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姜国师才不能说得太多。有想说的,也只能说些云里雾里的暗示。”赵公公说。<br />
“原来如此。”祁昭说,“怪不得父皇曾跟我说,姜国师若要做什么就让他去,若要我做什么,那就什么也别问,去做就好。”<br />
赵公公笑了声:“陛下决断贤明。”<br />
祁昭又叹气:“可就算是这么回事,说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也没用啊……”<br />
“即使听不懂,可字里行间里也能迷迷糊糊听个大概意思呀。”赵公公说,“国师已说了,殿下不必太担心,许多事都是自己吓自己罢了。既是如此说,那就是殿下所担心的事都会迎刃而解,是好事啊。”<br />
祁昭想想也是。<br />
他说:“你说的倒也在理,只是我不知道国师所说的到底是哪件事啊。”<br />
赵公公苦笑:“是了,殿下如今所忧心的事实在是多。”<br />
二皇子要抢太子。他都抢到明面上来了,说不定背后贤妃还鼓吹了什么,说不定太后也打了什么算盘……<br />
还有小楚将军。虽说太子祁昭知道小将军对自己用情至深,他相信小楚将军不会被轻易抢走。<br />
今日一别,瞧着他也是铁了心地要选太子。<br />
可人心易变呐。城门一关,人一不在,祁昭心里一空,忽然又开始拿不准主意了。<br />
他真的不会走吗?<br />
宫里险恶的事太多了,祁昭忽然发现自己很难坚定地去相信什么了。他知道小楚将军现在对他是真心,他也相信他现在的真心,可真心是这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br />
真心会变的。<br />
权力面前,地位面前,金银面前,生命面前。<br />
什么真心。<br />
太多人都这样了,为了那些权利地位金银,能轻易丢掉所谓真心。<br />
太子觉得小将军一定不一样,可他又看过太多这样的事了。太多以为对方不一样的人最后都落了俗套,自以为的“不同”其实都是“典型”。<br />
于是太子也拿不准主意了。<br />
但姜国师那样说,或许事情会有转机?<br />
太子不知道。他站起来,走到书案后面,从梨木柜子里拿出几封发黄的信。<br />
他来来回回读了几封旧信。<br />
太子觉得自己有点儿窝囊。<br />
他没法坚决地不信,也没法放下心来永远相信。他一边想相信小将军现在的真心,想和他永远真心换真心;一边又害怕对方某日变了真心,会像今日那样笑着对他举刀。<br />
太子祁昭叹气。<br />
宫里没有那么多日子给他黯然神伤。<br />
送别小楚将军离京像是在宫里开了一把信号枪,二皇子要与他争位之事彻底在争抢小将军的事儿上被拉上了明面。<br />
次日开始,祁昭就没安宁日子了。<br />
太后一早就把他叫进宫里说话,话里话外阴阳怪气,太子祁昭干笑着一一应下。<br />
没几日贤妃也来了,说二皇子年岁也到了,也该上些课了。<br />
说了半天,她是想要太子的太师与太傅也来教导教导二皇子。<br />
皇帝当然不愿,开口就驳回了回去。<br />
毕竟二皇子并非无人教导,只是贤妃觉得那位太傅不如太子的太师与太傅,想要太子身边的太傅去教二皇子。<br />
皇帝毕竟是皇帝,贤妃再怎么出身高贵,再怎么得太后宠,也不敢说得僭越,只好无功而返。<br />
贤妃无功而返,去找了太后。太后咽不下这口气——在她眼里,二皇子可比太子好太多了。<br />
她又去寻了皇帝,拐弯抹角了一通,说的还是这件事。<br />
惹得皇帝又恼,但最后也没松口。<br />
皇帝毕竟是皇帝,一国之主,是为天子。<br />
太后再怎么是太后,是他生母,也不会真能压了皇帝一头。<br />
这宫里,能做主的只有皇帝。<br />
她也没能强求,只是闹了一场不愉快。<br />
太师唉声叹气,拐弯抹角地提醒太子小心,说安宁日子恐怕要没有了。<br />
太子心说他知道啊。<br />
之后二皇子也落了水,贤妃和静妃把锅扣到了太子头上。<br />
皇帝心里明镜似的,都清楚得很,就只意思意思关了他几天禁足,暗地里派人去查贤妃。<br />
可好不容易抓到他一个错处,太后赶紧趁机带着贤妃去养心殿中,苦口婆心地请皇帝罢免太子的垂帘听政,换二皇子上去。<br />
“太子如今做了错事,便要有认错的样子,就该受些责罚。让他知道,犯了错,是要丢东西的,有了惩戒,他也才好改进。”太后说,“也并非以后就一直罢免下去了,只是让他退下去一段时日,让他明白,他二皇弟也是能担得起江山社稷的。”<br />
“有了威胁,紧张起来了,太子也能做得更好。皇帝,可得看得清些,别一味地宠爱太子。”<br />
皇帝笑了声,没立刻下决断,只说要思量一番,就请太后与贤妃回去了。<br />
当晚,皇帝去了太子殿,将此事告诉了太子,随后问他想怎么做——他经常这么干,为了看看太子处事是否得当。<br />
“他能不能去听政,全凭朕一句话的事。”坐在平乐殿的椅子上,皇帝说,“我自然可以一口回绝。太后即使再位高权贵,也比不过朕这一国之主。她做不了主,皇子们的事,全都听朕的。”<br />
“可即使这次回绝了,依然有下次。”<br />
“园里若有杂草,只一点一点拔去土地之上的,杂草便总会无穷无尽地长出来。”<br />
皇帝说,“总往外长的杂草,总会惹人心烦。你说,若想让这园子里清净下来,该怎么做?”<br />
话说到这份上,太子自然是懂了。<br />
况且,人家都骑到脸上来了,再没反应就太过分了。<br />
毕竟太子祁昭不是个等死的真窝囊,他只是在关于楚樾的事儿上有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窝囊。<br />
于是他如此回答皇帝:“自然斩草除根。”<br />
皇帝很满意,他喝了半盏茶后起身离开,道:“朕等你。”<br />
皇帝回去后,太子被罢免了垂帘听政之权,二皇子取而代之。<br />
太子并未慌张。<br />
他安排能出殿的悼风去收买了贤安宫的宫人。<br />
悼风还偷偷趁夜潜入,将一把香丸塞进二皇子的柜子深处。<br />
几日后,太子解了禁足。<br />
为了做戏给二皇子看,祁昭佯装着急地进了几次养心殿,就这么等了半月。<br />
半月里,二皇子垂帘听政,每天都横着走路——虽然他还是把那副谦卑的样子端得很好,但祁昭每每与他相见,二皇子都会抬抬头,很努力地想拿鼻孔看看他。<br />
太子祁昭看见他就想笑,懒得多搭理。<br />
半月后,贤安宫的宫人传来了消息。<br />
宫人说,贤妃又要收买太子殿的宫人,她已瞧见了。<br />
在贤安宫的宫人已拿到陷害皇子的铁证。<br />
——祁昭事先嘱咐过太子殿所有宫人,如果贤妃想收买他们,必须都要答应。<br />
因为他要抓到贤妃收买人的铁证。<br />
太子祁昭不动声色地又等了一会儿。<br />
太后每隔几日,就会在入夜时去养心殿看皇帝,在他耳朵边上时不时地提及几句二皇子。<br />
掐着点算着太后该去了,太子便立即动身前往。<br />
他到了养心殿,就和皇帝说想回朝上听政。<br />
太后嗤笑一声,表面苦口婆心实则冷嘲热讽了他几句,太子充耳不闻。<br />
他挤出几滴眼泪,对皇帝说自己是被冤枉的,毕竟他自己还落过水。再说皇子们都落了水,四皇子和他落水时从未抓到过人,怎么二皇子一落水,马上太子就露馅了?<br />
此事定有蹊跷,他都是太子了,还害二皇子做什么。一定是有人栽赃,不如再去二皇子宫里查一查。<br />
皇帝自然允了。<br />
这一去,被太子收买的宫人找出来的铁证就被翻了出来。<br />
悼风事先放好,用来栽赃用的香丸也跑了出来。<br />
事先买通的太医闻了闻,随后大惊失色,说是昏神香丸。<br />
——昏神香丸早已是禁香。它具有迷人心智,使人致幻的作用,而所见的还都是十分可怖之事。<br />
有人被香引诱,瞧见已故亲人,就随着去了;有人瞧见害了自己的恶人,于是疯了一样拿起刀冲上去乱砍,说要和对方同归于尽。<br />
这香丸威力巨大。早些年被造出来卖时,民间就多了许多失足落水和突然自杀的惨案,也出现了更多罪大恶极的杀人放火之事,皇帝早就取缔了,已是禁香。<br />
翻出这个东西,便有依附皇后的嫔妃立刻识相地说:“难不成,何贵妃当年落水……”<br />
“就是闻了昏神香,见着了水里的四皇子,才非要跳下去!”<br />
众人说得惊惶,皇帝勃然大怒。<br />
贤妃已经傻了,百口莫辩:“皇上!臣妾从不知这什么昏神香丸……这已是禁香了,臣妾去哪儿弄来呀!”<br />
她确实不知道。<br />
毕竟那个是太子让悼风偷偷塞进来的,是栽赃贤妃用的。
“原来如此。”祁昭说,“怪不得父皇曾跟我说,姜国师若要做什么就让他去,若要我做什么,那就什么也别问,去做就好。”<br />
赵公公笑了声:“陛下决断贤明。”<br />
祁昭又叹气:“可就算是这么回事,说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也没用啊……”<br />
“即使听不懂,可字里行间里也能迷迷糊糊听个大概意思呀。”赵公公说,“国师已说了,殿下不必太担心,许多事都是自己吓自己罢了。既是如此说,那就是殿下所担心的事都会迎刃而解,是好事啊。”<br />
祁昭想想也是。<br />
他说:“你说的倒也在理,只是我不知道国师所说的到底是哪件事啊。”<br />
赵公公苦笑:“是了,殿下如今所忧心的事实在是多。”<br />
二皇子要抢太子。他都抢到明面上来了,说不定背后贤妃还鼓吹了什么,说不定太后也打了什么算盘……<br />
还有小楚将军。虽说太子祁昭知道小将军对自己用情至深,他相信小楚将军不会被轻易抢走。<br />
今日一别,瞧着他也是铁了心地要选太子。<br />
可人心易变呐。城门一关,人一不在,祁昭心里一空,忽然又开始拿不准主意了。<br />
他真的不会走吗?<br />
宫里险恶的事太多了,祁昭忽然发现自己很难坚定地去相信什么了。他知道小楚将军现在对他是真心,他也相信他现在的真心,可真心是这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br />
真心会变的。<br />
权力面前,地位面前,金银面前,生命面前。<br />
什么真心。<br />
太多人都这样了,为了那些权利地位金银,能轻易丢掉所谓真心。<br />
太子觉得小将军一定不一样,可他又看过太多这样的事了。太多以为对方不一样的人最后都落了俗套,自以为的“不同”其实都是“典型”。<br />
于是太子也拿不准主意了。<br />
但姜国师那样说,或许事情会有转机?<br />
太子不知道。他站起来,走到书案后面,从梨木柜子里拿出几封发黄的信。<br />
他来来回回读了几封旧信。<br />
太子觉得自己有点儿窝囊。<br />
他没法坚决地不信,也没法放下心来永远相信。他一边想相信小将军现在的真心,想和他永远真心换真心;一边又害怕对方某日变了真心,会像今日那样笑着对他举刀。<br />
太子祁昭叹气。<br />
宫里没有那么多日子给他黯然神伤。<br />
送别小楚将军离京像是在宫里开了一把信号枪,二皇子要与他争位之事彻底在争抢小将军的事儿上被拉上了明面。<br />
次日开始,祁昭就没安宁日子了。<br />
太后一早就把他叫进宫里说话,话里话外阴阳怪气,太子祁昭干笑着一一应下。<br />
没几日贤妃也来了,说二皇子年岁也到了,也该上些课了。<br />
说了半天,她是想要太子的太师与太傅也来教导教导二皇子。<br />
皇帝当然不愿,开口就驳回了回去。<br />
毕竟二皇子并非无人教导,只是贤妃觉得那位太傅不如太子的太师与太傅,想要太子身边的太傅去教二皇子。<br />
皇帝毕竟是皇帝,贤妃再怎么出身高贵,再怎么得太后宠,也不敢说得僭越,只好无功而返。<br />
贤妃无功而返,去找了太后。太后咽不下这口气——在她眼里,二皇子可比太子好太多了。<br />
她又去寻了皇帝,拐弯抹角了一通,说的还是这件事。<br />
惹得皇帝又恼,但最后也没松口。<br />
皇帝毕竟是皇帝,一国之主,是为天子。<br />
太后再怎么是太后,是他生母,也不会真能压了皇帝一头。<br />
这宫里,能做主的只有皇帝。<br />
她也没能强求,只是闹了一场不愉快。<br />
太师唉声叹气,拐弯抹角地提醒太子小心,说安宁日子恐怕要没有了。<br />
太子心说他知道啊。<br />
之后二皇子也落了水,贤妃和静妃把锅扣到了太子头上。<br />
皇帝心里明镜似的,都清楚得很,就只意思意思关了他几天禁足,暗地里派人去查贤妃。<br />
可好不容易抓到他一个错处,太后赶紧趁机带着贤妃去养心殿中,苦口婆心地请皇帝罢免太子的垂帘听政,换二皇子上去。<br />
“太子如今做了错事,便要有认错的样子,就该受些责罚。让他知道,犯了错,是要丢东西的,有了惩戒,他也才好改进。”太后说,“也并非以后就一直罢免下去了,只是让他退下去一段时日,让他明白,他二皇弟也是能担得起江山社稷的。”<br />
“有了威胁,紧张起来了,太子也能做得更好。皇帝,可得看得清些,别一味地宠爱太子。”<br />
皇帝笑了声,没立刻下决断,只说要思量一番,就请太后与贤妃回去了。<br />
当晚,皇帝去了太子殿,将此事告诉了太子,随后问他想怎么做——他经常这么干,为了看看太子处事是否得当。<br />
“他能不能去听政,全凭朕一句话的事。”坐在平乐殿的椅子上,皇帝说,“我自然可以一口回绝。太后即使再位高权贵,也比不过朕这一国之主。她做不了主,皇子们的事,全都听朕的。”<br />
“可即使这次回绝了,依然有下次。”<br />
“园里若有杂草,只一点一点拔去土地之上的,杂草便总会无穷无尽地长出来。”<br />
皇帝说,“总往外长的杂草,总会惹人心烦。你说,若想让这园子里清净下来,该怎么做?”<br />
话说到这份上,太子自然是懂了。<br />
况且,人家都骑到脸上来了,再没反应就太过分了。<br />
毕竟太子祁昭不是个等死的真窝囊,他只是在关于楚樾的事儿上有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窝囊。<br />
于是他如此回答皇帝:“自然斩草除根。”<br />
皇帝很满意,他喝了半盏茶后起身离开,道:“朕等你。”<br />
皇帝回去后,太子被罢免了垂帘听政之权,二皇子取而代之。<br />
太子并未慌张。<br />
他安排能出殿的悼风去收买了贤安宫的宫人。<br />
悼风还偷偷趁夜潜入,将一把香丸塞进二皇子的柜子深处。<br />
几日后,太子解了禁足。<br />
为了做戏给二皇子看,祁昭佯装着急地进了几次养心殿,就这么等了半月。<br />
半月里,二皇子垂帘听政,每天都横着走路——虽然他还是把那副谦卑的样子端得很好,但祁昭每每与他相见,二皇子都会抬抬头,很努力地想拿鼻孔看看他。<br />
太子祁昭看见他就想笑,懒得多搭理。<br />
半月后,贤安宫的宫人传来了消息。<br />
宫人说,贤妃又要收买太子殿的宫人,她已瞧见了。<br />
在贤安宫的宫人已拿到陷害皇子的铁证。<br />
——祁昭事先嘱咐过太子殿所有宫人,如果贤妃想收买他们,必须都要答应。<br />
因为他要抓到贤妃收买人的铁证。<br />
太子祁昭不动声色地又等了一会儿。<br />
太后每隔几日,就会在入夜时去养心殿看皇帝,在他耳朵边上时不时地提及几句二皇子。<br />
掐着点算着太后该去了,太子便立即动身前往。<br />
他到了养心殿,就和皇帝说想回朝上听政。<br />
太后嗤笑一声,表面苦口婆心实则冷嘲热讽了他几句,太子充耳不闻。<br />
他挤出几滴眼泪,对皇帝说自己是被冤枉的,毕竟他自己还落过水。再说皇子们都落了水,四皇子和他落水时从未抓到过人,怎么二皇子一落水,马上太子就露馅了?<br />
此事定有蹊跷,他都是太子了,还害二皇子做什么。一定是有人栽赃,不如再去二皇子宫里查一查。<br />
皇帝自然允了。<br />
这一去,被太子收买的宫人找出来的铁证就被翻了出来。<br />
悼风事先放好,用来栽赃用的香丸也跑了出来。<br />
事先买通的太医闻了闻,随后大惊失色,说是昏神香丸。<br />
——昏神香丸早已是禁香。它具有迷人心智,使人致幻的作用,而所见的还都是十分可怖之事。<br />
有人被香引诱,瞧见已故亲人,就随着去了;有人瞧见害了自己的恶人,于是疯了一样拿起刀冲上去乱砍,说要和对方同归于尽。<br />
这香丸威力巨大。早些年被造出来卖时,民间就多了许多失足落水和突然自杀的惨案,也出现了更多罪大恶极的杀人放火之事,皇帝早就取缔了,已是禁香。<br />
翻出这个东西,便有依附皇后的嫔妃立刻识相地说:“难不成,何贵妃当年落水……”<br />
“就是闻了昏神香,见着了水里的四皇子,才非要跳下去!”<br />
众人说得惊惶,皇帝勃然大怒。<br />
贤妃已经傻了,百口莫辩:“皇上!臣妾从不知这什么昏神香丸……这已是禁香了,臣妾去哪儿弄来呀!”<br />
她确实不知道。<br />
毕竟那个是太子让悼风偷偷塞进来的,是栽赃贤妃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