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人们议论着议论着,又有人开始起哄,让说书先生给他们读《穿成包身工》。<br />
说书先生有些无奈:“云景先生的小说,我已经念过一遍。”<br />
客人们纷纷开口:“这本写瘟疫的书实在太可怕,我想听云景先生的书缓一缓。”<br />
“我也是。”<br />
“还是云景先生的书更好看,我抓心挠肺地想看后续。”<br />
“确实,曹可欣被人称为‘曹贼’,很多男人防着他,唯恐他对自己的姨太太下手,这剧情实在太有意思。”<br />
“我最近听完回家,都会给我妻子讲一讲这故事,我妻子都快笑死了。”<br />
……<br />
很多人说《穿成包身工》好看,但也有不喜云景的人反驳:“云景的书,一本不如一本,这本《穿成包身工》,远不如她的上一本书。她上本书好歹写了战争的残酷,这本书竟然就写赚钱,写情情爱爱!”<br />
“其实这本书,一开始还是不错的,据说因为这本书,一些工厂都不敢用包身工了!但最近的剧情却很一般。”<br />
“云景现在一门心思赚钱,这本书写得很长不说,还在书里给脂粉铺子打广告……”<br />
……<br />
当然也有人反驳,觉得《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很好,让人看到了未来,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奋斗目标该是怎么样的,还让民国的女子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br />
曹可欣自由、洒脱、事业心强,她身上有很多,被人认为应该属于男子的特质。<br />
反倒是应该属于女子的一些特质,诸如温柔贤淑,在她身上是看不到的。<br />
她还从头到尾,都不觉得自己有哪里输给男人。<br />
这样一个来自未来的女性,让无数女读者心生向往。<br />
男读者也喜欢曹可欣,喜欢云景笔下,性格各异的女子。<br />
曹可欣这个人,还很好代入,毕竟她事业有成美女环绕……<br />
至于《全球瘟疫》……狂风不做人,写得太过可怕!<br />
第184章 翻译<br />
康安医院。<br />
自从那四个留学生加入研究所, 在短短一个月内,冯胡林的研究所,就进行了许多改革。<br />
在这四人的提议下, 冯胡林将医院搬迁走,原本的康安医院, 将在不久后,更名为康安研究所。<br />
而现在, 医院里的医生已经搬得差不多,曾经的病房成了研究人员的宿舍, 而其他地方, 也被改造过。<br />
实验室改造期间, 研究并未停下。<br />
昨天,看到《全球瘟疫》这本书里, 全世界的人都死光的剧情之后, 研究员们更是发了狠,研究到很晚才睡。<br />
今天早上, 他们也就起得有点晚。<br />
他们陆陆续续起来, 一边洗漱, 一边念叨实验思路。<br />
“我们卡在第一步了,我们之前想到的过滤方法都无法保证纯度,能不能用别的办法将菌丝去除?”<br />
“不过滤的话,要怎么得到高纯度的滤液?”<br />
“纯度不高的青霉素直接使用, 实验用的小白鼠是会死的……”<br />
……<br />
简单洗漱后, 一行人去厨房领自己的早餐吃。<br />
肉包子和卤蛋一人只能领一个, 而粥、红薯、咸菜和腐乳不限量。<br />
“今日的咸菜是用肉末炒的,放足了油!”<br />
“最近的伙食着实不错。”<br />
“最近实验室得了很多捐款,我们的住宿环境和伙食, 便也得到了改善。”<br />
……<br />
他们在研究细菌的事情,不是秘密,因此,自从《全球瘟疫》开始连载,上海很多被吓到的富豪,就开始给他们捐款。<br />
可惜,他们收了很多捐款,但没有出什么研究成果,而这让大家多多少少有些愧疚。<br />
吃早餐的同时,研究员们开始看今日的报纸。<br />
研究所订了好几份报纸,再加上有些报纸不止一张,大家伙儿也就能分开看。<br />
而《上海日报》里,那张刊登了《全球瘟疫》的报纸,在冯胡林手上。<br />
冯胡林认真读着这个故事。<br />
他的年纪已经有些大了,之前的心思还主要在办医院,做医生帮人治病上面,所以一开始,他对最新的西医知识,对细菌,其实是不太了解的。<br />
但这大半年里,他参与了很多研究,收集了很多资料,对微生物,也就有了足够多的了解。<br />
可即便如此,冯胡林还是觉得,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远不如狂风。<br />
这部《全球瘟疫》是小说,是编出来的,但里面写到的很多内容,都说明狂风有深厚的医学知识。<br />
而今天,他写的跟外星人相关的内容,更是让冯胡林大开眼界。<br />
他甚至忍不住想,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由细菌和病毒这些微生物来主宰。<br />
不,他现在要想的,不是这个,而是人类如果真的面对这样的浩劫,该怎么办。<br />
“今天,《全球瘟疫》这本书正式完结,”冯胡林道,“这本书完结了,但我们对细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我给大家念一下今天的内容,等大家听完,我们就继续去研究!”<br />
冯胡林说完,就开始念《全球瘟疫》这本书的结尾。<br />
他念的时候,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也都很安静。<br />
他们很清楚,这是一部小说。<br />
就算真的有人动用细菌战,全世界的人,也不一定会死光。<br />
可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让他们迫切地想要出研究成果。<br />
等终于念完,冯胡林正想说点什么,一个刚加入实验室不久的留学生突然道:“我有个想法!我们要不要试试用离心来清除菌丝?”<br />
众人一愣,再顾不得讨论小说,而是议论起离心机。<br />
他们有些人,从未听说过离心机,现在听那个留学生说起,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br />
知道之后,他们又纠结起来。<br />
他们国家现在连自行车都没办法生产,自然是没有离心机的,想要离心机,需要从国外进口。<br />
而国外现有的离心机,不一定符合他们的要求。<br />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总归是一个新思路,可以试试看。<br />
研究所的人又忙碌起来。<br />
《上海日报》编辑部,高汉林正在写信。<br />
他写完信后,就将整理好的,刊登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的报纸折叠好,打算和这封信一起,送去北京自己的一个好友处,拜托那个好友在北京找报纸刊登这部小说。<br />
他希望看到这部小说的人,可以多一些。<br />
这段时间,《上海日报》像之前一样,每天印刷八千份,但刊登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的报纸,高汉林自掏腰包,多印刷了两千张。<br />
多印刷的报纸,最后凑了两千套完整的《全球瘟疫》。<br />
这些报纸,有些高汉林拿来送人,也有一些,他打算找时间卖出去。<br />
《上海日报》的账面上很缺钱,买了这些报纸,多少能贴补一些。<br />
刚打包好要去送去北京的东西,高汉林就看到报社的一个记者匆匆从外面进来。<br />
高汉林道:“今日可有遇到有意思的新闻?”<br />
那记者表情有些怪异:“有。”<br />
“是什么?”高汉林问。<br />
那记者道:“有个小开昨日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到老鼠屎,被吓到了,于是高价求购擅长捕鼠的猫,一口气买了十只回家。还有人组织了灭鼠队,专门帮人灭鼠,据说那个捕鼠队非常专业,会用水泥帮忙堵住老鼠洞……”<br />
《全球瘟疫》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鼠疫,而书里后来出现的变异鼠疫,更是非常可怕。<br />
因此,现在上海一些人闻鼠色变,很多学校都组织学生灭鼠灭跳蚤。<br />
上海的卫生情况,这段时间都好了很多。<br />
高汉林闻言有些好笑,而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个瞧着不到二十岁的年轻男子从外面进来。<br />
来人正是谭峥泓,谭峥泓一看到高汉林,就问:“高主编,我认识一些洋人,他们对《全球瘟疫》这部小说很感兴趣,想要翻译这部小说,你能否问问狂风先生,看这费用要如何收取?”<br />
高汉林其实也有请人翻译这部小说的想法。<br />
只是时间太短,他尚未找到这方面的人才。<br />
现在谭峥泓提起,他当即道:“狂风先生发表小说时,不收取任何稿费,他欢迎他人转载、翻译这本小说,不需要给他稿费。”<br />
谭峥泓有些惊喜:“没想到狂风先生与东兴先生一样胸怀大义,只是现下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件事,高主编,不如你写一个声明,将此事告知广大读者。”<br />
高汉林考虑过后,觉得可行,当即答应下来。<br />
而谭峥泓从高汉林这里离开后,就带着这部小说,去找了诺伯特。<br />
“谭,好久不见!”诺伯特看到谭峥泓,就站起身,给了谭峥泓一个拥抱。<br />
这段时间谭峥泓忙着读书,跟诺伯特不怎么见面。<br />
但诺伯特对谭峥泓的好感,反而加深了。<br />
一来《真假千金》在英国卖得很好,为他将来做相关生意打好了基础。<br />
二来,则是谭峥泓拉着他盖房出租一事,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br />
这收来的租金,已经足够他在租界生活,哪天他要离开中国,将那些房子出售,还能大赚一笔。<br />
“好久不见。”谭峥泓笑着开口,跟诺伯特聊了聊近况。
人们议论着议论着,又有人开始起哄,让说书先生给他们读《穿成包身工》。<br />
说书先生有些无奈:“云景先生的小说,我已经念过一遍。”<br />
客人们纷纷开口:“这本写瘟疫的书实在太可怕,我想听云景先生的书缓一缓。”<br />
“我也是。”<br />
“还是云景先生的书更好看,我抓心挠肺地想看后续。”<br />
“确实,曹可欣被人称为‘曹贼’,很多男人防着他,唯恐他对自己的姨太太下手,这剧情实在太有意思。”<br />
“我最近听完回家,都会给我妻子讲一讲这故事,我妻子都快笑死了。”<br />
……<br />
很多人说《穿成包身工》好看,但也有不喜云景的人反驳:“云景的书,一本不如一本,这本《穿成包身工》,远不如她的上一本书。她上本书好歹写了战争的残酷,这本书竟然就写赚钱,写情情爱爱!”<br />
“其实这本书,一开始还是不错的,据说因为这本书,一些工厂都不敢用包身工了!但最近的剧情却很一般。”<br />
“云景现在一门心思赚钱,这本书写得很长不说,还在书里给脂粉铺子打广告……”<br />
……<br />
当然也有人反驳,觉得《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很好,让人看到了未来,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奋斗目标该是怎么样的,还让民国的女子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br />
曹可欣自由、洒脱、事业心强,她身上有很多,被人认为应该属于男子的特质。<br />
反倒是应该属于女子的一些特质,诸如温柔贤淑,在她身上是看不到的。<br />
她还从头到尾,都不觉得自己有哪里输给男人。<br />
这样一个来自未来的女性,让无数女读者心生向往。<br />
男读者也喜欢曹可欣,喜欢云景笔下,性格各异的女子。<br />
曹可欣这个人,还很好代入,毕竟她事业有成美女环绕……<br />
至于《全球瘟疫》……狂风不做人,写得太过可怕!<br />
第184章 翻译<br />
康安医院。<br />
自从那四个留学生加入研究所, 在短短一个月内,冯胡林的研究所,就进行了许多改革。<br />
在这四人的提议下, 冯胡林将医院搬迁走,原本的康安医院, 将在不久后,更名为康安研究所。<br />
而现在, 医院里的医生已经搬得差不多,曾经的病房成了研究人员的宿舍, 而其他地方, 也被改造过。<br />
实验室改造期间, 研究并未停下。<br />
昨天,看到《全球瘟疫》这本书里, 全世界的人都死光的剧情之后, 研究员们更是发了狠,研究到很晚才睡。<br />
今天早上, 他们也就起得有点晚。<br />
他们陆陆续续起来, 一边洗漱, 一边念叨实验思路。<br />
“我们卡在第一步了,我们之前想到的过滤方法都无法保证纯度,能不能用别的办法将菌丝去除?”<br />
“不过滤的话,要怎么得到高纯度的滤液?”<br />
“纯度不高的青霉素直接使用, 实验用的小白鼠是会死的……”<br />
……<br />
简单洗漱后, 一行人去厨房领自己的早餐吃。<br />
肉包子和卤蛋一人只能领一个, 而粥、红薯、咸菜和腐乳不限量。<br />
“今日的咸菜是用肉末炒的,放足了油!”<br />
“最近的伙食着实不错。”<br />
“最近实验室得了很多捐款,我们的住宿环境和伙食, 便也得到了改善。”<br />
……<br />
他们在研究细菌的事情,不是秘密,因此,自从《全球瘟疫》开始连载,上海很多被吓到的富豪,就开始给他们捐款。<br />
可惜,他们收了很多捐款,但没有出什么研究成果,而这让大家多多少少有些愧疚。<br />
吃早餐的同时,研究员们开始看今日的报纸。<br />
研究所订了好几份报纸,再加上有些报纸不止一张,大家伙儿也就能分开看。<br />
而《上海日报》里,那张刊登了《全球瘟疫》的报纸,在冯胡林手上。<br />
冯胡林认真读着这个故事。<br />
他的年纪已经有些大了,之前的心思还主要在办医院,做医生帮人治病上面,所以一开始,他对最新的西医知识,对细菌,其实是不太了解的。<br />
但这大半年里,他参与了很多研究,收集了很多资料,对微生物,也就有了足够多的了解。<br />
可即便如此,冯胡林还是觉得,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远不如狂风。<br />
这部《全球瘟疫》是小说,是编出来的,但里面写到的很多内容,都说明狂风有深厚的医学知识。<br />
而今天,他写的跟外星人相关的内容,更是让冯胡林大开眼界。<br />
他甚至忍不住想,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由细菌和病毒这些微生物来主宰。<br />
不,他现在要想的,不是这个,而是人类如果真的面对这样的浩劫,该怎么办。<br />
“今天,《全球瘟疫》这本书正式完结,”冯胡林道,“这本书完结了,但我们对细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我给大家念一下今天的内容,等大家听完,我们就继续去研究!”<br />
冯胡林说完,就开始念《全球瘟疫》这本书的结尾。<br />
他念的时候,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也都很安静。<br />
他们很清楚,这是一部小说。<br />
就算真的有人动用细菌战,全世界的人,也不一定会死光。<br />
可即便如此,这本书依然让他们迫切地想要出研究成果。<br />
等终于念完,冯胡林正想说点什么,一个刚加入实验室不久的留学生突然道:“我有个想法!我们要不要试试用离心来清除菌丝?”<br />
众人一愣,再顾不得讨论小说,而是议论起离心机。<br />
他们有些人,从未听说过离心机,现在听那个留学生说起,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br />
知道之后,他们又纠结起来。<br />
他们国家现在连自行车都没办法生产,自然是没有离心机的,想要离心机,需要从国外进口。<br />
而国外现有的离心机,不一定符合他们的要求。<br />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总归是一个新思路,可以试试看。<br />
研究所的人又忙碌起来。<br />
《上海日报》编辑部,高汉林正在写信。<br />
他写完信后,就将整理好的,刊登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的报纸折叠好,打算和这封信一起,送去北京自己的一个好友处,拜托那个好友在北京找报纸刊登这部小说。<br />
他希望看到这部小说的人,可以多一些。<br />
这段时间,《上海日报》像之前一样,每天印刷八千份,但刊登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的报纸,高汉林自掏腰包,多印刷了两千张。<br />
多印刷的报纸,最后凑了两千套完整的《全球瘟疫》。<br />
这些报纸,有些高汉林拿来送人,也有一些,他打算找时间卖出去。<br />
《上海日报》的账面上很缺钱,买了这些报纸,多少能贴补一些。<br />
刚打包好要去送去北京的东西,高汉林就看到报社的一个记者匆匆从外面进来。<br />
高汉林道:“今日可有遇到有意思的新闻?”<br />
那记者表情有些怪异:“有。”<br />
“是什么?”高汉林问。<br />
那记者道:“有个小开昨日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到老鼠屎,被吓到了,于是高价求购擅长捕鼠的猫,一口气买了十只回家。还有人组织了灭鼠队,专门帮人灭鼠,据说那个捕鼠队非常专业,会用水泥帮忙堵住老鼠洞……”<br />
《全球瘟疫》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鼠疫,而书里后来出现的变异鼠疫,更是非常可怕。<br />
因此,现在上海一些人闻鼠色变,很多学校都组织学生灭鼠灭跳蚤。<br />
上海的卫生情况,这段时间都好了很多。<br />
高汉林闻言有些好笑,而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个瞧着不到二十岁的年轻男子从外面进来。<br />
来人正是谭峥泓,谭峥泓一看到高汉林,就问:“高主编,我认识一些洋人,他们对《全球瘟疫》这部小说很感兴趣,想要翻译这部小说,你能否问问狂风先生,看这费用要如何收取?”<br />
高汉林其实也有请人翻译这部小说的想法。<br />
只是时间太短,他尚未找到这方面的人才。<br />
现在谭峥泓提起,他当即道:“狂风先生发表小说时,不收取任何稿费,他欢迎他人转载、翻译这本小说,不需要给他稿费。”<br />
谭峥泓有些惊喜:“没想到狂风先生与东兴先生一样胸怀大义,只是现下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件事,高主编,不如你写一个声明,将此事告知广大读者。”<br />
高汉林考虑过后,觉得可行,当即答应下来。<br />
而谭峥泓从高汉林这里离开后,就带着这部小说,去找了诺伯特。<br />
“谭,好久不见!”诺伯特看到谭峥泓,就站起身,给了谭峥泓一个拥抱。<br />
这段时间谭峥泓忙着读书,跟诺伯特不怎么见面。<br />
但诺伯特对谭峥泓的好感,反而加深了。<br />
一来《真假千金》在英国卖得很好,为他将来做相关生意打好了基础。<br />
二来,则是谭峥泓拉着他盖房出租一事,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br />
这收来的租金,已经足够他在租界生活,哪天他要离开中国,将那些房子出售,还能大赚一笔。<br />
“好久不见。”谭峥泓笑着开口,跟诺伯特聊了聊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