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没脱水的金米,亩产量将近七石。<br />
    那么,在晒干脱水后,金米亩产量大概就是六石出头。<br />
    这个亩产量,与他们从茜香人那里探听到的金米产量相吻合。<br />
    这也意味着,大盛水土是适宜金米生长的。<br />
    贾璋担心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情况,并不会发生在金米身上上……<br />
    这样就很好。<br />
    在贾璋指挥佃农收割官庄的金米、统计金米的平均产量时,津海地方各府县、各卫所,津海地方官员还在统计金米的亩产量。<br />
    听到下属的禀告后,这些地方官员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惊喜之色。<br />
    粮食高产,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多么大的政绩?<br />
    虽然功劳和政绩都是经略使的,但他们这些下属也能搭经略使的顺风车,跟着沾光。<br />
    这种事情,又怎能不让人心生喜悦?<br />
    当官的高兴,老百姓也高兴。<br />
    说句实在话,津海百姓愿意种植金米,只是为了朝廷的免税政策。<br />
    除此之外,还有人是信任贾璋这个文曲星,想要沾贾璋这个文曲星的喜气,这才愿意捧场,种植两亩金米的。<br />
    可在收割金米时,他们就隐隐觉得,金米的产量可能会很高。<br />
    那些过来推广金米良种的官老爷们,好像并没有骗他们这些老百姓。<br />
    而在称重后,这些百姓更是瞪大了双眼。<br />
    金米的亩产量,居然足足有六石之多!<br />
    这个产量,已经是稻麦产量的两三倍了!<br />
    茜香国竟有这样高产的良种?<br />
    怪不得陛下和经略使大人要发兵打茜香人呢!<br />
    原来陛下与经略使他们,这样为他们庶民考虑……<br />
    思及此处,已经有人跪倒在地,高呼起万岁来。<br />
    那些爱惜民力,来到金米收割现场的地方官,全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发生。<br />
    所以,他们提交上去的奏疏与报告中,也全都提到了这件事。<br />
    这就使他们的报告,看起来远比那些没有抵达金米收割现场的地方官的报告更真情实感。<br />
    也更得绍治帝与贾璋的心意。<br />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步步高升的未来。<br />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现在还不用细表。<br />
    只说贾璋在收到各府县、各卫所报上来的金米产量后,整颗心都放了下来。<br />
    他心情愉悦地整理好金米产量的数据,写好了文辞优美的报喜奏折。<br />
    在这之后,贾璋立即派人八百里加急,把津海的金米与报喜折子槛送京师,好向绍治帝报喜。<br />
    他贾茂行没有辜负九州万方万兆生民,更没有辜负绍治帝这个君主的信任!<br />
    他问心无愧。<br />
    折子很快就被送到了京师,又一路畅通无阻地被人送到绍治帝面前。<br />
    绍治帝看到贾璋折子上的内容后,瞬间变得喜笑颜开起来。<br />
    津海试种金米成功了!<br />
    每亩土地,都有六石的产量!<br />
    这可真是一件大喜事。<br />
    他心中的橘枳之忧尽数消散,全都化作飞灰了。<br />
    绍治帝不禁畅想起来,他日大盛各地都种上金米的场景。<br />
    若每亩土地都有六石的产量,那四海内是不是就再也不会出现饿殍遍地的场景了?<br />
    什么叫做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r />
    四海升平,河清海晏,青史流芳,不世之功……<br />
    各种美妙词汇在绍治帝脑海中翻转,引得他喜悦至极,脸上更是堆满了笑容。<br />
    他不禁想,贾璋这个臣子,真是上天赐予大盛的文曲星啊!<br />
    朕之肱骨,莫过如此!<br />
    思及此处,绍治帝嘱咐陆英道:“准备两份最上等的赏赐,一份送去荣国府给贾爱卿的长辈,一份送去津海给贾爱卿本人。”<br />
    “送去津海的那份赏赐里,记得加上一份蟒袍,一条玉带。”<br />
    陆英惊讶地看向绍治帝。<br />
    蟒袍这种东西,只有王公拥有穿戴的资格。<br />
    昔年太祖高皇帝封赏东平、西宁、南安、北静四位郡王时,就曾说过“除此四王外,盛朝再无异姓王爵”的话语。<br />
    祖宗成法不可变更,陛下不可能封贾经略为郡王。<br />
    不是郡王,那就是国公了?<br />
    以陆英对绍治帝的了解,陛下他大概不会亲自封贾璋为国公。<br />
    但陛下他很有可能把封贾璋为国公的机会留给新君。<br />
    好让新君拿国公的爵位邀买人心,换取贾璋的效忠。<br />
    至于这份送到津海的蟒袍玉带,大概是陛下他老人家给贾经略的暗示吧?<br />
    陆英摇了摇头,不再继续思考这件事。<br />
    但派去津海宣旨的太监,已经被陆英默默地换成了徒弟黄宏。<br />
    在绍治帝阅读贾璋的奏折时,杨宗祯和叶士高也收到了贾璋的私信。<br />
    金米的成功,让这对师徒心中无比欢悦。<br />
    他们一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富足安乐,二是为了贾璋通畅光明的前程。<br />
    不知道陛下会怎样赏赐他的徒孙/徒弟呢?<br />
    但是,不论陛下怎样赏赐贾璋,贾璋与杨门的未来都已经稳了。<br />
    因为,只要有贾璋在,只要杨门不作死,杨门就会一直在朝中保持着声量……<br />
    派系传承有序,后辈宏图大展。<br />
    这世上,哪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br />
    杨宗祯和叶士高都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绍治帝和太子殿下同样在庆祝这件喜事时喝醉了。<br />
    他们喝醉了,但贾璋没有。<br />
    他的头脑,一直都很清醒。<br />
    所以,在听到绍治帝赐他荫子名额与蟒袍玉带后,贾璋脸上挂上了难以自抑的欣喜。<br />
    但他心里,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冷静。<br />
    在供奉圣旨时,贾璋心中还在想,还好他现在不在京中。<br />
    要不然,就太树大招风了。<br />
    现在这样就很好。<br />
    他不在京中,即便有人钻营,皇帝与内阁也看不见他被人攀附的场景。<br />
    如此一来,上面的人猜疑他的几率就大大下降了。<br />
    还有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在看不到他周边情况的前提下,更是找不到弹劾他的正当理由……<br />
    不过贾璋琢磨着,御史们大概也不会那么没眼色。<br />
    金米高产,他刚刚立了大功。<br />
    若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在现在这个时候弹劾他,岂不是会被外人讥讽,说他们是妒贤嫉能的小人?<br />
    所以,贾璋才猜测他们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来。<br />
    等过些日子,风头过去了,贾璋就不用担心树大招风惹人眼的问题了。<br />
    因为金米的丰收,津海行省的老百姓全都喜气洋洋的。<br />
    金米的产量有六石那么多!种植金米的土地又不用交粮税!<br />
    他们今年冬天都不会挨饿了!<br />
    等到把粮食卖了后,他们就去扯布做新衣裳,再买点饴糖给家里孩子甜甜嘴。<br />
    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今年也能过一个好年了。<br />
    在京中君臣与津海百姓都在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时,贾璋已经开始伏案编纂起农书来了。<br />
    他以自己前往官庄观察金米时记录的笔记为基础,以对老农的询问与茜香人的口供为补充,细细编纂了一本《金米录》。<br />
    书中内容十分详细。<br />
    贾璋他不仅记录了种植金米的步骤、细节与各种注意事项,还记录了金米从发芽、出苗,到成株、收获,金米生长的各个环节。<br />
    这本《金米录》,堪称金米种植推广大全。<br />
    只要把这本书派发到各省亲民官手中,他们就能立即上手推广金米良种!<br />
    而贾璋的内心想法十分朴素。<br />
    他心里的想法是,他早一天把这本农书写完,大盛就能早一天全面、便捷、高效地推广金米良种。<br />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r />
    此时他身为三品经略、超品伯爵,身怀蟒袍玉带,俨然是闻名显达之人了。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三角错位

小于号

堕落幻境

松月兔兔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逆龄巽

邪巫

牛奶少年郎

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路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