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煮开,光是凑近些都能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br />
这股味道复杂得和它的锅底模样相当一致,香中带臭,似乎还有些酸。<br />
趁着锅子还没煮开,禾嫒尺赶紧调整她的相机拍摄角度。<br />
对焦时,无聊没事干的大圈圈开始用汤勺翻找锅里的内容,也没什么,就是想看看藏在里头的豆米是啥。<br />
说实话,来店里之前,她俩光听名字是真不知道豆米是什么。<br />
总觉得按照贵州饮食习惯,估计不是发酵的豆子,就是米和豆一块煮之类的东西。<br />
在车上时,司机也卖了个关子,没给她们讲明白豆米是什么,真捞起来,才发现豆米其实是芸豆。<br />
“……”禾嫒尺对芸豆印象一般般,家里拿来炖汤时她也不吃这玩意,倒是炸蚕豆味道还可以。<br />
也就算是个零嘴吧。<br />
做成火锅能好吃吗?<br />
禾嫒尺相当疑惑,坐对面的大圈圈也是。<br />
不过很快,答案就要揭晓了。<br />
只是在揭晓之前,她俩还有一件事情要干。<br />
“调蘸水!”<br />
……<br />
来贵州以后,禾嫒尺已经开始逐渐习惯吃什么东西都得调个贵州蘸水。<br />
她想起前几天在评论区看到某位贵州网友说,她长大离开家以后,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地方在吃每顿饭之前都会调一碗蘸水。<br />
看到这条评价的时候,禾嫒尺还挺吃惊。<br />
贵州人居然每顿饭都会现调一份蘸水吗?<br />
不过很快,她就知道其实这也是地区差异,贵州也不小,不同地区饮食习惯都不相同。<br />
例如这家店的蘸水调法,就跟禾嫒尺在六盘水时遇见的大多数店家有少许区别。<br />
标准调料中多出一种腌得粉红的酸萝卜,加上它以后,味道似乎又更复杂些。<br />
随着火锅被逐渐加热,里头的火锅汤开始沸腾。<br />
黄褐色的火锅汤咕嘟时,冲破盖在外头那层红油,带着里头的豆米豆芽番茄等食材一并往上翻滚。<br />
特属于它的香臭味变得更为浓烈。<br />
本来两人想先打捞锅里的腊肉和肉丸子吃,又觉得这两种东西似乎得多煮煮味道才好。<br />
她们看了眼坐在隔壁,正盯着火锅往里下青菜的司机大哥。<br />
见他也正耐着性子等锅里底料慢慢煮透,只好将目光挪到一旁的软哨和猪板筋上。<br />
“软哨得煮一会吧?不能马上吃,那先下里头。”<br />
“猪板筋看起来好像烫一下就能吃的样子,也丢进去煮好了。”<br />
不过在生食材丢进去之前,禾嫒尺先给自己打了一小勺带着芸豆和豆芽的火锅汤。<br />
刚煮开的火锅汤底豆味较浓,咸中带着少许酸辣,里头的酸味估计来自新鲜番茄和糟辣椒,本身味道不算太重,却有些复杂。<br />
试着尝一口芸豆。<br />
“嗯?”<br />
刚入口,这颗平平无奇的豆子便让禾嫒尺有些惊讶。<br />
做成火锅的芸豆明显是普通芸豆,没有发酵过。<br />
红皮芸豆在炒成火锅底料之前已经炖了很长的时间,豆子相当绵软。<br />
入嘴时,不需使用太大的劲,便能将它抿烂,哪怕是牙口不好的老太太或小朋友也能吃得轻松。<br />
不过光这样尝,似乎还是没有刚才那位司机大哥口中说的那样美味,又比它本身看起来的卖相味道好不少。<br />
很正常,火锅底料只是基础,除此之外,重要的显然还有食材和蘸料。<br />
第178章<br />
新鲜的板筋烫过便熟,在蘸水里过一道,略陌生又熟悉的味道便来了。<br />
猪板筋口感和一般猪肉有些区别,吃起来还有点脆。<br />
上边肥瘦相间,吃着却又和平时吃的瘦肉五花都不相同,不肥不腻,也不像瘦肉那样嚼着容易有渣。<br />
浇上一勺火锅原汤的蘸水能尝出少许糟辣椒的酸辣味,咸鲜的腐乳汁配上带着柠檬木质清香的木姜子油。<br />
配上猪板筋吃下去那一刻,让禾嫒尺莫名想起今天刚在龙宫里见过的山林。<br />
而且还很下饭。<br />
“可惜店里的饭硬了点。”<br />
两人快速地将猪板筋捞起吃个精光,又开始往里头涮蔬菜。<br />
贵州的蔬菜和别处不一样,光种类就多达二三十,除了平时常见的蔬菜以外,还有很多野菜,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吃啥。<br />
禾嫒尺甚至觉得有几种野菜特别眼熟,似乎在绿化带里见过。<br />
大圈圈倒是对吃贵州野菜已经很有经验,毕竟她在做一周牛肉火锅自助减肥挑战时,自助牛肉火锅店里就提供蔬菜免费自助。<br />
“这个菜不能摸,摸了会痒痒。”<br />
“真的吗?”禾嫒尺之前吃菜的时候倒是听过这种说法,但她没仔细记。<br />
“真的,我用我的肉向你保证。”<br />
“……你摸过是吧?”难怪能认出来。<br />
大圈圈眼神可疑地转至别处,开始岔开话题:“你知道吗,我听说以前贵州小孩不听话,家里老人就会用这个东西揍孩子,不伤筋不动骨,打哪儿痒哪儿……”<br />
还挺好使。<br />
那就都加锅里吧。<br />
……<br />
不知不觉,禾嫒尺吃下两大碗不认识的煮青菜,而且还在往碗里夹。<br />
说实话,来贵州之前,禾嫒尺其实不那么喜欢往火锅里涮素菜吃,在火锅里涮青菜,非常考研锅底的味道。<br />
像她家平时吃的清水煮一切,煮到后头容易杂味过重。要是在里头涮过肥羊片,下进去的青菜就容易有一股羊肉膻味,上头还带血沫。<br />
味道如何,全看当天买的肉质量怎样。<br />
红油火锅也不适合,涮绿叶菜很容易在菜上挂一串油,涮莴笋、莲藕这种不容易挂油的还行,菌菇锅涮菜倒还不错。<br />
糟辣椒作锅底的贵州火锅虽然面上也飘着一层油,但这家店的油不算厚,水开一咕嘟,红油便全被赶到锅边。<br />
各种蔬菜往里煮时,吸了里头浓厚的豆米汤,夹上来再蘸上少许蘸水,爽口又带着复杂香浓,完全没有平时吃白煮菜时那种吃草的感觉。<br />
怎么形容呢?<br />
大圈圈说:“比我老家小区门口那家麻辣烫里的青菜还好吃!”<br />
“别小看我家小区门口的麻辣烫,煮菜的汤底远近闻名啊……”<br />
确实,禾嫒尺现在根本不敢小看小区门口的饭店,一个个藏龙卧虎。<br />
一人吃上几碗蔬菜打底,锅里的荤菜也已经煮得差不多,就连腊肉都明显变软,捞起来就能直接吃。<br />
煮过的原味腊肉已经不那么咸,入口还带着淡淡的柴火香。<br />
禾嫒尺在吃腊肉时,还故意把蘸水里的蒜末往腊肉上夹了点,再配上一筷子煮过的豆芽一口闷。<br />
“嗯~”<br />
入嘴感觉相当幸福。<br />
略带辛辣的生蒜和还算爽脆的豆芽配上已经煮透的腊肉,嚼下去时,豆芽内会迸出汁水,将腊肉纤维沁透,再多嚼几下,就忍不住想添米饭吃。<br />
锅里的肉丸子更是一绝,平日里鱼丸牛肉丸吃得多,猪肉丸子却不那么常吃。<br />
估计主要是因为味道没那么好,相对不容易推广。<br />
这家店的猪肉丸和平时市场里卖的猪肉丸不一样,是现搓的。<br />
肉不算很碎,搓成丸子仍能看出肉的颗粒状,有肥有瘦。丸子内还拌着少许新鲜生葱,一口咬下,猪肉丸内的油脂和肉汁便会随着肉碎滑入口中。<br />
直接吃原味的,味道便已经不错,要是喜欢重口一些,配上蘸水更是鲜香,和腊肉难分胜负。<br />
贵州人吃火锅时酷爱的软哨和这俩比起来也不输。<br />
软哨的做法和脆哨有些相似,用的部位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br />
桌上这份软哨主要用于火锅,所以直接吃其实没什么味,但放进锅里煮软了之后,与蘸水搭配会非常和谐。<br />
味道和腊肉略相似,风味却更独特些,木质感更重,大圈圈就最喜欢这个,直到后来捞没了还一直在锅里找。<br />
等锅里的各种配菜都吃得差不多,锅里的汤头逐渐蒸发,豆子被煮得越发粘稠,整锅食材开始呈现奇妙的混沌状。<br />
如果没尝过豆米火锅的路人路过,看见这么一锅食物,估计会害怕地快走几步,并产生极大疑惑。<br />
只有已经尝过豆米火锅滋味的食客,才会知道现在这锅粘稠物的含金量。<br />
例如坐在隔壁的司机大哥。<br />
大哥点单时间比她俩早,吃的也比她俩快,涮过大量青菜后,他的酸菜豆米锅早就已经变得粘稠无比,看起来比禾嫒尺和大圈圈那锅还要黏糊。<br />
他也不废话,直接给自己乘上一碗大米饭,然后将锅底里的汤渣子打捞起来,浇在米饭上,拌匀之后直接将饭碗凑在嘴边,用筷子快速地将米饭和豆米一块往嘴里扒拉。<br />
大哥吃饭速度极快,一边吸溜一边吞,没多久,一碗米饭直接精光,然后再开始第二碗……<br />
说实话,如果不是有意控制,禾嫒尺到现在估计已经饱了。
这股味道复杂得和它的锅底模样相当一致,香中带臭,似乎还有些酸。<br />
趁着锅子还没煮开,禾嫒尺赶紧调整她的相机拍摄角度。<br />
对焦时,无聊没事干的大圈圈开始用汤勺翻找锅里的内容,也没什么,就是想看看藏在里头的豆米是啥。<br />
说实话,来店里之前,她俩光听名字是真不知道豆米是什么。<br />
总觉得按照贵州饮食习惯,估计不是发酵的豆子,就是米和豆一块煮之类的东西。<br />
在车上时,司机也卖了个关子,没给她们讲明白豆米是什么,真捞起来,才发现豆米其实是芸豆。<br />
“……”禾嫒尺对芸豆印象一般般,家里拿来炖汤时她也不吃这玩意,倒是炸蚕豆味道还可以。<br />
也就算是个零嘴吧。<br />
做成火锅能好吃吗?<br />
禾嫒尺相当疑惑,坐对面的大圈圈也是。<br />
不过很快,答案就要揭晓了。<br />
只是在揭晓之前,她俩还有一件事情要干。<br />
“调蘸水!”<br />
……<br />
来贵州以后,禾嫒尺已经开始逐渐习惯吃什么东西都得调个贵州蘸水。<br />
她想起前几天在评论区看到某位贵州网友说,她长大离开家以后,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地方在吃每顿饭之前都会调一碗蘸水。<br />
看到这条评价的时候,禾嫒尺还挺吃惊。<br />
贵州人居然每顿饭都会现调一份蘸水吗?<br />
不过很快,她就知道其实这也是地区差异,贵州也不小,不同地区饮食习惯都不相同。<br />
例如这家店的蘸水调法,就跟禾嫒尺在六盘水时遇见的大多数店家有少许区别。<br />
标准调料中多出一种腌得粉红的酸萝卜,加上它以后,味道似乎又更复杂些。<br />
随着火锅被逐渐加热,里头的火锅汤开始沸腾。<br />
黄褐色的火锅汤咕嘟时,冲破盖在外头那层红油,带着里头的豆米豆芽番茄等食材一并往上翻滚。<br />
特属于它的香臭味变得更为浓烈。<br />
本来两人想先打捞锅里的腊肉和肉丸子吃,又觉得这两种东西似乎得多煮煮味道才好。<br />
她们看了眼坐在隔壁,正盯着火锅往里下青菜的司机大哥。<br />
见他也正耐着性子等锅里底料慢慢煮透,只好将目光挪到一旁的软哨和猪板筋上。<br />
“软哨得煮一会吧?不能马上吃,那先下里头。”<br />
“猪板筋看起来好像烫一下就能吃的样子,也丢进去煮好了。”<br />
不过在生食材丢进去之前,禾嫒尺先给自己打了一小勺带着芸豆和豆芽的火锅汤。<br />
刚煮开的火锅汤底豆味较浓,咸中带着少许酸辣,里头的酸味估计来自新鲜番茄和糟辣椒,本身味道不算太重,却有些复杂。<br />
试着尝一口芸豆。<br />
“嗯?”<br />
刚入口,这颗平平无奇的豆子便让禾嫒尺有些惊讶。<br />
做成火锅的芸豆明显是普通芸豆,没有发酵过。<br />
红皮芸豆在炒成火锅底料之前已经炖了很长的时间,豆子相当绵软。<br />
入嘴时,不需使用太大的劲,便能将它抿烂,哪怕是牙口不好的老太太或小朋友也能吃得轻松。<br />
不过光这样尝,似乎还是没有刚才那位司机大哥口中说的那样美味,又比它本身看起来的卖相味道好不少。<br />
很正常,火锅底料只是基础,除此之外,重要的显然还有食材和蘸料。<br />
第178章<br />
新鲜的板筋烫过便熟,在蘸水里过一道,略陌生又熟悉的味道便来了。<br />
猪板筋口感和一般猪肉有些区别,吃起来还有点脆。<br />
上边肥瘦相间,吃着却又和平时吃的瘦肉五花都不相同,不肥不腻,也不像瘦肉那样嚼着容易有渣。<br />
浇上一勺火锅原汤的蘸水能尝出少许糟辣椒的酸辣味,咸鲜的腐乳汁配上带着柠檬木质清香的木姜子油。<br />
配上猪板筋吃下去那一刻,让禾嫒尺莫名想起今天刚在龙宫里见过的山林。<br />
而且还很下饭。<br />
“可惜店里的饭硬了点。”<br />
两人快速地将猪板筋捞起吃个精光,又开始往里头涮蔬菜。<br />
贵州的蔬菜和别处不一样,光种类就多达二三十,除了平时常见的蔬菜以外,还有很多野菜,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吃啥。<br />
禾嫒尺甚至觉得有几种野菜特别眼熟,似乎在绿化带里见过。<br />
大圈圈倒是对吃贵州野菜已经很有经验,毕竟她在做一周牛肉火锅自助减肥挑战时,自助牛肉火锅店里就提供蔬菜免费自助。<br />
“这个菜不能摸,摸了会痒痒。”<br />
“真的吗?”禾嫒尺之前吃菜的时候倒是听过这种说法,但她没仔细记。<br />
“真的,我用我的肉向你保证。”<br />
“……你摸过是吧?”难怪能认出来。<br />
大圈圈眼神可疑地转至别处,开始岔开话题:“你知道吗,我听说以前贵州小孩不听话,家里老人就会用这个东西揍孩子,不伤筋不动骨,打哪儿痒哪儿……”<br />
还挺好使。<br />
那就都加锅里吧。<br />
……<br />
不知不觉,禾嫒尺吃下两大碗不认识的煮青菜,而且还在往碗里夹。<br />
说实话,来贵州之前,禾嫒尺其实不那么喜欢往火锅里涮素菜吃,在火锅里涮青菜,非常考研锅底的味道。<br />
像她家平时吃的清水煮一切,煮到后头容易杂味过重。要是在里头涮过肥羊片,下进去的青菜就容易有一股羊肉膻味,上头还带血沫。<br />
味道如何,全看当天买的肉质量怎样。<br />
红油火锅也不适合,涮绿叶菜很容易在菜上挂一串油,涮莴笋、莲藕这种不容易挂油的还行,菌菇锅涮菜倒还不错。<br />
糟辣椒作锅底的贵州火锅虽然面上也飘着一层油,但这家店的油不算厚,水开一咕嘟,红油便全被赶到锅边。<br />
各种蔬菜往里煮时,吸了里头浓厚的豆米汤,夹上来再蘸上少许蘸水,爽口又带着复杂香浓,完全没有平时吃白煮菜时那种吃草的感觉。<br />
怎么形容呢?<br />
大圈圈说:“比我老家小区门口那家麻辣烫里的青菜还好吃!”<br />
“别小看我家小区门口的麻辣烫,煮菜的汤底远近闻名啊……”<br />
确实,禾嫒尺现在根本不敢小看小区门口的饭店,一个个藏龙卧虎。<br />
一人吃上几碗蔬菜打底,锅里的荤菜也已经煮得差不多,就连腊肉都明显变软,捞起来就能直接吃。<br />
煮过的原味腊肉已经不那么咸,入口还带着淡淡的柴火香。<br />
禾嫒尺在吃腊肉时,还故意把蘸水里的蒜末往腊肉上夹了点,再配上一筷子煮过的豆芽一口闷。<br />
“嗯~”<br />
入嘴感觉相当幸福。<br />
略带辛辣的生蒜和还算爽脆的豆芽配上已经煮透的腊肉,嚼下去时,豆芽内会迸出汁水,将腊肉纤维沁透,再多嚼几下,就忍不住想添米饭吃。<br />
锅里的肉丸子更是一绝,平日里鱼丸牛肉丸吃得多,猪肉丸子却不那么常吃。<br />
估计主要是因为味道没那么好,相对不容易推广。<br />
这家店的猪肉丸和平时市场里卖的猪肉丸不一样,是现搓的。<br />
肉不算很碎,搓成丸子仍能看出肉的颗粒状,有肥有瘦。丸子内还拌着少许新鲜生葱,一口咬下,猪肉丸内的油脂和肉汁便会随着肉碎滑入口中。<br />
直接吃原味的,味道便已经不错,要是喜欢重口一些,配上蘸水更是鲜香,和腊肉难分胜负。<br />
贵州人吃火锅时酷爱的软哨和这俩比起来也不输。<br />
软哨的做法和脆哨有些相似,用的部位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br />
桌上这份软哨主要用于火锅,所以直接吃其实没什么味,但放进锅里煮软了之后,与蘸水搭配会非常和谐。<br />
味道和腊肉略相似,风味却更独特些,木质感更重,大圈圈就最喜欢这个,直到后来捞没了还一直在锅里找。<br />
等锅里的各种配菜都吃得差不多,锅里的汤头逐渐蒸发,豆子被煮得越发粘稠,整锅食材开始呈现奇妙的混沌状。<br />
如果没尝过豆米火锅的路人路过,看见这么一锅食物,估计会害怕地快走几步,并产生极大疑惑。<br />
只有已经尝过豆米火锅滋味的食客,才会知道现在这锅粘稠物的含金量。<br />
例如坐在隔壁的司机大哥。<br />
大哥点单时间比她俩早,吃的也比她俩快,涮过大量青菜后,他的酸菜豆米锅早就已经变得粘稠无比,看起来比禾嫒尺和大圈圈那锅还要黏糊。<br />
他也不废话,直接给自己乘上一碗大米饭,然后将锅底里的汤渣子打捞起来,浇在米饭上,拌匀之后直接将饭碗凑在嘴边,用筷子快速地将米饭和豆米一块往嘴里扒拉。<br />
大哥吃饭速度极快,一边吸溜一边吞,没多久,一碗米饭直接精光,然后再开始第二碗……<br />
说实话,如果不是有意控制,禾嫒尺到现在估计已经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