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缓了缓继续道,“应该还是你不对,药没了,你不告诉我,你又瞒着我……我觉得我像个傻子一样,两个月一直在你前面念叨眼睛好了要如何如何,我说这些话时,你急不急?难不难受?一定很着急,很难受,是不是?所以你留在政事堂的时间越来越久,回来的越来越少……但你觉得这样好吗?”<br />
“所以我不想理你,可是我不想理你,你就真的让我不理你,甚至你也不理我……”隋棠不知何时开始落泪,抽抽搭搭道,“要不是漳河太远,我就回漳河去了……”<br />
“对不起!”<br />
“对不起,阿粼……”<br />
蔺稷觉得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胡乱给她擦着眼泪。<br />
却不想,小姑娘拍开他的手,自己抹干泪,吸了把鼻涕道,“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要改才对。要不是你出征在即,我才不来呢。你就要出征,心境平和心无杂念是最重要的。我不能让你想着我还在置气,不能让你带着心结上战场。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所以我来和你说开了,我不气了。这是第一件事。”<br />
“还有第二件事。” 她说着,挪来案上放着的一个包袱,正色道,“我是公主,你是司空,我们这样的高门勋贵里,自然不缺财物。丈夫出征,衣衫、吃食也自然有人准备,无甚忧愁。若要显示些心思,大概便是高门主母亲手给夫君熬个羹汤,缝件衣裳,爱在汤里,情在针脚里。但是,这些事我显然都做不来。”<br />
“本就不用,你能来……”<br />
“住口,别插话。”隋棠嗔道。<br />
“但我还是有东西要送你,它们虽不是我亲手做的,但一样无比珍贵。”隋棠将面前两个包袱打开,大一点的里有油纸包着的一摞东西,小的是一个锦盒。<br />
再拆开。<br />
油纸包的是胡麻饼。<br />
锦盒内是一个荷包,正面“安” 字,反面“平” 字。<br />
都是从铜驼大街买来的现成之物。<br />
隋棠实诚道,“都是我买的,卖荷包的老板说上头密了金线,还是从宫里出来的绣娘的手艺,所以贵些,要半贯钱。胡麻饼是老字号,一锅四十文。一共花了半贯四十文钱。”<br />
她将胡麻饼撕下一块给喂给蔺稷,又将荷包摸索着配在他腰间,话语低低道,“漳河畔,曾有一个小天女,行医为生,从十三岁到十七岁,一共攒下了半贯四十文钱,今日都给你。”<br />
有热泪落下来,滴在她鬓边。<br />
她抬首,捧住那张面庞,一点点吻干。<br />
与他唇齿相缠,相濡以沫。<br />
第41章 这公主,竟是个绵里针、笑面……<br />
“长泽堂的东侧间书案上, 有我留给你的信,读了吗?”<br />
“读过了。”<br />
“还有我送你的东西。”<br />
“来得匆忙,我回去就戴。”<br />
台城杨柳依依, 隋棠折柳相送。<br />
五月的柳枝,截口还有汁液, 残留一点果木清香。她的手已经空了,征人也早已离去, 马蹄声都远了。<br />
三军过后,唯余尘土在风中扬起。<br />
侍女扶着她上了马车, 返身回去。<br />
她搓着手指, 低头轻嗅,不是杨柳的味道,是旃檀香绕指柔。<br />
她轻轻笑开了,覆眼的白绫上现出月牙弧度。<br />
回来司空府已经是午时六<br />
刻, 过了午膳的时辰。她原在车中用过一些,有七八分饱, 不必再用。<br />
但长泽堂小膳房的炉灶上备了三鲜汤饼,符离麻鸡,油酥茶和热气腾腾的小蒸菜。她半点抗拒的能力也没有。<br />
隋棠在席案后坐下来, 等司膳领着一众侍者上菜的功夫,第一反应便是“往政事堂送了吗”,好在没有脱口出来, 就在心头绕了一圈。<br />
她低着头, 脸上火烧火燎, 遂将披帛撤下,递给兰心。<br />
兰心接过又给她披上,“虽是五月里, 但今个没太阳,天气阴得很,风也大。殿下不许贪凉。”<br />
隋棠又脱下,“用完膳再披。”<br />
兰心这会瞧见了主子脸色,再看席案上刚离灶台的膳食,只当她被热气所熏,便又格外贴心地拿下披帛换来团扇,轻轻打风。<br />
“虽是五月里,但今个没太阳,天气阴得很,风也大。”一碗汤饼用到一半,隋棠后背一阵凉过一阵,半边身子也冷嗖嗖进风,实在忍不住停下以原话嗔她贴身的女婢,又添来一句,“莫扇了!”<br />
话落,她被自己惹笑。<br />
“殿下方才……”<br />
“方才热,现在不热了。”<br />
隋棠端来油酥茶饮下,似汤水见底不再,她便也不再想起那人,脸不红心不跳。<br />
本该膳后歇晌,但这个时辰,又进了这样许多膳食,左右不能躺下了。<br />
她便往杨氏处走了一趟。<br />
平时蔺稷在府中,她与杨氏间或亲密或疏远都不要紧,只要后院祥和没有事端便可。但如今他在外领兵作战,她与杨氏间自当走近些,相互扶持。<br />
不料,杨氏正与蔺禾吵得不可开交,这会一个捂胸喘气,一个含泪跳脚,将她来当作见到了救星。<br />
“知殿下刚从台城回来,本想明日再去瞧您,说说这死丫头的。” 杨氏招手让她在身侧坐下,“你瞧瞧她,可是昏了头了?”<br />
“阿母莫急,慢慢说,到底所谓何事?”隋棠握着杨氏的手坐下来。<br />
“阿母说我今岁及笄,想趁端阳在青台后面的百里池做东开场宴会,要请洛阳城中的许多家有未婚儿郎的主母喝茶赏花。”蔺禾抢话道,“就是让我被他们评头论足,挑挑拣拣。我才不去呢!”<br />
“怎就是你被人挑挑拣拣?分明是让你去挑别人。我和你说,宴会来的这七八户人家,都是阿母从媒婆递来的帖子中择了一遍出来的,家世、品貌哪个都是顶尖。就等着你宴上再挑一遍,则个最佳的。这简直公主择婿一般,公主也没有你这等风光,说到底你就是占了你哥的光,能有这等荣耀!你还不知足……”<br />
“阿母——”蔺禾望向隋棠,截断她的话,“你胡说甚!”<br />
“我哪里胡说?你说说眼下是不是这个情境,我但凡松松口,咱们家门槛都能被人踏平。不管是当真奔着婚姻来、与你姻缘合适的,还是奔着你三哥来、借你姻缘谋前程的,这人都得排成队。阿母实打实为你考虑,这才挑了又挑。不然有甚好挑的,让你三哥择一个对他用处最大的,便成了。”<br />
“三嫂,我不要。”蔺禾跑来隋棠身边,拉过她袖摆晃着。<br />
“你不就还念着那个何九郎吗,但人都没了,你要如何?便是还在,那也不可能。何家和你三哥不对付,成不了姻亲。”<br />
“夫人——”这会连着穆姑姑也拦住了杨氏话头,捧来茶水给她,“殿下难得来,不若一起去院里散散步。牡丹芍药都开了,香得很!”<br />
一句女儿堪比公主,一句儿子同公主舅家不对付,且就当着公主面,委实忌讳。<br />
然杨氏却丝毫不在意,只拂开茶盏,握着隋棠的手,神色疲弱道,“阿母被她气晕了,还好有你在,你陪阿母说说话。正好阿母也有事与你说。”<br />
话落又越过隋棠对着蔺禾道,“你出去,让我静静,我这会见不得你。”<br />
蔺禾一跺脚走了。<br />
“阿母有何事与我说?”<br />
“也是桩好事。”杨氏眉间一扫前头的疲乏,聚起两分精神,“就是你二舅母和四姨母两家的两个姊妹,都和你差不多的年纪,同三郎也自幼要好,青梅竹马长大。一家子骨肉,亲上加亲便是再好不过。我想着你身子骨弱,且让她来进来给你帮衬些。便如眼下,三郎在外,便侍奉侍奉您。三郎回来,便给你分担些。你看如何?”<br />
杨氏这些个母家亲戚都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士,从未听闻年轻这一辈中何人离开过洛阳。反倒是蔺稷,六七岁就随父兄在军营中度过,八岁开始长居凉州牧马,到了二十岁弱冠之年方才返回洛阳。那两个姊妹既与隋棠一般大小,那便是蔺稷居于凉州时将将出生,待蔺稷回来洛阳,她们十二三岁方与他初次见面。自然,可能途中蔺稷偶尔回来探亲,也见过一两回。但不管怎样,哪来的“也自幼要好,青梅竹马长大”!<br />
隋棠捋顺杨氏的话,抽回那只被她握着的手,伸到案上摸索茶盏。原是指尖不经意碰到,遂移去旁处只当没摸到继续再摸,明明就在边缘,却来回几次不曾端得。<br />
杨氏当真以为她摸不到,只得自己端来奉给她。<br />
隋棠这才笑盈盈接了,道了声,“多谢阿母。”<br />
给她奉的乃正常待客的白茶,她嗅过放下,“阿母,孤能要盏牛乳茶吗?”<br />
“当然,阿母疏忽了。”杨氏赶紧示意侍者们换茶。<br />
“阿母,牛乳茶口感丝滑,也养胃,若是兑些茉莉花、玫瑰花、或是搁两颗红枣,枸杞,都是极美味的您也可以试试。这白茶多喝影响睡眠,您上了年纪,不宜多喝。”<br />
“阿母,你说三郎这会到哪了?”<br />
“阿母,中秋三郎能回来吗?会不会过年都不回来?”
“所以我不想理你,可是我不想理你,你就真的让我不理你,甚至你也不理我……”隋棠不知何时开始落泪,抽抽搭搭道,“要不是漳河太远,我就回漳河去了……”<br />
“对不起!”<br />
“对不起,阿粼……”<br />
蔺稷觉得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胡乱给她擦着眼泪。<br />
却不想,小姑娘拍开他的手,自己抹干泪,吸了把鼻涕道,“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要改才对。要不是你出征在即,我才不来呢。你就要出征,心境平和心无杂念是最重要的。我不能让你想着我还在置气,不能让你带着心结上战场。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所以我来和你说开了,我不气了。这是第一件事。”<br />
“还有第二件事。” 她说着,挪来案上放着的一个包袱,正色道,“我是公主,你是司空,我们这样的高门勋贵里,自然不缺财物。丈夫出征,衣衫、吃食也自然有人准备,无甚忧愁。若要显示些心思,大概便是高门主母亲手给夫君熬个羹汤,缝件衣裳,爱在汤里,情在针脚里。但是,这些事我显然都做不来。”<br />
“本就不用,你能来……”<br />
“住口,别插话。”隋棠嗔道。<br />
“但我还是有东西要送你,它们虽不是我亲手做的,但一样无比珍贵。”隋棠将面前两个包袱打开,大一点的里有油纸包着的一摞东西,小的是一个锦盒。<br />
再拆开。<br />
油纸包的是胡麻饼。<br />
锦盒内是一个荷包,正面“安” 字,反面“平” 字。<br />
都是从铜驼大街买来的现成之物。<br />
隋棠实诚道,“都是我买的,卖荷包的老板说上头密了金线,还是从宫里出来的绣娘的手艺,所以贵些,要半贯钱。胡麻饼是老字号,一锅四十文。一共花了半贯四十文钱。”<br />
她将胡麻饼撕下一块给喂给蔺稷,又将荷包摸索着配在他腰间,话语低低道,“漳河畔,曾有一个小天女,行医为生,从十三岁到十七岁,一共攒下了半贯四十文钱,今日都给你。”<br />
有热泪落下来,滴在她鬓边。<br />
她抬首,捧住那张面庞,一点点吻干。<br />
与他唇齿相缠,相濡以沫。<br />
第41章 这公主,竟是个绵里针、笑面……<br />
“长泽堂的东侧间书案上, 有我留给你的信,读了吗?”<br />
“读过了。”<br />
“还有我送你的东西。”<br />
“来得匆忙,我回去就戴。”<br />
台城杨柳依依, 隋棠折柳相送。<br />
五月的柳枝,截口还有汁液, 残留一点果木清香。她的手已经空了,征人也早已离去, 马蹄声都远了。<br />
三军过后,唯余尘土在风中扬起。<br />
侍女扶着她上了马车, 返身回去。<br />
她搓着手指, 低头轻嗅,不是杨柳的味道,是旃檀香绕指柔。<br />
她轻轻笑开了,覆眼的白绫上现出月牙弧度。<br />
回来司空府已经是午时六<br />
刻, 过了午膳的时辰。她原在车中用过一些,有七八分饱, 不必再用。<br />
但长泽堂小膳房的炉灶上备了三鲜汤饼,符离麻鸡,油酥茶和热气腾腾的小蒸菜。她半点抗拒的能力也没有。<br />
隋棠在席案后坐下来, 等司膳领着一众侍者上菜的功夫,第一反应便是“往政事堂送了吗”,好在没有脱口出来, 就在心头绕了一圈。<br />
她低着头, 脸上火烧火燎, 遂将披帛撤下,递给兰心。<br />
兰心接过又给她披上,“虽是五月里, 但今个没太阳,天气阴得很,风也大。殿下不许贪凉。”<br />
隋棠又脱下,“用完膳再披。”<br />
兰心这会瞧见了主子脸色,再看席案上刚离灶台的膳食,只当她被热气所熏,便又格外贴心地拿下披帛换来团扇,轻轻打风。<br />
“虽是五月里,但今个没太阳,天气阴得很,风也大。”一碗汤饼用到一半,隋棠后背一阵凉过一阵,半边身子也冷嗖嗖进风,实在忍不住停下以原话嗔她贴身的女婢,又添来一句,“莫扇了!”<br />
话落,她被自己惹笑。<br />
“殿下方才……”<br />
“方才热,现在不热了。”<br />
隋棠端来油酥茶饮下,似汤水见底不再,她便也不再想起那人,脸不红心不跳。<br />
本该膳后歇晌,但这个时辰,又进了这样许多膳食,左右不能躺下了。<br />
她便往杨氏处走了一趟。<br />
平时蔺稷在府中,她与杨氏间或亲密或疏远都不要紧,只要后院祥和没有事端便可。但如今他在外领兵作战,她与杨氏间自当走近些,相互扶持。<br />
不料,杨氏正与蔺禾吵得不可开交,这会一个捂胸喘气,一个含泪跳脚,将她来当作见到了救星。<br />
“知殿下刚从台城回来,本想明日再去瞧您,说说这死丫头的。” 杨氏招手让她在身侧坐下,“你瞧瞧她,可是昏了头了?”<br />
“阿母莫急,慢慢说,到底所谓何事?”隋棠握着杨氏的手坐下来。<br />
“阿母说我今岁及笄,想趁端阳在青台后面的百里池做东开场宴会,要请洛阳城中的许多家有未婚儿郎的主母喝茶赏花。”蔺禾抢话道,“就是让我被他们评头论足,挑挑拣拣。我才不去呢!”<br />
“怎就是你被人挑挑拣拣?分明是让你去挑别人。我和你说,宴会来的这七八户人家,都是阿母从媒婆递来的帖子中择了一遍出来的,家世、品貌哪个都是顶尖。就等着你宴上再挑一遍,则个最佳的。这简直公主择婿一般,公主也没有你这等风光,说到底你就是占了你哥的光,能有这等荣耀!你还不知足……”<br />
“阿母——”蔺禾望向隋棠,截断她的话,“你胡说甚!”<br />
“我哪里胡说?你说说眼下是不是这个情境,我但凡松松口,咱们家门槛都能被人踏平。不管是当真奔着婚姻来、与你姻缘合适的,还是奔着你三哥来、借你姻缘谋前程的,这人都得排成队。阿母实打实为你考虑,这才挑了又挑。不然有甚好挑的,让你三哥择一个对他用处最大的,便成了。”<br />
“三嫂,我不要。”蔺禾跑来隋棠身边,拉过她袖摆晃着。<br />
“你不就还念着那个何九郎吗,但人都没了,你要如何?便是还在,那也不可能。何家和你三哥不对付,成不了姻亲。”<br />
“夫人——”这会连着穆姑姑也拦住了杨氏话头,捧来茶水给她,“殿下难得来,不若一起去院里散散步。牡丹芍药都开了,香得很!”<br />
一句女儿堪比公主,一句儿子同公主舅家不对付,且就当着公主面,委实忌讳。<br />
然杨氏却丝毫不在意,只拂开茶盏,握着隋棠的手,神色疲弱道,“阿母被她气晕了,还好有你在,你陪阿母说说话。正好阿母也有事与你说。”<br />
话落又越过隋棠对着蔺禾道,“你出去,让我静静,我这会见不得你。”<br />
蔺禾一跺脚走了。<br />
“阿母有何事与我说?”<br />
“也是桩好事。”杨氏眉间一扫前头的疲乏,聚起两分精神,“就是你二舅母和四姨母两家的两个姊妹,都和你差不多的年纪,同三郎也自幼要好,青梅竹马长大。一家子骨肉,亲上加亲便是再好不过。我想着你身子骨弱,且让她来进来给你帮衬些。便如眼下,三郎在外,便侍奉侍奉您。三郎回来,便给你分担些。你看如何?”<br />
杨氏这些个母家亲戚都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士,从未听闻年轻这一辈中何人离开过洛阳。反倒是蔺稷,六七岁就随父兄在军营中度过,八岁开始长居凉州牧马,到了二十岁弱冠之年方才返回洛阳。那两个姊妹既与隋棠一般大小,那便是蔺稷居于凉州时将将出生,待蔺稷回来洛阳,她们十二三岁方与他初次见面。自然,可能途中蔺稷偶尔回来探亲,也见过一两回。但不管怎样,哪来的“也自幼要好,青梅竹马长大”!<br />
隋棠捋顺杨氏的话,抽回那只被她握着的手,伸到案上摸索茶盏。原是指尖不经意碰到,遂移去旁处只当没摸到继续再摸,明明就在边缘,却来回几次不曾端得。<br />
杨氏当真以为她摸不到,只得自己端来奉给她。<br />
隋棠这才笑盈盈接了,道了声,“多谢阿母。”<br />
给她奉的乃正常待客的白茶,她嗅过放下,“阿母,孤能要盏牛乳茶吗?”<br />
“当然,阿母疏忽了。”杨氏赶紧示意侍者们换茶。<br />
“阿母,牛乳茶口感丝滑,也养胃,若是兑些茉莉花、玫瑰花、或是搁两颗红枣,枸杞,都是极美味的您也可以试试。这白茶多喝影响睡眠,您上了年纪,不宜多喝。”<br />
“阿母,你说三郎这会到哪了?”<br />
“阿母,中秋三郎能回来吗?会不会过年都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