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刘肥不肯收,刘盈竟公开贩卖礼物,所获得的金钱再赠予刘肥。<br />
齐国观望的士人很是不屑。这个太子居然如此不讲究!<br />
送礼的人回过味,再送时就只送金银绸缎了。<br />
齐国士人实在是忍不下去,许多士人都来叩齐王宫的门,希望劝谏住在齐王宫的太子。<br />
刘盈一概不见。<br />
曹参的相国府便被士人围了。<br />
曹参在齐国表现得很和气,礼贤下士的名声很洪亮。当齐国名士来访时,他只能接待。<br />
曹参也不知道刘盈在干什么,只能承诺会去劝劝太子,把人先敷衍过去。<br />
敷衍几次后,齐国名士回过味,便不再去骚扰曹参,继续堵齐王宫的门。<br />
曹参相国府中的门客很不理解:“相国为何不劝太子?”<br />
曹参苦笑:“太子从不好财,他做出反常之事,必有图谋。”<br />
门客更不理解:“太子有何图谋,为何不与相国说?难道太子不信任相国?”<br />
曹参叹气:“不,太子是太信任我了,所以顽皮呢。”<br />
门客:“???”<br />
他彻底搞不懂了。相国你在说什么?你自己听得懂吗?<br />
在曹参看来,刘盈就是顽皮。明明可以告诉自己,却等着自己去问。<br />
既然刘盈没寻自己,就是还用不上自己。待用得上时,刘盈自会告知自己。曹参便陪他玩了。<br />
齐国情况确实很复杂,但曹参对刘盈十分信任。刘盈日日开宴席,定有他的道理。<br />
就算没有,太子来齐国开几日宴席又怎么了?陛下也爱开宴席。<br />
曹参对太子收钱也丝毫不在意。<br />
别人收钱,他会担忧收钱的人徇私。他对刘盈还不了解吗?送给刘盈的钱就是打了水漂,别指望刘盈会给你回报。<br />
刘盈是出了名的收钱不办事。他不要脸的。<br />
曹参晃晃酒杯,眯眼。<br />
送吧送吧,就当是你们给大汉缴纳赋税了。<br />
又过了几日,送礼的人也察觉不对了。<br />
太子是礼物照单全收,赠送的人一概不要。他们想要让子嗣去太子身边伺候,太子也不屑地拒绝。<br />
虽然他们还未向太子提要求,但见他们送礼再多,在宴席上的位次也没变过,更别说太子找借口寻他们说话,他们就知道太子的态度了。<br />
太子居然如此不要名声!<br />
有人便称病不来赴宴,观望太子会不会生气。<br />
刘盈自然是不生气的。谁来谁不来,他都不在乎。<br />
反正送礼他招收不误,没送礼他也不会派人去敲打。<br />
很快陆陆续续有人不乐意来拜见了。刘盈的宾客一日比一日少。<br />
又过了几日,齐王宫便门可罗雀。送礼的齐国豪族无声地抗议太子骗他们钱,还对他们不尊重。<br />
他们想,自己冷落了太子,太子无论是发怒还是反省,总该有个态度吧?<br />
刘盈的态度就是换个城池,继续召开宴会。<br />
齐国豪族:“……”太子莫不是缺钱,故意来敲诈他们的?<br />
他们纷纷串联齐国城池的豪族,让他们别给太子送钱,别去赴太子的宴。<br />
士人社会地位高,就是皇帝设宴,只要没强迫他们去,他们都可以不赴宴。<br />
拒绝皇帝的宴请,还是性情高洁的代表呢。<br />
“只是这拒绝在多次送礼之后,就显得他们只是气急败坏。”萧谨悄悄对刘孺儿道。<br />
刘孺儿双手捂着嘴笑,差点笑出声。<br />
见刘盈迅速成了齐国豪族厌恶的对象,曹参终于来寻刘盈了:“玩够了?你不会真的只是为了让齐国豪族缴纳税赋?”<br />
刘盈坏笑道:“我就是敲诈他们。”<br />
曹参无奈的神情中带着一丝宠溺:“然后呢?”<br />
刘盈道:“以我的名义雇佣工匠整修河道,建堤坝,挖沟渠,造水车和磨坊。”<br />
曹参沉默了一会儿,道:“你这不是黄老的休养生息啊。”<br />
刘盈耸肩摊手:“我管它是哪家的休养生息?”<br />
曹参问道:“太子,以后你要兴儒学吗?”<br />
刘盈又耸了一次肩,摊了一次手:“我管它什么学,想用就用。非要说,我那叫‘实用学’。”<br />
曹参有点头疼:“你总要确定一个让朝臣能跟着走的学说。他们不像你,任何学说都能学以致用。”<br />
刘盈道:“那就暂时黄老吧。黄老说不干涉当地人做事,所以我用齐地的人送的钱,来修齐地的大河堤坝,不是很符合黄老吗?”<br />
齐国豪族真的是豪富啊,即使他们吞了小头,刘肥举办宴席的钱也赚了回来,所剩的钱还能做很多事。<br />
曹参听着刘盈的歪理,满意地点点头:“好,我就这么对外说。”<br />
他当然不在乎刘盈遵循什么学说,只是让刘盈找个借口,别让朝臣太混乱,挑起学说纷争而已。<br />
哪怕刘盈这一手主动干预其实挺“儒”的,但刘盈说它是“黄老”,那这就是“黄老”。<br />
如果刘盈决定捧“儒”了,曹参就会做准备,把要做的事都包装成“儒”。所以他才问刘盈,将来要遵循什么学说为朝廷主流,他好提前做准备。<br />
皇帝只需要“学以致用”,但朝堂和天下,最好要有一种主流学说声音。<br />
见刘盈没打算更改“黄老”的治国主策,曹参便松了口气,不用劳累了。<br />
刘盈这“取之于齐国,用之于齐国”的歪理,还真被当地士人认可了。<br />
大汉不征以官方的名义征发徭役,而是太子来齐国向豪族“集资”。“集资”也是让齐国豪族主动送钱,太子什么都没说。<br />
这难道不符合黄老吗?太黄老了!<br />
一些头脑灵活的齐国豪族忙又送钱,想攒一攒名声。<br />
这次刘盈却把钱财都挡了回去。<br />
“你们已经知道小王的目的,小王便不能收你们的钱了。”刘盈笑得特别敦厚和善,连“寡人”的自称都不用了。明明“寡人”也是谦称,他选了个更谦虚的“谦称”。<br />
上次他自称“小王”,还是空手去北疆,骗了不少北疆边城豪族子弟主动来投。<br />
刘盈不仅不收钱财,还拿出之前礼单的统计,从上到下选了十家人,让他们各出一定名额的子弟随他回长安。<br />
这些子弟都将进入学宫读书习武。若考核合格,都有官做。<br />
没能进入名单的齐国豪族捶胸顿足。特别是第十一名,他再送一次就超了!<br />
既然自己没进前十,太子何必把所有家族的送礼排位都亮出来?!<br />
刘盈说,没能得到学宫直接入学名额的人也有好处。<br />
等堤坝建好了,他就在堤坝上立个碑,把捐钱的家族的家主名字都刻上去。<br />
齐国豪族便不闹了。<br />
齐国原本暗讽太子的士人,纷纷高歌夸赞太子高风亮节。<br />
谁说这太子不要脸?他太给齐人脸了!<br />
曹参再次疑惑。<br />
虽然现在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太子的真实目的,但以他对刘盈的了解,刘盈不是花钱买名声的人。<br />
齐国已经是大汉的地盘,刘盈马上就要当皇帝,他还刷什么名声啊?<br />
至于修筑堤坝和开凿水渠,曹参虽打着“黄老无为而治”的旗号,其实都有好好找借口做。齐国豪族送的钱虽多,也就够一两处小工程,完全不需要刘盈耗费这么多心思。
齐国观望的士人很是不屑。这个太子居然如此不讲究!<br />
送礼的人回过味,再送时就只送金银绸缎了。<br />
齐国士人实在是忍不下去,许多士人都来叩齐王宫的门,希望劝谏住在齐王宫的太子。<br />
刘盈一概不见。<br />
曹参的相国府便被士人围了。<br />
曹参在齐国表现得很和气,礼贤下士的名声很洪亮。当齐国名士来访时,他只能接待。<br />
曹参也不知道刘盈在干什么,只能承诺会去劝劝太子,把人先敷衍过去。<br />
敷衍几次后,齐国名士回过味,便不再去骚扰曹参,继续堵齐王宫的门。<br />
曹参相国府中的门客很不理解:“相国为何不劝太子?”<br />
曹参苦笑:“太子从不好财,他做出反常之事,必有图谋。”<br />
门客更不理解:“太子有何图谋,为何不与相国说?难道太子不信任相国?”<br />
曹参叹气:“不,太子是太信任我了,所以顽皮呢。”<br />
门客:“???”<br />
他彻底搞不懂了。相国你在说什么?你自己听得懂吗?<br />
在曹参看来,刘盈就是顽皮。明明可以告诉自己,却等着自己去问。<br />
既然刘盈没寻自己,就是还用不上自己。待用得上时,刘盈自会告知自己。曹参便陪他玩了。<br />
齐国情况确实很复杂,但曹参对刘盈十分信任。刘盈日日开宴席,定有他的道理。<br />
就算没有,太子来齐国开几日宴席又怎么了?陛下也爱开宴席。<br />
曹参对太子收钱也丝毫不在意。<br />
别人收钱,他会担忧收钱的人徇私。他对刘盈还不了解吗?送给刘盈的钱就是打了水漂,别指望刘盈会给你回报。<br />
刘盈是出了名的收钱不办事。他不要脸的。<br />
曹参晃晃酒杯,眯眼。<br />
送吧送吧,就当是你们给大汉缴纳赋税了。<br />
又过了几日,送礼的人也察觉不对了。<br />
太子是礼物照单全收,赠送的人一概不要。他们想要让子嗣去太子身边伺候,太子也不屑地拒绝。<br />
虽然他们还未向太子提要求,但见他们送礼再多,在宴席上的位次也没变过,更别说太子找借口寻他们说话,他们就知道太子的态度了。<br />
太子居然如此不要名声!<br />
有人便称病不来赴宴,观望太子会不会生气。<br />
刘盈自然是不生气的。谁来谁不来,他都不在乎。<br />
反正送礼他招收不误,没送礼他也不会派人去敲打。<br />
很快陆陆续续有人不乐意来拜见了。刘盈的宾客一日比一日少。<br />
又过了几日,齐王宫便门可罗雀。送礼的齐国豪族无声地抗议太子骗他们钱,还对他们不尊重。<br />
他们想,自己冷落了太子,太子无论是发怒还是反省,总该有个态度吧?<br />
刘盈的态度就是换个城池,继续召开宴会。<br />
齐国豪族:“……”太子莫不是缺钱,故意来敲诈他们的?<br />
他们纷纷串联齐国城池的豪族,让他们别给太子送钱,别去赴太子的宴。<br />
士人社会地位高,就是皇帝设宴,只要没强迫他们去,他们都可以不赴宴。<br />
拒绝皇帝的宴请,还是性情高洁的代表呢。<br />
“只是这拒绝在多次送礼之后,就显得他们只是气急败坏。”萧谨悄悄对刘孺儿道。<br />
刘孺儿双手捂着嘴笑,差点笑出声。<br />
见刘盈迅速成了齐国豪族厌恶的对象,曹参终于来寻刘盈了:“玩够了?你不会真的只是为了让齐国豪族缴纳税赋?”<br />
刘盈坏笑道:“我就是敲诈他们。”<br />
曹参无奈的神情中带着一丝宠溺:“然后呢?”<br />
刘盈道:“以我的名义雇佣工匠整修河道,建堤坝,挖沟渠,造水车和磨坊。”<br />
曹参沉默了一会儿,道:“你这不是黄老的休养生息啊。”<br />
刘盈耸肩摊手:“我管它是哪家的休养生息?”<br />
曹参问道:“太子,以后你要兴儒学吗?”<br />
刘盈又耸了一次肩,摊了一次手:“我管它什么学,想用就用。非要说,我那叫‘实用学’。”<br />
曹参有点头疼:“你总要确定一个让朝臣能跟着走的学说。他们不像你,任何学说都能学以致用。”<br />
刘盈道:“那就暂时黄老吧。黄老说不干涉当地人做事,所以我用齐地的人送的钱,来修齐地的大河堤坝,不是很符合黄老吗?”<br />
齐国豪族真的是豪富啊,即使他们吞了小头,刘肥举办宴席的钱也赚了回来,所剩的钱还能做很多事。<br />
曹参听着刘盈的歪理,满意地点点头:“好,我就这么对外说。”<br />
他当然不在乎刘盈遵循什么学说,只是让刘盈找个借口,别让朝臣太混乱,挑起学说纷争而已。<br />
哪怕刘盈这一手主动干预其实挺“儒”的,但刘盈说它是“黄老”,那这就是“黄老”。<br />
如果刘盈决定捧“儒”了,曹参就会做准备,把要做的事都包装成“儒”。所以他才问刘盈,将来要遵循什么学说为朝廷主流,他好提前做准备。<br />
皇帝只需要“学以致用”,但朝堂和天下,最好要有一种主流学说声音。<br />
见刘盈没打算更改“黄老”的治国主策,曹参便松了口气,不用劳累了。<br />
刘盈这“取之于齐国,用之于齐国”的歪理,还真被当地士人认可了。<br />
大汉不征以官方的名义征发徭役,而是太子来齐国向豪族“集资”。“集资”也是让齐国豪族主动送钱,太子什么都没说。<br />
这难道不符合黄老吗?太黄老了!<br />
一些头脑灵活的齐国豪族忙又送钱,想攒一攒名声。<br />
这次刘盈却把钱财都挡了回去。<br />
“你们已经知道小王的目的,小王便不能收你们的钱了。”刘盈笑得特别敦厚和善,连“寡人”的自称都不用了。明明“寡人”也是谦称,他选了个更谦虚的“谦称”。<br />
上次他自称“小王”,还是空手去北疆,骗了不少北疆边城豪族子弟主动来投。<br />
刘盈不仅不收钱财,还拿出之前礼单的统计,从上到下选了十家人,让他们各出一定名额的子弟随他回长安。<br />
这些子弟都将进入学宫读书习武。若考核合格,都有官做。<br />
没能进入名单的齐国豪族捶胸顿足。特别是第十一名,他再送一次就超了!<br />
既然自己没进前十,太子何必把所有家族的送礼排位都亮出来?!<br />
刘盈说,没能得到学宫直接入学名额的人也有好处。<br />
等堤坝建好了,他就在堤坝上立个碑,把捐钱的家族的家主名字都刻上去。<br />
齐国豪族便不闹了。<br />
齐国原本暗讽太子的士人,纷纷高歌夸赞太子高风亮节。<br />
谁说这太子不要脸?他太给齐人脸了!<br />
曹参再次疑惑。<br />
虽然现在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太子的真实目的,但以他对刘盈的了解,刘盈不是花钱买名声的人。<br />
齐国已经是大汉的地盘,刘盈马上就要当皇帝,他还刷什么名声啊?<br />
至于修筑堤坝和开凿水渠,曹参虽打着“黄老无为而治”的旗号,其实都有好好找借口做。齐国豪族送的钱虽多,也就够一两处小工程,完全不需要刘盈耗费这么多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