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明朝的有识之士早已看出了繁华表象下掩盖着的重重危机,无数人为了寻求改革而孜孜不倦。】<br />
朱厚照语气沉闷:“杨先生,我大明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吗!”<br />
杨廷和:“回陛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天幕站在历史的下游,比我们这些当局者看的更清楚。”<br />
朱厚照:“那大明该当如何改变?”<br />
杨廷和:“先帝(孝宗)之时,亲贤远佞,广开言路。在李、刘、谢三位阁老的建议下,欲对盐法、庄田等弊政施以改革。但因改革触及一些人的利益,遭到了激烈的抵制。陛下践祚之初,三位阁老也欲继续先帝改革成法,但却……”<br />
朱厚照知道,他为了与群臣争夺权利,重用宦官,三位阁老都被排挤出了朝堂!<br />
其实,若是权臣私心太重,朱厚照的做法还能得到后世的称赞。<br />
但很显然,以李东阳为首的三阁老并不是以公济私之辈,而是能够匡扶社稷之臣。这就显得朱厚照年少轻狂,不合时宜了。<br />
旋即,朱厚照想到一件事:“当年父皇去世不会也是因为挡了某些人的路吧!”<br />
这种猜测虽有些阴谋论,但却并非无的放矢……<br />
【嘉靖皇帝朱厚熜政治手段娴熟,手握皇权,无人掣肘,正是改革弊政的最好契机!】<br />
【他的即位诏书也提出了改革弊政的口号:“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表明了其厉行改革的决心。】<br />
【首先,他裁汰了锦衣卫、内监局十四万八千七百人,因为朱厚照的宠幸得到官职的人大多都被罢免!】<br />
【在内阁首辅张璁的主持下,从京畿到地方,各地都在清查庄田寺庙,到了嘉靖九年,查出五万七千多顷的土地,将其中一半还给了原本的主人,有效的缓和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br />
【张璁还逐渐撤掉了各地的镇守太监,削弱了宦官的势力。宦官犯罪,则鞭挞至死,陈尸示戒。】<br />
【改革科举考试,更加注重实用性人才选拔,再加上桂萼对经济的改革,合在一起史称“嘉靖新政”!】<br />
【一时间,嘉靖皇帝被称为圣人,朝野上下都在为他歌功颂德!】<br />
朱元璋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拉胯啊!”<br />
朱标先给老爹打个预防针:“若是儿臣记得不错,天幕讲张居正改革之时,嘉靖朝可是被当做反面教训出现的。”<br />
朱元璋:凸(艹皿艹 )!<br />
【但嘉靖朝的善政并没有持续多久,且仅是在局部范围内实行,“数行数止”,没有能够全面持久地展开,因此它的成效和影响也很有限。】<br />
【比如宦官的问题,嘉靖朝的宦官并没有失去他们的政治舞台,在内阁辅臣内斗陷入白热化的时候,只有宦官能够成为皇帝与朝臣之间的传声筒,他们的偏向也就决定了皇帝的态度。】<br />
【朱厚熜多次降旨,要两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抚按官询访贤才,但他对人才的任用全看合不合自己的心意。】<br />
【朱厚熜能力出众,十分聪明,将政治手段玩的出神入化,国家承平日久,他便渐渐失去了登基之初的警醒,犯了和李隆基一样的错误。】<br />
【他自认为天下两京十三省都在他一手掌握之中,骄傲自满,不思进取。】<br />
【但此时的明朝远没有到开元盛世的地步,朱厚熜面临的内外危机比李隆基却丝毫不让!】<br />
【公元1534年,嘉靖十三年,朱厚熜就开始迷信道教,宠信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不上朝理政!】<br />
朱棣:“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你信的什么道,修的什么仙!”<br />
【他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征召入京,封其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元节死后又大宠信方士陶仲文。】<br />
【朱厚熜利用道教神化自己的权威,道士方士也找到了老祖宗传下的好职业——用长生不老,骗取皇帝的信任,赚取丰厚的报酬!】<br />
评论区<br />
“朱厚熜还效仿宋徽宗,给自己和父母加道号,神化自身权威。”<br />
“他们都不读史吗,怎么会推崇宋徽宗!”<br />
……<br />
【朱厚熜不仅自己信道,还将道家的各种祭祀活动用在国家大事中,不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抗倭御虏,都有道教的身影。】<br />
【他还命百官跟他一起信道,派人监督,有不虔诚的就会被打入黑名单。】<br />
【太仆卿杨最直言求仙问道太过荒谬,被廷杖至死,在这种高压的政治风气下,嘉靖朝的直谏之风被破坏殆尽!】<br />
【百官的职位取决于是否虔心修道,对直言朝政的官员则残酷打压。满朝上下只剩下了歌功颂德的声音,史称“古今献诗颂圣者……惟世宗朝最为繁夥”。】<br />
第562章 嘉靖嘉靖<br />
【为了求仙问道,朱厚熜大兴土木、浪费民力,再加上边防费用日益增加,导致国库入不敷出,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br />
【所谓的嘉靖新政就这样中途夭折,大明国势日趋没落!】<br />
【朱厚熜对神仙方术的沉迷与以往的秦皇汉武都不同,他不相信那些方士炼的丹药,而是自己亲自炼丹。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他竟然采集宫女们的经血当做灵丹妙药来炼丹!】<br />
秦皇汉武:……<br />
你还真有为长生献身的精神!<br />
【再加上他本就性格暴戾,喜怒无常,对宫女们稍有不满便施以重罚,杖毙者多达二百余人。宫人们终于忍无可忍,向这个王朝的统治者亮出了自己的爪牙!】<br />
【嘉靖二十一年,在王宁嫔等人的指使下,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在嘉靖帝熟睡时发动袭击,史称“壬寅宫变”!】<br />
李世民:“什么!宫女!”<br />
李治:“连宫女都不能相信了吗!”<br />
朝臣、后宫、宦官、宫女……<br />
帝王果然是这世间的独夫民贼吧,身边聚集的都是想要谋算他们之人。<br />
【宫人们事先准备好了一条粗绳和黄绫抹布,趁夜潜入后妃寝宫,用黄绫抹布蒙住朱厚熜的脸,掐住他的脖子。】<br />
【同时,宫女们还把绳子套在朱厚熜的脖子上,试图勒死他。然而,由于宫女们太过紧张,绳套被打成了死结,没有办法勒紧,朱厚熜被惊醒了。】<br />
【一个宫女胆小怕事,暗中向方皇后告发了此事。方皇后及时赶到并制止了宫女,救下了嘉靖皇帝。】<br />
朱元璋:“荒唐!”<br />
朱棣:“蠢货!”<br />
可以预见,大明皇室要变成所有时空的笑话了!<br />
【事后,涉事宫女全都被凌迟处死,参与谋逆的王宁嫔和曹端妃也被一并斩首。】<br />
【壬寅宫变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宫女起义事件,成为当时宫女们悲惨的生活状况和对暴政的反抗!】<br />
【宫变虽然失败了,但却对此后明朝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r />
【朱厚熜虽然幸运的没有死,但他的身心却受到了严重打击。】<br />
【此后,朱厚熜搬到西苑的万寿宫,再也不敢住在紫禁城的寝宫里了。他觉得自己幸运没死都是因为虔诚修道,更加热衷于道教方术。】<br />
【自此,他躲在大内二十年,置朝政于不顾,将所有权利都交给了首辅严嵩,导致明朝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恶化!】<br />
朱元璋目瞪口呆:“二十年不上朝!不想当皇帝就给朕退位让贤!”<br />
不论做多少心理建设,大明的洪武皇帝总会被后世子孙的奇葩行径惊到!<br />
天幕下的其他时空之人,也对朱厚熜的骚操作惊掉下巴。<br />
【皇帝不作为,只用平衡之道维系朝堂的稳定,随之而来的便是朝臣的内斗!】<br />
【以内阁首辅为例,嘉靖朝的内阁首辅频繁更换,斗争极其激烈!】<br />
【张璁在嘉靖初年担任内阁首辅,他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吏治、清查田庄,试图加强皇权,缓和社会矛盾。】<br />
【但他的改革触动了皇亲国戚、太监、官吏、权贵阶级的既得利益,引发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弹劾他的奏折络绎不绝。】<br />
【但张璁秉公守法,对家人也严格约束,反对派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自然也拿他无可奈何。】<br />
【张璁做首辅十多年,生活上却依旧如同一介寒儒,他没有举荐过一个亲信进入朝堂,没有收受过任何贿赂,也没有恩荫一个子侄。】<br />
【清廉自守,博学明辨,勇于革新的张璁被誉为嘉靖朝难得的贤相,也是明代少有的阁臣!】<br />
张居正:“敬张阁老!”<br />
他的很多新政都是在张阁老的基础上实行的。<br />
【张璁死后,夏言成为新的首辅。】<br />
【夏言自幼饱览群书,擅长诗词曲赋和书法,被誉为“当世第一家”,明代“词宗”!】<br />
【他生性机警灵敏,文采出众。但由于夏家是军籍,明朝又有做到兵部尚书才能脱离军籍的旧例。因此夏言从小就背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在长辈的督促下,勤奋刻苦,手不释卷!】<br />
【正德十二年,夏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行人,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朱厚照语气沉闷:“杨先生,我大明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吗!”<br />
杨廷和:“回陛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天幕站在历史的下游,比我们这些当局者看的更清楚。”<br />
朱厚照:“那大明该当如何改变?”<br />
杨廷和:“先帝(孝宗)之时,亲贤远佞,广开言路。在李、刘、谢三位阁老的建议下,欲对盐法、庄田等弊政施以改革。但因改革触及一些人的利益,遭到了激烈的抵制。陛下践祚之初,三位阁老也欲继续先帝改革成法,但却……”<br />
朱厚照知道,他为了与群臣争夺权利,重用宦官,三位阁老都被排挤出了朝堂!<br />
其实,若是权臣私心太重,朱厚照的做法还能得到后世的称赞。<br />
但很显然,以李东阳为首的三阁老并不是以公济私之辈,而是能够匡扶社稷之臣。这就显得朱厚照年少轻狂,不合时宜了。<br />
旋即,朱厚照想到一件事:“当年父皇去世不会也是因为挡了某些人的路吧!”<br />
这种猜测虽有些阴谋论,但却并非无的放矢……<br />
【嘉靖皇帝朱厚熜政治手段娴熟,手握皇权,无人掣肘,正是改革弊政的最好契机!】<br />
【他的即位诏书也提出了改革弊政的口号:“兹欲兴道致治,必当革故鼎新”,表明了其厉行改革的决心。】<br />
【首先,他裁汰了锦衣卫、内监局十四万八千七百人,因为朱厚照的宠幸得到官职的人大多都被罢免!】<br />
【在内阁首辅张璁的主持下,从京畿到地方,各地都在清查庄田寺庙,到了嘉靖九年,查出五万七千多顷的土地,将其中一半还给了原本的主人,有效的缓和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br />
【张璁还逐渐撤掉了各地的镇守太监,削弱了宦官的势力。宦官犯罪,则鞭挞至死,陈尸示戒。】<br />
【改革科举考试,更加注重实用性人才选拔,再加上桂萼对经济的改革,合在一起史称“嘉靖新政”!】<br />
【一时间,嘉靖皇帝被称为圣人,朝野上下都在为他歌功颂德!】<br />
朱元璋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拉胯啊!”<br />
朱标先给老爹打个预防针:“若是儿臣记得不错,天幕讲张居正改革之时,嘉靖朝可是被当做反面教训出现的。”<br />
朱元璋:凸(艹皿艹 )!<br />
【但嘉靖朝的善政并没有持续多久,且仅是在局部范围内实行,“数行数止”,没有能够全面持久地展开,因此它的成效和影响也很有限。】<br />
【比如宦官的问题,嘉靖朝的宦官并没有失去他们的政治舞台,在内阁辅臣内斗陷入白热化的时候,只有宦官能够成为皇帝与朝臣之间的传声筒,他们的偏向也就决定了皇帝的态度。】<br />
【朱厚熜多次降旨,要两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抚按官询访贤才,但他对人才的任用全看合不合自己的心意。】<br />
【朱厚熜能力出众,十分聪明,将政治手段玩的出神入化,国家承平日久,他便渐渐失去了登基之初的警醒,犯了和李隆基一样的错误。】<br />
【他自认为天下两京十三省都在他一手掌握之中,骄傲自满,不思进取。】<br />
【但此时的明朝远没有到开元盛世的地步,朱厚熜面临的内外危机比李隆基却丝毫不让!】<br />
【公元1534年,嘉靖十三年,朱厚熜就开始迷信道教,宠信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不上朝理政!】<br />
朱棣:“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你信的什么道,修的什么仙!”<br />
【他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征召入京,封其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元节死后又大宠信方士陶仲文。】<br />
【朱厚熜利用道教神化自己的权威,道士方士也找到了老祖宗传下的好职业——用长生不老,骗取皇帝的信任,赚取丰厚的报酬!】<br />
评论区<br />
“朱厚熜还效仿宋徽宗,给自己和父母加道号,神化自身权威。”<br />
“他们都不读史吗,怎么会推崇宋徽宗!”<br />
……<br />
【朱厚熜不仅自己信道,还将道家的各种祭祀活动用在国家大事中,不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抗倭御虏,都有道教的身影。】<br />
【他还命百官跟他一起信道,派人监督,有不虔诚的就会被打入黑名单。】<br />
【太仆卿杨最直言求仙问道太过荒谬,被廷杖至死,在这种高压的政治风气下,嘉靖朝的直谏之风被破坏殆尽!】<br />
【百官的职位取决于是否虔心修道,对直言朝政的官员则残酷打压。满朝上下只剩下了歌功颂德的声音,史称“古今献诗颂圣者……惟世宗朝最为繁夥”。】<br />
第562章 嘉靖嘉靖<br />
【为了求仙问道,朱厚熜大兴土木、浪费民力,再加上边防费用日益增加,导致国库入不敷出,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br />
【所谓的嘉靖新政就这样中途夭折,大明国势日趋没落!】<br />
【朱厚熜对神仙方术的沉迷与以往的秦皇汉武都不同,他不相信那些方士炼的丹药,而是自己亲自炼丹。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他竟然采集宫女们的经血当做灵丹妙药来炼丹!】<br />
秦皇汉武:……<br />
你还真有为长生献身的精神!<br />
【再加上他本就性格暴戾,喜怒无常,对宫女们稍有不满便施以重罚,杖毙者多达二百余人。宫人们终于忍无可忍,向这个王朝的统治者亮出了自己的爪牙!】<br />
【嘉靖二十一年,在王宁嫔等人的指使下,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在嘉靖帝熟睡时发动袭击,史称“壬寅宫变”!】<br />
李世民:“什么!宫女!”<br />
李治:“连宫女都不能相信了吗!”<br />
朝臣、后宫、宦官、宫女……<br />
帝王果然是这世间的独夫民贼吧,身边聚集的都是想要谋算他们之人。<br />
【宫人们事先准备好了一条粗绳和黄绫抹布,趁夜潜入后妃寝宫,用黄绫抹布蒙住朱厚熜的脸,掐住他的脖子。】<br />
【同时,宫女们还把绳子套在朱厚熜的脖子上,试图勒死他。然而,由于宫女们太过紧张,绳套被打成了死结,没有办法勒紧,朱厚熜被惊醒了。】<br />
【一个宫女胆小怕事,暗中向方皇后告发了此事。方皇后及时赶到并制止了宫女,救下了嘉靖皇帝。】<br />
朱元璋:“荒唐!”<br />
朱棣:“蠢货!”<br />
可以预见,大明皇室要变成所有时空的笑话了!<br />
【事后,涉事宫女全都被凌迟处死,参与谋逆的王宁嫔和曹端妃也被一并斩首。】<br />
【壬寅宫变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宫女起义事件,成为当时宫女们悲惨的生活状况和对暴政的反抗!】<br />
【宫变虽然失败了,但却对此后明朝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r />
【朱厚熜虽然幸运的没有死,但他的身心却受到了严重打击。】<br />
【此后,朱厚熜搬到西苑的万寿宫,再也不敢住在紫禁城的寝宫里了。他觉得自己幸运没死都是因为虔诚修道,更加热衷于道教方术。】<br />
【自此,他躲在大内二十年,置朝政于不顾,将所有权利都交给了首辅严嵩,导致明朝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恶化!】<br />
朱元璋目瞪口呆:“二十年不上朝!不想当皇帝就给朕退位让贤!”<br />
不论做多少心理建设,大明的洪武皇帝总会被后世子孙的奇葩行径惊到!<br />
天幕下的其他时空之人,也对朱厚熜的骚操作惊掉下巴。<br />
【皇帝不作为,只用平衡之道维系朝堂的稳定,随之而来的便是朝臣的内斗!】<br />
【以内阁首辅为例,嘉靖朝的内阁首辅频繁更换,斗争极其激烈!】<br />
【张璁在嘉靖初年担任内阁首辅,他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吏治、清查田庄,试图加强皇权,缓和社会矛盾。】<br />
【但他的改革触动了皇亲国戚、太监、官吏、权贵阶级的既得利益,引发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弹劾他的奏折络绎不绝。】<br />
【但张璁秉公守法,对家人也严格约束,反对派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自然也拿他无可奈何。】<br />
【张璁做首辅十多年,生活上却依旧如同一介寒儒,他没有举荐过一个亲信进入朝堂,没有收受过任何贿赂,也没有恩荫一个子侄。】<br />
【清廉自守,博学明辨,勇于革新的张璁被誉为嘉靖朝难得的贤相,也是明代少有的阁臣!】<br />
张居正:“敬张阁老!”<br />
他的很多新政都是在张阁老的基础上实行的。<br />
【张璁死后,夏言成为新的首辅。】<br />
【夏言自幼饱览群书,擅长诗词曲赋和书法,被誉为“当世第一家”,明代“词宗”!】<br />
【他生性机警灵敏,文采出众。但由于夏家是军籍,明朝又有做到兵部尚书才能脱离军籍的旧例。因此夏言从小就背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在长辈的督促下,勤奋刻苦,手不释卷!】<br />
【正德十二年,夏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行人,这一年他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