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因此闲暇时间, 他便整理了这本书——“书成, 自览三遍, 受益匪浅,赠予公瑾。”<br />
诸葛亮的文字,和他的性格大相径庭,生动且不乏诙谐,初看之下,被文字感染,周瑜读得入迷,第一遍一口气便看完了,只觉得二十四年起伏跌宕,竟是比他族中许多长辈一辈子的岁月还要精彩。<br />
从第二遍开始,他就改为精读,记录下有感悟,和不理解的地方,不知不觉竟记录了满满一册。<br />
第三遍阅读,与第二遍间隔了近三个月的时间。<br />
倒不是因为周瑜懈怠,而是这中间,发生了许多事情。<br />
9月的时候,扬州刺史陈温去世,袁绍遣自己的从兄,山阳太守袁遗接任。<br />
一石激起千层浪。<br />
自从曹班挟天子后,长安朝廷一日比一日稳固,王允虽然号召天下人讨伐曹班,但曹班毕竟不同于董卓,她在泰山郡时,就因为善待百姓,施政有方而闻名,后又得了善战的姑臧君,短时间内就令长安恢复了生机。<br />
对于曹班的专权,许多门阀士族都是保持观望态度,在他们看来,曹班是马融的弟子,那至少说明,她和他们,是可以沟通的。<br />
但可以沟通,和自己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br />
作为四世三公,门徒天下的袁氏子,袁绍在世家看来,便是自己人了。<br />
得到消息后,扬州的士族们热闹了好一阵,但很快又消停了下来。<br />
因为比起中原大地,扬州的士族尚不成气候,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能站出来,表示支持,或者不支持,时间一长,就算不支持的,也不敢挑头,大家便默默当了旁观者,静待袁遗大驾。<br />
周氏却是其中特例。<br />
其实早些年,随着河内太守周景辞官归乡,屡次在动荡朝政中站错队伍的周氏一族,已是江河日下了。<br />
但这样的衰败的情况,却在近些年,有了转变。<br />
族子周瑜——的好友孙策,便是这个转变的原因。<br />
孙策天性外放,常在庐江各处游走,做些“行侠仗义”的好人好事,随着孙坚入京的名声传到了扬州,庐江的游侠少年也知道了孙策,渐渐以他为首聚集起来,队伍迅速壮大。<br />
在周瑜给孙策出谋划策,令他剿灭了一伙县府都无能为力的山贼后,孙策手下的“游侠”,性质就变了。<br />
10月的某一天,周氏族长深夜登门,与周瑜的父亲密谈后,又叫来周瑜。<br />
“丹阳郡的施氏来访,想与周氏联合,他们出钱财,我们出人,一起赶走袁遗,以施氏门生为扬州刺史,施氏可许周氏子* 前程。”<br />
周氏出人?周氏主支能号召的,算上仆役和刚出生的婴儿,加起来恐怕都不足二百人,周瑜看向父亲,见父亲望向院中,也跟着望去,随即顿悟。<br />
怀里的暖宝已经没了温度,今年秋日来得迟,走得早,周瑜放下笔,起身走到院中。<br />
院中,两个并排的箭靶插在地上,上面落了雪。<br />
箭靶是孙策在舒县时,和他一起扎的。他不喜射艺,孙策却从小拿射箭当饮水,拉着自己和他一块练习,周瑜的父亲便专门请来师傅,教他二人射箭和骑马。<br />
箭靶每年都要跟换,高度越来越高,距离越来越远,当两人都能站在院子的这一端,轻松射中院子另一端的箭心后,箭靶便没有再更换,一直留到了今日。<br />
丹阳施氏希望通过周氏的关系,联系上孙策,并利用孙策的私兵,对付新任刺史袁遗。<br />
但族长告诉周瑜,他们前些日子,收到了孙策父亲从洛阳寄来的书信。<br />
孙坚希望长子孙策能北上,随父从军。<br />
“此事不必急于一时决定,公瑾,你是周氏子中最为出色的,我与你父亲已经商议过了,你父亲说,还是要看你的意思。”<br />
周瑜将此事稍作修改,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写信于远在泰山郡的诸葛亮,希望他能提供建议。<br />
诸葛亮的回信比想象中来得快。<br />
对方回复:“如果我是公瑾那位'朋友',会先告知好友第二个消息,再告知第一个,离家远走时间不定,不差为乡邻除去贪官那两日。”<br />
……<br />
孙策率兵离开舒县后,将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安置在了合肥县。<br />
之后他将跟随施氏门生,丹阳郡县尉石诉一起,领兵北上九江郡,截杀南下赴任的袁遗。<br />
离开合肥那日,孙策起得很早。<br />
他和石诉性格不合,石诉出身名门,孙策手下私兵少年者居多,石诉指桑骂槐,屡屡斥责他们行事轻浮,孙策习惯性地想书信给好友周瑜,抱怨此事,但自己此次出征,可以给周瑜换来好前程,既然好友直言不讳,他也不想好友为此挂怀,便忍住了,只是去和自己的母亲道别。<br />
“阿母,我今早做了一个梦。”<br />
孙策生得人高马大,他和吴夫人拥抱,吴夫人都推不开他,想到儿子这次离开,是为了打仗,又想到多年未见,一直在外征战的丈夫,酸涩的泪意上涌。<br />
吴夫人抬手,摸摸孙策的头:“多大的人了,还撒娇。”<br />
“阿母,我梦见,我在一个黑乎乎的地方。”孙策难得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吴夫人心疼儿子,安慰似地轻拍儿子的背。<br />
“黑乎乎的,我什么也看不见。”<br />
“我就伸手,摸啊摸,四面都是灰,我用力一推,终于有了光亮,您猜我看到了什么?”<br />
孙策的声音越来越低,吴夫人温柔道:“我儿见到了什么?”<br />
“我见到……我在一口大棺材里。”<br />
感觉到母亲浑身一僵,孙策的声音也不觉颤抖:“我坐起来,从棺材里坐起来。”<br />
“我看见,旁边也是一口棺材,我的棺材很小,旁边的棺材……”<br />
孙策没有在说下去,他听见了母亲的哭声,松开怀抱,相顾无言,片刻后,吴夫人突然破涕为笑。<br />
母亲的笑颜,是他此生最大的勇气来源。<br />
“傻小子。”<br />
吴夫人的泪止不住地涌,她用衣袖不停地擦,笑颜却是那样的璀璨,那样的温暖。<br />
“'棺'通'官',你这是要当大官啦!”<br />
-------------------------------------<br />
“将军,我们追上去吗?”江芜的副官问道。<br />
“再等等。”<br />
江芜的目光紧盯着从侧翼开口向西奔逃的敌军,一双杏眼眼角微下垂,像是野林中,容易被当做猎物的某种食草动物。<br />
但是高级的猎手,常常会以猎物的姿态出现。<br />
侧翼假装溃败的骑兵还在向外扩散,直到敌人的前军终于消失在视野范围内,江芜立刻下令,骑兵重新合围,将敌军队尾一口咬下!<br />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蚕食,纵使孙坚所在的前军速度再快,也发现了不对。<br />
“他们使诈!这是咬死了我们不放,要致我们于死地啊!”<br />
程普和韩当紧紧跟在孙坚身后,孙坚的断臂,经过紧急包扎,勉强止住血液,但是如果这样奔行,就算是铁人也绝对撑不过半日!<br />
“将军,我和您调换衣物吧!”程普骑马跟得有点太近了,这样的距离,骑马速度一变,很容易出事,但是程普担心孙坚坠马,顾不上那么多,而孙坚单手持缰,速度也没有丝毫减弱。<br />
“我来引开他们,您必须要找地方看医师!”<br />
“是啊,孙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韩当没有受伤,都有些体力不支了,他不明白孙坚是怎么做到维持这个速度的,只能拼了命地大喊,“将军,你撑不住的,快停下吧!”<br />
而此时此刻的孙坚,却根本不敢停下。<br />
他几乎是凭借着肢体记忆,维持着纵马的速度和姿势,任何轻微的调整,对他来说,都比断臂后的刀伤还要致命。<br />
他耳边是疾呼的风声,变换着曲调,是勇士的战歌,也是败者的哀乐。<br />
吴音,天地山川,奔流不息的吴音。<br />
“将军!”<br />
是老将程普,德谋不是吴人,为何会说吴语?<br />
“我们最后和他们打一场,面对面,决一死战!”<br />
孙坚面色煞白,用嘴死死拽住缠在左臂上的衣物,满口血沫——这是他在马背上维持止血的方式。<br />
他松开了嘴,衣物松动,伤口再次涌血,于此同时,他拽动缰绳,调转马头,从吼底发出一声呐喊。<br />
“跟我,杀——!!!”<br />
程普和韩当同时调转马头呐喊,额头、脖颈,青筋根根突显。<br />
五万精兵,此时已不足三千,孙坚一马当先,敌军阵前,正是那个斩断他左臂的男子。<br />
程普和韩当的速度已经都比孙坚快了,孙坚再次叼起缠在断臂的衣袖,咽下口中血沫,耳边全是厮杀之声,可是这次,却没人与孙坚这名主将近身交战。<br />
也就是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手中,没有武器。<br />
他勒马,面前是一条小溪,倒映出他的面目,水中之人双目爆出,鬓发炸开,面目已经完全变形。
诸葛亮的文字,和他的性格大相径庭,生动且不乏诙谐,初看之下,被文字感染,周瑜读得入迷,第一遍一口气便看完了,只觉得二十四年起伏跌宕,竟是比他族中许多长辈一辈子的岁月还要精彩。<br />
从第二遍开始,他就改为精读,记录下有感悟,和不理解的地方,不知不觉竟记录了满满一册。<br />
第三遍阅读,与第二遍间隔了近三个月的时间。<br />
倒不是因为周瑜懈怠,而是这中间,发生了许多事情。<br />
9月的时候,扬州刺史陈温去世,袁绍遣自己的从兄,山阳太守袁遗接任。<br />
一石激起千层浪。<br />
自从曹班挟天子后,长安朝廷一日比一日稳固,王允虽然号召天下人讨伐曹班,但曹班毕竟不同于董卓,她在泰山郡时,就因为善待百姓,施政有方而闻名,后又得了善战的姑臧君,短时间内就令长安恢复了生机。<br />
对于曹班的专权,许多门阀士族都是保持观望态度,在他们看来,曹班是马融的弟子,那至少说明,她和他们,是可以沟通的。<br />
但可以沟通,和自己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br />
作为四世三公,门徒天下的袁氏子,袁绍在世家看来,便是自己人了。<br />
得到消息后,扬州的士族们热闹了好一阵,但很快又消停了下来。<br />
因为比起中原大地,扬州的士族尚不成气候,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能站出来,表示支持,或者不支持,时间一长,就算不支持的,也不敢挑头,大家便默默当了旁观者,静待袁遗大驾。<br />
周氏却是其中特例。<br />
其实早些年,随着河内太守周景辞官归乡,屡次在动荡朝政中站错队伍的周氏一族,已是江河日下了。<br />
但这样的衰败的情况,却在近些年,有了转变。<br />
族子周瑜——的好友孙策,便是这个转变的原因。<br />
孙策天性外放,常在庐江各处游走,做些“行侠仗义”的好人好事,随着孙坚入京的名声传到了扬州,庐江的游侠少年也知道了孙策,渐渐以他为首聚集起来,队伍迅速壮大。<br />
在周瑜给孙策出谋划策,令他剿灭了一伙县府都无能为力的山贼后,孙策手下的“游侠”,性质就变了。<br />
10月的某一天,周氏族长深夜登门,与周瑜的父亲密谈后,又叫来周瑜。<br />
“丹阳郡的施氏来访,想与周氏联合,他们出钱财,我们出人,一起赶走袁遗,以施氏门生为扬州刺史,施氏可许周氏子* 前程。”<br />
周氏出人?周氏主支能号召的,算上仆役和刚出生的婴儿,加起来恐怕都不足二百人,周瑜看向父亲,见父亲望向院中,也跟着望去,随即顿悟。<br />
怀里的暖宝已经没了温度,今年秋日来得迟,走得早,周瑜放下笔,起身走到院中。<br />
院中,两个并排的箭靶插在地上,上面落了雪。<br />
箭靶是孙策在舒县时,和他一起扎的。他不喜射艺,孙策却从小拿射箭当饮水,拉着自己和他一块练习,周瑜的父亲便专门请来师傅,教他二人射箭和骑马。<br />
箭靶每年都要跟换,高度越来越高,距离越来越远,当两人都能站在院子的这一端,轻松射中院子另一端的箭心后,箭靶便没有再更换,一直留到了今日。<br />
丹阳施氏希望通过周氏的关系,联系上孙策,并利用孙策的私兵,对付新任刺史袁遗。<br />
但族长告诉周瑜,他们前些日子,收到了孙策父亲从洛阳寄来的书信。<br />
孙坚希望长子孙策能北上,随父从军。<br />
“此事不必急于一时决定,公瑾,你是周氏子中最为出色的,我与你父亲已经商议过了,你父亲说,还是要看你的意思。”<br />
周瑜将此事稍作修改,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写信于远在泰山郡的诸葛亮,希望他能提供建议。<br />
诸葛亮的回信比想象中来得快。<br />
对方回复:“如果我是公瑾那位'朋友',会先告知好友第二个消息,再告知第一个,离家远走时间不定,不差为乡邻除去贪官那两日。”<br />
……<br />
孙策率兵离开舒县后,将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安置在了合肥县。<br />
之后他将跟随施氏门生,丹阳郡县尉石诉一起,领兵北上九江郡,截杀南下赴任的袁遗。<br />
离开合肥那日,孙策起得很早。<br />
他和石诉性格不合,石诉出身名门,孙策手下私兵少年者居多,石诉指桑骂槐,屡屡斥责他们行事轻浮,孙策习惯性地想书信给好友周瑜,抱怨此事,但自己此次出征,可以给周瑜换来好前程,既然好友直言不讳,他也不想好友为此挂怀,便忍住了,只是去和自己的母亲道别。<br />
“阿母,我今早做了一个梦。”<br />
孙策生得人高马大,他和吴夫人拥抱,吴夫人都推不开他,想到儿子这次离开,是为了打仗,又想到多年未见,一直在外征战的丈夫,酸涩的泪意上涌。<br />
吴夫人抬手,摸摸孙策的头:“多大的人了,还撒娇。”<br />
“阿母,我梦见,我在一个黑乎乎的地方。”孙策难得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吴夫人心疼儿子,安慰似地轻拍儿子的背。<br />
“黑乎乎的,我什么也看不见。”<br />
“我就伸手,摸啊摸,四面都是灰,我用力一推,终于有了光亮,您猜我看到了什么?”<br />
孙策的声音越来越低,吴夫人温柔道:“我儿见到了什么?”<br />
“我见到……我在一口大棺材里。”<br />
感觉到母亲浑身一僵,孙策的声音也不觉颤抖:“我坐起来,从棺材里坐起来。”<br />
“我看见,旁边也是一口棺材,我的棺材很小,旁边的棺材……”<br />
孙策没有在说下去,他听见了母亲的哭声,松开怀抱,相顾无言,片刻后,吴夫人突然破涕为笑。<br />
母亲的笑颜,是他此生最大的勇气来源。<br />
“傻小子。”<br />
吴夫人的泪止不住地涌,她用衣袖不停地擦,笑颜却是那样的璀璨,那样的温暖。<br />
“'棺'通'官',你这是要当大官啦!”<br />
-------------------------------------<br />
“将军,我们追上去吗?”江芜的副官问道。<br />
“再等等。”<br />
江芜的目光紧盯着从侧翼开口向西奔逃的敌军,一双杏眼眼角微下垂,像是野林中,容易被当做猎物的某种食草动物。<br />
但是高级的猎手,常常会以猎物的姿态出现。<br />
侧翼假装溃败的骑兵还在向外扩散,直到敌人的前军终于消失在视野范围内,江芜立刻下令,骑兵重新合围,将敌军队尾一口咬下!<br />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蚕食,纵使孙坚所在的前军速度再快,也发现了不对。<br />
“他们使诈!这是咬死了我们不放,要致我们于死地啊!”<br />
程普和韩当紧紧跟在孙坚身后,孙坚的断臂,经过紧急包扎,勉强止住血液,但是如果这样奔行,就算是铁人也绝对撑不过半日!<br />
“将军,我和您调换衣物吧!”程普骑马跟得有点太近了,这样的距离,骑马速度一变,很容易出事,但是程普担心孙坚坠马,顾不上那么多,而孙坚单手持缰,速度也没有丝毫减弱。<br />
“我来引开他们,您必须要找地方看医师!”<br />
“是啊,孙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韩当没有受伤,都有些体力不支了,他不明白孙坚是怎么做到维持这个速度的,只能拼了命地大喊,“将军,你撑不住的,快停下吧!”<br />
而此时此刻的孙坚,却根本不敢停下。<br />
他几乎是凭借着肢体记忆,维持着纵马的速度和姿势,任何轻微的调整,对他来说,都比断臂后的刀伤还要致命。<br />
他耳边是疾呼的风声,变换着曲调,是勇士的战歌,也是败者的哀乐。<br />
吴音,天地山川,奔流不息的吴音。<br />
“将军!”<br />
是老将程普,德谋不是吴人,为何会说吴语?<br />
“我们最后和他们打一场,面对面,决一死战!”<br />
孙坚面色煞白,用嘴死死拽住缠在左臂上的衣物,满口血沫——这是他在马背上维持止血的方式。<br />
他松开了嘴,衣物松动,伤口再次涌血,于此同时,他拽动缰绳,调转马头,从吼底发出一声呐喊。<br />
“跟我,杀——!!!”<br />
程普和韩当同时调转马头呐喊,额头、脖颈,青筋根根突显。<br />
五万精兵,此时已不足三千,孙坚一马当先,敌军阵前,正是那个斩断他左臂的男子。<br />
程普和韩当的速度已经都比孙坚快了,孙坚再次叼起缠在断臂的衣袖,咽下口中血沫,耳边全是厮杀之声,可是这次,却没人与孙坚这名主将近身交战。<br />
也就是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手中,没有武器。<br />
他勒马,面前是一条小溪,倒映出他的面目,水中之人双目爆出,鬓发炸开,面目已经完全变形。