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顺亲王的指挥下,众人迅速地闯进齐国公府。<br />
他们都走进二门了,齐国公府家主、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才收到消息。<br />
他连跑带颠地迎了出来,见到忠顺亲王、贾璋还有一众绣衣使者、带刀军士后,只觉来头不妙。<br />
这架势,不会是他们私藏财货不还债的事情事发了吧?<br />
陈瑞文猜得完全没错,但他整个人都没有半点儿主意了。<br />
忠顺亲王瞥了一眼面色灰败,叠声求饶的陈瑞文,对贾璋温声道:“贾佥宪,请你宣旨吧。”<br />
贾璋这才站出来,朗声道:“有旨意:陈瑞文交通外官,依势凌弱,拖欠国库欠款,毫无忧国之心,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着革去世职。钦此。”[1]<br />
在他宣读完圣旨后,东鸾卫带队首领赵司官连声叫人拿下陈瑞文,又叫手底下的兵卒看守其他人犯……<br />
因为忠顺亲王的吩咐,绣衣使者与五军营兵卒在抄没家资、缉拿人犯时也没下重手,态度还算客气。<br />
即便如此,齐国公府的男女老少还是被东鸾卫与五军营的人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颤。<br />
真不知道,若没有贾璋的劝告,他们家又会何等的狼奔豕突、恐惧颤栗?<br />
忠顺亲王这次抄家,是按照爵位,从大到小抄的。<br />
宣读圣旨的工作,则被忠顺亲王交给贾璋、叶荆、郭子守他们三个翰林官来做。<br />
接下来去旁人家抄家时,依旧是这一套流程。<br />
忠顺亲王他们忙活了一通,总算是把所有人犯全都押送到刑部大牢去。<br />
在这之后,才领了绍治帝从私库划拨的丰厚赏赐,回归原职去了。<br />
对贾璋来说,这些勋戚遭难,绝对是一件好事。<br />
这些勋戚需要还债,是由贾璋他们上谏一事挑起来的。<br />
那些早就还债的、那些经由贾璋提醒还了债的、那些损失不太严重的不会恨贾璋。<br />
只有那些压根儿就不想还钱的人家,才会恨贾璋恨得要命。<br />
这一次入狱的勋戚,一大半都是贾璋、叶荆、郭子守他们的仇家。<br />
如今他们彻底完了。<br />
等待这些人的结局不是流放三千里,就是充军发配,贾璋他们身上的隐患也彻底消失了。<br />
京中风波甚大,西宁郡王心里也掀起了惊涛骇浪。<br />
他们这位陛下的手段可真狠啊!<br />
他连忙把那些勋戚人家私藏的财富全都槛送京师,交到绍治帝手里。<br />
在这之后,西宁郡王自请回京养老,又举荐了接受他所辖防线防务的武官。<br />
而这些人,全都是旗帜鲜明的帝党。<br />
西宁郡王识趣的态度确实让绍治帝感到满意。<br />
于是,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br />
在西北防务被绍治帝亲信将官接手后,西宁郡王带着舆马随从回到了京城王府。<br />
绍治帝没给西宁郡王治罪,还给了他们王府不少赏赐。<br />
看着赏赐里面的玉如意与紫檀龙头拐杖,西宁郡王的心才彻彻底底地放了下来。<br />
绍治帝愿意给他这些赏赐,意味着绍治帝认可了他举报自首、放弃军权的功劳。<br />
他这回,也算是戴罪立功了。<br />
虽然日后再也不能继续风光八面,但好歹可以像北静、东平二府一样混个安荣富贵,他已经心满意足了。<br />
在这些勋戚纷纷落马后,荣国府又发生了一件喜事。<br />
在贾琏的精心筹划下,他升任苏州府同知,补上了犯事勋戚空出来的缺儿。<br />
这些年来,贾琏在顺天府一步一个脚印地熬到了正七品。<br />
如今出任从六品同知[2],则是在官场上迈出了新的一步,真可谓是可喜可贺。<br />
而史湘霓、芝哥儿、年幼的芙姐儿[3],还有姨娘粉蝶,也会跟随贾琏,一起前往江南烟波里的姑苏水乡。<br />
第204章 贾族家事紫鹃教红,主仆情深宝钗有孕<br />
待到八月中旬时分, 贾琏已经南去一月有余了。<br />
据他信中所说,他在苏州府适应得不错。<br />
苏州府气候怡人,上官很照顾他, 林姑父同族的族人是当地的地头蛇,也给他帮了不少忙。<br />
他还特意在苏州采买了一套钧瓷, 在信中请求贾璋转交给林如海赏玩, 顺便代他向林如海道谢。<br />
而在中秋节后, 乡试又一次开始了。<br />
贾琮、贾芸等贾族中人,再次前往贡院考举。<br />
贾璋的兰庭别居里面,也迎来了一些寄住的门生。<br />
这些人是贾璋做考官时, 点选过的那几个才华斐然的年轻人。<br />
身为座师, 贾璋还是愿意提前投资他们一下的。<br />
给这些人一个免费住处、回答一下他们的问题, 本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br />
而在乡试发榜后,贾琮居然踩着三百个录取名额的边儿中了举。<br />
虽然只是孙山, 但正因如此, 才会让人觉得幸运。<br />
听到报喜人来了后, 贾琮之妻白蔷跟着贾琮一起喜极而泣。<br />
身为读书人家的女儿,白蔷太晓得功名二字有多么难得。<br />
秀才还好,举人、进士,这两者一个比一个难。<br />
在三哥的襄助下,夫君他靠着水磨工夫, 也能熬出一个秀才功名来。<br />
但考举的难度要比考取秀才难很多。<br />
即便有府里与三哥的襄助,即便夫君本人读书时很刻苦, 他也不一定能够考上。<br />
因为举人、进士这种东西,并不是资源多、攻书刻苦、教书的先生好, 就能考中的。<br />
若只靠好资源、好先生就能让人考上举人,那也不会有那么多勋戚豪族出身的子弟一把年纪还待在家里做纨绔, 顶着白身招摇过市了。<br />
所以白蔷才这么激动、这么兴奋。<br />
她不仅仅因为贾琮考中了举人而激动,更因为贾琮踩着线考上的幸运感到欣喜。<br />
贾琮这个名次,很难不让人感到庆幸。<br />
毕竟,他再稍微考得差一点儿,他的名字就不会出现在桂榜上面了。<br />
贾芸却没有贾琮这么幸运。<br />
他并没有考中举人,即便是孙山之位也没有考上。<br />
但贾芸心里不觉得失落。<br />
因为在听到他不想继续考下去的想法后,三叔贾璋特意留下他,问他愿不愿意跟在他身边帮忙,帮他打理生意、铺子的事。<br />
这样的差事,比他之前想过的退路,即在族学当西席先生要好上百倍。<br />
贾芸忙不迭地接下了贾璋的橄榄枝。<br />
他可不是不识好歹的人。<br />
三叔愿意用他,是三叔信任他,他肯定要抓住机会。<br />
在母亲与街坊倪二的建议下,接任新差事的贾芸采买了两盆极好的秋海棠与一些上等冰片,前往荣国府向贾璋致谢。<br />
在前往荣国府的路上,贾芸心中弥漫着对贾璋的感激之情。<br />
见到贾璋后,更是千恩万谢起来。<br />
贾璋并不是很在意贾芸的礼物是否贵重。<br />
他本就是荣国府的少爷,现在官位又不低,还得陛下与师父师祖的看重,什么好东西没见过?<br />
但他很喜欢贾芸的态度,也欣赏他说话好听、做事敞亮的本事。<br />
若贾芸没有这样的本事,即便贾璋想让族人盯着铺子掌柜,他也不一定非得用贾芸。<br />
而贾芸在离开荣国府后,想到贾璋勉励他的话语后,在心中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把三叔交代的事情办好。<br />
他一定不会辜负璋三叔的信任。<br />
还有……<br />
如果他能帮三叔把事情做好,是不是就能迎娶小红了?<br />
贾芸心里很清楚,母亲不会喜欢自己迎娶荣府仆役的后代的。<br />
而林大管家这种家财万贯的豪仆,也未必愿意把独生女儿嫁给他这样的穷小子。<br />
但贾芸了解母亲卜氏。<br />
若他既有事业、又有银钱,还格外喜欢小红、态度格外坚定的话,母亲她老人家就算反对,态度也不会十分坚定。<br />
还有那林之孝夫妇,若他能办好差事,变成三叔跟前儿的红人的话,那他们就不会不愿意把他们家女孩儿嫁给他了……<br />
想到这里,贾芸心里有些柔软甜蜜。<br />
他摸了摸藏在袖袋里面的帕子,只觉那张帕子上还残存着茉莉粉的味道。<br />
那是小红拾了他落下的帕子还给他时,他闻到的清新香气……<br />
在贾芸离开后,紫鹃瞧着小红粉面含羞的模样,就猜到小红对贾芸动了心。<br />
想到小红平日的聪明伶俐与对黛玉的真心实意,紫鹃私下里悄悄儿对她道:“你和芸二爷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br />
听到紫鹃的话后,小红脸刷地一下就白了。<br />
她心里十分急切,面上却强自镇定地道:“姐姐是想多了,我和芸二爷只说过几句话,并没有别的交集……”
他们都走进二门了,齐国公府家主、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才收到消息。<br />
他连跑带颠地迎了出来,见到忠顺亲王、贾璋还有一众绣衣使者、带刀军士后,只觉来头不妙。<br />
这架势,不会是他们私藏财货不还债的事情事发了吧?<br />
陈瑞文猜得完全没错,但他整个人都没有半点儿主意了。<br />
忠顺亲王瞥了一眼面色灰败,叠声求饶的陈瑞文,对贾璋温声道:“贾佥宪,请你宣旨吧。”<br />
贾璋这才站出来,朗声道:“有旨意:陈瑞文交通外官,依势凌弱,拖欠国库欠款,毫无忧国之心,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着革去世职。钦此。”[1]<br />
在他宣读完圣旨后,东鸾卫带队首领赵司官连声叫人拿下陈瑞文,又叫手底下的兵卒看守其他人犯……<br />
因为忠顺亲王的吩咐,绣衣使者与五军营兵卒在抄没家资、缉拿人犯时也没下重手,态度还算客气。<br />
即便如此,齐国公府的男女老少还是被东鸾卫与五军营的人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颤。<br />
真不知道,若没有贾璋的劝告,他们家又会何等的狼奔豕突、恐惧颤栗?<br />
忠顺亲王这次抄家,是按照爵位,从大到小抄的。<br />
宣读圣旨的工作,则被忠顺亲王交给贾璋、叶荆、郭子守他们三个翰林官来做。<br />
接下来去旁人家抄家时,依旧是这一套流程。<br />
忠顺亲王他们忙活了一通,总算是把所有人犯全都押送到刑部大牢去。<br />
在这之后,才领了绍治帝从私库划拨的丰厚赏赐,回归原职去了。<br />
对贾璋来说,这些勋戚遭难,绝对是一件好事。<br />
这些勋戚需要还债,是由贾璋他们上谏一事挑起来的。<br />
那些早就还债的、那些经由贾璋提醒还了债的、那些损失不太严重的不会恨贾璋。<br />
只有那些压根儿就不想还钱的人家,才会恨贾璋恨得要命。<br />
这一次入狱的勋戚,一大半都是贾璋、叶荆、郭子守他们的仇家。<br />
如今他们彻底完了。<br />
等待这些人的结局不是流放三千里,就是充军发配,贾璋他们身上的隐患也彻底消失了。<br />
京中风波甚大,西宁郡王心里也掀起了惊涛骇浪。<br />
他们这位陛下的手段可真狠啊!<br />
他连忙把那些勋戚人家私藏的财富全都槛送京师,交到绍治帝手里。<br />
在这之后,西宁郡王自请回京养老,又举荐了接受他所辖防线防务的武官。<br />
而这些人,全都是旗帜鲜明的帝党。<br />
西宁郡王识趣的态度确实让绍治帝感到满意。<br />
于是,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br />
在西北防务被绍治帝亲信将官接手后,西宁郡王带着舆马随从回到了京城王府。<br />
绍治帝没给西宁郡王治罪,还给了他们王府不少赏赐。<br />
看着赏赐里面的玉如意与紫檀龙头拐杖,西宁郡王的心才彻彻底底地放了下来。<br />
绍治帝愿意给他这些赏赐,意味着绍治帝认可了他举报自首、放弃军权的功劳。<br />
他这回,也算是戴罪立功了。<br />
虽然日后再也不能继续风光八面,但好歹可以像北静、东平二府一样混个安荣富贵,他已经心满意足了。<br />
在这些勋戚纷纷落马后,荣国府又发生了一件喜事。<br />
在贾琏的精心筹划下,他升任苏州府同知,补上了犯事勋戚空出来的缺儿。<br />
这些年来,贾琏在顺天府一步一个脚印地熬到了正七品。<br />
如今出任从六品同知[2],则是在官场上迈出了新的一步,真可谓是可喜可贺。<br />
而史湘霓、芝哥儿、年幼的芙姐儿[3],还有姨娘粉蝶,也会跟随贾琏,一起前往江南烟波里的姑苏水乡。<br />
第204章 贾族家事紫鹃教红,主仆情深宝钗有孕<br />
待到八月中旬时分, 贾琏已经南去一月有余了。<br />
据他信中所说,他在苏州府适应得不错。<br />
苏州府气候怡人,上官很照顾他, 林姑父同族的族人是当地的地头蛇,也给他帮了不少忙。<br />
他还特意在苏州采买了一套钧瓷, 在信中请求贾璋转交给林如海赏玩, 顺便代他向林如海道谢。<br />
而在中秋节后, 乡试又一次开始了。<br />
贾琮、贾芸等贾族中人,再次前往贡院考举。<br />
贾璋的兰庭别居里面,也迎来了一些寄住的门生。<br />
这些人是贾璋做考官时, 点选过的那几个才华斐然的年轻人。<br />
身为座师, 贾璋还是愿意提前投资他们一下的。<br />
给这些人一个免费住处、回答一下他们的问题, 本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br />
而在乡试发榜后,贾琮居然踩着三百个录取名额的边儿中了举。<br />
虽然只是孙山, 但正因如此, 才会让人觉得幸运。<br />
听到报喜人来了后, 贾琮之妻白蔷跟着贾琮一起喜极而泣。<br />
身为读书人家的女儿,白蔷太晓得功名二字有多么难得。<br />
秀才还好,举人、进士,这两者一个比一个难。<br />
在三哥的襄助下,夫君他靠着水磨工夫, 也能熬出一个秀才功名来。<br />
但考举的难度要比考取秀才难很多。<br />
即便有府里与三哥的襄助,即便夫君本人读书时很刻苦, 他也不一定能够考上。<br />
因为举人、进士这种东西,并不是资源多、攻书刻苦、教书的先生好, 就能考中的。<br />
若只靠好资源、好先生就能让人考上举人,那也不会有那么多勋戚豪族出身的子弟一把年纪还待在家里做纨绔, 顶着白身招摇过市了。<br />
所以白蔷才这么激动、这么兴奋。<br />
她不仅仅因为贾琮考中了举人而激动,更因为贾琮踩着线考上的幸运感到欣喜。<br />
贾琮这个名次,很难不让人感到庆幸。<br />
毕竟,他再稍微考得差一点儿,他的名字就不会出现在桂榜上面了。<br />
贾芸却没有贾琮这么幸运。<br />
他并没有考中举人,即便是孙山之位也没有考上。<br />
但贾芸心里不觉得失落。<br />
因为在听到他不想继续考下去的想法后,三叔贾璋特意留下他,问他愿不愿意跟在他身边帮忙,帮他打理生意、铺子的事。<br />
这样的差事,比他之前想过的退路,即在族学当西席先生要好上百倍。<br />
贾芸忙不迭地接下了贾璋的橄榄枝。<br />
他可不是不识好歹的人。<br />
三叔愿意用他,是三叔信任他,他肯定要抓住机会。<br />
在母亲与街坊倪二的建议下,接任新差事的贾芸采买了两盆极好的秋海棠与一些上等冰片,前往荣国府向贾璋致谢。<br />
在前往荣国府的路上,贾芸心中弥漫着对贾璋的感激之情。<br />
见到贾璋后,更是千恩万谢起来。<br />
贾璋并不是很在意贾芸的礼物是否贵重。<br />
他本就是荣国府的少爷,现在官位又不低,还得陛下与师父师祖的看重,什么好东西没见过?<br />
但他很喜欢贾芸的态度,也欣赏他说话好听、做事敞亮的本事。<br />
若贾芸没有这样的本事,即便贾璋想让族人盯着铺子掌柜,他也不一定非得用贾芸。<br />
而贾芸在离开荣国府后,想到贾璋勉励他的话语后,在心中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把三叔交代的事情办好。<br />
他一定不会辜负璋三叔的信任。<br />
还有……<br />
如果他能帮三叔把事情做好,是不是就能迎娶小红了?<br />
贾芸心里很清楚,母亲不会喜欢自己迎娶荣府仆役的后代的。<br />
而林大管家这种家财万贯的豪仆,也未必愿意把独生女儿嫁给他这样的穷小子。<br />
但贾芸了解母亲卜氏。<br />
若他既有事业、又有银钱,还格外喜欢小红、态度格外坚定的话,母亲她老人家就算反对,态度也不会十分坚定。<br />
还有那林之孝夫妇,若他能办好差事,变成三叔跟前儿的红人的话,那他们就不会不愿意把他们家女孩儿嫁给他了……<br />
想到这里,贾芸心里有些柔软甜蜜。<br />
他摸了摸藏在袖袋里面的帕子,只觉那张帕子上还残存着茉莉粉的味道。<br />
那是小红拾了他落下的帕子还给他时,他闻到的清新香气……<br />
在贾芸离开后,紫鹃瞧着小红粉面含羞的模样,就猜到小红对贾芸动了心。<br />
想到小红平日的聪明伶俐与对黛玉的真心实意,紫鹃私下里悄悄儿对她道:“你和芸二爷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br />
听到紫鹃的话后,小红脸刷地一下就白了。<br />
她心里十分急切,面上却强自镇定地道:“姐姐是想多了,我和芸二爷只说过几句话,并没有别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