摇头说, “算了,不想了。”<br />
他们一家三口难得能找到时间,一起夜游黄浦江。<br />
吴玉琢已经兴奋得在甲板上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双手抓着栏杆向岸上张望。<br />
他们在滨江坐过轮渡,但滨江没有夜游项目,晚上看不到什么风景,不像上海的外滩灯光璀璨。<br />
“我明天要去百货商店买东西,”叶满枝兴致勃勃道,“这次来上海出差,我大姐、三嫂、振芳嫂子都让我帮忙捎带雪花膏,我还没买呢!”<br />
吴峥嵘说:“你之前交代的任务,我还没来得及买。你既然来了,就自己去买吧。”<br />
“嗯。”叶满枝趴在栏杆上吹风,扭头笑问,“你听过那句话没有?来上海出差的同志,出门像公子,下车像兔子,办事像孙子,回家像骡子。其他还没什么感觉,但是下车像兔子似的着急找旅馆还挺形象的,哈哈。”<br />
吴峥嵘随手接过她喝空的汽水瓶,想起出差前叶来芽交给他的那张购物清单,心说,明天你就知道回家像骡子是什么感觉了。<br />
罗健民那边还没有回信,叶满枝次日起个大早,与吴博士一起吃过早餐,就带着小尾巴去南京路逛街了。<br />
除了帮亲戚朋友捎带的雪花膏、洗头膏、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和照相机胶卷,她还想给吴玉琢再买双新鞋。<br />
孩子的衣服可以由她自己做,但鞋子就没办法了。<br />
去年在北京买的那双小皮鞋已经挤脚了,叶满枝得给她买双新的。<br />
这次吴玉琢就在身边,可以让她自己挑,但这小崽有了点审美,对新鞋款式挑三拣四。叶满枝带着她走了三家百货商店,才买到一双和她心意的白色小皮鞋。<br />
等她俩提着大包小裹返回旅馆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br />
前台服务员在她上楼前,将人喊住:“叶同志,刚才有人来找你。”<br />
“对方留名字了吗?”<br />
“是个姓牛的男同志。”<br />
叶满枝闻言一愣,狐疑地问:“这位同志是外地口音吗?”<br />
“对,应该也是来出差的。他说先去找招待所落脚,明天再来找你。”<br />
叶满枝暗道,这人不会是老牛厂长吧?<br />
她昨天上午才给对方打过电话,说了一下罗健民的态度,牛恩久这么快就从北京赶来了?<br />
然而,次日上午,她果真见到了满头大汗的牛厂长。<br />
“厂长,你怎么来啦?”<br />
“打电话太急人了,说不了几句就要花十几二十块,买张车票来上海也是十几块,那我还不如来上海当面说。”<br />
最近上海的天气闷热,旅馆房门都四敞大开着。<br />
叶满枝连忙将人请进房间,倒了杯凉白开给他喝。<br />
“厂长,你能来上海一趟真是太好了,我自己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而且我的介绍信再有几天就要到期了。”<br />
她是为了参加工业展才来上海出差的,介绍信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天。<br />
牛恩久放下水杯问:“义民二厂那边有消息没有?”<br />
“还没有。”叶满枝低声说,“他们罗厂长虽然没给准话,但是那天送我离开时,他说要跟班子开会讨论一下,然后上报市工业局。”<br />
“那他心里应该是倾向与咱们合作的。”<br />
“对。”叶满枝省去拿老牛厂长举例的部分,大致介绍了那天的谈话内容,“我觉得希望还是很大的……”
叶满枝点头表示同意。<br />
罗健民小声说:“当初采购这条番茄沙司生产线的时候,市财政出了大半的资金,我们厂里要是想处理这条生产线,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给其他工厂,收回资金,二是由市里调拨给上海本地的其他工厂使用。”<br />
他的音量更低,声若蚊蝇一般悄声道:“学习人民解放军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很有代表性,但是……”<br />
罗健民心里对这位刚见过一面的叶厂长还是有所保留的,并没有将心里话和盘托出。<br />
但是,响鼓不用重锤,叶满枝只听前半截,便基本领会他的未尽之语了。<br />
这个主意有代表性,很典型,可是,不足以让人家市里为之付出一条生产线。<br />
毕竟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例子多得是,不差这一个。<br />
罗健民喝了口茶,恢复正常音量说:“叶厂长,要是真的将我们的生产线给了滨江,我作为厂长,不好跟市里交代呀。”<br />
叶满枝若有所思地颔首。<br />
罗厂长有顾虑是必然的。<br />
易地而处,她也不舍得将这样一条生产线免费交给外人。<br />
“罗厂长,要不这样吧,”叶满枝提议道,“我们也不白拿义民二厂的设备,我们可以出点东西跟贵厂交换生产线。”<br />
罗健民来了些兴趣,问:“叶厂长准备用什么跟我们换?”<br />
“你应该听说过,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产品名录里,有一款产品是美味黄瓜,其实就是苏联人喜欢吃的酸黄瓜。我们厂的酸黄瓜配方是从苏联专家那里得到的,口味非常正宗,与苏联人自己生产的无异。尽管这两年没有苏联的出口订单了,但是东德和法国的订单也不少,在咱们国内的市场也非常受欢迎。我们愿意用酸黄瓜的配方,与贵厂交换这条生产线。”<br />
罗健民:“……”<br />
开什么玩笑!<br />
谁会用生产线,交换一个酸黄瓜配方?<br />
叶满枝也知道这样的交换是不对等的。<br />
而且这个配方在滨江本地也不是什么秘密。<br />
滨江有不少苏联侨民和侨民后代,许多人在自己家里就能制作酸黄瓜。<br />
可是,罗健民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借口,给市里一个交代!<br />
这样一来,滨江厂就不是白拿设备了。<br />
双方合作共同向轻工业部提交申请,不但能解决两个厂的困境,义民二厂还占着“一处困难,八方支援”的大义。<br />
为了答谢对方,滨江第一食品厂拿出酸黄瓜罐头的配方。<br />
双方有来有往。<br />
这不是挺好的嘛!<br />
至于这配方具体有多少价值,那就见仁见智了。<br />
只要义民二厂开始生产酸黄瓜,那它就是价值千金的!<br />
叶满枝往他神情难辨的脸上扫了一眼,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br />
她算是看出来了,罗健民其实是动心的,毕竟能增加他们取得匈牙利生产线的砝码。<br />
但是这些条件加在一起,还不足以让他跟滨江厂站在一起,挖市里的墙角。<br />
“罗厂长,咱们今天是第一次见面,我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些交浅言深了。但是,就像你说的,这间办公室里只有咱俩,我也开诚布公地跟你说几句心里话,出了这间办公室,我也是不认的……”<br />
罗健民笑了笑,颇感兴趣地问:“叶厂长想跟我说什么?”<br />
“虽是初次打交道,但是看得出来,”叶满枝先给对方戴高帽,“罗厂长非常睿智,我那点小把戏,只用一个照面就被你看穿了。”<br />
“呵呵。”<br />
戳穿对方的障眼法,罗健民心里确实是有些许得意的。<br />
“我也能看得出来,罗厂长是个一心为公,一心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好厂长。但是,”叶满枝又是一声叹息,“罗厂长,我觉得在当厂长这件事上,你得跟我们厂的牛厂长学一学。”<br />
她在心里默默对远在北京的老牛厂长说了声抱歉,继续道:“咱们都是同行,虽然距离远了一些,但是你大概听说过我们滨江厂的事迹。我们厂以前只生产罐头,后来逐渐扩大规模,糕点、面包、酱菜、糖果等等,产品种类多达三百多种,职工人数超过两千人。”<br />
“滨江厂的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是时代造就的,大越进那几年,我们省里要将一些小厂进行合并,算是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牛厂长主动争取的结果。”<br />
“省里要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让罐头厂合并糕点厂,当然也可以由糕点厂合并罐头厂。如果不是牛厂长主动出击,尽力争取,我们现在可能就不是第一食品厂,而是第一糕点厂或是第一糖果厂了。不想被人合并,就要让自己变强。”<br />
毕竟你在自己厂里可以当厂长,并入他厂以后,就只能当个副厂长了。<br />
罗健民认真倾听,但是一时没弄清她说这些话的用意。<br />
“罗厂长,咱们距离远了些,可是有些消息还是能透出风声的,”叶满枝压低声音问,“梅林罐头厂是上海食品的一面旗帜,你们市里一直想让梅林做大做强。有这么回事吧?”<br />
“嗯。”罗健民点点头。<br />
“我前两年就听说过,市里曾有人提议,将你们义民食品二厂的罐头设备和人员,并入到梅林食品厂。”<br />
罗健民不动声色道:“只是传闻而已,这个传闻传了几年,不是一直没有实施嘛。”<br />
“呵呵,以前没动作,是因为你们各自都发展得很好。可是最近全国都在‘学上海,赶上海’,不说别人,南京罐头食品厂已经在今年上半年,赶超梅林10项指标了。尽管从总体指标来看,还是梅林占优势。可是,标杆不好当呀,若想不被人超越,除了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也是很有必要的。保不齐市里什么时候又会动了合并你们两厂的心思。”<br />
“罗厂长,我知道你是一心为公,凡事替市里和工厂考虑的,但是除了公事,你也要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如果真的并入梅林厂,咱们义民二厂的领导层何去何从?”<br />
市里的利益与厂里的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并不是始终一致的。<br />
“与我们滨江厂合作,共同申请生产线,能提高义民二厂得到生产线的概率。只要这条生产线到位,义民二厂的生产规模立即翻倍。这么大的厂,即使想合并也要想想由谁合并谁。”<br />
叶满枝再次在心里对老牛说了声抱歉,小声说:“罗厂长,我这话算是交浅言深了,但是你确实应该跟我们牛厂长学一学,为自己的处境考虑考虑。”<br />
第162章<br />
说给罗厂长的那番话, 并非叶满枝危言耸听。<br />
她心里真是如此想的。<br />
目前梅林是沪上罐头第一厂,美名传遍全国。<br />
若不是惦记义民二厂的生产线,叶满枝最想去参观学习的其实是梅林罐头厂。<br />
她在工业厅工作那几年, 省内几乎每月都有企业之间的合并,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 都想把企业做大, 扶植几个名字叫得响的名牌产品。<br />
叶满枝没当过那么大的领导, 但她觉得领导们的思路兴许是差不多的。<br />
一要政治挂帅, 二要办大工业。<br />
梅林的底子好,又是行业标杆, 以防真的被外地同行追赶上来, 市里八成会想办法把梅林做大。<br />
那专门生产罐头的义民二厂, 不就是现成的选择吗?<br />
这可不是叶满枝胡诌, 人家市里早有让两家合并的风声,只是一直没落实罢了。<br />
“不知道罗厂长在市工业局那边能不能说得上话。”叶满枝迎着江风感叹, “希望他动作麻利点, 我的介绍信马上就要到期了。”<br />
“只要厂长松口, 市里一般不会强烈反对, ”吴峥嵘单手揪着小崽的后脖领, 防着她将脑袋探出轮船栏杆, “对市局和义民二厂来说, 最紧要的是把那条进口生产线攥到手里。”<br />
“老生产线是市局出钱买的, 听罗厂长的意思,这事不好办。”叶满枝摇摇头说, “算了,不想了。”<br />
他们一家三口难得能找到时间,一起夜游黄浦江。<br />
吴玉琢已经兴奋得在甲板上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双手抓着栏杆向岸上张望。<br />
他们在滨江坐过轮渡,但滨江没有夜游项目,晚上看不到什么风景,不像上海的外滩灯光璀璨。<br />
“我明天要去百货商店买东西,”叶满枝兴致勃勃道,“这次来上海出差,我大姐、三嫂、振芳嫂子都让我帮忙捎带雪花膏,我还没买呢!”<br />
吴峥嵘说:“你之前交代的任务,我还没来得及买。你既然来了,就自己去买吧。”<br />
“嗯。”叶满枝趴在栏杆上吹风,扭头笑问,“你听过那句话没有?来上海出差的同志,出门像公子,下车像兔子,办事像孙子,回家像骡子。其他还没什么感觉,但是下车像兔子似的着急找旅馆还挺形象的,哈哈。”<br />
吴峥嵘随手接过她喝空的汽水瓶,想起出差前叶来芽交给他的那张购物清单,心说,明天你就知道回家像骡子是什么感觉了。<br />
罗健民那边还没有回信,叶满枝次日起个大早,与吴博士一起吃过早餐,就带着小尾巴去南京路逛街了。<br />
除了帮亲戚朋友捎带的雪花膏、洗头膏、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和照相机胶卷,她还想给吴玉琢再买双新鞋。<br />
孩子的衣服可以由她自己做,但鞋子就没办法了。<br />
去年在北京买的那双小皮鞋已经挤脚了,叶满枝得给她买双新的。<br />
这次吴玉琢就在身边,可以让她自己挑,但这小崽有了点审美,对新鞋款式挑三拣四。叶满枝带着她走了三家百货商店,才买到一双和她心意的白色小皮鞋。<br />
等她俩提着大包小裹返回旅馆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br />
前台服务员在她上楼前,将人喊住:“叶同志,刚才有人来找你。”<br />
“对方留名字了吗?”<br />
“是个姓牛的男同志。”<br />
叶满枝闻言一愣,狐疑地问:“这位同志是外地口音吗?”<br />
“对,应该也是来出差的。他说先去找招待所落脚,明天再来找你。”<br />
叶满枝暗道,这人不会是老牛厂长吧?<br />
她昨天上午才给对方打过电话,说了一下罗健民的态度,牛恩久这么快就从北京赶来了?<br />
然而,次日上午,她果真见到了满头大汗的牛厂长。<br />
“厂长,你怎么来啦?”<br />
“打电话太急人了,说不了几句就要花十几二十块,买张车票来上海也是十几块,那我还不如来上海当面说。”<br />
最近上海的天气闷热,旅馆房门都四敞大开着。<br />
叶满枝连忙将人请进房间,倒了杯凉白开给他喝。<br />
“厂长,你能来上海一趟真是太好了,我自己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而且我的介绍信再有几天就要到期了。”<br />
她是为了参加工业展才来上海出差的,介绍信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天。<br />
牛恩久放下水杯问:“义民二厂那边有消息没有?”<br />
“还没有。”叶满枝低声说,“他们罗厂长虽然没给准话,但是那天送我离开时,他说要跟班子开会讨论一下,然后上报市工业局。”<br />
“那他心里应该是倾向与咱们合作的。”<br />
“对。”叶满枝省去拿老牛厂长举例的部分,大致介绍了那天的谈话内容,“我觉得希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