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绍治帝因为马妃之事,很是厌恶治国公府的旧谊,而这些旧谊里面,有不少人家都欠着债没还,甚至还妄图赖账,嘴脸很是无耻!<br />
这个时候弹劾这些人家正对绍治帝心意,贾璋和郭子守筹谋之事的成功几率也随之变大了。<br />
所以,这对贾璋来说,当然是一条极好的消息!<br />
但眼下还不是上疏的好时机。<br />
趁着皇帝恼怒某些勋戚人家时上疏,未免显得太过刻意。<br />
说不定还会让皇帝觉得他们这些人不怀好意,天天都在揣测圣心。<br />
所以即便出现了变数,贾璋也不打算改变原来的计划。<br />
他依旧打算等到今年收支结算后再上疏启奏此事,只有这样,他们的谋算才会显得圆融自然,不露设计之痕迹。<br />
不过在年终结算之前,邀请绍治元年的同年共襄此事,还是很有必要的。<br />
贾璋和郭子守给他们两人觉得愿意参与到此事当中且在京中任职的同年发了帖子,邀请他们前往兰庭别居赴宴。<br />
休沐之时,这些被邀请的会试同年全都抵达兰庭别居赴宴。<br />
别居的宴会厅内,贾璋和郭子守坐在主位,其他人坐在客位,在梅花的清香中,主宾一同聆听缥缈歌声,观赏羽衣霓裳,颇有些心醉神驰之感。<br />
今日这些弹唱功夫甚佳的清倌人,是柳湘莲寻来的歌舞班子,所有人都有一把宛若黄莺出谷的好嗓子。<br />
一曲菱歌初罢,同年们就喝起彩来。<br />
今时今日,他们也算是见识到什么叫做“歌声似磬韵还幽”了。<br />
在欣赏过歌舞,用过酒席后,气氛愈发融洽,贾璋和郭子守也终于把话题转到他们今天要说的事情上来。<br />
“诸君,今天请各位过来,也是有要事相商。”<br />
郭子守起身举起酒杯道:“不知道各位年兄记不记得,陛下还在潜邸时曾做过收缴国库欠债的差使。”<br />
“当年茂行知晓此事后,劝说长辈破家还债,我得知这件事情后,心里很是敬佩!”<br />
“如今陛下当权多年,对勋戚恩赏良多。但这些人家不思忠君报国,只顾自家享乐,我真不知道,他们里面有几个人想过还钱的事?”<br />
贾璋笑着接过郭子守的话:“我等绍治元年恩科进士,乃是陛下门生,天子是我们的君父,也是我们的老师,又怎能不急陛下所急,想陛下所想?”<br />
“我和郭兄有意联合众位年兄一同上疏启奏此事,以此为我们这些天子门生给陛下的贺礼。”<br />
“有这个名头在,我们这道奏疏必然轰动朝野,陛下见到我等这般忠诚贴心,亦会觉得欣慰。”<br />
“不知诸位年兄,意下如何?”<br />
第182章 磨墨铺纸同年留名,聊赠梅花年终结算<br />
听到贾璋的提议后, 众同年眼神闪烁,只觉万分心动。<br />
圣心期许,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br />
贾修撰的筹划, 能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得到皇帝的圣心期许。<br />
所以,即便上疏这件事颇有风险, 但一想到事成后的收益, 众人就觉得那点儿风险算不得什么了。<br />
虽然他们很清楚, 挑头要办这件事的人是贾修撰与郭编修他们。<br />
若是事成,最大的好处也会被贾修撰与郭编修他们拿走。<br />
但付出与收获向来都是对等的,主意是人家想出来的, 事情是人家提出来的, 最大的风险是人家承担的, 托底的人也是贾修撰的师祖,文渊阁内的中极殿大学士杨宗祯。<br />
所以人家分走最大的好处, 也是应当应分之事。<br />
贾茂行找他们过来, 无非是想要一个天子门生联名上疏的名头。<br />
而他们参与此事联名上疏, 顺便分润些好处,也是付出收获对等的绝佳选择。<br />
更何况,有杨宗祯在,上疏呈奏的风险也有限。<br />
至少他们性命无虞,不会被人贬谪到边疆之地。<br />
就算勋戚报复, 有人出了事,以他们对贾兄人品的了解, 贾兄他也不会放着这些出事的人不管的。<br />
想到这里,这些被邀请过来的宾客全都下定决心, 决计参与贾璋的计划,好给自己搏出一条晋身之路来。<br />
风险如此小, 若还畏首畏尾,不敢筹谋大事,他们也就不用做官了!<br />
因此贾璋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大声附和道:“贾兄与郭兄所言甚是,我辈天子门生,焉能不思报效国家呢?”<br />
“甚是!甚是!那等贪婪蛀虫,损公肥私,欠债不还,伤害国家利益,可谓是无耻至极!我等自当附贾修撰骥尾,揭发这些蛀虫的贪婪形状,上利国家,下利百姓,方为忠臣本性!”<br />
不过,还是有人十分谨慎地问道:“年兄,这件事阁老知道吗?”<br />
听闻此言,贾璋拿出重新誊写好的奏疏给众人阅览。<br />
“师祖已经知道这件事了,这份奏疏,就是我和郭兄起草,师祖亲自润色的。”<br />
“我与郭年兄、叶师兄已经署名了,各位年兄若是有意,且与我等共同署名,共襄盛举!”<br />
众人听贾璋言之凿凿,看奏折上锦绣文章,全都把心放到了肚子里。<br />
有杨宗祯点头,绍治元年的进士们纷纷赌咒发誓自己绝不会泄露机密,一定会与诸君共襄盛举!<br />
贾璋闻言后,露出了众人想看到的欣喜之情,又命雪檀、黄柏快带人去准备书案笔墨。<br />
待檀木书案与文房四宝被送到宴会厅后,贾璋撩起月白色的宽幅大袖,捏着剑脊双龙圆墨在白玉砚台研磨成汁。<br />
他对众人轻笑道:“诸君义举,璋铭记于心,自为诸君磨墨铺纸。”<br />
他如此风度翩然,又甘愿折节俯首,瞧着竟有些魏公子信陵君的风仪了。<br />
众人见了,情绪更加激烈,纷纷把名字落在奏折上面。<br />
而在众人写名字时,贾璋、郭子守和叶荆三人都会对这些签名的人作揖道谢。<br />
绍治元年的同年们见此情形,心中很是惊讶,甚至有些诧异。<br />
贾茂行邀请他们联名上疏,想要向陛下奏请国库欠款之事,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绝对是一件大好事。<br />
现在这个世道,像他们这样敢说敢做的人已经不多了。<br />
能想到要向陛下上谏禀告这项天下大弊的人,就算有七分想着自己,也会有三分想着朝廷。<br />
这样的人,已经比那些蝇营狗苟的贪官和袖手谈心性的清流好上百倍了。<br />
所以,他们本就无愧于心。<br />
而且,贾璋他们也没有为了自己利益,就去设计他们这些同年。<br />
毕竟他们这些人甘愿联名上书,附贾璋骥尾,归根结底,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br />
若是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这么做只是为了朝廷和百姓,不是为了沾联名上书、门生献礼的光彩,那他们愿意称对方一句英雄。<br />
举头三尺有神明,又有谁敢拿全族性命赌咒发誓,保证自己全无私心?<br />
所以,即便他们愿意帮助贾璋,愿意联名上书,贾茂行等人也没有亏欠他们这些同年之处。<br />
甚至,对于那些想要进步的同年来说,贾茂行此举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往上爬的通道,他不但不亏欠他们,反倒对他们有提携之恩义呢!<br />
这些道理,贾璋等人明白,绍治元年的同年们也全都明白。<br />
但贾璋他们三人在同年们签名时,依旧折节作揖,感谢他们为国为民的义举。<br />
这一举动,的确让绍治元年的同年们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钦慕赞叹。<br />
要知道,贾茂行和叶荆可是首揆杨宗祯的徒孙,郭子守亦是四品大员的嫡长子。<br />
可他们为了感谢他们联名上书的义举,竟能俯首低眉至此,又怎能让同年们感动呢?<br />
或许,贾茂行他们没有那么想着自己。<br />
他们的三七成划分法,貌似也不太对。<br />
若不是想着朝廷和百姓,贾茂行他们完全没必要弄险,通过上疏谏议的方式谋求晋身之路,毕竟他们有杨首辅这座大靠山在……<br />
在众人签好名后,贾、郭、叶三人作揖谢道:“多谢诸君愿意冒着风险参与此事,璋铭记于心!”<br />
众人见他们如此言说,连忙扶他们起来,说了好些句言重了。<br />
而贾璋在众人的注视下,把签好字的奏疏装进盒子里面。<br />
在这之后,雪檀和黄柏带人搬走了书案,众位宾客也在贾璋的招呼下返回筵席上,继续饮酒作乐。<br />
桌子上的菜肴被换上了新的,刚刚退下去的清倌人,又被雪檀他们请回来弹奏琵琶,清歌伴乐,倒是异常乐业。<br />
在众人酒酣耳热时,兰庭别居的仆役按照主人吩咐,剪折遒劲梅枝插入白玉瓶内,端进宴会厅内赠与众位客人。<br />
陶园的腊梅香气清幽,疏影横斜,雅致异常,引得客人们头脑一清,心中欢喜。<br />
而更让人喜欢的,还是那只装着梅花,上面雕刻了诗词,瞧着十分莹润可爱的白玉花瓶。<br />
这些白玉花瓶虽然不是上等货色,但也值个十两八两的银子,他们来了多少宾客,贾璋就送出去了多少花瓶。<br />
这手笔不算小了,足以昭显贾璋对他们这些同年的重视。<br />
而对贾璋来说,这些白玉花瓶绝对是最惠而不费的礼物。<br />
黛玉的陪嫁里就有玉石矿产,玉矿里产出的上等玉石的被老师傅斫制成佛像首饰,放在银楼里售卖赚取银钱,或是被管事送到府里自家使用。总而言之,好玉是绝对不会被浪费的。<br />
而那些下等的玉石成色寻常,卖不上高价,与其制成佛像首饰,放在银楼里滞销,还不如制成白玉装饰品,留给贾璋和黛玉随手送人。<br />
不但惠而不费,还能邀买人心。<br />
这绝对是最合适,也最聪明的选择。<br />
而且……<br />
贾璋修长的手指弹了弹莹润的白玉瓶璧,发出清脆的琳琅之音。<br />
冬日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样风雅的赏梅雅集,一定会吸走京城内的所有视线。<br />
如此一来,他们想要联名上书的事就会湮入尘烟,再也不会引人注意了。<br />
贾璋设想的事情全都发生了。<br />
在兰庭别院的冬日雅集结束后,京中就风行起折梅赠人的雅趣之事。<br />
在这件风雅事的遮掩下,贾璋他们想要联名弹劾欠债勋戚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br />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个时候弹劾这些人家正对绍治帝心意,贾璋和郭子守筹谋之事的成功几率也随之变大了。<br />
所以,这对贾璋来说,当然是一条极好的消息!<br />
但眼下还不是上疏的好时机。<br />
趁着皇帝恼怒某些勋戚人家时上疏,未免显得太过刻意。<br />
说不定还会让皇帝觉得他们这些人不怀好意,天天都在揣测圣心。<br />
所以即便出现了变数,贾璋也不打算改变原来的计划。<br />
他依旧打算等到今年收支结算后再上疏启奏此事,只有这样,他们的谋算才会显得圆融自然,不露设计之痕迹。<br />
不过在年终结算之前,邀请绍治元年的同年共襄此事,还是很有必要的。<br />
贾璋和郭子守给他们两人觉得愿意参与到此事当中且在京中任职的同年发了帖子,邀请他们前往兰庭别居赴宴。<br />
休沐之时,这些被邀请的会试同年全都抵达兰庭别居赴宴。<br />
别居的宴会厅内,贾璋和郭子守坐在主位,其他人坐在客位,在梅花的清香中,主宾一同聆听缥缈歌声,观赏羽衣霓裳,颇有些心醉神驰之感。<br />
今日这些弹唱功夫甚佳的清倌人,是柳湘莲寻来的歌舞班子,所有人都有一把宛若黄莺出谷的好嗓子。<br />
一曲菱歌初罢,同年们就喝起彩来。<br />
今时今日,他们也算是见识到什么叫做“歌声似磬韵还幽”了。<br />
在欣赏过歌舞,用过酒席后,气氛愈发融洽,贾璋和郭子守也终于把话题转到他们今天要说的事情上来。<br />
“诸君,今天请各位过来,也是有要事相商。”<br />
郭子守起身举起酒杯道:“不知道各位年兄记不记得,陛下还在潜邸时曾做过收缴国库欠债的差使。”<br />
“当年茂行知晓此事后,劝说长辈破家还债,我得知这件事情后,心里很是敬佩!”<br />
“如今陛下当权多年,对勋戚恩赏良多。但这些人家不思忠君报国,只顾自家享乐,我真不知道,他们里面有几个人想过还钱的事?”<br />
贾璋笑着接过郭子守的话:“我等绍治元年恩科进士,乃是陛下门生,天子是我们的君父,也是我们的老师,又怎能不急陛下所急,想陛下所想?”<br />
“我和郭兄有意联合众位年兄一同上疏启奏此事,以此为我们这些天子门生给陛下的贺礼。”<br />
“有这个名头在,我们这道奏疏必然轰动朝野,陛下见到我等这般忠诚贴心,亦会觉得欣慰。”<br />
“不知诸位年兄,意下如何?”<br />
第182章 磨墨铺纸同年留名,聊赠梅花年终结算<br />
听到贾璋的提议后, 众同年眼神闪烁,只觉万分心动。<br />
圣心期许,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br />
贾修撰的筹划, 能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得到皇帝的圣心期许。<br />
所以,即便上疏这件事颇有风险, 但一想到事成后的收益, 众人就觉得那点儿风险算不得什么了。<br />
虽然他们很清楚, 挑头要办这件事的人是贾修撰与郭编修他们。<br />
若是事成,最大的好处也会被贾修撰与郭编修他们拿走。<br />
但付出与收获向来都是对等的,主意是人家想出来的, 事情是人家提出来的, 最大的风险是人家承担的, 托底的人也是贾修撰的师祖,文渊阁内的中极殿大学士杨宗祯。<br />
所以人家分走最大的好处, 也是应当应分之事。<br />
贾茂行找他们过来, 无非是想要一个天子门生联名上疏的名头。<br />
而他们参与此事联名上疏, 顺便分润些好处,也是付出收获对等的绝佳选择。<br />
更何况,有杨宗祯在,上疏呈奏的风险也有限。<br />
至少他们性命无虞,不会被人贬谪到边疆之地。<br />
就算勋戚报复, 有人出了事,以他们对贾兄人品的了解, 贾兄他也不会放着这些出事的人不管的。<br />
想到这里,这些被邀请过来的宾客全都下定决心, 决计参与贾璋的计划,好给自己搏出一条晋身之路来。<br />
风险如此小, 若还畏首畏尾,不敢筹谋大事,他们也就不用做官了!<br />
因此贾璋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大声附和道:“贾兄与郭兄所言甚是,我辈天子门生,焉能不思报效国家呢?”<br />
“甚是!甚是!那等贪婪蛀虫,损公肥私,欠债不还,伤害国家利益,可谓是无耻至极!我等自当附贾修撰骥尾,揭发这些蛀虫的贪婪形状,上利国家,下利百姓,方为忠臣本性!”<br />
不过,还是有人十分谨慎地问道:“年兄,这件事阁老知道吗?”<br />
听闻此言,贾璋拿出重新誊写好的奏疏给众人阅览。<br />
“师祖已经知道这件事了,这份奏疏,就是我和郭兄起草,师祖亲自润色的。”<br />
“我与郭年兄、叶师兄已经署名了,各位年兄若是有意,且与我等共同署名,共襄盛举!”<br />
众人听贾璋言之凿凿,看奏折上锦绣文章,全都把心放到了肚子里。<br />
有杨宗祯点头,绍治元年的进士们纷纷赌咒发誓自己绝不会泄露机密,一定会与诸君共襄盛举!<br />
贾璋闻言后,露出了众人想看到的欣喜之情,又命雪檀、黄柏快带人去准备书案笔墨。<br />
待檀木书案与文房四宝被送到宴会厅后,贾璋撩起月白色的宽幅大袖,捏着剑脊双龙圆墨在白玉砚台研磨成汁。<br />
他对众人轻笑道:“诸君义举,璋铭记于心,自为诸君磨墨铺纸。”<br />
他如此风度翩然,又甘愿折节俯首,瞧着竟有些魏公子信陵君的风仪了。<br />
众人见了,情绪更加激烈,纷纷把名字落在奏折上面。<br />
而在众人写名字时,贾璋、郭子守和叶荆三人都会对这些签名的人作揖道谢。<br />
绍治元年的同年们见此情形,心中很是惊讶,甚至有些诧异。<br />
贾茂行邀请他们联名上疏,想要向陛下奏请国库欠款之事,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绝对是一件大好事。<br />
现在这个世道,像他们这样敢说敢做的人已经不多了。<br />
能想到要向陛下上谏禀告这项天下大弊的人,就算有七分想着自己,也会有三分想着朝廷。<br />
这样的人,已经比那些蝇营狗苟的贪官和袖手谈心性的清流好上百倍了。<br />
所以,他们本就无愧于心。<br />
而且,贾璋他们也没有为了自己利益,就去设计他们这些同年。<br />
毕竟他们这些人甘愿联名上书,附贾璋骥尾,归根结底,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br />
若是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这么做只是为了朝廷和百姓,不是为了沾联名上书、门生献礼的光彩,那他们愿意称对方一句英雄。<br />
举头三尺有神明,又有谁敢拿全族性命赌咒发誓,保证自己全无私心?<br />
所以,即便他们愿意帮助贾璋,愿意联名上书,贾茂行等人也没有亏欠他们这些同年之处。<br />
甚至,对于那些想要进步的同年来说,贾茂行此举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往上爬的通道,他不但不亏欠他们,反倒对他们有提携之恩义呢!<br />
这些道理,贾璋等人明白,绍治元年的同年们也全都明白。<br />
但贾璋他们三人在同年们签名时,依旧折节作揖,感谢他们为国为民的义举。<br />
这一举动,的确让绍治元年的同年们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钦慕赞叹。<br />
要知道,贾茂行和叶荆可是首揆杨宗祯的徒孙,郭子守亦是四品大员的嫡长子。<br />
可他们为了感谢他们联名上书的义举,竟能俯首低眉至此,又怎能让同年们感动呢?<br />
或许,贾茂行他们没有那么想着自己。<br />
他们的三七成划分法,貌似也不太对。<br />
若不是想着朝廷和百姓,贾茂行他们完全没必要弄险,通过上疏谏议的方式谋求晋身之路,毕竟他们有杨首辅这座大靠山在……<br />
在众人签好名后,贾、郭、叶三人作揖谢道:“多谢诸君愿意冒着风险参与此事,璋铭记于心!”<br />
众人见他们如此言说,连忙扶他们起来,说了好些句言重了。<br />
而贾璋在众人的注视下,把签好字的奏疏装进盒子里面。<br />
在这之后,雪檀和黄柏带人搬走了书案,众位宾客也在贾璋的招呼下返回筵席上,继续饮酒作乐。<br />
桌子上的菜肴被换上了新的,刚刚退下去的清倌人,又被雪檀他们请回来弹奏琵琶,清歌伴乐,倒是异常乐业。<br />
在众人酒酣耳热时,兰庭别居的仆役按照主人吩咐,剪折遒劲梅枝插入白玉瓶内,端进宴会厅内赠与众位客人。<br />
陶园的腊梅香气清幽,疏影横斜,雅致异常,引得客人们头脑一清,心中欢喜。<br />
而更让人喜欢的,还是那只装着梅花,上面雕刻了诗词,瞧着十分莹润可爱的白玉花瓶。<br />
这些白玉花瓶虽然不是上等货色,但也值个十两八两的银子,他们来了多少宾客,贾璋就送出去了多少花瓶。<br />
这手笔不算小了,足以昭显贾璋对他们这些同年的重视。<br />
而对贾璋来说,这些白玉花瓶绝对是最惠而不费的礼物。<br />
黛玉的陪嫁里就有玉石矿产,玉矿里产出的上等玉石的被老师傅斫制成佛像首饰,放在银楼里售卖赚取银钱,或是被管事送到府里自家使用。总而言之,好玉是绝对不会被浪费的。<br />
而那些下等的玉石成色寻常,卖不上高价,与其制成佛像首饰,放在银楼里滞销,还不如制成白玉装饰品,留给贾璋和黛玉随手送人。<br />
不但惠而不费,还能邀买人心。<br />
这绝对是最合适,也最聪明的选择。<br />
而且……<br />
贾璋修长的手指弹了弹莹润的白玉瓶璧,发出清脆的琳琅之音。<br />
冬日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样风雅的赏梅雅集,一定会吸走京城内的所有视线。<br />
如此一来,他们想要联名上书的事就会湮入尘烟,再也不会引人注意了。<br />
贾璋设想的事情全都发生了。<br />
在兰庭别院的冬日雅集结束后,京中就风行起折梅赠人的雅趣之事。<br />
在这件风雅事的遮掩下,贾璋他们想要联名弹劾欠债勋戚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br />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