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真是白拿的柴油票,也得变成是花钱买的。<br />
王造福是曙光厂的副主任,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厂里一时议论纷纷。<br />
有人觉得王主任这回要完蛋了,也有人认为他能全须全尾地回来。<br />
就在厂里众说纷纭的时候,组织部门突然找叶满枝和康健谈了话。<br />
没过几天,市委就对曙光厂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br />
一直没在厂里出现的王造福,被暂时停职,另有任用。<br />
康健接替王造福,担任曙光厂的党委副书记、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br />
与此同时,上级为曙光厂调来了一位新的副主任,张宜林。<br />
盯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叶满枝心想,别管赵副主任如何打算,王造福恐怕清白不了了……<br />
第229章<br />
接到上级通知后, 大家对这个新来的张宜林都有点好奇。<br />
能在这种时候调任曙光厂,八成又是第二个王造福。<br />
康健特意去市里打听了一下新成员的底细,结果被告知张宜林并不是滨江市的干部。<br />
他是从德化专区调来的, 之前在德化专区某农机厂担任革委会主任,正科级干部。<br />
调来曙光厂属于平级调动。<br />
但是, 从德化调来省会, 还是曙光厂这样的国营大厂, 即使是平级调动也能让人挤破头。<br />
要说张宜林没靠山, 谁信?<br />
叶满枝和康健都私下打听过他的来路,但只能得到一些公开信息。<br />
不确定他是被省领导调来的, 还是市领导在外地的亲戚。<br />
所以, 对这位神秘的张宜林, 叶满枝引起了十二万分的重视。<br />
张副主任正式来厂里上任那天, 她按照老规矩,带领班子成员在厂门口等候。<br />
“张主任, 欢迎加入曙光厂, 以后咱们就要一起并肩战斗了。”<br />
张宜林格外客气地与叶满枝握手寒暄, “叶主任, 我是曙光厂的新兵, 还得请同志们多指点多帮助。”<br />
闻言, 几个副主任暗暗交换了眼神。<br />
只听张宜林的这番表态, 可比当初的王造福谦虚多了。<br />
不过, 张宜林比王造福年长十多岁,又当了好几年的小厂一把手, 必要的城府肯定是有的。<br />
这几年被王造福祸害得不轻,大家都对关系户保持着高度警惕。<br />
然而,张宜林却如他对外表现得那般, 来了曙光厂就按部就班工作。<br />
上任半个月,快速融入集体,并没闹出什么幺蛾子。<br />
叶满枝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惊讶,张宜林本分得不像是当过企业一把手的人。<br />
事实上,张宜林在原单位也是说一不二的。<br />
只不过,曙光厂的规模比农机厂大了好几倍,他又是排名最末的副主任,刚调任陌生城市和新单位,他需要谋定而后动。<br />
而且他是挤掉王造福进厂的,对于柴油票引出的一系列事件,他比大多数人都清楚。<br />
当初张贴到市委和粮食局的大字报,着重揭发检举赵副主任和陆明浩,很多人认为王造福是被老丈人和连襟牵连的,私下都觉得他有点倒霉。<br />
而张宜林却不以为然。<br />
他觉得检举人的动机很奇怪。<br />
据说当时在市委、粮食局和曙光厂同时出现了三份大字报。<br />
如果检举人是为了赵副主任的,那么只要在市委贴上几份大字报就足够了。<br />
市里的其他领导一定会引起重视进行调查。<br />
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再往粮食局张贴一份兜底。<br />
可是曙光厂在郊区,王造福在整件事里的参与度又不高,举报人着实没必要跑来曙光厂再贴一份大字报。<br />
说句不客气的话,工厂里的舆论,并不能左右市领导的决定。<br />
同时往三处贴大字报,不但没必要,还容易打草惊蛇,让翁婿三人提前串供。<br />
张宜林思来想去,猜不透检举人这样做的意图。<br />
除非对方的目标并不是赵副主任,而是他的女婿。<br />
大费周章地往曙光厂里贴大字报,是为了让王造福下台。那样的话,整件事就说得通了。<br />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件事可能是受益人康健策划的。<br />
但是也不排除叶满枝参与的可能。<br />
他来曙光厂之前,着重打听过一把手的情况。<br />
在国营大厂当一把手的女同志不多见,叶满枝在滨江的工业系统内鼎鼎有名。<br />
他问了三个人,三个人给出的答复都挺有意思。<br />
叶满枝其实是个很漂亮的女人,但三人谁也没提她的外貌。<br />
给出的评价都是,年轻、出身好、能力突出,有手腕又很和气。<br />
张宜林在工作中见过的女干部大多是铁娘子,他觉得真和气的人干不好国营大厂的一把手。<br />
所以,这个“有手腕又很和气”的评价就有些耐人寻味了。<br />
王造福的下台,保不齐就跟她有关。<br />
……<br />
叶满枝还不知新来的同事,把她想象成了有三头六臂的铁娘子。<br />
开春以后,对两条电视机生产线的仿制工作正式启动。<br />
机器一动工,钱就像流水似的哗哗往外流。<br />
她和康健忙着搞钱搞原料,而新来的张宜林不爱挑事,还能分管一部分业务,让他俩省心了不少。<br />
市里对柴油票事件的判决已经下来了。<br />
粮食局那三个倒卖柴油票的人全被送了进去,王造福因为贪污公款也进去了。<br />
赵副主任那边暂时还没什么说法,但他的两个女婿都犯了罪,哪怕他及时与两人划清界限,还让女儿离了婚,仍然于事无补。<br />
叶满枝听说,省里准备调整他了。<br />
王造福在那晚被公安带走后,就再没出现过。赵卫红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只留王大娘住在家属院里。<br />
曙光厂内部的政治气氛相对轻松,所以并没什么人对王大娘落井下石,没有大字报,也没有激烈的批判,让她得以继续在洗衣服务站工作。<br />
不过,等到王造福的判决正式下来以后,王大娘顶不住压力,觉得没脸继续赖在曙光厂,最终还是跟着小儿子离开了。<br />
王造福在曙光厂的一切,至此落幕。<br />
事情尘埃落定,叶满枝将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br />
这天,她在办公室接到了来自天津无线电八厂的电话。<br />
“叶主任,咱们的黑白电视生产线要尽快仿制呀!”<br />
“已经正式动工了,”叶满枝笑道,“沈主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什么呀!”<br />
“不急不行,”沈主任压低声音说,“原本要给305厂的那条彩电生产线没戏了,那咱黑白电视就得抓紧时间呀!”<br />
闻言,叶满枝收了笑,急忙问:“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戏了?”<br />
“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反正考察组从老美那边回来以后,引进彩电生产线的事就黄了。”沈主任悄声说,“幸好咱们当初合伙引进了黑白电视生产线,要不然全得鸡飞蛋打!”<br />
叶满枝嘟囔道:“这么大的事,怎么就黄了呢?”<br />
“嗐,你就别打听了。”沈主任简单解释了原因,转了话题说,“上海那边试制的彩电已经上市了,产量不高,但是价格不菲,你猜一台19寸的彩电的零售价多少钱?”<br />
叶满枝在日本见过19寸的彩电,大致知道价格,“1200块?”<br />
“呵呵,”沈主任语不惊人死不休,“2400块!”<br />
“多,多少?”叶满枝震惊脸。<br />
“2400!没想到吧?”<br />
“那确实想不到,这个价格也太贵了,卖给谁啊?”<br />
“反正产量不高,估计只能提供给各大单位了。”<br />
“我的天啊,”叶满枝感叹道,“这一台彩电的价格,顶得上六台黑白电视了。”<br />
“所以我才打电话催你嘛,”沈主任说,“引进彩电生产线的计划彻底搁浅了,最近几年都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彩电,那咱们这六条黑白电视生产线的含金量就更高了!”<br />
国内的彩电产量低,价格高,普通老百姓连见都没见过。<br />
现在正是用黑白电视机占领市场的好时候。<br />
只要生产线正式投产,他们三家企业就可以占据国内电视机行业的整个江山了!<br />
放下听筒,叶满枝想着那未能引进的彩电生产线,在心里沉沉地叹口气。<br />
虽说生产线不能交给曙光厂,但国内在这一块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甭管最终落户谁家,叶满枝还是乐于见到彩电生产线被引进的。<br />
如今希望落空,对305厂的打击一定很大。<br />
听着窗外传来的军号声,叶满枝收拾好心里的遗憾,重新打起精神。<br />
沈主任说得对,那几条黑白电视生产线的含金量在直线上升。<br />
在广州和天津拿到生产线之前,曙光牌电视机能占领国内的整个电视机市场!<br />
光是想想全国人民都能用上“曙光牌”的情景,就足以让她热血沸腾了。<br />
她噌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又往车间跑了一趟,督促生产线尽快完成组装,抓紧时间投产!
王造福是曙光厂的副主任,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厂里一时议论纷纷。<br />
有人觉得王主任这回要完蛋了,也有人认为他能全须全尾地回来。<br />
就在厂里众说纷纭的时候,组织部门突然找叶满枝和康健谈了话。<br />
没过几天,市委就对曙光厂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br />
一直没在厂里出现的王造福,被暂时停职,另有任用。<br />
康健接替王造福,担任曙光厂的党委副书记、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br />
与此同时,上级为曙光厂调来了一位新的副主任,张宜林。<br />
盯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叶满枝心想,别管赵副主任如何打算,王造福恐怕清白不了了……<br />
第229章<br />
接到上级通知后, 大家对这个新来的张宜林都有点好奇。<br />
能在这种时候调任曙光厂,八成又是第二个王造福。<br />
康健特意去市里打听了一下新成员的底细,结果被告知张宜林并不是滨江市的干部。<br />
他是从德化专区调来的, 之前在德化专区某农机厂担任革委会主任,正科级干部。<br />
调来曙光厂属于平级调动。<br />
但是, 从德化调来省会, 还是曙光厂这样的国营大厂, 即使是平级调动也能让人挤破头。<br />
要说张宜林没靠山, 谁信?<br />
叶满枝和康健都私下打听过他的来路,但只能得到一些公开信息。<br />
不确定他是被省领导调来的, 还是市领导在外地的亲戚。<br />
所以, 对这位神秘的张宜林, 叶满枝引起了十二万分的重视。<br />
张副主任正式来厂里上任那天, 她按照老规矩,带领班子成员在厂门口等候。<br />
“张主任, 欢迎加入曙光厂, 以后咱们就要一起并肩战斗了。”<br />
张宜林格外客气地与叶满枝握手寒暄, “叶主任, 我是曙光厂的新兵, 还得请同志们多指点多帮助。”<br />
闻言, 几个副主任暗暗交换了眼神。<br />
只听张宜林的这番表态, 可比当初的王造福谦虚多了。<br />
不过, 张宜林比王造福年长十多岁,又当了好几年的小厂一把手, 必要的城府肯定是有的。<br />
这几年被王造福祸害得不轻,大家都对关系户保持着高度警惕。<br />
然而,张宜林却如他对外表现得那般, 来了曙光厂就按部就班工作。<br />
上任半个月,快速融入集体,并没闹出什么幺蛾子。<br />
叶满枝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惊讶,张宜林本分得不像是当过企业一把手的人。<br />
事实上,张宜林在原单位也是说一不二的。<br />
只不过,曙光厂的规模比农机厂大了好几倍,他又是排名最末的副主任,刚调任陌生城市和新单位,他需要谋定而后动。<br />
而且他是挤掉王造福进厂的,对于柴油票引出的一系列事件,他比大多数人都清楚。<br />
当初张贴到市委和粮食局的大字报,着重揭发检举赵副主任和陆明浩,很多人认为王造福是被老丈人和连襟牵连的,私下都觉得他有点倒霉。<br />
而张宜林却不以为然。<br />
他觉得检举人的动机很奇怪。<br />
据说当时在市委、粮食局和曙光厂同时出现了三份大字报。<br />
如果检举人是为了赵副主任的,那么只要在市委贴上几份大字报就足够了。<br />
市里的其他领导一定会引起重视进行调查。<br />
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再往粮食局张贴一份兜底。<br />
可是曙光厂在郊区,王造福在整件事里的参与度又不高,举报人着实没必要跑来曙光厂再贴一份大字报。<br />
说句不客气的话,工厂里的舆论,并不能左右市领导的决定。<br />
同时往三处贴大字报,不但没必要,还容易打草惊蛇,让翁婿三人提前串供。<br />
张宜林思来想去,猜不透检举人这样做的意图。<br />
除非对方的目标并不是赵副主任,而是他的女婿。<br />
大费周章地往曙光厂里贴大字报,是为了让王造福下台。那样的话,整件事就说得通了。<br />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件事可能是受益人康健策划的。<br />
但是也不排除叶满枝参与的可能。<br />
他来曙光厂之前,着重打听过一把手的情况。<br />
在国营大厂当一把手的女同志不多见,叶满枝在滨江的工业系统内鼎鼎有名。<br />
他问了三个人,三个人给出的答复都挺有意思。<br />
叶满枝其实是个很漂亮的女人,但三人谁也没提她的外貌。<br />
给出的评价都是,年轻、出身好、能力突出,有手腕又很和气。<br />
张宜林在工作中见过的女干部大多是铁娘子,他觉得真和气的人干不好国营大厂的一把手。<br />
所以,这个“有手腕又很和气”的评价就有些耐人寻味了。<br />
王造福的下台,保不齐就跟她有关。<br />
……<br />
叶满枝还不知新来的同事,把她想象成了有三头六臂的铁娘子。<br />
开春以后,对两条电视机生产线的仿制工作正式启动。<br />
机器一动工,钱就像流水似的哗哗往外流。<br />
她和康健忙着搞钱搞原料,而新来的张宜林不爱挑事,还能分管一部分业务,让他俩省心了不少。<br />
市里对柴油票事件的判决已经下来了。<br />
粮食局那三个倒卖柴油票的人全被送了进去,王造福因为贪污公款也进去了。<br />
赵副主任那边暂时还没什么说法,但他的两个女婿都犯了罪,哪怕他及时与两人划清界限,还让女儿离了婚,仍然于事无补。<br />
叶满枝听说,省里准备调整他了。<br />
王造福在那晚被公安带走后,就再没出现过。赵卫红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只留王大娘住在家属院里。<br />
曙光厂内部的政治气氛相对轻松,所以并没什么人对王大娘落井下石,没有大字报,也没有激烈的批判,让她得以继续在洗衣服务站工作。<br />
不过,等到王造福的判决正式下来以后,王大娘顶不住压力,觉得没脸继续赖在曙光厂,最终还是跟着小儿子离开了。<br />
王造福在曙光厂的一切,至此落幕。<br />
事情尘埃落定,叶满枝将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br />
这天,她在办公室接到了来自天津无线电八厂的电话。<br />
“叶主任,咱们的黑白电视生产线要尽快仿制呀!”<br />
“已经正式动工了,”叶满枝笑道,“沈主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什么呀!”<br />
“不急不行,”沈主任压低声音说,“原本要给305厂的那条彩电生产线没戏了,那咱黑白电视就得抓紧时间呀!”<br />
闻言,叶满枝收了笑,急忙问:“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戏了?”<br />
“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反正考察组从老美那边回来以后,引进彩电生产线的事就黄了。”沈主任悄声说,“幸好咱们当初合伙引进了黑白电视生产线,要不然全得鸡飞蛋打!”<br />
叶满枝嘟囔道:“这么大的事,怎么就黄了呢?”<br />
“嗐,你就别打听了。”沈主任简单解释了原因,转了话题说,“上海那边试制的彩电已经上市了,产量不高,但是价格不菲,你猜一台19寸的彩电的零售价多少钱?”<br />
叶满枝在日本见过19寸的彩电,大致知道价格,“1200块?”<br />
“呵呵,”沈主任语不惊人死不休,“2400块!”<br />
“多,多少?”叶满枝震惊脸。<br />
“2400!没想到吧?”<br />
“那确实想不到,这个价格也太贵了,卖给谁啊?”<br />
“反正产量不高,估计只能提供给各大单位了。”<br />
“我的天啊,”叶满枝感叹道,“这一台彩电的价格,顶得上六台黑白电视了。”<br />
“所以我才打电话催你嘛,”沈主任说,“引进彩电生产线的计划彻底搁浅了,最近几年都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彩电,那咱们这六条黑白电视生产线的含金量就更高了!”<br />
国内的彩电产量低,价格高,普通老百姓连见都没见过。<br />
现在正是用黑白电视机占领市场的好时候。<br />
只要生产线正式投产,他们三家企业就可以占据国内电视机行业的整个江山了!<br />
放下听筒,叶满枝想着那未能引进的彩电生产线,在心里沉沉地叹口气。<br />
虽说生产线不能交给曙光厂,但国内在这一块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甭管最终落户谁家,叶满枝还是乐于见到彩电生产线被引进的。<br />
如今希望落空,对305厂的打击一定很大。<br />
听着窗外传来的军号声,叶满枝收拾好心里的遗憾,重新打起精神。<br />
沈主任说得对,那几条黑白电视生产线的含金量在直线上升。<br />
在广州和天津拿到生产线之前,曙光牌电视机能占领国内的整个电视机市场!<br />
光是想想全国人民都能用上“曙光牌”的情景,就足以让她热血沸腾了。<br />
她噌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又往车间跑了一趟,督促生产线尽快完成组装,抓紧时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