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众人听到这个庙号都有种不太好的预感。<br />
    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br />
    不是什么好号,但是也不是什么坏号。<br />
    比较偏中性了。<br />
    可是结合陈曦的话,一个前面当得还算是英明的皇帝,后面一定当得不怎么样才会有“神宗”这样的庙号了。<br />
    也不知道这位又出什么幺蛾子了……<br />
    【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将来要治国治民,必须从小接受教育,了解以往帝王承业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br />
    朱翊钧虽然年幼,却很懂得这个道理。<br />
    朱载坖任命了一批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朱翊钧也学习非常用功。】<br />
    陈曦顿了顿,【在这种时候,就怕有家长拖后腿,觉得儿子学习太辛苦了,需要好好补补,休息休息什么的。<br />
    李太后不是这样的,她对朱翊钧非常严格,小时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将其召至面前长跪。<br />
    每次遇到讲筵的时候,李太后都令经筵讲官入前亲授。<br />
    每遇到早朝的时候,五更就到了朱翊钧的寝宫,早早将朱翊钧叫起。<br />
    由于讲官的尽心辅导,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以及朱翊钧本人的刻苦努力,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br />
    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说:“朕五岁即能读书。”<br />
    这不是你聪明,是你妈狠得下心啊孩子。】<br />
    朱翊钧:“……”<br />
    虽然有些不爽,但是陈曦确实是在夸他的母亲。<br />
    李太后听得喜笑颜开的,哪有他说不对的道理。<br />
    甚至是张首辅看起来对天幕说的话那也是十分赞同的啊。<br />
    一时之间,他这个皇帝的感受倒是无人在意了。<br />
    朱翊钧不高兴了。<br />
    等母后和首辅都不在了咱们再看看呢……<br />
    朱翊钧暗戳戳的想。<br />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二日,朱载坖病危,三天后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br />
    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朱载坖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而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br />
    在这些人的见证下,朱载坖将皇位传给了朱翊钧,并且托付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大臣和司礼监太监冯保辅政。<br />
    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br />
    五月二十六日,朱载坖即崩于乾清宫。<br />
    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br />
    【在朱翊钧刚刚继位的时候,他的年纪还太小了,<br />
    所以对于他而言,主要任务还是读书。<br />
    朱翊钧即便继位,还是从一开始就坚持按照祖宗旧制,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br />
    在明朝的众皇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之外,像朱翊钧那样确实是不多见的。<br />
    朱翊钧即位后,就按照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建议,每天于太阳初出时就驾幸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br />
    然后稍微休息片刻,就复回讲席,再读史书。<br />
    至午饭完毕时始返回宫内。<br />
    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暂免讲读。<br />
    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从不间断。】<br />
    第249章 第二百四十九个老祖宗很骄傲<br />
    【听着这孩子还是不错的。】嬴稷疑惑, 【后面是怎么走偏的?】<br />
    【或许是因为张居正的去世和李太后的放手吧。】陈曦说道,【与其说开始英明的是明神宗朱翊钧,我个人觉得, 不如说英明的是这两位。<br />
    甚至可以说,万历前十年的辉煌和这二位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br />
    在这二位一个去世一个开始放权给皇帝自己安居后宫再不管事之后, 朱翊钧就开始放飞自我了。<br />
    还有一句话,是“明之亡,实亡于神宗”。<br />
    或者说其实可以追述到嘉靖皇帝朱厚熜时期。<br />
    这个原因, 说白了其实就是内耗。】<br />
    【朱翊钧即位之后,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阁纷争倾轧,<br />
    按照朱载坖的布置, 高拱是外廷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br />
    在宫中,朱翊钧自然依靠冯保。<br />
    但是,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br />
    此前, 司礼监掌印太监职位空缺, 高拱先后推荐了陈洪、孟冲, 就是不愿让冯保做掌印太监。<br />
    朱翊钧自己在登极诏中也命令他们:<br />
    朕方在冲年,尚赖文武亲贤, “共图化理”,“与民更始”。】<br />
    【冯保其实相对来说是个不错的宦官,他知书达礼,又有文艺素养, 所以很受朱载坖的喜爱。<br />
    而且他并没有像王振等宦官那样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甚至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利去给宦官谋取利益。<br />
    他只是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通过遗诏驱逐了政敌孟冲, 亲自任司礼监掌印太监。】<br />
    【但此时的内阁首辅高拱已经对冯保欲除之而后快,<br />
    在高拱的授意下, 工科都给事中程文、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都开始弹劾冯保。<br />
    由此,一场政治斗争已经不可避免了,<br />
    斗争中,冲突双方是冯保和高拱,而张居正表面上是帮助高拱的。<br />
    但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关系非常密切,早就预谋赶走高拱了。】<br />
    【在这个时候,内阁首辅的位置还是高拱的,<br />
    但是高拱“才略自许,负气凌人”,恰恰触犯了“自负付托之重,专行一意,以至内猜外忌”的为臣大戒,<br />
    这也给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伏笔。<br />
    而且高拱为人性格执拗,出言偏颇。<br />
    朱载坖去世时,高拱认为主幼国危,痛哭时说了一句:<br />
    “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br />
    朱翊钧即位后,冯保将这句话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讲,十岁小孩哪能决事当皇帝”。<br />
    朱翊钧听到这话,“专权之疑,深中帝心”。】<br />
    【而且这个话冯保还不是只和朱翊钧说,他还在陈太后和李太后面前诬陷高拱说:“高拱将太子斥为十岁孩子,说他怎能做人主!”<br />
    于是朱翊钧在隆庆六年六月十六日将他免职,让张居正取代他的位置。<br />
    张居正从此依序升为内阁首辅,责无旁贷地肩担起培养万历皇帝的重任。<br />
    而此次政治震荡对幼小的万历皇帝产成的刺激也颇为深刻:<br />
    “专权之疑,深中帝心,魁柄独持,以终其世。<br />
    晚虽倦勤,而内外之间,无复挟恣意如初年者。<br />
    主术所操,为得其大也。”<br />
    此后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自操威柄。<br />
    他说过“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br />
    【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br />
    同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也堆积如山。<br />
    面对着这些重重的困难,此时的小皇帝还没有畏缩不前,为<br />
    了“皇图永固”,他以“少年天子”的气派,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杀予夺在朝廷这根权柄,<br />
    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朱翊钧在位前十年中其实是很有作为。<br />
    而让他有如此作为的最大功臣,便是很有争议的张居正了。】<br />
    年少的朱翊钧看向自己面前那位沉稳镇定,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他想什么的首辅大人。<br />
    他对他信任,却又提防。<br />
    重用,却也猜忌。<br />
    现在天幕提到他,是不是就说明了……<br />
    这是一个换掉首辅的好时机呢?<br />
    朱翊钧眼中流转着光芒,一眨眼便消失了,只剩下平日的温和和老实:“先生,天幕提到你了。”<br />
    张居正微微躬身:“陛下,臣在听着。”<br />
    朱翊钧看似有点不高兴的说:“但是这天幕居然说先生的不好,朕不高兴了。”<br />
    张居正:“陛下,臣确实有不妥之处。天幕即便是说了,那也没什么不对的。<br />
    这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在天幕中的陈姑娘口中便没有完美的。<br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br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便好。”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三角错位

小于号

堕落幻境

松月兔兔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逆龄巽

邪巫

牛奶少年郎

天造地设(公路,1v1)

宿芦花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