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钱没那么值钱,要是把一个银元当成他们的一千,相当于这个小姑娘一个月赚八个银元,而她花十五元,就让人送了十个小笼包一袋豆浆到她家……这相当于十个小笼包一碗豆浆花费不到两个铜元,这也太便宜了!”<br />
“是啊,她顿顿吃肉包子,一天也只需四十五元。即便算她一天吃五十元,一个月下来,也只花一千五百元……这是什么神仙日子!”<br />
“煎饺多贵啊,一个铜元只能买两个,我都是在家喝了粥,再过来买四个煎饺解解馋的。”<br />
“我是家里孩子闹着要吃,才来买的。”<br />
……<br />
这些人其实都是穿长衫的体面人。<br />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舍不得天天吃煎饺。<br />
那曹可欣的日子,过得真不错!<br />
曹大丫的日子,却是真的惨。<br />
“也不知道云景写的是真是假,那些工厂真这样?”<br />
“真这样!这年头啥事没有呢?我有个亲戚去工厂做工,他说他们工厂有一些从外地逃难来的,老板借口包吃住,一个月就只肯给他们一个银元的工钱,然而给他们的吃食很差不说,还让他们从早干到晚,不能有一刻空闲。”<br />
“这还算好的,我儿子之前去北方买煤,他说那些煤矿,都直接抓了人逼他们去挖煤,压根不给工钱。”<br />
……<br />
桑景云听到这些,心情也有些沉重。<br />
她上辈子九十年代那会儿,类似的乱象都是有的,当时有一些黑煤矿,就会骗了男人去挖煤。<br />
还有一些煤矿为了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不注重安全。当时,煤矿坍塌,工人被埋在里面的事情,时有发生。<br />
九十年代都这样,这个时代更不用说。<br />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曹大丫了!<br />
等桑景云他们吃完,新一锅的煎饺也好了,谭峥泓带着满满一食盒的煎饺,来到《新小说报》编辑部。<br />
时间还很早,但因为今天是云景新书刊登的日子,所以《新小说报》的编辑,都已经在了,正在吃黄培成让人买回来的烧饼油条。<br />
见谭峥泓拿出煎饺,他们纷纷开口:“谭少大气!”<br />
“黄主编,你应该学谭少,下回请我们吃早饭的时候,买些煎饺回来!”<br />
“没有煎饺,肉包子也可以!”<br />
……<br />
黄培成道:“你们想得美!”<br />
在上海,面粉的价格本就比大米要贵,猪肉那就更贵了。<br />
毕竟上海的猪肉,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br />
说完,黄培成就把桑景云和谭峥泓带到了他的办公室。<br />
等他们走了,一个编辑突然开口:“黄主编今天有点不对劲,他对谭少殷勤就算了,怎么对谭少身边的小姑娘也那么殷勤?”<br />
“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黄主编之前不是还说谭峥泓儿女情长,有点嫌弃?”<br />
“我突然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br />
“什么事?”<br />
“听说云景先生把自家旁边的地捐给了孤儿院盖房子,那孤儿院,好像就是谭少开的。”<br />
“云景先生自家旁边的地,给谭少开孤儿院了?”<br />
“谭少是不是跟云景先生认识?”<br />
“刚才那个小姑娘,该不会就是云景先生吧?”<br />
……<br />
这些人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表情顿时激动起来。<br />
而办公室里,黄培成拿着手上的稿件,也很激动。<br />
桑景云给他的稿件正好七章,每章大概三千字,可以刊登七天。<br />
以往桑景云一章的字数有四千左右,现在少了不少。<br />
他略有些失落,然后就迫不及待地看了后续内容。<br />
这一看,黄培成就惊住了。<br />
小说里,曹可欣说自己认字,希望可以换个好点的工作。<br />
那管事自然不可能她说什么就信什么,就拿了一本账本让曹可欣看。<br />
曹可欣拿到账本以后,才发现上面的字都是繁体字。<br />
她自幼学的都是简体字,这繁体字有些认识,但也有一些不认识,好在连猜带蒙,能读个大概。<br />
曹可欣真要所有的字都认识,管事就要怀疑曹可欣的来历了。<br />
曹可欣磕磕绊绊好些字不认识表现,在管事看来才是正常的。<br />
他等曹可欣读完,就让曹可欣试着算账。<br />
剧情很合理,这也是开篇的一个爽点。<br />
但黄培成关注的,其实是另一件事。<br />
简化字!简化字!<br />
一直有人说中文很难,不利于推广,还有人希望能废除汉字。<br />
黄培成觉得那些人是瞎胡闹,但他也觉得,有些字太难写,孩子们学得吃力。<br />
在未来,解决这件事的办法,是用简化字?<br />
仔细想想,此事确实可行!有些字是不用改的,但一些特别难的字,若是简化一下,学起来会快很多。<br />
黄培成的脑子里满满的都是“简化字”三个字,甚至都没空关注剧情发展。<br />
其实,简化字这东西,算不得新奇。<br />
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印发的公告,就用了大量民间流行的简化字。<br />
清末时,也有著名教育家陆费逵提出应该简化汉字。<br />
但这只是人们设想的诸多道路之一,知道的人不多,还有很多人反对。<br />
而现在,来自未来的曹可欣用的是简化字!<br />
第150章 销量三万<br />
黄培成的目光一直定在简体字的相关描写上, 过了好一会儿,才问桑景云:“桑小姐,你觉得将来, 会推行简化字?”<br />
“对。”桑景云开口。<br />
她知道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知道很多字都蕴含着传统文化, 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意思。<br />
但她穿越以来,天天写繁体字, 真心觉得写起来太累人了。<br />
比如乌龟的“龟”字,它的繁体写法特别像一只乌龟, 能让人感受到象形文字的魅力。<br />
但它难写!<br />
桑景云有时写小说, 遇到特别难写的词, 甚至会忍不住换个词用,还有一些较为生僻的繁体字, 她至今没有把握写对。<br />
她觉得还是简体字用起来更方便。<br />
黄培成道:“我也觉得, 推广简体字有很大好处。一些繁体字太复杂,以至于我们印刷行业, 一直没办法把字印得很小。对孩童们来说, 现在的文字, 学起来也很困难。”<br />
黄培成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学的启蒙书籍,都没有标点。<br />
上面密密麻麻,还布满复杂的字。<br />
他家家境不是很好, 但他们黄家有个族学, 他也就能去族学读书。<br />
当时, 学堂里跟他差不多年纪,一同入学的孩子,大多都因为坐不住, 放弃了学习。<br />
只有他,他想过好日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坚持了下来。<br />
但对他来说,那些没有标点的书,想要学会真的很难。<br />
比如“瑟兮僩兮赫兮喧兮”八个字,年少时的他,在没人讲解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懂。<br />
黄培成想到自己求学时经历的种种,心情格外复杂。<br />
桑景云道:“黄主编放心,以后,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br />
黄培成笑了笑,继续往下看。<br />
曹可欣虽然不是所有字都认识,但她算账算得特别快。<br />
而且她胆子很大。<br />
对工厂管事来说,她这样的,也算是一个人才,那管事就安排她去了仓库,专门管仓库物资的进出登记。<br />
工厂的仓库,一直由这家工厂的拥有者的亲戚在管。<br />
这人管得一塌糊涂,账目不清,偏偏管事还不能训斥,所以才把曹可欣安排过去。<br />
曹可欣可以逃过高强度的车间工作,但她接下来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br />
那仓管将仓库管成这样,其实是因为他一直中饱私囊。<br />
夹在管事和仓管之间的曹可欣在考虑过后,果断向仓管投诚,她告诉仓管,说他若是做好了,说不定能管理这家工厂,赚到更多钱。<br />
曹可欣给仓管画大饼,让他为了长远的利益忍一忍,先不要动仓库里的东西。<br />
这一天,她都在努力周旋,但她的生活并没有变好。<br />
仓管并不把她当回事,只觉得她马屁拍得不错,也因此,她晚上还是要去大通铺睡觉。<br />
而在这里,她还有一件事要处理。<br />
工厂的女工没有足够的避寒衣物,白天她们还能撑过去,到了晚上,却过得格外艰难。<br />
她们身下的褥子是稻草,她们的被子里装的,也是不保暖的稻草。
“是啊,她顿顿吃肉包子,一天也只需四十五元。即便算她一天吃五十元,一个月下来,也只花一千五百元……这是什么神仙日子!”<br />
“煎饺多贵啊,一个铜元只能买两个,我都是在家喝了粥,再过来买四个煎饺解解馋的。”<br />
“我是家里孩子闹着要吃,才来买的。”<br />
……<br />
这些人其实都是穿长衫的体面人。<br />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舍不得天天吃煎饺。<br />
那曹可欣的日子,过得真不错!<br />
曹大丫的日子,却是真的惨。<br />
“也不知道云景写的是真是假,那些工厂真这样?”<br />
“真这样!这年头啥事没有呢?我有个亲戚去工厂做工,他说他们工厂有一些从外地逃难来的,老板借口包吃住,一个月就只肯给他们一个银元的工钱,然而给他们的吃食很差不说,还让他们从早干到晚,不能有一刻空闲。”<br />
“这还算好的,我儿子之前去北方买煤,他说那些煤矿,都直接抓了人逼他们去挖煤,压根不给工钱。”<br />
……<br />
桑景云听到这些,心情也有些沉重。<br />
她上辈子九十年代那会儿,类似的乱象都是有的,当时有一些黑煤矿,就会骗了男人去挖煤。<br />
还有一些煤矿为了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不注重安全。当时,煤矿坍塌,工人被埋在里面的事情,时有发生。<br />
九十年代都这样,这个时代更不用说。<br />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曹大丫了!<br />
等桑景云他们吃完,新一锅的煎饺也好了,谭峥泓带着满满一食盒的煎饺,来到《新小说报》编辑部。<br />
时间还很早,但因为今天是云景新书刊登的日子,所以《新小说报》的编辑,都已经在了,正在吃黄培成让人买回来的烧饼油条。<br />
见谭峥泓拿出煎饺,他们纷纷开口:“谭少大气!”<br />
“黄主编,你应该学谭少,下回请我们吃早饭的时候,买些煎饺回来!”<br />
“没有煎饺,肉包子也可以!”<br />
……<br />
黄培成道:“你们想得美!”<br />
在上海,面粉的价格本就比大米要贵,猪肉那就更贵了。<br />
毕竟上海的猪肉,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br />
说完,黄培成就把桑景云和谭峥泓带到了他的办公室。<br />
等他们走了,一个编辑突然开口:“黄主编今天有点不对劲,他对谭少殷勤就算了,怎么对谭少身边的小姑娘也那么殷勤?”<br />
“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黄主编之前不是还说谭峥泓儿女情长,有点嫌弃?”<br />
“我突然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br />
“什么事?”<br />
“听说云景先生把自家旁边的地捐给了孤儿院盖房子,那孤儿院,好像就是谭少开的。”<br />
“云景先生自家旁边的地,给谭少开孤儿院了?”<br />
“谭少是不是跟云景先生认识?”<br />
“刚才那个小姑娘,该不会就是云景先生吧?”<br />
……<br />
这些人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表情顿时激动起来。<br />
而办公室里,黄培成拿着手上的稿件,也很激动。<br />
桑景云给他的稿件正好七章,每章大概三千字,可以刊登七天。<br />
以往桑景云一章的字数有四千左右,现在少了不少。<br />
他略有些失落,然后就迫不及待地看了后续内容。<br />
这一看,黄培成就惊住了。<br />
小说里,曹可欣说自己认字,希望可以换个好点的工作。<br />
那管事自然不可能她说什么就信什么,就拿了一本账本让曹可欣看。<br />
曹可欣拿到账本以后,才发现上面的字都是繁体字。<br />
她自幼学的都是简体字,这繁体字有些认识,但也有一些不认识,好在连猜带蒙,能读个大概。<br />
曹可欣真要所有的字都认识,管事就要怀疑曹可欣的来历了。<br />
曹可欣磕磕绊绊好些字不认识表现,在管事看来才是正常的。<br />
他等曹可欣读完,就让曹可欣试着算账。<br />
剧情很合理,这也是开篇的一个爽点。<br />
但黄培成关注的,其实是另一件事。<br />
简化字!简化字!<br />
一直有人说中文很难,不利于推广,还有人希望能废除汉字。<br />
黄培成觉得那些人是瞎胡闹,但他也觉得,有些字太难写,孩子们学得吃力。<br />
在未来,解决这件事的办法,是用简化字?<br />
仔细想想,此事确实可行!有些字是不用改的,但一些特别难的字,若是简化一下,学起来会快很多。<br />
黄培成的脑子里满满的都是“简化字”三个字,甚至都没空关注剧情发展。<br />
其实,简化字这东西,算不得新奇。<br />
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印发的公告,就用了大量民间流行的简化字。<br />
清末时,也有著名教育家陆费逵提出应该简化汉字。<br />
但这只是人们设想的诸多道路之一,知道的人不多,还有很多人反对。<br />
而现在,来自未来的曹可欣用的是简化字!<br />
第150章 销量三万<br />
黄培成的目光一直定在简体字的相关描写上, 过了好一会儿,才问桑景云:“桑小姐,你觉得将来, 会推行简化字?”<br />
“对。”桑景云开口。<br />
她知道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知道很多字都蕴含着传统文化, 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意思。<br />
但她穿越以来,天天写繁体字, 真心觉得写起来太累人了。<br />
比如乌龟的“龟”字,它的繁体写法特别像一只乌龟, 能让人感受到象形文字的魅力。<br />
但它难写!<br />
桑景云有时写小说, 遇到特别难写的词, 甚至会忍不住换个词用,还有一些较为生僻的繁体字, 她至今没有把握写对。<br />
她觉得还是简体字用起来更方便。<br />
黄培成道:“我也觉得, 推广简体字有很大好处。一些繁体字太复杂,以至于我们印刷行业, 一直没办法把字印得很小。对孩童们来说, 现在的文字, 学起来也很困难。”<br />
黄培成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学的启蒙书籍,都没有标点。<br />
上面密密麻麻,还布满复杂的字。<br />
他家家境不是很好, 但他们黄家有个族学, 他也就能去族学读书。<br />
当时, 学堂里跟他差不多年纪,一同入学的孩子,大多都因为坐不住, 放弃了学习。<br />
只有他,他想过好日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坚持了下来。<br />
但对他来说,那些没有标点的书,想要学会真的很难。<br />
比如“瑟兮僩兮赫兮喧兮”八个字,年少时的他,在没人讲解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懂。<br />
黄培成想到自己求学时经历的种种,心情格外复杂。<br />
桑景云道:“黄主编放心,以后,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br />
黄培成笑了笑,继续往下看。<br />
曹可欣虽然不是所有字都认识,但她算账算得特别快。<br />
而且她胆子很大。<br />
对工厂管事来说,她这样的,也算是一个人才,那管事就安排她去了仓库,专门管仓库物资的进出登记。<br />
工厂的仓库,一直由这家工厂的拥有者的亲戚在管。<br />
这人管得一塌糊涂,账目不清,偏偏管事还不能训斥,所以才把曹可欣安排过去。<br />
曹可欣可以逃过高强度的车间工作,但她接下来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br />
那仓管将仓库管成这样,其实是因为他一直中饱私囊。<br />
夹在管事和仓管之间的曹可欣在考虑过后,果断向仓管投诚,她告诉仓管,说他若是做好了,说不定能管理这家工厂,赚到更多钱。<br />
曹可欣给仓管画大饼,让他为了长远的利益忍一忍,先不要动仓库里的东西。<br />
这一天,她都在努力周旋,但她的生活并没有变好。<br />
仓管并不把她当回事,只觉得她马屁拍得不错,也因此,她晚上还是要去大通铺睡觉。<br />
而在这里,她还有一件事要处理。<br />
工厂的女工没有足够的避寒衣物,白天她们还能撑过去,到了晚上,却过得格外艰难。<br />
她们身下的褥子是稻草,她们的被子里装的,也是不保暖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