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204章<br />
    去上海出差半个月, 吴峥嵘再回滨江时,带了一辆儿童自行车。<br />
    见到自行车的那一瞬间,土包子吴玉琢眼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惊喜和兴奋。<br />
    围着自行车团团转了几圈后, 小吴同志选择忘却前尘过往,与她爸和好如初了。<br />
    她小时候有一辆很宝贝的小三轮, 只骑了两三年, 那座椅就塞不下她了。前几个月她把小车里里外外擦拭干净, 送给了五舅家的小妹妹。<br />
    没想到旧车刚送出去没多久, 她爸就买了一辆新车给她!<br />
    早知如此,她真该早点送呀!<br />
    新车的车身是绿色的, 有点像部队用车, 骑在大院里相当拉风。<br />
    吴玉琢的身高只有一米一四, 但她感觉自己骑着这辆豪车, 在小朋友眼中的形象特别高大。<br />
    有了自行车,她连电视机都不想看了, 珍惜地将自行车停在自己的房间里, 每晚临睡前都要看上一眼。<br />
    叶满枝去闺女房间参观了那辆新车, 其实在广交会的轻工业品展厅里, 也有这种儿童自行车。<br />
    但儿童车的产量少, 价格极高, 小小一辆车只比二八大杠便宜四十块, 她没舍得花那一百来块钱。<br />
    叶满枝盯着面前的自行车腹诽, 要说败家,还得是吴峥嵘啊。<br />
    吴博士平时没什么开销, 可是他们家的所有大件,都是这个败家爷们花钱买的!<br />
    她在闺女的小脸蛋上摸了摸说:“你想骑车就在大院里骑,干嘛非得去姥姥家显摆啊?”<br />
    家属院里这么多小朋友, 还不够你嘚瑟的!<br />
    吴玉琢瘫在床上告状:“爸爸不让我在大院里骑车!”<br />
    吴峥嵘不背这口锅,“我只是让你收敛一点,别带着猫狗鸡到处显摆!”<br />
    新车买回来的时候没有车铃和车筐,他亲自动手安好了车铃车筐以后,这小屁孩就想把梨花、葵花和大花放在车筐里,轮流带它们出去兜风。<br />
    吴峥嵘洞悉了她的打算,便及时出面干预了。<br />
    在大院里骑车,还可以说是锻炼身体,但是带着猫狗鸡就没什么必要了,而且太扎眼。<br />
    因为他给有言买了这辆自行车,导致隔壁周所家里的父女、父子关系岌岌可危。<br />
    周墨和周伊年纪小,发现小伙伴有了新车以后,也吵着想要自行车。<br />
    这几天在单位,周所对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控诉他搅合得无数人家宅不宁。<br />
    “我爸爸不让我带着梨花在大院里兜风,”吴玉琢撸着梨花的毛毛说,“那我就带它去姥姥家,梨花也想姥姥了!哎,可惜姥姥家太远了,我还没骑到姥姥家呢,就被累死啦!”<br />
    闺女瘫在床上的样子委实可怜,叶满枝埋怨地看向吴峥嵘。<br />
    “路程那么远,你怎么不拦着她呀?把孩子累坏了怎么办?”<br />
    吴峥嵘瞟一眼瘫痪儿童,毫不心虚道:“不让她试试,她能一直惦记。”<br />
    他家这孩子,好奇心重,胆子大,记性也不错。<br />
    平时经常往返的几条路线,她都能记住。<br />
    吴峥嵘要是不陪着走一遭,让她吃点苦头,说不准什么时候她就偷偷骑车去姥姥家了。<br />
    小吴饲养员不接她爸的话,摸着梨花日渐发白的毛毛,遗憾说:“可惜没让梨花见到姥姥。”<br />
    夫妻俩交换个眼神,同时在心里说,你可惜的应该是没能去姥姥家显摆成功吧?<br />
    *<br />
    小吴饲养员这次真的累狠了,两条腿跟软面条似的站都站不住。<br />
    在家躺了三天,一直不去幼儿园。<br />
    吴峥嵘看出这是她的逃学新伎俩,但他什么也没说。<br />
    等这孩子在家躺不住了,自己就该吵着去上幼儿园了。<br />
    由于闺女还在装病,叶满枝周末回娘家的时候,便让吴峥嵘陪她继续装,并没带上孩子。<br />
    “刘社长,周末还要做群众工作呀?”<br />
    走进军工大院,叶满枝笑着与刘金宝打招呼。<br />
    “哎,基层工作就这样,”刘金宝打个大哈欠说,“上级给了任务,那甭管是不是周末,都得不折不扣地完成啊!”<br />
    叶满枝打趣道:“金宝儿,你都当上咱光明街公社的社长了,咋还萎靡不振的?”<br />
    年初时,张勤简被调去东阳县当副县长了,刘金宝也终于有了机会,升任公社社长,算是光明街公社的二把手,跟以前的街道副主任差不多。<br />
    “没办法,连着好几天没好好休息了!”刘金宝没精打采道,“市里要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任务已经派了下来,那公社肯定要动员啊!这几天跟那些家长吵架、劝架,闹得我脑瓜子嗡嗡的。”<br />
    叶满枝问:“今年有多少名额啊?”<br />
    这几年一直有上山下乡的动员任务,市里每年要动员三四千名知识青年下乡。<br />
    平均分配到基层单位的话,每个公社差不多有一二百个指标。<br />
    刘金宝叹道:“今年要落实一万人,咱们光明街的知识青年比较多,分到了四百个指标,哎,我们提前计算了一下,咱这条街上,只要是没有工作的青年,都得去下乡!这几天净跟家长们斗智斗勇了!”<br />
    叶满枝感叹一番基层工作不容易,便与刘社长道别了。<br />
    她没觉得上山下乡会与自家有什么牵扯。<br />
    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不到年纪呢,这种事轮不上他们。<br />
    可是,等她提着给爹妈买的东西进门时,却发现自家屋里坐满了人。<br />
    除了大姐两口子和五哥两口子,还多了两个面生的女同志。<br />
    叶满枝与客人点点头,走到常月娥身边问:“家里怎么这么多人?我二姐没来啊?”<br />
    “她婆家有事没过来。你大姐和五哥是被我喊回来的,不知道你出差啥时候能回来,我就没给你打电话。”常月娥小声道,“那两人是公社的,来过好几次了,动员咱家麦多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br />
    “麦多还没毕业呢,下什么乡啊!”<br />
    “今年初中毕业。”<br />
    “那还能考高中呢,我四哥四嫂的学历都不高,他们不是一心想让麦多读高中么!”<br />
    常月娥摇头说:“今年教育局没组织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想上高中也没办法呀!”<br />
    “怎么搞成这样了!”叶满枝皱眉。<br />
    她这阵子忙着单位的工作,没关注过学校的问题。<br />
    着实没料到,连麦多都要去上山下乡了。<br />
    “不只麦多要去下乡,晓婷也是今年毕业的,你大姐说,他们公社的人也上门动员晓婷去下乡了。”<br />
    叶满枝:“……”<br />
    晓婷是大姐家的老二,学习成绩很好,大姐两口子对这个闺女期望相当高,一直盼着她能考个大学呢!<br />
    这要是中断了学业,那不就把孩子耽误了嘛!<br />
    “俩孩子有什么打算啊?”叶满枝问。<br />
    “晓婷想接着念书,不想插队,”常月娥说,“麦多那个臭小子倒是无所谓,他们班里有好几个同学报名去上山下乡了。如果没办法留城,麦多就想跟同学一起去插队。”<br />
    两人私下交流时,四哥不耐烦道:“李干部,我家就是贫农出身的,我家孩子年年都回老家劳动,干嘛还要去其他地方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啊?我们自己就能教育孩子!”<br />
    “这是规定!”<br />
    “我不管你们有啥规定,”四哥赶苍蝇似的挥手说,“你们先回去吧,在我家坐了一宿加一上午,你们不困,我都困了!”<br />
    说着就要将人撵出去。<br />
    五哥起身跟他一起送客,对两个公社干部说:“我家叶起福才15岁,他这么小的孩子,吃得多干得少,去了生产队也是给社员增添负担。你们要是真心想动员,就去找那些常年在大院里闲逛的无业青年。”<br />
    兄弟俩你推我搡,把两个小干部送出了门。<br />
    哐一声,家门合上了。<br />
    常月娥舒出一口气,对小闺女说:“这俩人可算是走了!他俩昨晚上就来家里动员,絮絮叨叨地不让麦多睡觉。老四把麦多赶回屋去,跟这俩公社干部磨叽了一宿。”<br />
    叶满枝:“……”<br />
    难怪刘金宝哈欠连天的,合着他们还得成宿成宿在居民家里作动员。<br />
    大姐不满道:“你们就多余搭理这俩人,麦多和晓婷都是初中生,正常情况下应该读高中,咱就一口咬定想让孩子上高中,今年考不了还有明年呢,他们能把孩子怎么样!”<br />
    “对,反正还没拿到初中毕业证呢,也不算正经毕业,就让俩孩子在学校待着!”<br />
    听着这些人的打算,黄黎建议:“万一明年也不能上高中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一直在学校蹉跎吧?最近学校停课,留校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让他们赶紧上班呢!”<br />
    这俩孩子赶得巧,正是传说中的“老三届”。<br />
    再等两年的话,就要等来三年六届的中学生一起毕业了。<br />
    到时候人多职位少,在城里找不到工作,那可就真的要去生产队插队了。<br />
    大姐不舍得让十五岁的闺女上班,而且她还想让孩子考大学。<br />
    对黄黎这番话就不太喜欢。<br />
    但叶满枝对黄大仙的判断还是很信服的,帮着劝道:“要是有合适的工作,还是让孩子早点上班吧,否则公社的人年年上门作动员,你们不嫌烦啊?”<br />
    闻言,大姐警觉地问:“来芽,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br />
    叶满枝啥风声也没听到,却颔首说:“尽量给晓婷和麦多找单位上班吧!”<br />
    “他俩这么小能干什么啊?”大姐嘟哝。<br />
    吴桐月说:“晓婷和麦多的形象都不错,要是愿意去供销社当售货员,我可以帮着安排一下。”<br />
    大姐对弟媳妇点点头,婉拒道:“现在各单位招年轻人,都需要初中学历。晓婷和麦多没拿到毕业证,那就不算正经的初中毕业,很多单位都进不去。”<br />
    售货员在一般人看来是好工作,但在大姐眼里,那就是个站柜台的。<br />
    她一心想让孩子考大学,捧国家的铁饭碗,对售货员的工作其实是瞧不上的。<br />
    与其去供销社站柜台,还不如让胡建南想想办法,把闺女弄进他们玻璃搪瓷公司上班。<br />
    但问题的关键是孩子暂时拿不到毕业证。<br />
    没有毕业证,那就是小学学历,好单位全都进不去。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在星际开密逃

吾七画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