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吴峥嵘的工作涉及保密信息,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闺女出去胡说,所以,闺女只能可着她一个人显摆。<br />
    瞥见妈妈的身影后,吴玉琢不玩翻花绳了,把毛线交给身旁的小朋友,便快步跑到了门口。<br />
    她先纠正那个小男孩:“是省委党校理论骨干研究班。”<br />
    而后扑到叶满枝怀里说:“妈妈,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啊?你不在家,我都学会自己洗澡啦!”<br />
    “那你可太厉害了!”叶满枝与老师打了声招呼,便带着孩子往外走。<br />
    “妈妈,你在学校怎么样?有意思吗?”<br />
    有言明年就要上学了,叶满枝怕孩子因此厌学,只能违心地说:“学校可有意思了,我都不舍得回来。”<br />
    如果没有考试的话,在省委党校的生活确实是很好的。<br />
    党校老师的理论水平都很高,连主席语录和著作这种被她翻烂的书,也能讲出新意。<br />
    课堂其实还挺有意思的。<br />
    而且党校每周都在大礼堂放电影,各班级之间还有体育比赛,业余活动比她想象中丰富很多。<br />
    她给闺女介绍着自己的校园生活,一起乘车回了军工大院。<br />
    她有半个月没见到老叶和常月娥了,今天有空正好回去看看。<br />
    母女俩进门的时候,黄黎也刚接了出租车和起球放学。<br />
    三兄妹一见面便立即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讲起了最近各自的生活。<br />
    听到房间里咿咿呀呀的喊声,出租车将有言拉进屋,让她一起玩五叔家已经一岁的小妹妹。<br />
    叶满枝逗着小侄女笑了一会儿,回头问黄大仙:“嫂子,出租车比有言大一岁,今年应该可以上小学了吧?你怎么还没给他报名上学啊?”<br />
    黄黎说:“我想在明年过年之前,去三线跟你三哥汇合。频繁转学对孩子不太好,等他到了当地,八岁再入学也没问题。”<br />
    叶满枝点点头,能一家团聚也好,让三哥独自在那边工作,家里人其实都不太放心。<br />
    她还想问问黄大仙的工作要如何安排,刚从公共厨房回来的沈亮妹却惊讶地问:“三嫂,你要去三线啊?”<br />
    “嗯,有这个打算。”<br />
    “怎么要去三线呢?那边全是深山老林,条件多艰苦啊!”沈亮妹极力挽留,“嫂子,你还是跟孩子留在滨江吧。”<br />
    “主要是起祥总想爸爸,我寻思要是一家人能住在一起,对孩子也会更好一点。”<br />
    自打叶满堂去了三线,老叶家这些兄弟姐妹对他们娘俩都挺关照,孩子有什么事,比如洗澡剪头,都是他四叔五叔带着出去的。<br />
    沈亮妹也变得挺贴心,她们妯娌俩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十年,头一次相处得如此和谐。<br />
    但她跟儿子都很想念叶满堂。<br />
    而且起祥在滑冰这个项目上似乎天赋有限,参加了几次少儿滑冰比赛,都没能拿到好成绩。<br />
    因此,她不想再耽搁时间了,最好能在明年过年之前南下。<br />
    沈亮妹急得不行,瞧见自家男人下班回来,她赶忙招呼道:“满桂,你赶紧劝劝嫂子,她想带着出租车去三线!”<br />
    “去三线挺好的呀!”四哥举双手赞成,“跟三哥汇合就能一家团圆了!”<br />
    “好什么呀!”<br />
    “哎呀,三嫂已经有了主意,你就别瞎掺和了。”四哥看向叶满枝说,“小叶厂长,我跟你说个事,咱厂里最近的新闻你听说了没有?”<br />
    “什么新闻?我这段时间在党校学习,一直没回厂里。”<br />
    “之前厂里不是买了一栋家属楼嘛,但是只有32人分到了房子,其他人意见还挺大的。我今天听工友说,牛厂长打算跟市里申请一块地皮,再盖一个家属院。”<br />
    叶满枝蹙眉道:“不可能吧?今年厂里买楼买设备已经花了不少钱了,哪还有钱盖楼?”<br />
    “真的,大家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厂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但是职工有钱啊,听说无房职工可以集资盖房,每平米三四十块钱。这不跟抢钱一样嘛,20米的房子就要六百到八百块了!前几年在咱家这边买个平房才四五百块钱。”<br />
    叶满枝沉吟一阵说:“筒子楼的造价比平房高很多,职工集资只出套内面积的钱,但楼梯、走廊、水房、厕所的钱却要由厂里出,相当于公家和个人各出一半吧。”<br />
    哪怕有职工集资,厂里也要出几十万,到时候资金压力就太大了。<br />
    四哥撇嘴,“哪个冤大头会出那么多钱盖房啊?”<br />
    沈亮妹拐他一下说:“厂领导肯定有办法,你听来芽的就行。”<br />
    她快被自家男人急死了,好不容易捱到了晚上,她赶紧将人拉近房间,关上门问:“食品厂这次分房有没有你的份?”<br />
    “要求工龄满三年,我的工龄还不到一年呢。”<br />
    “自己花钱集资也不行啊?”沈亮妹问,“能不能跟来芽商量商量?”<br />
    “不知道行不行,不过这是厂里的统一规定,跟她商量也不好使吧。”四哥脱了鞋上床,“咱家有地方住,再说咱哪有那么多钱集资啊?”<br />
    沈亮妹犯愁道:“不集资咋办?三嫂要去三线了!你别忘了这房子是咱爸和三哥的,如果三嫂和出租车一直留在家里还好,万一去了三线,这房子八成要被厂里收回去!”<br />
    “不能吧?”四哥从床上坐起来。<br />
    “怎么不能?我听我们服务站的老刘说,有两户全家搬去三线的人家,已经被厂里收回了房子。他们的人事关系转去了其他单位,当然不能再占着厂里的房子了。656厂等着分房的工人也挺多呢!”<br />
    四哥喃喃:“要是那样的话,咱家还真有点麻烦!”<br />
    当初厂里分房的时候,以老叶的条件,只能分到一套一室半的房子,三哥把自己的那份也加上,才变成了两室。<br />
    然后他们又自己改装,将两室隔成了三室,算是把这一大家子都装下了。<br />
    厂里有不少人在盼着分房,一旦三嫂带着孩子南下,这套房子十有八九会被收回去。<br />
    到时候这套三室就得变成一室半了。<br />
    军工大院里的一室半,都不足20平米,如果只有老叶和常月娥住,那还算宽敞。<br />
    加上他们一家四口就有点挤了。<br />
    沈亮妹提醒他:“你别忘了咱家麦多快要中学毕业了,娶媳妇是迟早的事,房子要是变成了一室半,那让新媳妇住哪里?”<br />
    如果一直住在现有的房子里,麦多娶媳妇的时候,大不了把他俩的房间让给小两口住,他们还出去睡客厅。<br />
    但一室半的户型没有客厅,即使他俩愿意,也没那条件。<br />
    夫妻俩商量了大半宿,次日起床上班的时候,每人脸上挂俩黑眼圈。<br />
    四哥盘腿坐在床上,眯缝着眼睛说:“我初步想了两个办法……”<br />
    沈亮妹催促道:“赶紧说说,咱们再商量一下。”<br />
    “第一嘛,当然是盯着食品厂的分房,看看这次集资能不能取消工龄限制。”<br />
    沈亮妹觉得有点悬,“万一还有工龄要求呢?”<br />
    “那就只能用第二个办法了,”四哥一拍大腿说,“我最近得督促一下咱爸,让他早日当上车间副主任。主任副主任有资格分两室的房子,到时候这套房子就能保住了。等三嫂和出租车去了三线,还能多出一间房来!咱家麦多结婚也够用了!”<br />
    沈亮妹:“……”<br />
    在党校上课的叶满枝还不知他四哥啃老啃出了新高度,已经准备督促老叶上进了。<br />
    她早上八点半有课,与两位舍友一起走进教室的时候,瞥见了跟她招手的赵桂林。<br />
    叶满枝走到教室后面问:“赵经理,找我有什么好事?”<br />
    “没什么好事,就是昨天刚听说一个消息。”赵桂林凑近她,压低音量说,“你们厂的那个牛恩久,好像要被调整了。”<br />
    叶满枝惊愕地问:“牛厂长要被调整?”<br />
    不能吧?<br />
    她陡然记起昨天四哥带回的消息——老牛厂长要斥巨资给职工盖房。<br />
    他不会是已经听到了什么风声,想在自己离开食品厂之前,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吧?<br />
    第186章<br />
    叶满枝坐在原地, 一脸的不可思议。<br />
    “赵经理,你从哪听来的消息?准确吗?”<br />
    “呵呵,”赵桂林露出“爱信不信”的表情, “我昨天回工业厅办事,从人事处那边听来的。”<br />
    “……”叶满枝不死心地问, “知道要把我们牛厂长调去哪里吗?”<br />
    “省厅想成立一家食品工业公司, 统管全省的食品工业。”<br />
    “类似于省皮革工业公司那种?”叶满枝问。<br />
    “差不多吧。工业厅正在给这家公司寻找负责人, 你们厂的牛恩久就是被考察对象之一。”<br />
    “如果是去食品工业公司, 那牛厂长还挺合适的。”<br />
    滨江第一食品厂算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食品厂了,不但工厂规模大, 而且生产经营的食品种类和规格繁多。<br />
    牛恩久在食品厂一干就是十多年, 经营管理经验和生产经验都相当丰富。<br />
    再加上今年推行《鞍钢宪法》, 让他大出了几次风头。<br />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老牛厂长去这家新公司任职的机会还蛮大的。<br />
    就是不知道他突然提议给职工盖房,是个什么套路。<br />
    自打来了党校进修, 叶满枝就没回过食品厂, 上午的两节课结束后, 她收拾东西准备回厂里看看。<br />
    走到党校门口时, 却恰巧碰见了站在外边的周如意。<br />
    “如意, 你什么时候来的?”<br />
    “来了有一会儿了, 党校不让外人进, ”周如意擦了把汗说, “我寻思一会儿请人进去找人呢!”<br />
    “不用找了,”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 “走,咱俩找个地方吃饭去。”<br />
    省委党校的校风和传统是刻苦学习、勤俭办学,所以党校食堂的伙食相当一般, 每星期至少得吃三顿忆苦饭。<br />
    这回有了理由不在党校食堂吃饭,叶满枝将人带去了附近的国营饭店,每人来碗青菜面。<br />
    “如意,最近厂里怎么样?”<br />
    由于事情太多,周如意组织了半天语言,才想好先说哪一个。<br />
    她先汇报了一个好消息。<br />
    “昨天省外贸局的同志给咱们打电话,据说宴席菜在英国那边的市场反馈非常好,前几天英国客户又通过省外贸局,给咱们食品厂下了15000英镑的宴席菜出口订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在星际开密逃

吾七画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